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陳柏如 ![]() ←為台灣自行車業開啟「鎂」好前程不遺餘力的TBEA理事長曾鼎煌
發展鎂合金 大家一起來 TBEA理事長曾鼎煌表示,未來幾年內,台灣若沒有推出創新的車種,自行車將被 大陸競爭到無利可圖,更遑論永續經營。因此,業者必須有 共識,必須通力合作,研發新車種、新材料,一起採購鈑材、擠型材,合作鍛造製程, 降低成本,並藉助自行車研發中心的整合以及研究單位的專 業技術,共同開創台灣自行車的鎂合金新紀元。 鎂合金計畫對台灣自行車產業而言,是前瞻性的發展,是技術的提昇,也是產業 升級的契機,更能有效為業者在激烈的低價競爭中殺出一條 活路來。曾理事長指出,自行車公會(TBEA)在推動鎂合金計畫的立場上是 不分大小廠的,只要廠商有意願,TBEA都非常歡迎業者加入鎂合金開發計 畫,並由自行車研發中心加以輔導。希望透過整合相關研究與技術單位的資 源,鼓勵廠商參與,使廠商在材料開發技術方面皆有所成長與提昇,一直是 公會努力的目標。 海外設廠宜謹慎評估 隨著台商海外設廠的腳步馬不停蹄,曾理事長建議廠商仍應將企業研發與行銷的 根留在台灣,才不致造成台灣產業的空洞化。至於海外設廠 的據點則不宜離台灣太遠,如此在管理上會比較方便容易。 此外,廠商也必須評估考量整個大環境的變化、公司本身的 財力、訂單來源的掌握以及在當地融資的容易度,千萬不可 躁進。 對於近來已有30家左右的台灣自行車廠商到越南設廠,曾鼎煌理事長表示,越 南與我們文化差異不大,說華語的人不少,在輸歐、日皆有優惠,加上當地人勤奮 單純易管理且認同台灣,就投資環境的條件而言,的確是當前除了大陸以外的另一 地不錯選擇,加上近來台商以團隊方式,整合上、下游零件廠進駐當地工業區,風 險相對降低許多,也更受當地政府重視與禮遇。只是越南正 逐步開放中,研發技術落後,加上美越貿易談判遲遲未達成 協議,而當地的融資也不是很容易,這些都是台商要密切觀 察並加以因應的。 台灣要走高科技、高附加價值的創新研發才有優勢 台灣自行車年出口量在`98年達到954萬6千輛的佳績,`9 9則由於Shimano延遲出貨的效應加上921大地震的影響,出口量衰退了 17%,僅達778萬多輛。曾理事長表示,隨著產業製造生產不斷外 移,為提高競爭力,台灣實在不該再拼量,也沒有本錢與大 陸拼價,台灣應走高附加價值、高科技化的創新產品研發設計,以區隔大陸廉價的低檔 產品,台灣才能走出自己的特色與優勢,才能掙得一片生存 的空間。像發展輕量化的鎂合金新材質以及高科技、環保的 電動自行車,台灣都已佔有先天上很大的技術優勢,應該好 好把握,專注研發。至於如何降低成本,吸引更大的消費需 求,則是業者當前的課題。 整合、服務、開創商機為要務 邁向第8年的TBEA,在前任理事長劉金標的帶領,打下了穩固的根基,會員一年比 一年增加,公會也確實為自行車業貢獻良多,協助業者排解 許多的疑難雜症。現任的TBEA理事長曾鼎煌對於會務的推動更是不遺餘力,曾理事 長表示,業者目前面臨產業惡性競爭的壓力,唯有結合產業 資源共同研發創新及以多角化經營方式,免得自家人打自家 人,全盤皆輸。公會更希望業者能有共識,配合公會推行自 律運動。公會也與自行車研發中心合作持續積極展開鎂合金 材料研討會,以提高產品競爭力。而加強自律運動以防止惡 性競爭、推動原產地證明以避免被控訴傾銷,都是公會現階 段努力的目標。除推動各項工作目標及計畫外,公會也極力 爭取政府經費補助,以推動會務的發展,並增加會員廠商的 各項資源及服務項目。公會總幹事陳貴新在爭取政府經費上 非常積極,成效也是有目共睹。公會目前要推動的目標、方針及原則如下: 四大目標: 1. 促成開發新材料以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應用新材料,創造新產品,加強與研發中心、工 業局的合作關係,應用高科技技術來發展高級自行車,讓產 業技術升級。 2. 建立產業秩序、推動自律運動,鼓勵零件廠商研發新產品,應用現有技術發展多角化 經營,避免生產與同業類似零件,發生惡化競爭。 3. 推動原產地證明以避免被控訴傾銷,希望同業在共同努力增加外銷之餘,要謹慎 避免被控告傾銷之發生。公會也聘請律師隨時注意全球自行車市場的動向,如有傾 銷控訴之風吹草動,馬上會通知公會整車、零配件及貿 易商三個委員會的主任委員與相關廠商,並成立緊急小組與律師商確研議相關狀況 的因應方針,以有效防堵傾銷成立。 4. 推動自行車通才訓練班:自行車產業需有年輕的新血輪加入,並需有一套完整的培 訓手冊與課程,新手在短時間內便可對自行車產業有所了解。台灣為全球自行車的 大本營之一,是最有條件編一份完整符合現代自行車技術規範或技術手冊,將有助 於台灣作為全世界自行車供應基地的地位及形象,因此,公會希望委託自行車研 發中心進行技術手冊的編纂以及通才教育的訓練。 二大方針: 1. 爭取政府資源以加強對會員廠商的服務 2. 尋找新興市場以增加產值 一大原則:增加台灣自行車業的會員廠商以達「業必歸會」 的原則,希望結合業界眾人之力、凝聚更大的向心力,共同為自行車業打拼、謀福 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