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肩式避震前叉與單肩式互別瞄頭 |

|
圖、文◎編譯小組
100公厘-這麼長的避震衝程在幾年前看來尚頗為誇張,被認為荒謬至極且只適合下坡道車手。時至今日,
100公厘的避震衝程已屬司空見慣。大家已肯定避震器確可節省力氣,而較長的避震衝
程則代表更佳的騎乘舒適性及安全性。避震衝程在100公厘以上的避震前叉市場
極大,光是bike雜誌所做的市場一覽表中,便囊括了89款產品,並從中選擇了
18款最具特色的前叉進行避震前叉測試-其中7款採用單肩式設計,
11款配備雙肩式。但是究竟最重要的設計理念包括那些呢?
←雙肩式V.S.單肩式:外表結實的雙肩式前叉並非完全優於單肩式產品。
Bomber Z1銳不可擋
本年度尤其令人矚目的是單肩式方面的突破:Marzocchi
公司已靠著Bomber Z1
此款產品稱霸此一市場領域達兩年之久。無論業界大廠Rock Shox
或Manitou 都無法推出能與敏銳度驚人的 Bomber
Z1分庭抗禮的產品。但在`99年度內,這兩家競爭對手都將卯勁全力一搏。
Rock Shox 的Judy 100 與Manitou X Vert
等兩款產品的初步試騎便予人深刻印象:此二款前叉的功能已逼
近傳奇性的Bomber Z1。因此目前Marzocchi
已為長程freeride車迷們推出了發燒級的產品:Z1 BAM LT
及Bomber Drop Off
均為單肩式前叉,且均擁有130公厘的避震衝程,此一組合
迄今尚無其他廠商敢嚐試。但部份單肩式產品目前也已推出了雙肩式版本。例如
Judy 100的雙肩式版本為Judy XLC,其結構幾乎完全相同且避震衝程的長度也一致。
100公厘長的避震衝程為1999年帶來前所未有的騎乘舒適度-所有受測前叉的原
廠調校都適用於長程車迷及freeride車迷。藉助Hydracoil及TPC避震系統,使
Rock Shox及Manitou今年在避震敏銳度方面都足以與Marzocchi匹敵。
此外,Marzocchi的Junior T 款式也與其Bomber Drop Off
單肩式結構系列有相同的基本架構。只有Manitou 在其X-Vert R
系列上,採用了比其單肩式X-Vert系列長1公分的避震衝程。此外,和上述
主要廠商分庭抗禮的尚包括部份知名舊款產品如RST Hi 5
系列,但也有如Rond 公司所採用的新式結構產品。
在高價位產品中,充做避震元件主要都是鋼簧,至於吸震方式則同過去一
般,均採用油壓方式。但業者幾乎都已不使用液壓筒。如Marzocchi
在2年前推出的多油量式免保養、少磨耗的開放型油壓組件已成業界追隨之典範;又如
Rock Shox 這家美國廠目前已在其Judy
前叉中採用了類似的油壓緩衝系統。Manitou 的Twin Piston Chamber
系統也同樣需藉助多油量以作動,但卻具有2支分離式螺栓。
其中一支負責壓縮刻度避震,而另一支則專司拉伸刻度避震。而
Gerard Rond 這家荷蘭的避震系統專業廠則依照Marzocchi
及Manitou的雙螺栓結構組合出一組開放式油壓系統-在技術方面是一項極其繁
雜的嚐試。至於SR Suntour 、Shoc kworks 及Noleen
等結構簡單且廉價的產品則揚棄了油壓避震方式-其內部架構通常是
由鋼簧及彈力器構成的組合。
第一項考驗:彈簧特徵曲線
bike也首度針對這些全新的前叉進行了詳盡的實驗室測試,像敏銳度、調校
性能及剛性等條件都進行了精確的量測。首先做的是室內測試:在避震器測試上,
此次測試的結果會被記錄在所謂的彈簧特徵曲線中。此一曲線將呈現出一款前
叉的精確避震特性:在承受何等荷重時開始作動、其可用避震衝程有多長、前叉
所擁有的負向避震衝程有多長等。
而此一曲線量測值令人欣慰的一項結論是:和去年相反,本次所有受測前叉
都具有一調校頗為合理的標準架構。此點在實際騎乘時意味著,前述調校可適
合約75公斤體重的一般車迷。其彈性曲線頗為緩斜平坦,而最大避震衝程也可
完全利用,因此車手可全程享受到前叉的舒適感。
第二項考驗:吸震曲線與敏銳度測試
第二項考驗:在吸震測台上。要做此一繁複測試,一台數噸重的測台是絕不
可少的。為了量測出精確的吸震曲線,我們購買了由義大利廠
Marzocchi 到Bologna
這家歐洲境內少數幾家生產此種產品的公司之前叉供測試。測試機的
3種不同速度模擬了實際騎乘時的情況:由洗衣板的窄徑路面或樹根糾結的狹道造成
的連續快速衝擊,到延伸較長的波浪地形都有,吸震曲線顯示出,一款前叉在
壓縮刻度內(吸震)或拉伸刻度(卸脫)時有否避震過度或不足的情況。對於避
震功能可進行調校的前叉,我們不只測試其避震調校的優點,也測試其缺點。
藉助不同的吸震曲線我們可辨識出,是否前叉的調校設計具有足夠的使用空間。
另一項經由敏銳測試科技使測台能測得的測值,是前主支管及潛管之
間的內磨擦力。
不過此一數值在運用時須謹慎。某些前叉產品須要一段
磨合期間,才能敏銳地作動。由於我們在測台上的前叉都是
新品,測試結果必定無法與實際使用時全然相同,因此只能
視之為近似值。但有趣的是:同一家廠商在製造技術上相同
的前叉產品,在新品階段有些卻會有截然不同的測值。例如:Rock Shox Judy XLC
及Judy 100,此款雙肩式的XLC系列擁有達36.75牛頓的出色
測值,而Judy
100的62.41牛頓則只能算中等表現。類似的差異也出現在Marzocchi
及Manitou的產品上。此點只能以各廠商製造時的誤差值予以解
釋,我們在實際騎乘時也常可察覺到:兩款類型相同的前叉
作動功能全然不同。我們對買家們的建議是:請您在店內多
試幾款前叉。各產品在敏銳特性上的差異多半在店內試行壓縮時即可看出。
第三項考驗:剛性測試-Votec GS4
OS拔得頭籌
第三項考驗:剛性測試。此一檢測可針對此次測試的一項大疑問做解答:雙
肩式設計真的能帶來較高的剛性嗎?多花些錢,增加些重量且操控角度受限的
購買選擇是否值得呢?
我們在測台上量測了各款前叉耐受壓力的剛性,此特性對於騎乘安全性
及操控精確性都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條件。避震前叉愈軟調,龍頭的操控便
愈模糊不定。藉助把手末端的偏向可計算出前叉旋轉一度所需的轉矩力
道(單位為牛頓米)。此項剛性測試的某些結果頗令測試小組人員驚訝。剛性
贏得亞軍的前叉竟然是單肩式的Rock Shox Judy
100前叉。至於具有相同避震衝程的Judy XLC
系列雙肩式版本則僅獲得第8名。另外其他如Manitou 的X-Vert
系列單肩式產品的剛性測值也優異得令人驚訝。雖是如此,
但最後以大幅差距贏得冠軍寶座的則是一款雙肩式前叉。此款
Votec GS4 OS
前叉能獲得最佳測值絕非偶然:此款產品擁有比競爭對手大上許多
的主支管直徑。
剛性:Rock Shox Judy 100單肩式前叉排名第二 |
敏銳特性:Rock Shox 名列前茅 |

|

|
此項剛性測試結果令人大感意外: 單肩式前叉Rock Shox Judy
100是測試中剛性次佳的前叉-其抗扭曲剛性勝過大部分雙肩式產品。至於優勝者則是擁有粗大主支管
的Votec GS 4 系列。值得注意的是:
所有Marzocchi受測產品的測值均極差。可能的原因在於: Marzocchi的產品都非以穩定的一體方式生產,而是將叉橋以螺絲鎖固
於前叉潛管之上。 |
在測試台上Rock Shox 產品的表現無人能敵,而Marzocchi則以其新一代T系列產品居次。不
過下列測試值並非依實測順序排列。所有前叉均是以新品受測,但部分產品卻需有一段磨合階段。
測試結論:這些受測前叉的製造過程均不很穩定。
|

|

|
截然不同的避震元件:Votec及Marzocchi只用鋼簧(圖右),而RST及Manitou則採用了彈簧-彈
力器的組合。 |
犀利的對手:Rock Shox 及Manitou(左及右側)憑其100公厘長的前叉表現可與領先的Marzocchi
Bomber Z1系列相抗衡。 |
嚴格標準的實地賽車測試
接下來便由籠統的實驗室測試移轉陣地到Gardasee
湖畔的實地測試。當地的隘道及陽光都提供了最佳的測試條件。在試騎行程中,我們選用了
4輛後避震衝程達10公分左右的Cycle Craft
長程全避震車。為了使測試結果不生弊端,最重要的是:試騎車款都是同樣尺寸且
擁有完全一致的配備,即使是車胎內的氣壓,
我們也一天檢控數次。4位試車手都擁有多年騎用避震前叉的豐富經驗,
在每一回測試前,試車手都會確認各款前叉適合自身的調校位置,而後才逐一
騎用各款前叉完成一整回合的測試。
於Monte Brione 進行的測試行程頗為適合避震前叉之測試。整個行程的所有
野外地形相當於4公里長的測試用障礙車道:具有長距離波浪地形的車線隘道用
於避震系統調校的測試,崎嶇的碎石子道則可測試避震敏銳度及相關特性,具
有大落差台階的急彎管道用以測量前叉的操控精確度及剛性。
由於每位試車手對於各回合測試特性的了解都非常透徹,因此對於獲
得正確測試結果有正面助益。每回合試騎後都會進行討論,記錄下
結果。
總而言之,除了測試紀要表中列出的各項結果外,實地測試也獲得了下列共同認知:
1. 在調校方面,所有廠家都已盡力而為,大多數前叉都可適合
75公斤的車手騎用。各產品的最大避震衝程都能完全利用,因此避震衝程長達
100公厘的前叉,其騎乘舒適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2. 較多的調校空間也隱含了較多的錯誤肇因,最典型的例子:
Rock Shox SID XL 系列擁有供彈簧硬度及敏感特性調校的兩個分離式氣室以及一個供壓縮及伸
張刻度吸震分離調校的氣室,像此種多元化調校方式對一位普通車迷而言,已
超越其能力範圍,即使是試車隊員們在障礙車道上要調校此類前叉也有其困難,
因此,或許稍減其調校功能反而有益。和SID
XL系列不同的一些具有合理原廠調校的前叉,則可符合99%以上車迷的
需求,例如試車手在試騎Rock Shox Judy
100系列時,便未出現吸震調校錯誤的情形。
3. 雙肩式前叉在試車隘道上展露了其真正的極限。受限於結構設計而自由
度不佳的操控特性,在遇到較窄的急彎時,其操控有時會受到嚴重影響,因此
在測試障礙車道的某些路段必須將前輪升級才能順利克服。而
Manitou X-Vert R系列的操控空間受限尤其嚴重。
隘道狂熱型車迷在選購時應將此種特殊情況列入考量項目中。如能不受雙肩
式前叉迷人外觀的誘惑,則某些單肩式產品所能提供的騎乘功能及舒適性至少
已達到雙肩式前叉的功能水準。
摘譯自德國bike雜誌1999年2月號
避震系統評比 |
Marzocchi公司在兩年前將開放油浴式避震系統導入市場,引發了避震前叉的技術革命。如今其競爭對
手推出了類似的系統-以下列舉了最知名的產品結構。 |

|

|

|
一款Marzocchi
Bomber系列的開放式油浴設計:充滿整個潛管的大量油液可潤滑所有作動的部件並令其溫度能
緩慢提升。其優點為:可省除脆弱的墊片,大量油液也可防止叉身內過
熱,是無須維修且磨耗輕微的系統。 |
傳統的油壓筒:活塞在一個密閉甚佳的小油壓筒中作動,但在過熱時
會產生問題:油液會溢出叉身並對墊片造成壓力,其後果:此一油壓
筒經常無法有效承受巨大的荷重。
|
雙管內室式結構(TPC),Manitou的產品:在油壓筒內是存放大量液壓油
的空間。與開放式油浴產品類似之處在於液壓油可能在受熱時向上溢出。
藉助兩個分離式作動的螺栓可調控壓縮及拉伸刻度式吸震系統。 |
Manitou X-Vert |
Manitou X-Vert E |
Marzocchi Bomber Z1 BAM |

|

|

|
價格:899馬克
重量:1807公克
系統:S/E/O*?
避震衝程:95公厘**
調校空間:3組彈力器;可調式彈力及拉伸刻度吸震器。
實地測試:在價格方面極具優勢的X-Vert前叉面對Marzocchi Z1及Rock Shox
Hydracoil兩款對手產品時絲毫不顯遜色,此產品具有幾乎與對手相同的優異敏銳度、甚
高的舒適性、夠長的避震衝程及一出色的可調式拉伸刻度吸
震器都使其成為適合長程車迷的最佳利器。此外,其結實的
加工品質與高雅外觀也均為其優點。
結論:價廉物美的高檔前叉,具有甚大功能潛力,也有適於
長程車迷的避震器調校空間。 |
價格:599馬克
重量:1760公克
系統:S/E/O*?
避震衝程:85公厘**
調校空間:為3組彈力器及彈簧之組合,具有可調式彈力。
實地測試:此款前叉藉助其漸進式彈簧線性,使其在避震衝程末端時仍極強勁有力。不過實際上真正
用到的約只有75公厘而已,所配備的非可調式強力吸震器也影響了其騎乘舒適性。至於正面的特色則
包括結實的加工品質,甚高的剛性與應運而生的優異操控精確度。
結論:適合越野及長程用途的高剛性價廉物美前叉,不過所提供的騎乘舒適度相對較低。 |
價格:1099馬克
重量:1910公克
系統:S/O*?
避震衝程:98公厘**
調校空間:具有3組彈簧,可調式彈力及拉伸刻度式避震器。
實地測試:此款古典式前叉為其系列的第三個年份產品,完全綜合了前身的特色。此一Bomber
Z1在細碎的石礫路面上表現超級敏銳,對較大型的崎嶇地形也
應付裕如。其拉伸刻度避震器的調校作動十足有效率且調校空間甚大。Z1的唯一缺點為:其剛性測值落
居各競爭對手之後,因此操控精確度也明顯較差。
結論:此款Z1前叉在騎乘舒適度方面仍遙遙領先。因此作為長程及freeride用途頗為適切。 |
Marzocchi Bomber Z1 Long Travel |
Marzocchi Bomber Z1 Drop Off |
Rock Shox Judy 100 |

|

|

|
價格:1199馬克
重量:1980公克
系統:S/O*?
避震衝程:130公厘**
調校空間:3組彈簧,可調校式彈力及拉伸刻度避震器。
實地測試:一如其小一號的姊妹產品Z1 BAM 具有甚佳的避震表現,但避震衝程則多了3公分。以不到2
公斤的總重卻可提供130公厘的可用避震衝程-對於搭配後避震衝程超過120公厘的freeride車款極度完
美。Marzocchi是今年度唯一一家推出專司搭配車身後部結構前叉的廠商。不過在選購時應將其在剛性方
面的弱勢考慮在內。
結論:具甚長避震衝程的freeride專用前叉及典型的Marzocchi避震功能。其總重仍算輕量,價格亦公道。 |
價格:979馬克
重量:2160公克
系統:S/O*?
避震衝程:130公厘**
調校空間:具3組不同硬度的鋼簧及可調校之彈力。
實地測試:此款Drop Off Bomber是Z1 BAM Long
Travel的簡化版,此前叉的避震器並無調校功能且比後者重了近200公克,買主因此也省下了整整200馬
克。不過其功能卻與其姊妹產品相當:具有敏銳的避震特性,甚長的避震衝程與極高的騎乘舒適性,其避
震性卻相對甚為強韌。但對於較快速細密的衝擊,車迷或許會期望此前叉能有較快捷的釋震性。
結論:相對低廉的高騎乘舒適性freeride前叉,但其調校空間則有限。剛性方向並不突出。 |
價格:999馬克
重量:1850公克
系統:S/O*?
避震衝程:95公厘**
調校空間:具有3組不同硬度的鋼簧及可調校式彈力。
實地測試:藉助Hydracoil避震系統,Rock Shox將此款Judy 100
的反應度、舒適度、吸震性及敏銳性都發揮到與Marzocchi Bomber同樣水準。此外,Judy
100 更令人驚訝的是在此次測試中榮登剛性最佳的前叉之頭銜。和Marzocchi產品不同的是,其避震器無
法進行調校,不過光是其出色的基本原廠調校便已能適合任何騎乘姿勢了。
結論:極度出色且剛性絕佳的長程用前叉。擁有最佳的避震性能及騎乘舒適性搭配可接受的價格。 |
Rond Sport 105 |
Manitou X-Vert R |
Marzocchi Junior T. |

|

|

|
價格:799馬克
重量:1815公克
系統:S/O*?
避震衝程:98公厘**
調校空間:具有3組不同硬度的鋼簧,彈力為可調校式。
實地測試:實驗室測試中展現了此款Quake Sport 105
不凡的剛性值,此點在實地測試時也獲得了證實,其操控精確
度頗高。不過在反應特性方面,此款Rond
的產品則略遜於競爭對手Rock Shox
及Marzocchi的產品。其叉身的反應不這麼敏感,也影響到騎乘舒適性。原廠的說法是:「此款
前叉需要有幾百公里的磨合期」。
結論:擁有極高剛性的高品質長程前叉,唯在反應特性方面
略有瑕疪。 |
價格:1199馬克
重量:2185公克
系統:S/E/O*?
避震衝程:100公厘**
調校空間:具有3組彈力器,可調校式彈力及壓縮-伸張刻度。
實地測試:Manitou的此款頂級freeride前叉的反應乾淨俐
落,可消除路面上所有的阻礙衝擊。除此之外,此前叉的剛性
也足夠。其避震器可以壓縮及伸張刻度在極大空間中進行分離
式調校。雖是如此,此款X-Vert
R仍有美中不足之處,即缺乏Marzocchi Bomber 或Rock Shox Judy 100
二者所能提供的敏銳度。
結論:加工繁複,可提供多方面調校的freeride用前叉,功能
優異。當然如能有更長避震衝程更佳。 |
價格:1349 馬克
重量:2475公克
系統:S/O*?
避震衝程:130公厘**
調校空間:具有3組不同硬度的鋼簧及可調校式彈力。
實地測試:由於避震衝程的可用距離長達130公厘,此款
Junior T
即使在劇烈的下坡道騎行中也有高度的安全性。其反應特性及調校都可與單肩式前叉Z1 Long
Travel相比。不過如考慮其偏低的剛性值及缺乏的避震器調校功能,似乎
單肩式版本才是較佳選擇。
結論:具有驚人反應特性的freeride專用前叉,可應付極端
崎嶇地形,可惜剛性不出色。 |
K2 Noleen Chubby |
Rock Shox Judy XLC |
Rock Shox SID XL |

|

|

|
價格:890馬克
重量:2405公克
系統:S/E/L*
避震衝程:100公厘**
調校空間:具有3組不同硬度的彈力器組及可調校式彈力。
實地測試:此款K2 Noleen
的Chubby前叉在各種騎乘姿勢下
,作動功能均不特別出色,因此測試值也未名列前茅。此產品有足夠的避震衝程可應付大型衝擊,但在小振動時卻
也會反應過度,其不起眼的反應特性部分肇因於前叉的內部
磨擦。此外,對一款如此重的雙肩式前叉而言,其剛性測值
也不甚突出。
結論:構造簡單的freeride式前叉,有足夠的避震衝程可應
付崎嶇地形,反應特性是其缺點。 |
價格:1299馬克
重量:2155公克
系統:S/O*
避震衝程:95公厘**
調校空間:具有3組不同硬度之鋼簧及可調校式彈力。
實地測試:Rock Shox
此款XLC系列是真正適合賽車的高級品。雖然其避震器無法調校,但原廠的調校其實已近完
美,遇到小型衝擊的敏銳度猶如一只地震儀,對大型坑洞的
吸震也頗具效率。此外,此款XLC的反應特性也少有匹敵的
對手。其剛性甚佳,不過與結構近乎相同的Judy
100單肩式版本相比,似乎又略微遜色。
結論:以雙肩式迷為訴求對象的前叉,調校甚為出色。不過同
樣結構的Judy 100單肩式前叉的剛性更佳。 |
價格:1999馬克
重量:1745公克
系統:L/O*?
避震衝程:95公厘**
調校空間:配備氣壓式吸震筒,分離式壓縮及伸張刻度。
實地測試:此款SID
XL前叉的基本調校及其多樣化的調校方式都需要甚長的適應時間及甚高的專業知識。其功能表現雖然
中規中矩,但卻無法達到配備Hydracoil吸震筒的Judy系列
之水準。其關鍵點在於:略嫌遲緩的反應特性、極為漸進的吸
震性以及僅90公厘左右的可用避震衝程,不過卻是受測產品
中最輕的雙肩式前叉。
結論:適合輕量化車迷及想找一款雙肩式前叉的調校狂。 |
Magura/Rond Comp Pro 115 |
RST Hi 5 |
RST Delta XL |

|

|

|
價格:1299馬克
重量:2340公克
系統:S/O*?
避震衝程:110公厘**
調校空間:具有3組鋼簧及彈力選桿,壓縮及拉伸刻度避震器。
實地測試:此款Rond前叉也需要相當里程數的磨合期,才
能完全展現其能耐。之後反應特性便甚佳且能將避震衝程發
揮得淋漓盡致。由於剛性甚高,因此具有優異的操控精確度。不過此次受測的產品在壓縮及拉伸刻度上卻略有避震過
度的現象,因此影響了其騎乘舒適性。吸震筒的3個調校模
式並不足夠完全抵消上述缺失。
結論:完工品質極佳的前叉,內部具有甚為繁複的科技設
計。剛性甚高,但略微避震過度。 |
價格:998馬克
重量:2190公克
系統:E/L*
避震衝程:120公厘**
調校空間:具有3組不同硬度的彈力器組及可調校式彈力。
實地測試:所有RST前叉買家的必做動作:將叉身拆開後,於彈力器與鋼簧結合處塗上厚厚一層潤滑油。然後,此
款結構簡單的前叉才會有良好反應特性,避震衝程也可完全
發揮,反應的敏銳度也會有所提升,對細微衝擊會更敏感。
只有在極高速時,此款氣壓式吸震筒的功能才會到達其上限,此時叉身會出現明顯晃動。
結論:結實且結構簡單的前叉,功能優異,在高速騎行時,
吸震筒略顯吸震過度。 |
價格:1298馬克
重量:2606公克
系統:S/O?
避震衝程:113公厘**
調校空間:具有不同的彈簧、可調校式彈力及拉伸刻度。
實地測試:價格具競爭力的廠商所推出的高檔產品:
RST在此款Delta XL上以開放式油浴設計取代了吸震系統及鋼簧。此一理念的目的在於:RST想要擺脫既
有框架,生產出功能完備且抗扭曲剛性佳、避震衝程長的freeride前叉,並能兼具優異的吸震調校功能。
在反應特性方面,此款RST也遙遙領先,不過優異表現卻須以重量為代價:足足有2606公克。
結論:擁有優異反應特性及高剛性的freeride用途前叉,只可惜太重了。 |
Shock Works DH 3 |
SR Suntour MG DH |
Votec GS 4 OS |

|

|

|
價格:759馬克
重量:2920公克
系統:S/L*
避震衝程:133公厘**
調校空間:具有不同的鋼簧組及可調校式彈力。
實地測試:此款Shock Work前叉擁有十足長度的避震衝程:超過130公厘的避震衝程永遠都能提供游刃
有餘的安全空間且能帶來極高的騎乘舒適性。另外,其剛性值及反應特性也頗可觀。只有在極快速的下坡
道疾馳時,此款前叉才會略顯晃動。由於具有長避震衝程,此款前叉的結構自然較高。其結果是:車身幾
何結構不搭調,操控反應較遲鈍。
結論:花小錢便可獲得甚長的避震衝程。極適合業餘下坡道車迷,用於長程騎行則太重。 |
價格:699馬克
重量:2190公克
系統:S/E*
避震衝程:97公厘**
調校空間:具有不同的彈力器/簧組合及可調校式彈力。
實地測試:好東西未必就貴。此款Suntour的低價前叉在實地測試中,在各方面的成績都有令人驚訝的中
規中矩表現。長程車迷會欣賞其高度騎乘舒適度,freeride車迷則會對其優質可用避震衝程及高剛性感
到滿意。只有在劇烈的下坡道用途時才會感覺到此類前叉慣有的欠缺液壓吸震筒,至於循跡性即會在此種
情況下明顯不足。
結論:一款十足成功且調校舒適的freeride前叉,且花費頗
低廉。 |
價格:1449馬克
重量:2230公克
系統:S/O*?
避震衝程:60-140公厘**
調校空間:具有不同的鋼簧組,可調校式拉伸刻度吸震器。
實地測試:是此次測試中最具普遍性的前叉。多樣化的避震衝程只要稍加用心即可進行調校,其拉伸
刻度吸震筒可在一合理範圍內做調整。此款前叉在遭遇小衝擊時,反應超級敏銳,且遇到較大坑洞時,
由於配備了Eibach鋼簧高科技,表現頗具效率,其剛性也頗出色。不過此款Votec的頂級功能也須付出
重量為相對代價。
結論:由功能角度看來,Votec此款GS 4 OS可謂遙遙領先。其最出色處:可調式避震衝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