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海外子公司今年全都賺錢!

劉金標的「捷安特經驗」

圖、文◎陳柏如


←劉金標董事長不僅是巨大集團精神領袖,他的看法也是自行車 業的指標。

大創業28年來,除前3年初創階段沒賺錢,這25年來一直穩定成長且年年賺錢。19年前,巨大以自創品牌「捷安特」自行車風行台灣、 打響名號,之後又以「Giant」品牌行銷全球,蓽路藍縷才打下今日國際領導品牌的地位。而虧損十幾年 的美國子公司,也在劉金標和羅祥安的執著堅持與用人魄力下,於今年終於鹹魚翻身、轉虧為盈。挾 著堅強卓越的研發實力與技術、全球四個生產基地的產量優勢,加上全球化的行銷通路與異業結盟策 略,巨大今年的產量目標為370萬輛,不但是全球最大的組車廠且躋身全球最強的ODM(設計製造代工) 公司之一。巨大的成功不是偶然,劉金標總裁的「捷安特經驗」更是倍受推崇,但劉金標卻謙沖自牧的 表示:「今日巨大的成功與成就,絕不僅只歸功於自身的打拼與突破,更重要的是因為整個自行車產 業有不錯的基礎與環境,才能造就出今日的巨大。」

以下是劉金標總裁在台北國際自行車展首日接受本刊的專訪:

只有滿足更多人對自行車的需求與渴望,產品的價值才 能真正落實到生活層面,品牌也才能被肯定。而捷安特的品牌承諾就是「相信生活可以更美好」。

巨大劉湧昌協理之前駐大陸六年半,奠定Giant在大陸的銷售通路與名牌基石。

問:談談巨大去年的實績與今年的展望。

答:巨大去年台灣、昆山、上海與荷蘭四個廠的總產量為 316萬輛自行車,全球合計的年營收達118億元。今年我們的生產目標為 370萬輛,目前訂單已經全滿了,預計全年營收將達135億元以上。至 2003年時,我們的產量可望突破500萬輛。目前我們主要以產銷自有品牌「 Giant」為主,佔65%以上,其餘為ODM,客源十分穩定。巨大 全球子公司(歐洲、美國、澳洲、大陸、日本、加拿大)至 去年底止,只有美國公司尚未賺錢。

問:巨大大陸昆山廠獲利極佳,且躍居巨大集團最賺錢的 事業,巨大大陸設廠的成功關鍵為何?

答:捷安特(中國)公司`99年產銷自行車173萬輛,獲利 突破3億元,今年目標200萬輛,營收與獲利也將同步上揚。而未來我們也規劃在上海 上市。

九年前,當許多台商紛至大陸設廠時,巨大仍舊按兵不動,原因在於首先我必須確 定大陸的改革開放是否不會走回頭路,因為一旦投資下去, 要收手太難且損失難以估計,所以當時我積極參與兩岸國情 研討會,直到確定大陸經濟改革不會走回頭路,我才決定至 大陸設廠。

接著則是評估考量設廠的地點,當時到深圳設廠的同業已不少,有一定經濟規模, 但我認為江蘇、上海一帶未來的發展潛力更大,加上看準大 陸廣大的內銷市場潛力,上海會是最適合的落腳之地,因此 巨大於1993年在江蘇昆山設廠,`94年投產。為了深耕廣植「捷安特」自有品牌在大陸 的內銷市場,巨大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大力宣傳、打廣 告,並建構銷售通路與據點,執著打拼才逐漸打開捷安特在 大陸的知名度。

如今捷安特在大陸消費者的眼中已是高檔名牌貨,且售價也高於其他品牌。而巨大 與鳳凰合資的巨鳳自行車,去年產銷45萬輛,今年預估達50 萬輛。

問:台商在上海與深圳各據一方,已形成兩大競爭勢力?

答:上海之所以會崛起走強,主要得助於日本國內生產政策 的全面崩潰,而不得不由上海進口。深圳在地利與出口歐美 方面佔有很大優勢,而上海則以日本輕快車市場以及大陸內 銷市場佔上風,兩邊的競爭難免,但市場重疊性不高,因此 對本質改變不大。

問:巨大美國子公司在虧損十多年後,聽說今年即將苦盡甘 來、轉虧為盈?

答:美國一直是競爭最激烈且最難經營的市場,但我始終看 好這個市場,巨大美國子公司已連續賠錢了十多年,但我一 直不放棄也不灰心,我始終認為「市場本身沒有錯,也不會 錯,一定是巨大本身的經營管理與行銷不對!」所以巨大多 年來一直不斷自我檢討與調整。聘用外國人管理對我們是一大挑戰,因為文化、價值觀 都不同,但我們給予充分的尊重與授權,而Skip Hess也沒讓我們失望,美國公司今年前3個月營收已超越目標 30%,預計今年已可轉虧為盈。

有敏銳的洞察力與國際觀作出正確的決策之外,還要有即使不斷虧損也要堅持下去 不放棄的魄力與信念,才能扭轉乾坤、苦盡甘來。

問:台灣中小企業在國際化的瓶頸?

答:最大的瓶頸在於我們的國際管理人才不足、財務體質 嫌弱加上競爭力不足。因此加速國際化腳步的同時,厚植企業的體質、人才的培養 以及財務的健全與自有品牌的建立都刻不容緩。

問:巨大在日本市場的耕耘成績?

答:巨大在`98投資日本Hodaka公司30%的股權,藉助Hodaka 在量販市場的物流經驗與行銷通路,大幅擴大了市場佔有率。日本子公司 Giant Japan以自行車專賣店市場為主,銷售Giant品牌,業績逐年成長; Hodaka則著墨於量販市場,主打Spalding品牌,兩者相輔相成。去年巨 大在日本市場的自行車銷售量為70萬輛,市場佔有率提升至 12%,今年則設定目標為100萬輛。

問:您騎Lafree騎出好氣色與健康硬朗,您對電動自行車的 發展潛力與市場看法如何?

答:Lafree電動智行車是巨大從傳統產業轉型至高科技領域 的一項嘗試與突破,加上車輛電動化已是全球趨勢,巨大也 積極研發新一代更符合生活品質與環保的高科技電動自行車,以增加利基。我們去年產 銷Lafree 6000輛,今年的目標為3萬輛,保守估計尚無法獲利;冀望明年能達10萬輛, 逐漸成長並開始獲利。巨大在全球擁有自己堅實的行銷網, 加上與汽車業的合作,跨足福特汽車在全球的銷售通路與網 際網路,相信電動自行車的榮景可期,市場接受度與銷售量 將逐年提昇。我想,繼續推廣電動自行車5年、10年後,電動自行車對巨大的重要性, 絕對不會亞於其他自行車!

問:面對業界專利糾紛頻傳與過度競爭的情況,您的建言?

答:說到專利,我還是要呼籲業者學習尊重他人的智慧財產 權,畢竟創意是無價的。產品必須要有自己的風格與創意設 計才有意義、有價值!而不能老是有別人的影子。企業還是 要不斷投入研發創新,才能永保競爭力,但研發不可能棒棒 強棒、每個產品都成功賣座,所以研發不能怕失敗。

市場由於供過於需嚴重,業者間過度競爭的情況也十分嚴重,有訂單固然可喜, 但削價競爭甚至失血、放帳出貨,實在非常冒險,最後吃虧 的還是業者自己。業者千萬不可貪圖一時的訂單、短視近利,而應該謹慎篩選客戶,觀 察客戶的經營是否健全,信用是否可靠,最重要的是一定要 堅持付款條件的原則,無利可圖的生意就沒有必要接。巨大 多年來曾婉拒不少客戶訂單,原因無他,多因對方的營運、 財務不穩、不健全。我們堅持有選擇性的接單以降低風險, 才能穩健成長。

問:巨大的股價似乎一直低於合理價格且成交量不大?

答:妳說的沒錯!我是個老實人,說話一向嚴謹實在、不誇 大吹噓,也不懂得炒作,加上電子新貴、網路概念股大行其 道,巨大這檔體質優良的新傳統概念股就被忽略了。股市的 股票分兩種:一種是泡沫股,一種是被低估的委屈股,而巨 大則屬於委屈股中的委屈股!

巨大創業28年來,除了頭3年沒賺錢,這25年來每年都有不錯的盈餘表現,83 年上市迄今,營收與獲利逐年穩健成長,每家海外子公司都 賺錢,連最難經營的美國市場也轉虧為盈,如此亮麗的業績 反映到巨大的股價上,實在不應該只有這樣!

問:同業推崇您的「捷安特經驗」,談談您的投資與經營之 道。

答:「捷安特經驗」不敢當,我做事一向謹慎踏實、看得遠 也思考得深入。要經營國際化的企業就必須具備國際觀、敏 銳的洞察力與敢於用人的魄力。投資除了要有遠見、縝密評估、深入思考外,還要靠點 運氣與經驗累積,才能看得準,下對注!而長期投資則有賴執著的毅力不斷打拼。我常 說經營企業一定要全心全意,不可有一隻手洗手的半調子心 態。

我經營企業談不上過人之處,有的只是埋頭苦幹的死心眼與執著。巨大很幸運地成 功打響自有品牌,海外設廠的據點與時機也對,因此有了非 常好的基礎,加上不斷力求研發突破、隨時調整創新,才能 脫穎而出。此外,我們也成立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多年來 對於國內自行車騎乘風氣的推動與提昇不遺餘力,成績也是 有目共睹。我認為只有滿足更多人對自行車的需求與渴望, 產品的價值才能真正落實到生活層面,品牌也才能被肯定。 而捷安特的品牌承諾就是「相信生活可以更美好」,這也是 我們一直堅持的精神與信念。

我還是要強調,今日巨大的成功與成就,絕不僅只歸功於自身的打拼與突破,更重 要的是因為整個自行車產業有不錯的基礎與環境,才能造就 出今日的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