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自行車業界資深顧問Jay Townley主講-

全球自行車市場面面觀

圖、文◎陳柏如


貿易風與自行車同業輸出公會共同主辦的「自行車市場研討會」於 5/11在台中舉行,邀請美國自行車業資深顧問Jay Townley主講。在演講一開頭Jay便明確的提醒業者重視全球「人 口老化的趨勢」。因為過去5年來,自行車產業都忽略人口老化的趨勢,對女性消費 者也不太重視,所有的品牌以及廠商似乎都將目標客戶群放在年輕男性的身上!

掌握嬰兒潮世代與回音潮世代的消費群需求

←美自行車業資深顧問Jay Townley(左)強調在人口老化的趨勢下,Comfort車的潛力值得重視,但MTB絕對不 可能被任何單一車種所取代。

Jay指出,嬰兒潮世代大多邁入老年期,而這群中老年人口才是真正掌握經濟主 導權、擁有最大消費能力的潛在客戶群,卻也是一直被忽視的一群。因此 Jay呼籲業者必須正視人口老化的趨勢,重新思考老年人對自行 車的需求,推出更舒適的產品才能真正打動老年人口的心與荷包!同時 Jay也指出,回音潮世代(Eco-boomer)的青少年消費群也不可忽視, 開發符合他們個性與風格的產品,短期的利潤亦相當可觀。

總之,統計分析消費者的人口結構、性別、文化意識型態、購買行為與習慣,對 自行車產業非常重要,如此業者才能從中發覺真正潛在的市場,投其所好,開發符 合不同市場與消費層所需求的利基產品。Jay表示,面對多元文化發展的社會,絕對 沒有任何單一車種可以取代登山車。接著Jay談到全球自行車市場的現況:

亞太地區以台灣、大陸為首

台灣-具彈性的全球自行車主要生產基地。Jay 讚揚台灣自行車業者能隨時因應外在變化作調整、重新定位。但 在自有品牌的建立、行銷策略與市場分析方面,台灣還有待加強。 Jay建議業者能多從策略行銷的角度去思考。對於目前兩岸關係緊張的局 面,Jay表示,雖然眼前不確定性大,但時間久了終究會冷卻、會相安無事。

越南-最近有不少台商為分散投資風險而紛至越南設 廠,雖然目前越南有出口至EU的優惠待遇,但業者對EU這塊保護主義色彩濃厚的市 場應有所警惕,因為難保日後EU不會也對越南控訴傾銷。所以Jay建議業者或許可 以考慮直接至保護壁壘內(EU)設廠投資。

日本-日本`99年的自行車市場需求為 800~850萬輛,其中420萬輛為進口車。電動自行車`99年的銷售數只有156,500 輛,衰退了25%~30%。

印度-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自行車與零件出口至拉丁美洲 市場在量方面成長許多,但印度的經濟仍不夠自由與開放,一時間尚無法提供高品 質的產品。

歐洲地區

歐盟15國-EU 15國`99年自行車消費量為1500萬輛,比`98年略為成長。其中德國自 行車市場最大,`99年成長4%,荷蘭成長7%。EU排外的自我保護心態相當嚴重, 因此反傾銷動作頻頻。一向主張自由貿易的Jay便表示,「反傾銷只不過是政府保護沒 效率、缺乏競爭力的產業的技倆!EU這樣的作法只會逼競爭對手進駐到壁壘中直接 與EU競爭,反而吃力不討好。」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歐盟與墨西哥簽訂自由貿易協 定的影響以及歐洲市場汽車與自行車(折疊車、電動自行車)策略聯盟的共生行銷 趨勢。

東歐-雖然目前東歐市場還不成氣候,但東歐國家陸續 成為EU的會員國後,經濟會逐步起飛,消費能力也將提升,未來潛力無窮!

北美地區

1. 美國經濟強勁成長卻未有 助自行車產業。

2. 愛好自行車騎乘的人口減 少2.6%,而自行車運動在 最受歡迎的戶外活動的排名 也由第3滑落至第6。

3. `99年越野登山車愛好者減 少21.2%。

4. 大多數專業自行車雜誌多 偏重下坡車、登山車、越野 車、 BMX的報導,給人中 老年消費者皆非業者想吸引 的對象與風格的錯覺,也使 業者未能認知人口結構高齡 化的改變而加以因應。

5. 美國自行車dealer的家數 減少了9%,目前約有 6200~6800 家左右。減少的 dealer非全數關門,有的只 是改賣其他運動產品。

美國-世界最大的自行車進口國。 Jay指出,今年2月美國的運動產品消費者物價指數(Sporting Goods CPI)較去年同期下跌5.4%。`99美國整個市場的自行車消費量成 長10%,約1750萬輛,其中93%皆靠進口(1630萬輛),國內生產 170萬輛,出口量則呈現衰退。`99美國自行車平均價格下跌, Mass(量販)市場與運動用品連鎖店的品牌力式微,商品替代率高, 價格便宜成為主要的競爭優勢;只有在走高單價的IBD(專賣店)市場,品牌才能維 持優勢。

美自行車銷售通路平均售價比較:

 

`99平均單價

與`98年比較

Mass

$75

-23%

ChainStore

$165

-35%

IBD

$360

+3%

加拿大-年銷售130萬輛至150萬輛自行車,市場平穩, 有反傾銷稅。

墨西哥-屬NAFTA會員國,年銷售 180萬~200萬輛自行車(不含美墨自由貿易區),與EU簽訂自由貿易協 定,從今年7月正式實施。日前Brunswick關閉墨西哥廠(200 萬輛的產能),Jay提醒業者須關注的是誰會頂下這200萬輛閒置在美、墨邊界的 產能。

南美地區-經濟剛開始復甦,自印度進口自行車成長 不少。一旦開放進口後,市場潛力很大!

南非-開發中的南非市場,年需求為 100萬輛。

各車種的市場面分析

1. MTB-登山車是過去10年來的主力車種,雖然銷售量 逐漸下滑中,但高檔的全避震、前避震登山車則呈現成長的榮景。

2. Comfort-廣義的Comfort車涵蓋:入門級登山車、混 合車(Hybrid)、斜躺車、海灘車等,強調舒適、隨心所欲的騎乘感。 Shimano估計Comfort車的零件銷售成長在`98為3%,`99年為 8%,2000年將達22%的高成長。顯示Comfort車有助於舒解嬰兒潮 世代的背疼與荷包壓力。

3. Recumbent-斜躺車市場呈現穩定的小幅成長,屬於高 單價車種。

4. Road 700C-跑車以dealer市場為銷售通路,零售價在美金1200 元以上,量少,佔dealer總銷售量的8%~9%。近三年來,dealer 通路中售價超過1200元美金的車種只有高檔全避震車與700C 跑車。

5. BMX/Freestyle-有一定市場,`99年BMX在dealer市場 的平均零售價格為US$230。雖然Brunswick將BMX車推至Mass 市場銷售,但對dealer市場的衝擊卻很小,主要原因在於 dealer通路的BMX消費者平均年齡(14歲)較Mass市場(12 歲)大一些,因此消費能力高一點,加上Mass市場主要是以 花式表演或比賽用車為主。

6. Juvenile/Youth-青少年車有界線不明之虞,大多在Mass 市場銷售,市場呈現小幅成長,主要消費者為Eco-boomer回音潮世代的青少年,他們對 價格十分敏感。

7. E-bike-電動自行車屬於雷聲大雨點小、有行無市的 車種,雖然在全球每個市場都被熱烈討論,但實際銷售成績卻不佳。日本市場近年 衰退許多,去年只賣了15萬6千輛,台灣出口1萬8千輛,歐洲銷售 2萬~ 2.5萬輛,美國則只賣出6千~8千輛。電動自行車市場主要以 已開發國家為主(EU、美國、日本),但中國大陸的潛力也不容忽視。由於汽車 業逐漸認同電動自行車可作為汽車在短距離接駁的共生輔助工具,因此尋找汽車業 的策略聯盟將有助帶動E-bike的銷售。加上歐洲許多城市實施禁車日,也有助 E-bike的推廣。Jay認為未來仍以PAS系統的助動車為主流,因為 全電動的自行車有安全上的顧慮,在立法上不易過關。

8. Transportation-以折疊車為代表,有60萬 ~100萬輛的市場。目前行銷策略為尋求與歐美大汽車品牌聯盟, 透過汽車業的行銷通路來帶動折疊車、電動折疊車的銷售,強調其短途接駁且輕便 易攜帶的特色。

自行車零件發展趨勢

1. 朝智慧型、電子化、舒適 化發展

2. 強調與騎乘者之間的介面 互動

3. 容易使用與維修保養

4. 追求「Comfort of mind」舒 服愉悅的高品質騎乘感

5. 有追隨汽車業電腦化、電 子化發展的趨勢

多元銷售通路的發展趨勢

傳統銷售模式:

1. Performance自行車:利用 傳統多通路、郵購、電子商 務銷售自行車。

2. REI:透過傳統多通路、郵 購、電子商務。

新銷售模式:

1. Specialized:建立多通路的 經銷商聯盟模式

2. Derby USA:網上開賣 bikeshop.com

3. NBDA:建立Dealer的入 口網站-bikeshopsonline.com

Jay 指出,自行車業的電子商務勢在必行!網際網路改變了消費習慣,也重塑了 企業的營運模式,電子化企業已成為未來經營主流,電子商務也儼然成為新世紀的 「金礦」與競爭優勢。美國今年第一季的線上購物金額就超過 70億美金,比前一季成長2倍!在市場經過洗牌後,雖然傳統的郵購仍會倖 存下來,但傳統業者仍必須參與電子商務的發展,多管齊下,作彈性的調整,才能 維持企業的競爭力。

Jay表示,發展B2B的電子商務才是真正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與獲利能力的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