今年的產品趨勢還是在舒適、輕量化與避震的概念上大作文章。全避震車成為市場新寵、碟剎持續發 燒,百家爭鳴、Wheelset為新趨勢、斜躺車市場推陳出新,漸入佳境、鋁合金材質依舊受肯定重視, 而Specialized Schwinn以及Campagnolo的十速、Shimano的Deore、Flight Deck與Auto D都是會場上的焦點。 圖、文◎陳柏如
倍受矚目的全球自行車 界年度盛事-1999年Interbike西岸展於9月10-13日在Las Vegas閃亮登場,今年約有來自全球942家的參展廠商共襄盛 舉,展出家數比去年(935家)略增,展出2876個攤位,湧進近兩萬名的參觀人 潮。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原本已決定脫隊自行展出的Schwinn 與GT,卻在最後一秒鐘回心轉意,重返Interbike的懷抱, Interbike的魅力與重要性由此可見! 主題:舒適、輕量化、避震 邁向2000年新世紀之際,全球自行車產業掀起了一陣舒適風( Comfort)與輕量化訴求,許多整車大廠甚至零件廠無不孜孜矻矻於舒適、輕量的領域鑽研,以打造 屬於自己的千禧精品。因此,今年Interbike展會上最突出顯著的主題非「 Comfort」莫屬! Comfort車的基本概念包括:採用比較直挺的管材、坐姿較挺直、座管較短、搭配可
調整的上揚式車手把、避震前叉與光滑或半光滑胎,甚至有些還
搭配避震座桿的設計,可見「避震」的概念也逐漸在Comfort
車中發酵。Comfort車一般的售價約在200~600美元之間。會場上
Cannondale
Specialize推出的幾款Comfort車非常引人注目,其他像Tr
ek、GT、Raleigh、Giant、Mongoose所推出的Comfort車也頗具人氣!
市場新寵-全避震車 全避震車(Fully)似乎已成功崛起並成為市場上的新寵,許多大廠無不挖空心 思、卯足全勁推出各具特色的後避震系統以及全功能設計以互別瞄頭,而「平民 化」價格的全避震車(美金600~700元)也頗受市場歡迎。 綜觀整個會場,氣勢浩大的名牌組車廠仍是眾所矚目與觀摩的焦點: Trek展出為Lance Armstrong贏得環法賽冠軍的OCLV頂級超輕碳纖跑車,並請來 Lance Armstrong於會場上簽名,造成大排長龍的奇觀!此外,Trek 的STP與VRX系列全避震車也有不錯的口碑。 Gary Fisher的Sugar系列全避震車採6061 T6鋁合金車架搭配碳纖後上叉、無轉點的叉端設計加上自行研發的 bow*link後避震系統,在會場上非常耀眼,其重11公斤的Sugar 1零售價為美金3049.99元。 Schwinn的ICBM前管設計 Schwinn的攤位在Venetian飯店的Ballroom D。今年的整體造型非常活潑熱鬧,以外星人和太空梭的主題為訴求,具未來感,在千禧車種的技術研發 上,Schwinn公司強調所採用特殊的鋁合金材質,比一般6061 鋁材具更高的剛性,不但更輕且抗金屬疲勞更佳。此外,Schwinn 更推出ICBM(Integrated Cup & Bearing Module)的前管設計,Schwinn宣稱,將車頭碗置入前管內的設計有助於拉大上、下 管的焊接距離,可使車身前部更結實,對於Fully的外觀更是一大昇級。 Specialized的M4跑車、前避震、全避震車魅力四射 Specialized的M4系列車種也是會場上的聚光燈,M4的車架材質主要是運用鋁合金加上矽、 銅、鎂與釩等,比鈦合金輕且更強固耐操。而Specialized 造型很炫的Enduro FSR雙碟剎Fully以及全避震Confort車在會場上都很出風頭。Specialized也 是去年美國少數幾家賺錢的自行車公司之一。 GT最新的I-Drive全避震車架採鈦合金的轉點設計,比去年版輕 1磅。GT今年推出一系列DYNO的Cruiser海灘車,不論在造型或色彩 上皆相當顯眼。Cannondale的千禧年獨臂前叉車Raven 2令許多圍觀者嘖嘖稱奇,Headshok的Lefty前叉頓時也聲名大噪! Litespeed展出的PALMA-RES鈦合金超輕跑車採6Al-4V下管、冷處
理十邊形6Al-4V座管與三角形6Al-4V上管,外觀十分高檔流線。
Klein色彩鮮艷華麗的車架也非常誘人。
碟剎持續發燒、蔚為潮流 碟剎熱在今年展會上持續發燒,Shimano推出四活塞Caliper 設計的全油壓碟剎而搶盡風采,但Avid易調校的新CPS油壓與機械式碟 剎、RST的DX碟剎、Formula的MD-1、Hayes的碟剎、Magura 的Clara越野用油壓碟剎、Cannondale的Coda Expert等,也都頗具競爭力。市場上碟剎的研發與改良可謂方興未艾、競 爭日熾。由於廝殺激烈,碟剎的價格也降了許多,不再高不可攀,因此目 前的研發重點應在品質與性能穩定上多所著墨。 輪組、無內胎車胎 車輪組(Wheelset)是展會上另一個新趨勢,以Shimano
推出的兩組16支輻條的跑車用輪組(WH-7700、WH-6500)與
Mavic的Kysrium
SSC跑車輪組最搶眼!無內胎輪胎似乎又流行起來,Michelin
、Hutchinson、IRC皆不約而同的推出無內胎(tubeless)車胎,輕量化
車胎更是各大廠必爭之賣點,而車胎顏色也愈多采多姿。
斜躺車推陳出新、前途無量 隨著Comfort與Lifestyle風的趨勢,斜躺車市場正逐步成長中,不但擺脫了 初期形象、噱頭的花瓶角色,更朝多功能、更舒適、符合消費者需求發 展。許多斜躺車大廠皆推陳出新展出各式全避震、多檔變速、兩人協力、甚 至兼具on-road與off-road功能的新斜躺車,提供消費者更大的騎乘樂趣。雖然 斜躺車的單價很高,但舒適、另類的騎乘感卻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Bike E、Rans、Vision等都是市場領導品牌,其他許多小品牌也陸續鑽出。`9 8年美國斜躺車市場的銷售量約為15,000輛,預估今年將成長一倍。 電動自行車市場銷售不易 電動自行車在美國市場一向舉步維艱、銷售不易,估計`9 8年的總銷售量不到1萬輛。除了高單價、電池與續航力的問題,其主要原因在 於美國的法令限制,將近有42個州將電動自行車視為輕型機車,騎乘須駕照,時速限制在 20~30mp/h,須戴安全帽、裝車頭燈與尾燈,因此桎梏了E-Bike 在美國市場的發展。據Bike Europe報導,市場領導品牌ZAP宣稱今年將有2萬輛的銷售, USPD預估約有5千~1萬台的成績,外型流線的EVG則約5千輛,而 Lafree則預估可售出6千輛。果真市場將有如此大幅的成長與胃 納,各位看倌們且持保留態度、拭目以待吧。 電子化趨勢與十段變速 零件方面,電子化與高科技的運用已蔚為風潮,Shimano的Nexus Auto-D自動變速系統、Mavic的Mektronic無線電子變速器、 Falcon的自動變速器、K2的Smart Shock都出盡風頭。Shimano的Flight Deck更將電子計數器結合變速的顯示功能,而Campanolo的 Ergobrain也不是省油的燈!此外,Campagnolo推出十段變速也成為會場 上的熱門話題,至於是否真有需要用到十速以及十速的新鮮感 與消費者預期心理將對九速造成的威脅,皆是大夥應深思之處。 而氣壓式後避震器(如: Rockshox的SID、Cane creek 的AD-10)也是另一項發展的指標。前叉大廠Marzocchi的M型PowerWrap拱形設計 非常富創意。座墊的發展也以舒適、不壓迫為宗旨,凝膠與襯墊的使用漸增,外觀的剪裁也 各具特色。服飾則是展會上另一個新焦點,去年自行車服飾的銷售成長 了20%以上。 今年在車架材質方面依舊繞著鋁合金身上打轉,各大廠無不加 入自己調配的獨門秘方作變化,以創造出更輕更堅固的車架。顏色方面以黃 色最搶眼,對比顏色的運用、Two Tone、漸層的顏色設計也不少! `98美國自行車的銷售量約1600多萬輛,較`97成長,Mass市場 佔近80%,登山車仍獨佔鰲頭,但已逐年減少中,也因此大家都期待 Comfort車能刺激買氣。美國的跑車市場雖不大,但已連續三年呈現 微幅的成長,廠商更是期待在Lance Armstrong旋風的帶動與鼓舞之下,能大大刺激跑車的買氣與 銷售。BMX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依舊很大,因`98年進口量比`9 7成長百分之兩百多,造成大量庫存,據BPSA統計,BMX今年上半年的銷售成績 比起去年同期衰退了4.2%。 女性車友的需求漸受重視 避震的風潮也襲捲到Trekking車與Touring車市場,可見避震這個名詞已快變成萬靈丹了。而 女性消費者與騎士也逐漸受到廠商的重視,不少大廠也紛紛推出女性專屬車(如: Trek的WSD系列)、女性專用座墊、手套、鞋子、服飾等。 綜觀今年的Interbike展,就像一個全球自行車業界的嘉年華會,雖然景氣不是很好,但造勢 與噱頭的花樣千奇百怪!展氣平平,價格普遍下滑,展效則有待會後驗收。雖沒有發掘非常革命 性的創新產品,但幾個大廠所推出的車體結構與研發概念仍頗具看頭,值得觀摩研究一下!邁向 千禧年之際,最重要的是-您是否已嗅出下一個世紀的新趨勢與商機了呢?! 今年的台灣館設計有了新突破,大膽嘗試開放式的攤位空間設計,使台灣館顯得更活潑有活 力,一般反應都不錯,只是在彼此尊重與禮貌方面的共識還有待建立。 2000年的Interbike(第19屆)將於9月24~27日在Las Vegas同地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