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出一條路

 

圖、文◎吳裕堯


外電動自行車用鋰電池仍是空白,台灣現在開始彩繪這方天地,但鋰電池受不了的貴,讓自行車業者 處於欲拒還迎的尷尬狀態。

電動自行車用鋰電池技術發展策略盟聯成立,工研院材料所楊模樺博士整理出第一 次開會時業者填寫的問卷,目前開發出的鋰電池原型的性能、重量等都超乎標準,唯獨 成本讓遠景由彩色變黑白。

電動自行車的大趨勢是輕量化、可折疊,沈甸甸的鉛酸電池必得淘汰,又要講究里 程及使用壽命,自行車業者都明白鋰電池是必走的路,但卻 是條價格之牆當道的巷子。

基於新產品開發由研發單位把關為宜,大會改選自行會研發中心廖本彰總經理為會 長,為使大會不在成本原地打轉,廖會長說,現在仍在研發 階段,成本先擺一邊,每家自行車業者必須把鋰電池排入各自 的電動車發展計畫,實際試用以發掘更多改進之道。而試用的電 池原型由材料所楊博士負責。

業者先前也反映,實際試用可順道開發出合適的控制器及充電器。好消 息是,現有車種改用鋰電池,傳動系統無須修改,第一次會 議上秀出野寶的電動自行車就輕快地奔馳。

電池業者在技術方面已無問題,能元公司展示7串4併的鋰電池,袖珍體積,估算 成本約250美金。太電公司則評估製程設備投資成本,以年 產100萬個10安培圓筒型電池,三項主要自動化設備合計約3.7億,但廠房、土地及乾 燥室未列入計算。太電公司指出,若是材料所和太電的電池配方取得 共識,即製程上的共通性,就可省下新置混槳、塗佈等生產線的1 億5000萬。而楊模樺博士已積極和電池業者協商。

由於事關投資上億元於相對不確定的事物,自行車和電池業者 都持審慎評估的態度,前者要有穩定的供應量和合理利潤, 後者要有玩得下去的理想成本,於是回到雞生蛋、蛋生雞的市場老問題。

價昂是市場接受度的阻力,而且競爭惡質化,未來模糊,客戶在乎的也只有成本, 美利達公司指出電動自行車用電池有明顯的向壞看齊的現象。

工業局第一組努力地搭建兩方業者的橋樑,尋求政府資源的支援;楊模樺博士專力 於此,和業者緊密交流,定出3000元的成本目標,同時分析 鋰電池購買成本高,使用成本低的本質。這難得一見的策略 性和組織化的行動,現在以實際的try做為走下去的動力, 共同尋找並解決產業的技術問題,傳統產業於政策面節節敗 退還面臨各方壓力的今日,找共同的解,而非打個共同的結,愈來愈重要。 

工業局扮演自行車業者、電池業者及官方間的橋樑,葉維煜技正參與了每一次會議,提供建 言。

研發單位把關產品的開發,大會現由自行車研發中心廖本彰總經理擔任會長,力促業界 持續走下去。

工研院會場外正好停了一輛YAMAHA的PAS電動自行車,為成本尋求解 套的兩方業者於匆忙的參訪和熱烈的討論之餘,不知留意到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