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去年全球自行車產業一片供過於求的不景氣,台灣出口也呈現17%的衰退,但 今年台北國際自行車展的展氣卻十分熱絡,到訪國外買主也較`99年成長14.3%。 綜觀今年的展出,在成車方面,以迅速竄紅的滑板車最受矚目,並成為國內、外買氣 最旺的新寵;而不斷推陳出新、追求輕量化、符合人體工學的電動自行車,在高齡 化需求與環保署4千元補助政策推廣下,也有不錯的表現;以輕薄短小為訴求的折 疊車則是會場上的另一個焦點,而大車載小車的「共生」行銷策略與通路也逐漸成 形。在材質方面,國內在鎂合金的開發上已交出漂亮的成績單,會場上到處可見產 品化的鎂合金零件甚至跑車、登山車。零件方面,碟剎持續發燒,油壓碟剎亦成為 各家競技的要角;而氣壓式前後避震以及CNC加工的高級零件也是一大趨勢。 圖、文◎陳柏如、吳裕堯
當紅炸子雞-迷你滑板車 會場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非各式穿梭於場中的滑板車莫屬,當然也是買氣最旺 的搶手商品。滑板車的流行風崛起於日本東京、新宿等城市,由於滑板車輕小(2.6kg~3kg)且方便攜帶,滑行在人行專用徒步區,對於愛逛街又 怕腳痠的血拼族十分受用。逛街變得流暢,加上滑板車的速 度感與酷炫,可充分滿足青少年追求時麾、速度與愛耍酷的 個性化表現。今年年初滑板車在日本紅透半邊天,徒步區與 人行道到處可見踩著滑板車的青少年,甚至到了有錢還不一 定買得到的缺貨程度,所以國內許多廠商無不看好這塊市場,日夜趕工出貨。預估台北 展時,已有超過50家的國內廠商投入生產,也因此市場價格大亂,兩個月前的鋁質 FOB價為US$45左右,如今可能已跌至US$35,鐵質滑板車更只剩 US$25-30的身價。而滑板車熱潮也在今年年初開始襲捲台灣,許多哈日族無不想 盡辦法、透過各種管道遠從日本花大把銀兩(台幣近萬元) 帶回RAZOR滑板車,之後才赫然發現是Made in Taiwan(久鼎公司出品)。滑板車的魅力由此可見,也難怪有那麼 多自行車廠商趕搭順風車,相繼投入滑板車的生產,滑板車 的確讓消費者不分老少皆趨之若騖,成為繼直排輪後的新休 閒與流行。
滑板車百家爭鳴、價格下滑 滑板車就材質可分為全鋁合金(2.8kg)、鐵質(3.2kg )、鋁+鐵(3kg)、鋁管+木板(3.5kg)以及鋁+塑膠板 5種,一般大多以代步、休閒功能為主,也有少部份專為花式表演設計。一般以兩輪 為主,也有廠商推出三輪、四輪滑板車,甚至還有前避震功 能以及照明設備。一般設計多以腳踏後輪剎車為主,講求平 衡,也有少數採手剎。大多數採PU車輪並附有攜行袋或背帶。滑板車的出口價從 US$28~48(台北展時)不等,主要出口至日本、美國。內銷 報價已從之前的4500元降至3700甚至2900元不等。據業界人士表示, RAZOR滑板車已是國內外第一把交椅,由於太搶手,市場上已嚴重缺貨, 據說國外買主拿現金到會場排隊都還買不到,還要等候幾個 月才能交貨,國內消費者就更是一車難求了! 接續自行車展的運動器材展自然也是滑板車當紅,較正面積極的意義是有機會藉此 打破國內根深蒂固的自行車刻板印象,讓自行車通勤代步的 角色轉向運動休閒屬性靠攏,如果消費者清楚地知道滑板車 的推手是自行車業的話。 另一項啟發是運用現有製造自行車的素材和技術,有好的靈感並經營出市場氣氛, 可以創造出不同的商機。 運動器材商和自行車廠都納入計算,小滑板車的生產面可謂熱鬧非凡。當先趨者投 入時間和金錢,一旦市場大餅成型,就是後繼分食者大舉出 籠的時候,除非是規模經濟產品,否則極易看到終點。 滑板車的產品生命週期到底能持續多久?那麼多廠商相繼投產到底有無利可圖?滑 板車會不會在2~3個月後便失去新鮮感而步入曾經叱吒一時 的電子雞的命運?要如何為滑板車加入新生命力與附加價值,甚至發展周邊配件(帽 子、車服、護套等)並推廣這項活動,使滑板車能繼續風行,這些都是業者應該想清 楚、仔細評估的問題!畢竟要生產很容易、但要能延續產品 的生命並真正獲利才有意義!而尊重他人的專利與智慧財產 權則是大家應有的共識。
打造「鎂」麗新產業 問到外賓今年的台北展如何?得到的答案常是「Pretty good!」,而且舉例必提到鎂合金。 在業界一片輕量化與創新材質的聲浪下,鎂合金材質的開發與應用在TBEA、研發 中心與業者的攜手努力下,在今年的台北展已可看到開花結 果的佳績。 嚴格說來,已經亮相過的鎂合金不算新面孔,但受到的關注逐年增加。台灣做為全 球第一個全面使用鎂合金生產車架、輪圈和零組件的地方, 已站穩推動者的主導地位。 會場上美利達、泰億、自行車研發中心皆展出鎂合金成車,野寶也展出鎂合金車 架,而許多零件廠如:達建(前叉)、台灣榮輪業(前叉、曲柄大齒盤)、凱特(曲 柄)、司普(前叉)、久裕(花鼓)、六哥(鍛造零件)、維格(腳踏)、鋐光 (腳踏)、儀銘東(輪圈)、遠東(輪圈)、展輪(輪圈)、鎰成(豎管)等也都展 出商品化的鎂合金零件,讓今年的台北自行車展「鎂」不勝 收,也讓全球自行車業再度肯定台灣在鎂合金技術與創新方 面的成就。 自行車研發中心將鎂合金零組件架構而成的自行車定命為Strauss系列,具有多重 涵義,對於這道千禧希望之光,業者期盼著一場美好的演出,因此鎂合金的高科技屬 性,除了具有小約翰˙史特勞斯的古典音樂High End形象,也必須成為雅俗共賞的流行、普及音符。 以輕量為訴求,鎂合金零組件都明顯減輕20%以上重量;車架爆破測試3萬次以 上,因干擾到左鄰右舍,研發中心才喊卡,強度得到證實, 其他零組件的測試數據都超過日本JIS標準,隨產品一起秀 出。 三句不離測試報告的國外訪客還問及是否已通過德國測試認證,相同情形也見於滑 板車,可見買方的高度興趣和高品質要求。 技術成熟之後,鎂合金的催生領袖TBEA曾鼎煌理事長特別指出,台灣廠家已經讓 鎂合金進入多功能、實用層級,大量運用於跑車、登山車甚至折疊車等不同車種,結合 輕如鴻毛和功能提昇,為鎂合金投入市場試煉和拉抬接受度 提供有力的理論基礎。 研發中心率領的鎂合金廠商大軍之外,不少廠商已在這方園地耕耘多時,並初步開 花結果,說明廠家開闢新路的努力。然而也有的廠家展示鎂 合金產品僅止於技術宣示的能力告知目的,對於商品化仍存 觀望。不同於但求鎂合金光環庇蔭的消極,研發中心積極地 從鎂合金壓鑄轉向鍛造技術努力,進一步加惠國內廠商。 業者應致力於讓鎂合金的開發與製造更經濟、安全、價格更大眾化、普遍化,鎂合 金產品才不致曲高和寡,有行無市。
電動自行車大步向前走 電動自行車與折疊車是展會中另一獨霸一方的焦點,由於高齡化社會加上環保意識 以及停車一位難求的窘境,對於講求輕巧方便的電動自行車 與折疊車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由於台灣已是全球自行車的主要生產與開發供應地,加 上台灣在電動自行車的電池、馬達與微電腦控制技術方面都 已相當成熟拿手,如此佔盡優勢,生產電動自行車捨台灣其 誰?!相信在業者不斷的投入研發以及政府的輔助推廣敲邊 鼓下,不出幾年,台灣也將成為電動自行車的主要供應地。 如果說1999年是國內電動自行車的元年,今年是發展的第二年,明年將是起飛年? 業者心中開始描繪這樣的藍圖,電動自行車的「日本統治時代」即將成為昨日黃花,而 有能力變天,繼承寶座的將是台灣? TBEA曾鼎煌理事長指出國內的電動自行車已經成熟而實用,品質不成問題,同時自 行車、電動馬達和電子控制器這三項台灣品牌形象第一名的 產品,組合起來就是一輛電動自行車。 投入的廠家越來越多,為國際大廠代工培養出的形象和實力,多元的產品型式成為 一種應變彈性,電動自行車銷售起飛、引爆的時刻,國內廠 家儲備了立刻參與其中的即戰力。有些廠家透過合作模式, 在這條路徑中穩定發展,分攤風險,技術支援,不失為好方 法。 然而業者對於國內電動自行車立法仍處於日治時代頗有微辭,PAS助動系統影響 立法橫掃全球,但國內的各種情況較類似於利益比較權衡下 的犧牲品,展會前「原則同意」購買補助4000元,可是電動自行車業者多年爭取不惜 「拍桌」(差點翻桌)才掙到的一絲退讓。 可以預期的是,可讓老老少少通勤賞景都能兜風般輕鬆的電動自行車,國外廠商想 要在這條生意路上也能如兜風般暢快,勢必尋求和台商合作。 電動自行車的內銷市場希望在7月環保署實施4千元購車補助下,能有效刺激國內 的買氣;外銷方面,除了積極開發符合消費市場需求、結合 環保與科技的車款,在價格、重量、電池與續航力方面也要 不斷突破,行銷通路的建立更是刻不容緩。如巨大與Ford的結盟,透過汽車的通路與 Internet來推廣行銷;美利達與義大利Aprilia機車大廠的聯 盟,共同研發行銷電動自行車,都再再為電動自行車舖陳更寬廣多元的行銷網。
SRAM的Sparc電動自行車具親近性 Sram也選在台北展發表了電動自行車Sparc(P.23), 並將於5月開始量產,和其他新產品一致的理念是,Sram不要做第一名,但推出的產品 都是既創新而切實可用的普遍性產品,換言之,產品具備高 度的親近性。 Sparc所用的都是最一般化而且垂手可得的素材,運用 一點巧思就將傳統自行車改造為電動自行車,站在製造面、 經銷面和消費者三方都體會得到其親切、易得而實在。 這樣的理念不同於其他專事High End產品的廠商,產品好卻也設下一道高高的藩籬,教人仰之彌高、望之卻 步。 不過Sram經營品牌形象的成功,就像眾人朝聖、膜拜的神祇,打上Sram商標就像 加持過一般。產品卻像大甲媽的法力無邊卻平易近人,每個 人都有機會觸及。國際大廠長期建立的口碑、品牌和產品策 略思維,令人耳目一新。 都市新貴車-折疊車 與汽車共生的折疊車(P.21)在週休二日的休閒健身訴求以及適合作通勤接駁的 代步工具下,也逐漸成為都市新貴車,其強調輕薄短小且伸 收自如的特性,非常符合休閒與接駁的要求,而「大車載小 車」相得益彰的共生行銷策略運用,也成功地為折疊車打開 市場、提昇買氣。 零件走輕量舒適與電子化 零件方面,今年多以材質(鎂合金、碳纖維)與功能上(電子化、防銹、高附加價 值)的突破以及輕量化為訴求,為了提昇競爭力,也有許多產品走 CNC加工、3D鍛造的高級路線,希望跳脫拼價的混戰。 由Browning設計行銷、利奇公司製造展出的革命性四段自動變速系統(P.29)已商 品化,主要用於Trekking、City、E-bike以及折疊車上,預計第四季出貨,價格在 US$150左右。碟剎(P.25~26)仍舊持續去年的熱度持續發 燒,今年許多廠商都推出油壓碟剎較勁,而機械式碟剎也不 斷改良精進。氣壓避震(P.29)也是一大趨勢,薩克思Air Shox推出用於Trekking、City車的氣壓後避震器,行程18mm~25mm, 倍受矚目。元渝亦展出輕量的氣壓後避震器。 在輪胎方面(P.27),正新的無內胎車胎(Tubeless) 以及四季胎(All-weather)、建大的Klimax Lite(345g)以及一系列主打i-Mac色彩的L3R材質水晶胎,強調低滾動 阻力、耐磨與極佳抓地力、華豐的「變臉」可替換式母子胎 設計皆是會場上的焦點。而顏色方面,i-Mac的魅力也延燒 到自行車上,許多零配件甚至成車、滑板車也呼應i-Mac的 色彩設計。
拼技術與品質 走電子商務 ←又不是吃拉麵還要排隊!久鼎的滑板車就是有這樣的魅力。 每年的台北展業者無不摩拳擦掌推出自家最得意的作品以爭取更多的肯定與訂單, 隨著國際分工的生產模式,台灣已經沒有空間與競爭力生產 低價品,我們的商機在於「質」而非「量」,在於高附加價值、高科技、 富原創性、多元性、多功能的高級產品;我們要拼的是「技術」而非 「價格」,要以技術創新、技高一籌自許,而不是一味拼價搶單。 網際網路儼然成為業者另一個無遠弗界的行銷通路,不但經濟迅 速而且全年無休,如何善用網路資源,建構B2C的全球行銷 體以及B2B的產業資源整合系統,成功的行銷產品、達成交 易,是業者必須思考調整的方向,正如同海外設廠般,乃時 勢所趨,需要有先見之明,才能比別人快一步,佔盡優勢。 921大地震的餘威已平息,領導權力結構也全面改觀,是外賓看展之餘的熱門話 題,然而更重要的仍在於世紀更迭,政黨輪替之外,外在環 境已成為快速汰換的高度競爭時代,自行車業本身的調整與 應變更須靈活。 台北的自行車四月天 時序上,台北展搶佔先機優勢,法蘭克福的BikeOn OEM展安排在台北展前不無道理,今年BikeOn難產,順延到2001年2月底,但不少歐洲客戶表示, 如台灣也參加此展將影響歐洲客戶到台北展的意願,當然業者也意識到在台北展前自行車業應全力放在台 北,使台北自行車展更有可看性,也更有影響力。因此,短期內難構成威脅,畢竟真正的OEM重心還是在 遠東地區。 自行車業競爭激烈,展會狀況亦然,BikeOn同為OEM展的取代性猶不足懼,眼光放遠足以動搖台北展 地位的力量可能來自對岸,因此國內廠家的轉型也牽動台北展的未來,有些國外訪客甚至國內廠商都表示 會場內真正的新商品不算多,但讓產品積極實用化的活力傲人。持續吸引全球買主不遠千里來台,恐怕台 北展仍必須加強新產品發表重心的性格。 一反國外展,國內廠家成了主角,攤位車水馬龍。Shimano延後新品發表的空檔自然有競爭對手遞補上 去,於是Sram顯得搶佔開春頭采,一枝獨秀。相對的也騰出更多國內廠商的施展空間,拿出些真本事來, 讓每年的台北自行車四月天都是強檔好戲!今年買主的成長,不斥為一大鼓勵,反傾銷不成立後,歐洲買 主湧入,意義重大!不過展館就這麼大,一位難求,南港新館預計2005年完成,於是世貿2館明年可望派 上用場或做為國外參展攤位的集中處,後者的想法國外廠商並不認同,形同兩地開展既矛盾又不便。 台灣自行車業在越南另起爐灶,上下游廠商的完整陣容,將過去極為成功的中衛體系「台灣經驗」帶 入越南,分工之勢既成,不同基地自當各有其明確定位和策略區隔,否則怎麼打都是自己打自己。 但這股垂直、水平合作及結盟之風,除了和國際大廠的締約,國內廠家之間也醞釀著,相關類別的廠 商攜手開發產品,Mavic最輕輪組的地位已由久裕和亞獵士的組合所取代,這些只是實驗、嘗試,質的精 進、High End走向,自然不會有過去以量取勝的景況,卻完全展現了台灣自行車展的Top實力,這樣的實驗 開始為人接受之時,就是轉型結穗收割,從跟進者成為帶領者之時。 重整之際,台灣自行車業確實展現著更大的活力和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