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Mountain Bike雜誌票選
世界頂級全避震車款 |

|
如法拉利般的純正血統,如藍寶堅尼般的稀有,如勞斯萊斯般的高貴-高品
味的您心動了嗎?以下本刊將介紹六款登山車迷夢寐以求的世界頂級全避震
車款。
圖、文◎編譯小組
本文中所介紹的優質全避震車款,其所代表的不僅止於銀兩問題,更代表了特殊的氣質和魅力。此種情況
過去也曾出現在一些如Yeti或Fat
Chance等來自美國令車迷狂熱追求的傳奇車款。時至今日,此類令車迷瘋狂的頂級車的
產地大都已換成德國。一些如Rotwild及Bergwerk之類的公司,都享有非常崇高的
聲譽。頂級加工品質、絕美的完工水準及頂尖的軸承科技,造就了這些自行車
瑰寶,它們正是揉合高科技、登山車運動魅力以及戶外活動經驗的結合體。
出奇致勝的Raven Ⅱ單臂前叉碳纖車
Cannondale、GT、Scott及Specialized等都是此一舞台的佼佼者。這些大車廠
的頂級車款都以同樣的手法導入市場,也和小廠的車款一樣具有獨一無二的特
色。挾著前衛的設計、新式的材質及全新的避震系統,他們扮演著高科技及品
牌形象擁有者的角色。
其中又以Cannondale的Raven
Ⅱ表現最為出色搶眼。挾其革命性的左側單臂式避震前叉及全新結構的碳纖車架,使
Raven Ⅱ成為此番評比中眾所矚目的焦點,相對之下,其他各款對手車就顯得遜色
許多。
但究竟在光鮮的門面之後,是否也有優良的騎乘特性與性能,就得靠測試才
能展現了。初步的騎乘測試令人肯定,所有車款都有如一體成型般舒適稱意-
Specialized及Cannondale給人十足freeride車款的感覺,其他車款則傾向運動型的越
野用途。
神勇的超輕爬坡高手~Scott G-Zero
第一項檢測是:加速測試。由於各款受測車的重量均甚輕,因此加速起來都
有如舒馬赫的法拉利F1賽車一般輕盈順暢。除此之外,各車的車架也
展現了極佳的調校,在劇烈騎行時也不至令人洩氣。尤其是
超輕量的Scott G-Zero車款(10.5公斤),爬起坡來猶如火箭般神勇無比,不過
Bergwerk的Kurare及GT的XCR 1000的表現也不賴!令人驚訝的是:雖然配備了下坡道專用車把手
且有舒適的坐姿角度,Raven
Ⅱ卻仍在此領域居於上述三者之後,可見天底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一百分車款!
在嚴峻的爬坡性能這項測試中,敬陪末座的是Specialized
的FSR
Pro車。此車雖配備了超中性的後輪避震系統及可鎖定的SID
避震前叉,但其過挺的坐姿及高聳的前輪都阻礙了其爬坡衝刺
的勁道。此車的優勢則在第一段單線隘道上方才展現。因其高水準的車身剛性值確
保了可靠的循跡穩定性,而靈活的操控性則使急速過彎的動作輕而
易舉。只有在劇烈的下坡道上,車手才會希望後輪的吸震功能可再增多一些,
雖是如此,但此車仍是一款真正的休閒車,且由於其出色的性能,使其成為可
與其他頂級車款分庭抗禮的頂級長程用車款。
不過,騎乘Scott及Bergwerk的登山賽車,從事下坡道就較難了些。此時,
Scott G-Zero車的車架如承載較重的車手,便有些吃力,也使操縱精確度打了些折
扣。
Raven Ⅱ的下坡表現所向無敵
下坡的速度愈快,便愈顯現出GT及Cannondale兩車款全能車的耀眼性能。
Raven這款車尤其更展現出其在下坡道無可匹敵的特色,其騎乘舒適性極為出色。
其強固的車架和在下坡道時呈現出來同樣敏銳的左側單臂式前叉,都提供了最
大的操控精確性。GT的I-Drive車款在下坡道的表現也同樣超強,且假如沒有受
限於須配備與對手相同的Rock Shox
SID避震前叉的話,其下坡道表現應會更出色耀眼。雖然如此,但此次測試中,也
首度展現了此款I-Drive車的巨大潛力。
而Rotwild及Bergwerk二車款雖外型並不搶眼出眾,但卻同樣迅疾如箭地穿
梭越過了隘道。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避震元件間的完美配合,絲毫未出現消耗
能量的擺動,也確保了貼心的舒適性,這兩款表現優異的頂級車非常適合馬拉
松賽選手騎乘。
其實4000馬克價位的全能避震車便已擁有優異的表現,上述的頂級車款則
更是登峰造極,不但上坡快速敏捷,下坡霹靂流暢,更有優異的調校。不過為
了這些優點,車迷們自然得在價格上付出相當的代價。你心動了嗎?努力攢錢
存錢吧!
摘譯自德國Mountain Bike雜誌1999年7月號
售價逾6500馬克的頂級全避震車評分表
|
Bergwerk
Kurare |
Cannondale
RavenⅡ |
GT
XCR1000 |
Rotwild
RCC05 |
Scott
G-ZeroLimited |
Specialized
FSRPro |
騎乘性能 |
|
|
|
|
|
|
爬坡性能(40) |
38 |
36 |
38 |
37 |
39 |
36 |
下坡性能(40) |
35 |
37 |
36 |
35 |
35 |
36 |
靈活度(20) |
18 |
18 |
18 |
18 |
18 |
18 |
操控精確度(20) |
17 |
19 |
17 |
17 |
18 |
17 |
直行性(20) |
18 |
19 |
18 |
17 |
17 |
17 |
騎乘舒適度(20) |
18 |
19 |
19 |
18 |
18 |
18 |
避震系統 |
|
|
|
|
|
|
前車身(20) |
18 |
19 |
18 |
18 |
18 |
18 |
後車身(20) |
19 |
19 |
20 |
19 |
19 |
19 |
調校(20) |
18 |
19 |
18 |
19 |
18 |
18 |
剎車 |
|
|
|
|
|
|
剎車功能(20) |
18 |
20 |
17 |
20 |
17 |
18 |
力道拿捏(20) |
17 |
19 |
18 |
19 |
18 |
17 |
變速系統 |
|
|
|
|
|
|
刻度調整(20) |
19 |
19 |
19 |
19 |
19 |
19 |
變速精準度(20) |
18 |
16 |
18 |
17 |
18 |
18 |
小計(300) |
271 |
279 |
274 |
273 |
271 |
270 |
品質 |
|
|
|
|
|
|
加工(20) |
18 |
18 |
18 |
18 |
18 |
18 |
連桿軸承(20) |
18 |
18 |
17 |
19 |
19 |
17 |
塗裝(20) |
19 |
17 |
16 |
19 |
18 |
17 |
組件(20) |
19 |
17 |
19 |
19 |
19 |
19 |
花鼓/軸承(20) |
19 |
17 |
19 |
19 |
19 |
19 |
小計(100) |
93 |
87 |
89 |
94 |
93 |
90 |
總分(400) |
364 |
367 |
363 |
367 |
364 |
359 |
售價(馬克) |
7598 |
7999 |
9000 |
9000 |
9000 |
6599 |
Bergwerk Kurare |
Cannondale Raven
II |
GT XCR 3000 |

|

|

|
評語 |
評語 |
評語 |
尚處於原型車的階段,不過表現已屬絕對頂級。尤其是其一流的爬坡性能,
加上極輕的重量與運動取向的坐姿,都使此款Bergwerk成為理想的馬拉松
競賽車,亦搭配有優質的零件。 |
優質車款。Cannondale的新Raven車款在所有測試項目的表現均值得肯定。
其單一支管的全新左側式避震前叉搭配全新的碳纖車架,在幾近完美的調
校下,可提供極佳的舒適性。具有吸引人的車體外觀理念及出色的全能品
質。 |
終於出現了一款輕量化的GT I-Drive車。XCR
3000配備了輕量組件更突顯出其超級舒適車架的全能品質。不過
其避震前叉到車身後部的調校困難情況並未改善。但此款GT也以其頂級舒
適性與運動取向的潛力彌補了上述缺失。 |
極值得推薦 |
極值得推薦 |
極值得推薦 |
Rotwild RCC 05 |
Scott G-Zero Limited |
Specialized FSR Pro |

|

|

|
評語 |
評語 |
評語 |
全能車款。一流品質的車架設計使此款Rotwild能將車重降低至幾近10公斤
的極限。但不論其結構如何,此款RCC
05憑其出色的騎乘特性,提供了做為運動型長程車或長途馬拉松賽車
的最適基礎。 |
擁有10.5公斤的車重,完美平衡的車架及運動取向的坐姿,使此款Scott
G-Zero飛馳起來無他車可匹敵。只有在承載體重較重的車手時,才有在剛性
上再加強的必要。不過,G-Zero仍是馬拉松車賽的終極車款。 |
此款Specialized FSR
Pro車以其極為輕鬆的後移式坐姿提供了頗具樂趣的操控性,在單線隘道及長程騎行時尤
其可展現出優異性能,是一款全能車及完美的長程車。價格方面則相對較
「便宜」。 |
極值得推薦 |
極值得推薦 |
極值得推薦 |
六 款 頂 級 車 的 測 試 結 果 分 析 |
|
Bergwerk Kurare |
Cannondale Raven Ⅱ |
GT XCR 1000 |
價格 |
7598馬克 |
7999馬克 |
4150馬克**( 約9000馬克) |
尺寸(受測車) |
47/50/53公分 |
小/中/大/特大 |
小/中/大/特大 |
規格及重量總重 |
11.05公斤 |
11.4公斤 |
10.79公斤 |
車架重* |
2772公克 |
2483公克 |
2894公克 |
把手角度 |
71.5° |
71° |
71° |
坐姿角度 |
72.5° |
74° |
74° |
上管長 |
585公厘 |
622公厘 |
574公厘 |
座桿長 |
485公厘 |
533公厘 |
490公厘 |
鏈條連桿 |
423公厘 |
422公厘 |
430公厘 |
前叉豎管長 |
130公厘 |
120公厘 |
109公厘 |
輪胎 |
1070公厘 |
1115公厘 |
1086公厘 |
豎管長 |
130公厘/0° |
115公厘/5° |
120公厘/0° |
車架車架材質 |
7020 T6鋁合金 |
Cannondale碳纖 |
6061
T6鋁合金 |
車架剛性 |
循跡穩定性4.5牛頓/公厘 |
循跡穩定性5.3牛頓/公厘 |
循跡穩定性5.3牛頓/公厘 |
|
立姿騎行91.8牛頓/公厘 |
立姿騎行95.7牛頓/公厘 |
立姿騎行77.7牛頓/公厘 |
|
循跡穩定性值較差,但立姿騎乘剛性較佳 |
碳纖車架,立騎乘剛性姿甚,循跡穩佳定性優異。 |
循跡穩定性良好,但立姿騎乘時,較重的車手易感到車架晃動。 |
連桿軸承 |
凹槽滾珠軸承 |
凹槽滾珠軸承 |
滾壓軸承 |
避震系統 |
單連桿 |
單連桿 |
I-DRIVE |
後避震器 |
Cane Creek AD-10 |
Fox Air Vanilla Float |
Fox Air Vanilla Float |
|
 |
 |
 |
|
敏銳度方面極弱,但調校則舒適且頗符合線性。 |
此車可以極近線性的曲線反應,充分運用極充足的整個避震衝程 |
此車可以極近線性的曲線反應,充分運用極充足的整個避震衝程 |
調校 |
氣壓可變動,拉伸及壓縮刻度均可調校。 |
氣壓可調校,拉伸刻度亦可調整 |
氣壓可調壓,拉伸刻度亦可調整 |
六 款 頂 級 車 的 測 試 結 果 分 析 |
價格 |
Rotwild RCC 05 |
Scott G-Zero Limited |
Specialized FSR Pro |
尺寸(受測車) |
3580馬克** ( 約9000馬克) |
2999馬克**( 約9000馬克) |
6599馬克 |
規格及重量總重 |
44.5/48/52公分 |
小/中/大/特大 |
小/中/大/特大 |
車架重* |
12.07公斤 |
10.58公斤 |
12.45公斤 |
把手角度 |
2491公克 |
2426公克 |
2942公克 |
坐姿角度 |
71.5° |
70° |
71.5° |
上管長 |
73.5° |
73° |
73.5° |
座桿長 |
600公厘 |
568公厘 |
590公厘 |
鏈條連桿 |
470公厘 |
475公厘 |
485公厘 |
前叉豎管長 |
428公厘 |
422公厘 |
425公厘 |
輪胎 |
120公厘 |
104公厘 |
127公厘 |
豎管長 |
1085公厘 |
1079公厘 |
1090公厘 |
車架車架材質 |
110公厘/0° |
110公厘/3° |
120公厘/10° |
車架剛性 |
7020鋁合金 |
7005 T6鋁 |
Maxbackbone鋁合金 |
|
循跡穩定性5.0牛頓/公厘 |
循跡穩定性4.1牛頓/公厘 |
循跡穩定性5.8牛頓/公厘 |
|
立姿騎行81.5牛頓/公厘 |
立姿騎行70.3牛頓/公厘 |
立姿騎行96.0牛頓/公厘 |
連桿軸承 |
立姿騎乘剛性值佳,循跡穩定性尚可接受。 |
二項測值都接近下限值,逾90公斤之車手騎起來明顯感覺其不穩定。 |
立姿騎乘剛性值極佳,循跡穩定性對越野車而言綽綽有餘。 |
避震系統 |
凹槽滾珠軸承 |
凹槽滾珠軸承 |
凹槽滾珠軸承及滑動軸承 |
後避震器 |
單連桿 |
單連桿 |
四連桿 |
|
Rock Shox SID XCAdjust |
Rock Shox SID XC Adjust |
Rock Shox SID XC |
|
 |
 |
 |
|
曲線理想,反應敏銳,趨近線性的過程,末端也頗具漸進特性。 |
典型的氣壓式避震柱。舒適但相對較具漸進特性的曲線。 |
典型的氣壓式避震柱。舒適但相對較具漸進特性的曲線。 |
調校 |
彈簧硬度及逆向彈簧均可透過氣壓,以拉伸刻度調校。 |
彈簧硬度可透過氣壓調整,拉伸刻度則藉助控桿調校。 |
彈簧硬度及逆向彈簧可透過氣壓調整,拉伸刻度可鎖定。 |
六 款 頂 級 車 的 測 試 結 果 分 析 |
|
Bergwerk Kurare |
Cannondale RavenⅡ |
GT XCR 1000 |
前叉 |
Rock Shox SID XC LT |
Cannondale Lefty |
Rock Shox SID XC LT |
|
 |
|
 |
敏銳度佳且避震衝程甚充足。曲線可調至理想狀態。 |
由於欠缺測栓圖,故反應曲線未能製成圖。 |
敏銳度佳且避震衝程甚充足。曲線可調至理想狀態。 |
前叉剛性 |
操控精確度14.3牛頓/° |
操控精確度 45.3牛頓/° |
操控精確度
14.3牛頓/° |
傾斜度 9.7牛頓/公厘 |
傾斜度 15.9牛頓/公厘 |
傾斜度
9.7牛頓/公厘 |
較大的傾角在立 姿騎行時是負擔 |
在操控精確度及 傾斜度方面都是 剛性最佳的前叉 |
較大的傾角在立 姿騎行時是負擔 |
調校 |
氣壓、逆向 彈簧,拉伸 及壓縮刻度 可調校。 |
鋼簧可預加 應力,拉伸 刻度可調整 並鎖定。 |
氣壓、逆向 彈簧,拉伸 及壓縮刻度 可調校。 |
零件 |
後變速器 |
Shimano XTR |
Shimano XT |
Shimano XTR |
變速桿 |
Shimano XTR |
Shimano LX |
ESP 9.0 |
前變速器 |
Shimano XTR |
Shimano LX |
Shimano XTR |
剎車桿 |
Shimano XTR |
Coda Expert Disc |
Shimano XTR |
剎車 |
ShimanoXTR |
Coda Expert Disc |
Avid SD 2.0 |
小齒輪盒 |
Shimano XTR 11-32 |
Shimano LX 11-32 |
Shimano XTR 11-32 |
曲柄 |
Shimano XTR 22/32/46 |
Coda Expert 22/32/44 |
Syncros 22/32/42 |
內軸承 |
ShimanoXTR |
Shimano 105 |
Shimano XT |
踏板 |
- |
CodaCliplessTimeTitan |
- |
花鼓 |
ShimanoXTR |
CodaExpertDisc |
Tune |
輪圈 |
Mavic 517 CD |
Coda Expert Disc |
Mavic 517 CD |
輪胎 |
Conti Explorer |
Hutchinson Alligator |
Michelin Wildgripper C |
車頭碗組 |
Cane Creek C2 |
Coda Headshok |
Dia-Compe |
豎管 |
Bergwerk Alu |
Coda Headshok |
Titec Ti |
車手把 |
Rotor Al 2014 |
Coda Riser |
Titec Ti |
座桿 |
Bergwerk Al 7020 |
Kalloy SP 248 |
Syncros Ti |
座墊 |
Flite Ti |
Coda Expert |
Serfas Kevlar |
六 款 頂 級 車 的 測 試 結 果 分 析 |
|
Rotwild RCC 05 |
Scott G-Zero Limited |
Specialized FSR Pro |
前叉 |
Rock Shox SID XC LT |
Rock Shox SID XC LT |
Rock Shox SID XC LT |
|
 |
 |
 |
|
敏銳度佳且避震衝程甚充足。曲線可調至理想狀態。 |
敏銳度佳且避震衝程甚充足。曲線可調至理想狀態。 |
敏銳度佳且避震衝程甚充足。曲線可調至理想狀態。 |
前叉剛性 |
操控精確度
14.3牛頓/°
傾斜度 9.7牛頓/公厘 |
操控精確度 14.3牛頓/°
傾斜度 9.7牛頓/公厘 |
操控精確度 14.3牛頓/°
傾斜度
9.7牛頓/公厘 |
|
較大的傾角在立 姿騎行時是負擔 |
較大的傾角在立 姿騎行時是負擔 |
較大的傾角在立 姿騎行時是負擔 |
調校 |
氣壓、逆向彈簧,拉伸 及壓縮刻度 可調校。 |
氣壓、逆向 彈簧,拉伸 及壓縮刻度 可調校。 |
氣壓、逆向 彈簧,拉伸 及壓縮刻度 可調校。 |
零件 |
後變速器 |
ESP 9.0 |
Shimano XTR |
Shimano XTR |
變速桿 |
ESP 9.0 |
Shimano XTR |
Shimano XT |
前變速器 |
Shimano XT |
Shimano XTR |
Shimano XT |
剎車桿 |
Magura Louise |
Avid SD-1.9 |
Shimano XTR |
剎車 |
Magura Louise |
Avid SD 2.0 |
Shimano XTR |
小齒輪盒 |
Shimano XT 11-32 |
Shimano XTR 12-34 |
Shimano XT 11-32 |
曲柄 |
Race Face 22/32/44 |
Shi.XTR 22/32/44 |
SBC S-Works 22/32/44 |
內軸承 |
Shimano XT |
Shimano XTR |
Shimano XTR |
踏板 |
- |
Scott Tuned |
SBC Comp Clipless |
花鼓 |
Mavic Crossmax Disc |
Tune |
前:SBC Stout
後:Stout Pro |
輪圈 |
Mavic Crossmax Disc |
Sun CR 17 |
Mavic X-222 |
輪胎 |
Michelin Wildgripper S |
IRC Mythos 1.9 |
SBC Team Control/Master |
車頭碗組 |
Race Face |
Dia Compe Al |
SBC Headfirst Comp |
豎管 |
SyncrosAlu |
Alu |
SBCA1Forged |
車手把 |
RaceFace |
ScottHotRod |
SBCSpecialRisebar |
座桿 |
SyncrosAlu |
TuneStarkesStuck |
RitcheyExpert |
座墊 |
FizikNisene |
SelleItalia |
SBCProlongRevol. |
*重量含後避震器。 **車架套件之價格含後避震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