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全球自行車界的巨大總經理羅祥安,臉上總是帶著招牌式的迷人 笑容,令人印象深印。稱羅祥安是個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里之外的 領袖人物一點都不為過,因為在他的腦中隨時都有答案、有策略、有 創意不斷!凡事坐而言、起而行的羅祥安,永遠清楚自己的下一步棋 該怎麼走。 採訪◎阮素琴、陳柏如 圖、文◎陳柏如
![]()
美國Mass市場至少需2~3年重新整合 問:對於最近美國(Mass市場兩大龍頭)Huffy發生財務 危機,Brunswick決議停止在美國與墨西哥生產,您的看法 如何? 答:對於擁有悠久歷史與強 大產銷能力的Mass市場老大Huffy發生財務危機,的確令業界震驚,相信台灣業者不少 都有受到波及。由Huffy與Brunswick相繼關閉北美工廠的動作來看, Mass市場的確面臨很大的生存挑戰!面對Mass市場處於滿江紅、虧損 連連的狀態,台商更應該步步為營、不能短視近利。事實上,美國的經濟與景氣還不 錯,賺錢的美國自行車公司卻寥寥無幾,去年美國自行車業 整體平均衰退了5%,可見問題是出在自行車產業本身。我推估,美國的 Mass市場可能需要2~3年的時間作重整洗牌,重新建立秩序。 問:Mass市場失序的原因何在? 答:我認為最大的致命傷在 於市場供過於需的情況嚴重。造成供過於求的主因則在於大 陸台商與當地廠商相繼不計成本的投入生產、輸出,使得量 增,但價格與利潤卻直線滑落。再者美國`99年進口已超過 1300萬輛(其中由大陸進口的車就佔1000萬輛以上),加上自產的量,已遠遠 大過市場胃納量。 第二個致命傷則在於盲目的高級化。除大陸台商外,大陸本地廠商也在盲目的高級 化,把類似dealer市場的部份產品帶進到Mass市場銷售,一方面搶走了IBD部份的生 意,造成IBD與Mass市場重疊,而另一方面Mass市場並無賣高級產品的專業能力和經 驗,已造成許多滯銷、傾銷和品質的嚴重問題,結果是Mass和IBD市場兩蒙其害。 非常時期應保守謹慎,不宜分散資源與心力 問:對於台商海外投資動作頻頻的看法? 答:一般中小企業的資金、 人才、組織等管理能力皆有限,如果事前沒有詳盡審慎的評估與實地考察而盲目躁進, 對公司的資源絕對是一大挑戰。再者,現在全球自行車產業正處於低迷,若非迫切需 要,廠商實在不宜在此刻將本身的資源與心力分散到很薄弱,反而應採保守態度、靜觀 其變。尤其適值危機四伏之際,業者更應健全組織運作,以迎向新挑戰。 問:鎂合金的前景與利基? 答:鎂合金新材質的開發, 在推陳出新與追求輕量化上可能是一個新的利基市場。但比 起鋁合金的普遍性與取代性,鎂合金對自行車業的整體貢獻,短期來看很有限。 問:全球自行車產業的現況與前瞻? 答:過去由於自行車已擺脫 傳統通勤交通工具的角色,而走向休閒健身為主,而有了30年的成長好景。但此成長 階段已過,目前已進入負成長的時代,而且全球自行車界似 乎已無原創性的產品出現,加上台商不斷在價格上自己拼自 己,市場不但不會成長反而是危機四伏。從美國Huffy、Brunswick ,德國Kynast、比利時MGI、英國Raleigh、日本輪界到大陸 CBC的事件,不難發現自行車業已面臨嚴重的結構問題與生存危機。而全 球自行車業的確需要一段時間重新洗牌整合、創新需求,這 個產業才有可能繼續健康成長的邁向新世紀。 台商對於致命的放款情況應有所覺醒與節制 問:台灣自行車業者應有的共識與體認? 答:外國自行車業的運作模式與我們迥然不同,像Brunswick、 Huffy、GT、Schwinn、Derby等大公司的原經營者皆已退出而 改由外行的大財團介入投資經營,其中Huffy和Brunswick經 營不善、危機頻傳,使得財金界認定自行車沒前景,更造成 自行車公司的財務拮据、雪上加霜。而整個業界的供應鏈結 構,大部份自有資金都不足,而是以信用虛增膨漲的交易方 式,來相互支撐。一旦發生危機,很容易造成骨牌效應,銀 行馬上就凍結資金,對台灣的供應商完全毫無保障可言!這 一點是台灣廠商必須引以為戒的一大隱憂。 由於台商過去被倒的經驗很少,沒有危機意識也缺乏防患因應的對策,絕對不堪一 擊。所以對於致命的放帳情況,要有所覺醒與節制。因為一旦被倒,絕對會引發骨牌效 應,不但公司翻身難,對台灣/大陸整個產業的根基更是一大損傷。所以業者要有所體 認,不要為了短利搶單而放棄許多該有的堅持與原則而得不 償失。 問:自行車業仍是九命怪貓? 答:過去在成長期中,部份 公司即使有問題,都能獲得解決,不會釀成大禍。目前整個 自行車產業已經有了結構性的改變,變成萎縮型的市場,一 旦發生問題,可能一發不可收拾。目前所面臨的危機與挑戰 已超乎想像,在一切態勢明朗化前,謹慎評估、步步為營、 腳踏實地才是保本的上策。 2000年誰犯的錯誤最少,誰就是贏家! 問:巨大因應危機與挑戰的對策? 答:面對整個大環境重整與 重新定位的挑戰,巨大採取謹慎保守的態度。我認為在2000 年的競爭中,「誰犯的錯最少,誰就是贏家!」所以巨大的因應之道便是「趨 吉避兇」,不要被牽累到最重要! 問:大訂單是喜或憂? 答:因為之前有被倒帳的前 車之鑑,巨大非常重視「市場分散化」的風險分散管理,對於客戶的挑選與交易 條件的堅持一向嚴格。 問:巨大管理大樓在重新設計、全面汰舊換新之後,給 人煥然一新與活潑的感覺,請問巨大`99年的產量?今年的目標? 答:處於瞬息萬變的時代, 巨大也不斷求新求變,不僅成立研發中心,同時也希望改變 環境,營造更好的工作氣氛,讓同仁都有新氣象、活力化的 新感受。巨大集團`99年全球的年產量為320萬輛,總營收達118億餘元台幣。今年仍可 小幅成長至360萬輛的生產量,但主要成長是來自自有品牌及中國市場。 問:台商對美國大廠的放款情形普遍? 答:由於不景氣加上不正常的庫存太多,資金負擔過重,的 確有些台商為了搶單而接受美國客戶更長的放款時間與更高 的額度要求,這種作法無非是拿企業生命作賭注,非常不智!巨大過去曾被 Schwinn倒過一次,所以戒慎恐懼,建議台灣的業者應該停下來看看整 個產業結構性的改變,眼光應該放遠一點!就像日本零件巨 人Shimano也因上一輩被債權人逼債而氣死的警惕,使得如 今Shimano產品行銷全球卻從不放帳,就是最好的典範。 問:歐洲市場的變化? 答:歐洲市場同樣面臨結構性的改變,近幾年來已衰退 20%,目前算較平穩,MTB逐漸退燒,就像當年BMX在歐洲展會上全是美國品牌的盛 況已不復存在般。相較於美國市場,過去歐洲市場的利潤較 高,品牌知名度與廣告行銷費用通常對銷售有絕對的影響, 但未來將形成正常競爭的市場。 IBD才是帶動產業起飛成長的關鍵 問:Mass市場與IBD是否能並存? 答:Mass市場一向以價格取勝,但 IBD才是帶動產業起飛成長的關鍵,在兩極化的消費型態下,兩者的確需要重新定 位、相依並存。 問:自行車業未來的發展空間? 答:以目前的情況來說,零 件業的發展空間比較大。 問:對於歐洲EBMA取消對台灣、大陸零件傾銷控訴的看 法? 答:EBMA控訴傾銷的政治 性意義較大,巨大在當初就預期會取消,所以不覺得意外, 也未受影響。 問:台灣自行車產業與美國自行車產業的經營型態有何差 異? 答:台灣的企業多秉持永續 經營、百年基業的經營理念,但美國企業多淪為大財團的賺 錢工具,一旦賺錢,隨時準備賣掉圖利,賠錢的燙手山芋, 更是低價賤賣。所以美國自行車業一天到晚在購併、換頭家。 原創性的研發設計是台灣唯一的活路 問:台灣自行車業的瓶頸? 答:目前我們的瓶頸在於缺 乏原創性的研發設計、強大的行銷通路以及自有品牌的建立。而這三大願景正是面對嚴 峻的考驗下唯一的競爭優勢。巨大成立開發中心的宗旨就是 希望在建立自有品牌與行銷通路後,提昇自行車研發的原創 力。台灣自行車業說強很強,說弱也的確因為沒有前瞻與免 疫力而容易不堪一擊。但台灣自行車業絕對有生存發展空間,只是能有多少家倖存,就 無法預知了! 問:台灣與大陸台商的產品定位與優勢? 答:就比較利益法則,大陸 的車在價格上有絕對的優勢,台灣絕對無法與其競爭。因此 台灣不應該再生產低檔的車子,而應該重新定位,以特色取勝,才能有生存的空間。而 台灣要做有特色的產品,「研發設計」是唯一的活路!大陸 的定位在於低價、量產,台灣則應以IBD為目標客戶,開發 少量多樣、高品質、高技術、高附加價值的產品。未來,中 國將是量產車的世界供應中心 ,而台灣則為高級車的世界供應中心。 問:面對新世紀企業如何立於不敗之地? 答:新產品的開發能力與充 裕的財務資源最重要。唯有掌握資訊、掌握趨勢才能佔盡優 勢。而可靠的品質和高效能的營運能力則是生存的基本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