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編譯小組 ![]() 鋼索取代下管 經得起考驗 早在1988年,避震的概念尚未成為登山車主流前,Mark的纜索車架設計就 已飽受批評。他的辯護宣稱,就因這條綱索,讓車手騎乘時,腳踏在最高點 時的施力,隨後轉化為最低點的踩踏力道。「所有施力快速且毫不耗損地 循環」,Mark說。 Slingshot剛問世時,曾是市面上首創的一款全避震自行車。但若以現今的 標準來看,它則很難再列入全避震車之林了,不過由於無避震車的蓬勃發展, 或許Slingshot又將重新崛起江湖了。 雖然Slingshot公司開業已有十八年歷史,但創始人Mark Groendal及Joe兩兄弟仍於密西根州的Slingshot總廠內,親自完 成所有的車架焊接。要說Slingshot是一家經營十分成功的家族公司一點也不為過。 沒有銷售網、股權買賣,也沒有太多贊助車隊預算,只靠著電話訂購與網站上 的介紹直接銷售給客戶。一路走來Slingshot勉強趕上指定購買其車架的訂單,而 且訂單不斷從美國各地,甚至遠從歐洲紛沓而來。 可折疊又耐用的鋼質車架 設計概念的大原則維持不變,Slingshot在1999年又推出了一款全新、頂級的 登山車。MBA的測試車款為一款鋼材、可折疊式車架,沒錯,就是可以折疊! 而且還有另一款我們沒提到的Friday-type通勤用車。Slingshot 新推出的這款自行車是可競賽車款,可以輕易地收藏於飛機 或汽車的行李廂內。由於沒有下管,代之以一條由車架中軸(BB)連到前管的 可分離式鋼索,並在彈簧片與座管交接處安裝了一組快拆接頭。這方法既快速 又簡潔,因為一俟車子組裝完成,折疊的機制就幾乎完全看不見了。 讓車架具有彈性的要訣在於一片連接座管與上管的複合玻璃纖維片。另由一 根彈簧固定的鋼索連貫前管至中軸,以避免簧片過度延展。這款車架上唯一符 合一般規格標準的,大概只剩它的後三角了。 車架採用True Temper鋼材。下管鋼索使用具二千磅拉力的工業用鋼索,並 搭配一英吋的抗腐蝕模鑄彈簧。 車上主要的零組件包含一整套的Shimano Deore XT變速組件及Rock Shox SID前叉。在我們所試用的十八吋測試車上的幾何配置包括了 71.5度的前管,73度的座管,23吋的上管,16.5吋的後下叉及 41又3/8吋的輪距。由於沒有下管,全車重量僅略微超過25 磅。但有一件事值得提醒大家,那就是Slingshot的車藝之 所以高竿,就在於其強調耐用性更甚於輕量化。 完整版的測試車建議售價為美金 2,470元。或者也可以訂購車架,售價僅美金875元。另外也有搭配全套 Shimano XTR級數的車款可供選擇。 騎上鋼索很奇怪 性能倒是很不賴 騎過Slingshot的人差不多都有會弄彎中軸的疑慮,看來不穩當,但騎後卻證 明以貌取「車」才欠妥當。照理說,這樣的設計在猛力加速下,曲柄的運動將 會使中軸像在聽演唱會的聽眾般搖擺不停,而Slingshot沒有這個困擾。何故使 然?我們還不確定,甚至連麻省理工學院的專業分析師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但它的功能表現就是好得不合邏輯。後三角和上管正好牽制座管穩定就位,這 就是Slingshot強大的扭轉剛性來源。因此,Slingshot讓特大號下管的設計看來很 驢,不是嗎? 通過顛簸路面時,Slingshot有一定程度的彈性,有助於平順越過路面的顛簸。 高速運動中較大的衝擊會使車架中段形成較大的彎曲,而會有些微反彈現象, 感覺起來,就像避震座桿無法上下吸震而前後晃動。雖然這種現象很輕微,不 過仍然值得注意。 將Slingshot強行騎於各種路況,來找出其操控特性,是大部份 MBA測試車手的最愛。不管你看到這款車的怪異外觀時作何感想,它的循跡性完美,下坡不 俗,並能輕易征服顛簸。 爬坡敏捷是該車主要的賣點,尤以坐乘爬坡為特長。傳動時平順得令人難以 置信,而且加速也十分快速。 總而言之,Slingshot的性能表現足以媲美任何無避震車種,只不過它是以不 同方式來展現。其實它比較接近於前避震車,它可在粗劣地形提供若干程度的 緩衝效果。要談到純正的可彎曲BB,沒有比標準浮動式傳動系統的全避震車更 強悍的了。踩踏平順、有效率,是Slingshot品質領先之處。 Slingshot之所以一直不放棄其鋼索設計,其原因就好比我們首次駕騎一款車
時,若第一印象感覺良好,則對後面的表現便都會採取肯定態度。俗話說一眼
定終身。
摘譯自美國Mountain Bike Action雜誌1999年11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