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ant的NRS系統亮相後,吹縐一池春水。究竟誰家握有全避震車結構的王 牌?單連桿或四連桿系統何者比較理想?讓我們帶您由實地測試和電腦模擬 測試一探究竟。 圖、文◎編譯小組 自行車結構設計上的創意,最近已不再只出現在下坡車領域,相反的,為了將全避震車款用於越野領域, 各大廠設計師之間的戰火已白熱化:究竟誰能打造出最快速、最理想的車款呢? 單連桿對四連桿 高轉點或低轉點 舊傳統已被揚棄,大家都嘗試採用新的構想。例如在單連桿方面: Scott研發助理Peter Denk在新款Intoxica車的結構設計上,就絞盡了腦汁揣想,究竟如何 才能使單連桿系統更有效率。到底較高的轉點抑或較低的轉點較佳?在嘗試過 一切可能之後發現,最佳位置是在中齒盤的高度處。Denk在電子方面的助手, 也是專業的模擬系統工程師對此設計賦予很高評價。明年Scott的 整個全避震車系都將改採前移式的軸承。Centurion及Trek 兩大廠也都將修正其單連桿系統,變換其轉點位置。只有Cannondale 還繼續採用傳統的轉點位置。 四連桿系統:Giant打破傳統思維做了大膽的革新。其
NRS(無共振系統)應可壓抑車身的晃動並提供更佳的功效,
藉此,Giant使全避震車的設計,更為個性化,同時也可與
Specialized的FSR 四連桿車款相抗衡。
Scott及Specialized於越野測試中得分領先 電腦模擬及實地測試對於所有計點式測試而言,都是車身後部評分的基礎,由於Giant 及Centurion只提供了原型車,所有無法獲得任何分數。
六款千禧車傳動及避震極少互擾 為了解這種全新避震理念是否真有顯著的優點,我們將 6款最吸引人的2000年款式車架分別在實地、實驗室及電腦 上做檢測。首先是測試車道上的檢測,在相同的基本調校下騎測出各車款的差 異。其結果為:所有受測車架都沒有避震系統明顯干擾傳動系統的現象。 Cannondale及Scott的避震衝程較短,因此也擁有極為緊繃的越野用途調校。至於 Trek、Centurion及Specialized車款的舒適性顯然較佳,也在全功能項目贏得了較 高的評分。 接著就來看看,究竟電腦的感應敏銳度是否能超過試車手的臀部。透過繁 複的電腦模擬流程可顯示,是否有能量實際上被避震系統吸收了。假如避震系 統未能與傳動系統連動的話,一輛全避震車便幾乎無法釋除任何衝撞力道。這 在騎行時便意味著:踩動踏板時,避震系統無法透過踏板力道進行作動。藉助 新式軟體我們可量測出鏈條對3個齒盤共用的避震系統的影響度。電腦數據顯示 出有趣的結果: 1.幾乎所有車架的差異都極微小,沒有任何車架令人有不適感。測值最佳的是 Cannondale的Raven車款,其次則為Centurion、Scott及Trek 。 2.單連桿系統只有在中齒盤位置時有最佳作動狀態。在小的小齒輪組及碟剎位置 時,可明顯察覺避震系統的反作用力。 3.相形之下,Specialized的四連桿系統在小齒盤位置的動力傳輸較為協調。在中、 大齒盤位置則可藉助鏈條驅動避震系統。 4.Giant XTC車款的避震系統受鏈條的影響,出現了嚴重拉扯現象。不過此種效
果其實是特意設計的,也是NRS系統的特點,也因此NRS系統的得分超出了競
爭對手許多。
單連桿系統略勝一籌 在第二次電腦模擬中,各車後輪須在全力踩踏踏板的情況下壓過一障礙物, 此一測試結果各產品表現頗類似,而其中又以Centurion 的表現最佳,尤其在中齒盤位置時,避震系統幾乎未見有硬化現 象。 至於第三項電腦模擬旨在呈現出傳動與前移式轉點設計之間的差異。我們 測試了Cannondale和Scott G-Zero二車款,測試過程中時而採立姿站在踏板上,時而坐在座墊上,經由身體重心的移動, Cannondale的避震系統在立姿時約比坐姿踩踏踏板時要柔軟 20%,而Scott的車則相對幾乎完全沒有差別。 這在實際騎乘時意味著:相較於Scott,Cannondale的避震系統在立姿騎乘 時會有較明顯增強的擺晃現象。 而目前究竟誰能打造出最快速的車架呢?如果單由電腦模擬來排出優勝者 的話,應該是由單連桿系統拔得頭籌。其轉點位置安排極佳,致使車身幾無力 道耗損情形。我們更驚訝發現,單連桿系統的無能量耗損現象甚至勝過堪稱四 連桿系統楷模的Specialized Enduro車款。轉點前移的單連桿系統尤其在立姿騎行時最能展 現特長:當車手立姿騎行時,避震器硬度能仍保持相對平穩。相對 地,具有傳統轉點位置的車架(Cannondale),立姿時避震器硬度比坐 姿時高了20%。對於功能取向的越野車手而言,Scott及Centurion 車款的車架轉點位置是優先選擇。 實驗室測試得分優異 以下為電腦模擬測試結果。所有單連桿系統在中齒盤位置都贏得了最佳評分,而Cannondale及Centurion的 車款更名列前茅。
車身後三角剖析 傳動系統連桿及三連桿系統已日漸消失。為了打造出最佳車架,結構工程師們都致力於四連桿及單連桿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