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ant將以其全新的NRS系統全避震車理念擄獲所有賽車手及馬拉松車迷的心。 此款Giant XTC車排除了上坡及立姿騎行時的惱人晃動現象。 圖、文◎編譯小組 全避震車可節省力氣。此點是 bike的技師兩年前所做的特殊測試後,自行車工程師才知悉。雖然如此, 但其實越野賽車手和馬拉松迷們,一直都是靠手指尖在操控全避震自行車的。 對於冠軍選手及耐力型車迷而言,最容易於短程衝擊、上坡及立姿騎行時造成 不必要能源消耗的惱人晃動令其頗感困擾。避震系統在崎嶇野地或下坡時的優 點,對短距離車手而言卻是不折不扣的缺點。也因此在賽車領域一直都是前避 震車擅場的局面。 NRS克服惱人的車身後部晃動 為了改善上述全避震車的缺點,Giant便致力於開發更理想的車款。在法國雷 諾(Renault)公司的一級方程式賽車工程師的協助下,Giant 的技師們研發出一款全新的車身後部系統,此款採用四連桿 結構的產品不僅排除了傳動系統的干擾,也不再有惱人的晃動毛病。在過去超過 兩年期間,此一無回擾系統(NRS:No Resonance System)一直是Giant的絕對最高機密。在完全未公告周知的情況下, Rune Hoydahl及Dominique在內的賽車隊已於世界盃賽前的訓練中進行了無數次的 評比試騎。期間一直伴隨使用的是一套數據記錄系統,大公無私地將由同一行 程與車手試騎所得的全避震車及前避震車數據(行程距離、速度、踩踏頻率、 脈博、前避震衝程、後避震衝程、座桿的受衝擊情況等)平 實記錄及分析。 僅限於美國以外的市場銷售 車隊的德籍工程師Andy Wollny利用自行車電子儀器並在螢幕上觀察比較受測車款之間的差異性;結果顯示:配備 NRS系統的全避震車動作較快。如今,此一全新的競賽用全避震車款已在加州 大熊湖畔舉行的世界盃中公諸於世,其首批量產產品自秋季起,在德國境內即 可以近7000馬克的售價購得,此外,另有兩款售價分別為3 900馬克及2400馬克的產品則將到西元2000年春季才陸續登 場。試騎行程也採用了一輛NRS自由騎車款,因為此一系統的避震衝程較長。 上述已製成的競賽用全避震車擁有89公厘的後避震衝程,而其總重則限制在約 11公斤或低於11公斤。 由於Giant的NRS四連槓設計可能有侵犯Specialized四連桿避震系統的專利之 虞,為不傷和氣,Giant日前已與Specialized達成協議,NRS系統將不在美國銷 售,但可於其他的市場推出。 運用虛擬轉點與SID氣壓式後避震器 和四連桿的傳統系統相比,此產品公認最大的差異在於: NRS系統可順暢作動,無所謂的晃動情形出現。車身後部揚棄了逆向避震衝程。因此,只要車手 在座墊上擺動,吸震效果就不大。此種機制一方面透過雷諾公司的工程師 Pascal Tribotte於車身後部三角結構內所設計的虛擬轉點可達到,另一方面則藉助一 套SID氣壓式後避震器的運用而達致,其貯氣槽注滿氣體後可使此一系統以一極 其特異的線性作動。此種設計可使車身在立姿騎行時不致晃動但卻仍能吸濾掉 地面上出現的障礙物。 bike雜誌的試車小組在初步試騎中,深刻體驗到此款Giant XTC車極佳的競速及馬拉松賽品質。不過在鳴槍起跑之前, 有必要再對其車身後部小做一番調校,其SID吸震筒的逆向貯氣槽必須依車手的 騎乘風格及體重做精確調整。如此,其上坡加速性便會十分迷人。而車身也的 確不會再晃動。雖然做了嚴格的競速模式調校,但在訓練道和崎嶇小徑上,其 全避震車的騎乘感仍可清晰感受到。 Giant原本計畫在今秋推出配備液壓碟剎的車款上市。此一雙活塞產品難掩其與賽車 隊所採用的Hope剎碟相似之處。其主要目標族群為越野及長程車手。一如德國 業務負責人Dirk Kurek指出,Giant下年度將會大量採用此種剎車。 Giant並非是唯一一個採用全避震車日益頻繁的越野車隊。世界盃的車手換車騎 了嗎? 假如現在Rune Hoydahl騎著全避震車到世界盃的路段上進行試騎,根本不會 再有人投以任何同情的眼光。全球頂尖的賽車手這個賽季如碰上有關全避震車 的話題時,可能會期待突然有一輛全避震車能在他面前飛馳而過。幾乎所有車 隊都在試騎全避震車款,也因此知悉了其潛力。雖是如此,但在各項賽事中卻 仍多半採用前避震車,其原因即在於仍有些微的不安心。車手總是比較信賴自 己比較熟悉了解的車款。所以Scott車隊的Thomas Hochstrasser最後關頭會欠缺騎著G-Zero車款參賽的勇氣,也就不足為 奇了。但是全避震車仍代表著未來的趨勢潛力無窮。 一級方程式賽車技術移植登山車 早在兩年半前,雷諾便已委託一級方程式工程師Pascal Tribotte,為登山車開發車架。這位專家和Giant秘密合作建構 出了NRS系統。 bike:Giant車上NRS系統的特點何在? Pascal Tribotte:一般只有外來力量才能激起避震系統作動,但NRS可分辨出力 道究竟來自車手或障礙物。因為障礙會使氣壓彈簧擠壓在一起,而車手則相反 地卻將 彈簧支撐散開來。如此一來,在上坡及立姿騎行時,惱人又耗力的晃動 情況不復見。 bike:誰提出NRS的構想? Pascal Tribotte:構想和專利都是雷諾的。雷諾公司希望在自行車領域內找個實力 堅強的合作夥伴,最後找上了Giant。現在我們正合作開發。 bike:雷諾不久之後也打算推出一款登山車嗎? Pascal Tribotte:我想是的。此外也準備推出一款配備NRS系統的賽車,我們也 正和Rock Shox合作開發一組逆向彈簧,讓其車架也可配備在較低價的車 款,因為SID後避震器固然完美,但也昂貴。 bike:主導開發NRS系統的感想? Pascal Tribotte:身為雷諾一級方程式車隊的共振專家,起先我並沒有自信能
設計出一款優異的全避震車。馬達技師們製造出了太多的振動。不過藉著電腦
程式之助,我們終於成功了。我們在NRS系統上投注了兩年心血。如今我已可在
15分鐘內拆卸、組裝一輛自行車。
(摘譯自德國bike雜誌1999年8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