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編輯部
經Cannondale過去數年來的不斷修訂,Super V系列車款縱使已問世五年,設計仍舊激進。外觀上的6061 管材車架未變,但Super V卻輕於以往,增加了碟剎座,更裝上一組超級堅固的後三角轉臂。而最好的消息應該是: Cannondale已開發出一款售價1400美元內的攀岩車-Super V500 SL。 Coda為主要配件 傳動系統略遜 Super V採用Cannondale的HeadShox避震前叉,本文將介紹的500SL車款後輪避 震衝程有4英吋,前叉衝程則稍稍小於3英吋。由於HeadShox前叉的避震元件位 於前管位置,拉抬了車身前端的高度,只有靠極短的豎管來補救,以取得較佳 的越野騎乘位置,但V500較平的車手把和傳統式上揚豎管的組合,還是高於一 般的上揚式車手把。 大部份Super V500都採用自家產製的Coda組件,讓車子外觀一致外,並儘可能 改善其實際騎乘的表現,以下是Super V500的特色介紹。 傳動系統顯得有些落伍,我們雖中意Shimano大約`98年產的黑色Deore XT後變速器,但V500卻換了個11×28的8速飛輪組,變速桿是Deore LX,但前變卻是較低檔的STX款式。 V500身上的豎管、手把、曲柄和塞了大量厚墊的軟調座墊都是自家的Coda產 品。除了那個懶骨頭般的超軟座墊,都稱得上物美價廉。 避震系統方面,後避震是Fox Vanilla的彈簧圈避震器,前叉則是HeadShox Fatty,兩者都沒有外部調校,僅有原廠彈簧硬度設定。 V500的Continental車胎雖少有大 廠採用,但滾動快、抓地力佳且勝於稀疏胎紋的車胎。前輪是寬2.1英吋的Atlanta款 式,後輪是另一種更具侵略性、寬也是2.1英吋的Traction。 看過Super V的基本外觀後,這輛Cannondale車仍有一些值得提出的特色。 碟剎固定座已經就位-你可以在前叉及後三角轉臂上看到A式國際規格的碟 剎座,可選配除Hayes外的所有碟剎。 騎車空間受限-22英吋的上管對於一般中型車架來說,足足短了一英吋, 更糟的是又搭配Cannondale短又上揚90公厘的豎管,以及75°的座管角度。建議 車友必須換上一個130公厘的豎管才能舒適的攀爬。 不懼泥濘和顛簸 可用一輩子的軸承-Cannondale大口徑的車頭碗組和後三角軸承都是密封設 計,終其一生無須調整及潤滑。 不懼泥濘-Super V500的前叉和後三角給了車輪充裕行程,加以密封、單轉點避震的組合,天候再惡劣也不怕。 另外,座管75°、豎管71°及16.5英吋的短後下叉,造就這輛輪距最小的 Cannondale車款的快速駕馭特性。 習慣Super V500後,你可策馬入林,並做個高難度的迴旋。BMX騎士能得意 洋洋地騎著它凌駕顛簸路面,度過野外練習日;但死硬派的登山車騎士會恨死 它狹窄的騎乘空間和長車手把。我們換掉原有的Coda豎管,改成125mm款式, 果真可觀地改善了V500在爬坡及平地上的表現。 雖然一開始試騎時有些令人緊張,但V500的確值得信賴,且 它可以快速過彎。信任是關鍵,因為短接合車身的V500進入尖銳轉角 時會不斷跳動。 不幸的是,跳動很快地征服了Fatty前叉的內簧,避震器運作艱苦而 不順暢,而鎖固過鬆的V型剎車像風中搖盪的窗簾,不斷敲擊作 響,加上墊片才抑制了刺耳的噪音。 適合攀岩的車種 Super V500漫遊於巨石和樹木殘幹間最舒服,前後輪跳越障礙輕而易舉,方 向轉換亦動如脫兔。超低的上管設計,讓騎士能做出英雄般的技術動作,如果 你是攀岩小子,Super V可以給你完全的騎乘樂趣,但留心那嫌高的豎管-它就像停車計時器般礙眼! 要成為真正的好攀岩車,Super V500還需要長一點、但位置低一點的豎管(或長點兒的上管)以及專業一點的座墊加 上更堅硬的前叉簧。而越野騎士將會希望添加副手把以延伸騎乘空間。如果你 愛好縱車飛躍於巨石和樹樁間,試試Super V500吧!但如果你飛不高、喜歡連續顛簸路面,Cannondale不為你設計這些 小兒科的玩意兒! 摘譯自美國Mountain Bike Action雜誌1999年7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