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邁入千禧年前夕,一場921地震不僅摧毀許多人的家園,也把正要晉級 為UCI 2.5級環繞賽的國際環台賽震回2.6級,而原訂為八站的2000年環台 賽也縮水為僅剩四站的「環高雄賽」。更不幸的,因為賽期相當接近總統大 選,這種性質中立的競賽,竟也成為大選活動中某黨候選人的造勢工具,不 禁令人感歎,要營造國內健全的體育環境,還有多麼漫長的路要走! 圖、文◎李孔熙 2月19日參賽隊伍報到暨領隊會議 而國內的隊伍則有:Continental Jordan Team;捷安特隊(Giant);美利達隊(Merida);高雄市美利達隊;高雄市隊; 高雄縣隊;新竹市隊;新竹縣隊;小熊車隊;台南縣隊;稻草人基金會隊;桃 園縣隊;HASA隊;大社國中隊;台中縣浩捍隊;羅東高工隊; Cita Racing隊等共計17支車隊。其中的Cita隊是由四名日籍,一名澳門及一名台籍選手所組成, 頗有外隊的味道。 去年的總冠軍:紐西蘭的布蘭登‧維特及香港之寶-黃金寶本次並未參賽, 值得一提的是黃金寶在稍早的馬來西亞環蘭卡威賽中排名亞洲第一,再度宣告 亞洲車王的實力。其餘環台賽的常客,如日本的三浦恭資、中島康博、藤野智 一、飯島誠等日本名將都沒有缺席。而國內除了幾隊「歷史悠久」的老牌隊伍 照例出賽外,又增加了許多新隊伍,其中不乏車壇老將,但更多的年輕新面孔 亦成為集團中不穩定的因子。 今年大會採用新的電子感應式計時器,由日本Matrix公司所研發的電腦計時 系統,適用於馬拉松、鐵人三項及自由車等競賽,精準度可達萬分之一秒,所 以即使選手以整個集團的形態進入終點,裁判仍可藉著電腦判斷出所有選手的名 次。而每站比賽前選手在簽到(sign-in)的同時,還得將自己的戰馬帶至大會所 設的感應區內作電子檢測,這是本屆比賽的一大特點。 另外,本次的特殊賽衣名目也較往年多,使集團更加五彩繽紛,介紹如下: 黃衫:總時間排名第一 藍衫:總分數排名第一 (此分數為終點衝刺獎,單站前15名可獲得積分20,17,15,13,12,10,9,8) 綠衫:總衝刺排名第一(此分數為中途衝刺,與終點衝刺分開計算) 紅衫:中華台北排名第一 粉衫:青年選手排名第一 而以往象徵爬坡王的賽衣因今年路線並無阿里山站,且大多為平路及不能稱 為山的長短坡段,故取消山岳獎項。 另外今年各站都有企業或政府單位認養,第一站高雄市政府站( The 1st Kao-Hsiung City Government Stage);第二站�隋w特站(The 2nd Giant Stage);第三站�s葉站(The 3rd YAMAHA stage);第四站��Q達站(The 4th Merida stage) 總的來說,環繞賽的路線由去年的八站、總長1014公里,縮減為今年的四 站,共440公里的環高雄賽。對大會人員、選手和所有隨隊人員來說都較往年 輕鬆,除了選手體力上的負荷降低許多外,所有器材、支援設備的搬運及人員 的調度都變得簡單,這也是因為921地震後,資源短缺的情況下,必須妥協的。 第一站2月20日高雄市政府站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 75km , 50圈繞圈賽 這次繞圈賽有一條以往沒有的新規定:在比賽的前十圈被主集團追及的選 手就得退出這次的環繞賽(Do Not Finish),而在十圈之後被追及者則可繼續第二站的比賽,成績按照所騎的圈數 之時間推算至50圈來計算。依照這條規則,自信滿滿的亞獵士紐西蘭隊賽前即 表示要在一開賽就將速度拉高,讓半數的選手提早「下課」,這樣接下來的賽 程會較安全且順利。 ↑第一站冠軍:陳耿賢(高舉雙手者)左二:亞軍: 藤野智一,左三:季軍: 洪許英杰(照片提供:Denise Roberts) ←第一站繞圈賽集團衝線現場 賽程中段時,日本國家隊的飯島誠(Iijima
Makoto)曾單飛三圈,之後紐西蘭的雷恩‧羅素(Ryan
Russell)趕上領先的飯島。數圈之後,又追上來幾名選手,
形成一個不到十人的領先集團,與其後約五百公尺的主集團形成拉鋸戰。進入
最後十圈,領先集團又各有一名紐西蘭及日本選手發動攻擊並單飛,而主集團
中的美利達隊員合作追回前面的第二集團追回並把主將陳耿賢逐漸推至主集團
前端。還剩二圈時,主集團離前方單飛的兩位選手約有200
公尺,剩一圈時已拉近至150公尺。照正常情況判斷,兩名單
飛的選手分食1、2名是十拿九穩的,然而最戲劇化的情況發生了。一來領先的
兩位選手互相觀望而放慢速度,二來後方的主集團卯起來追,就在最後不到半
圈時,領先集團被主集團吞沒。最後一個直角出彎後,美利達隊的洪許英杰帶
出陳耿賢,接近終點時陳耿賢奮力一擊,搶下環台史上第一面中華台北選手的「繞
圈賽」金牌,也是睽違八年後國內的單站金牌。擔任掩護的洪許英杰也獲得第
三,成績斐然。 第二站 2月21日 捷安特站 高雄(市府)-恆春-麟洛(運動公園)190km 早上10:00準時鳴槍,在大會引導下穿越擁擠的高雄市區,直到高屏大橋中 段放行,因路況不佳,放行前便有選手摔倒。放行之後選手如同脫韁野馬,一 波又一波的發動攻擊,但都未能奏效,但整個集團一直維持在50km/hr 上下高速前進。不過在賽段前50公里可說「撞」況百出,強勁的落山風使得選手在摩肩接 踵的集團中操控不易,不時有選手互相擦撞跌倒,連帶著骨牌般的整批選手被 絆倒,這種現象不下五次,是環台賽歷史中相當罕見的。受創重者被抬或扶的 進入支援車休息,受創輕微的選手又得在後方交通管制極差的狀態下於車陣中 邊鑽邊追,是不是該讚歎因為大會交管不良而讓選手們有機會表現藝高人膽大 的一面?一路上不時見到爆胎、摔車而落後的選手,擁擠的交通使得後方支援 車也無法對前方選手作即時的機械支援,頗有兵荒馬亂之感。 在過了折返點後,亞獵士紐西蘭隊的雷恩‧羅素(Ryan Russell)與JPCA的中島康博(Yasuhiro Makajima)兩人合作單飛數十公里,進入水底寮後,中島落 下,雷恩持續保持領先,單飛卅公里後進入終點,其後2分 41秒,三人集團進入終點;2分52秒,16人集團進入終點; 7分47秒,25人集團進入終點,14分之後又一多人集團進入,在這幾個集團之 後的選手都因超過時間限制只有回收容車或隊車。以第二站是完全平路的情況, 結果不該如此複雜。原因在於落山風強勁,且集團後方交通混亂導致因摔車或 機械故障的選手再上戰場後,想追上主集團形同mission impossible,這種因人為的疏失而造成的不公平,其實是可以避 免的。在主辦單位把計時硬體設備昇級的同時,是不是也要考慮把競賽的環境 一起昇級? 第三站2月22日 YAMAHA站 高雄(市府)-南化水庫-楠梓車場137km ←第三站中,陳耿賢多次機械故障,於集團後方支援車陣中苦苦追趕。 在兩站的平路之後,第三站起開始有點起伏了,但本站總爬昇高度不超過 500公尺,所以對純爬坡型的選手來說並沒有絕對的優勢。出發 13公里,於楠梓路橋放行後,美利達隊的陳耿賢機械頻出狀況,前前後後停了四次,之後就沒 能再追上主集團。亞獵士紐西蘭隊也狀況頻傳,但團隊意識強烈,在入山前就 完全歸隊,並與日本選手一路在集團前控制速度。入山後,於去年阿里山站獲 得第三名的爬坡能手野寺秀德(Nodera Hidenori)曾一度單飛,而後方的日本選手在集團前企圖掌控集團速度,讓野寺 秀德能拉大差距。但在Continental Jordan隊的張民陽及亞獵士紐西蘭隊的積極追趕下,野寺秀德在維持了 近廿公里單飛後被集團吞沒。 距終點前廿公里時,Cita Racing的三浦恭資(Kyoshi Miura)發動攻擊,馬來西亞的拉曼(Faizul Abd Rahman)和紐西蘭的卡兒‧莫爾(Karl Moore)立刻跟進,形成三人領先集團,拉開約15秒。最後終點前,莫爾以較佳 的爆發力獲得冠軍。四秒之後,大集團進入終點。十多分鐘後,陸續因摔車、 爆胎而落後的選手進入終點。 美利達隊的陳耿賢在本站差點因機械故障的問題而不能完賽,幸而在隊車 的支援下,趕在時間限制內進入終點。 另外在賽程中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爬過南化水庫最高點並下坡後, 一名Continental Jordan的選手爆胎,正好一輛大會載有備輪的支援機車在旁邊, 該選手立即要求機械支援,但工作人員並未理會且揚長而去,而導致該選手苦 候備輪不至而被迫上收容車。經事後詢問,原來那些備輪竟然只提供外隊選手 使用的。同場競技的選手竟然有貴賤之分,令人費解! 第四站2月23日 美利達站高雄(漢王)-玉井-楠梓 138km ←第四站前三名(由左至右):洪許英杰,陳耿賢,飯島-誠。 本站路線有許多中等長度、中度坡度的路段,上上下下的路線,想要攻擊 單飛並不容易,整個集團從放行到進入終點,途中都沒有人單飛,僅有兩三名 選手因爆胎而落下。相較於前幾站的情形,算是相當順利,但也有點無趣的一 站,連後方收容車的司機都透過無線電開玩笑,生意太清淡啦! 最後大集團衝刺時,美利達隊主攻右線,日本及其他選手主攻左線,只見 當時左線前方一輛採訪機車突然沒頭沒腦的出現,造成阻礙,左側選手紛紛緊 急剎車,令人捏了一把冷汗。而右側的陳耿賢及洪許英杰再度演出帽子戲法, 讓陳耿賢再添一金,創下環台史上國內選手最佳成績。在終點前五公里亞獵士 紐西蘭隊發生了一點小意外,總成績領先的雷恩‧羅素不慎摔倒,未能跟上主 集團回終點,不過前三站領先的幅度拉開甚大,所以這個意外不影響總排名。 比賽結果及分析 ←團體總冠軍:紐西蘭亞獵士隊,右一為JPCA隊: 藤野智一。 亞獵士紐西蘭隊挾帶著去年個人總冠軍的氣勢,今年再度囊括個人及團體 總冠軍,日本諸多名將也都有正常的表現。但是這次路線,對於以爬坡的體力、 耐力著稱的日本選手來說並沒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在環台賽稍早之前,不少外 隊的選手都已經參與過馬來西亞的環蘭卡威賽,JPCA的飯島誠更是以亞洲排名 第三的成績,展示他雄厚的實力。環蘭卡威目前在亞洲是一個重大的賽事,不 論是大會水準、選手素質和當地民眾支持度均遠勝國內的環台賽,這使得昔日 曾風光過的環台賽今年有種凋零之感。 在第一站,中正文化中心繞圈賽場地的四周,插滿了某黨的競選旗幟,所
有大會工作人員的工作服上也都印上競選標誌(就是那隻引起盜版爭議的蝴
蝶)。而比賽開始後,該黨副總統候選人才到達會場,正當選手們在場中揮汗
飛馳之際,竟然開始播放競選文宣。更離譜的,大會司儀帶頭喊「當選!當
選!」,現場媒體及觀眾莫不搖頭歎息。或許那個不知情的路人又會以為這是某
一場造勢活動了呢。這麼一個性質中立的競賽也淪為政治活動的陪襯品,這種
不尊重選手、喧賓奪主的作法,說好聽是台灣一貫的選舉文化,我們只能消極
的安慰自己,我們的體育環境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筆者後記 這次環繞賽,筆者是以選手的身份參與,所以在競賽過程中的感官知覺比
旁觀的媒體更加深入,許多的瑕疪讓這次比賽並不完美,令人覺得可惜。在這
種心情之下,只能期待2001年由台灣承辦的亞洲盃自由車賽能有耳目一新的表
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