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訝而非驚奇-科隆展

圖、文◎吳裕堯


「COMFORT BIKING」的新世界。SHIMANO的全新概念和新產品都從這個角度出發:操控更簡單、更舒服。

MARWI集團在IFMA展成果豐碩。瞧瞧展場內的Trekking車上總有UNION的 腳踏,足見其佔有率。中為MARWI白政忠董事長,左二為歐洲公司負責人,最 左為捷克廠負責人Jerry黃,進駐捷克年餘,光是從樽節支出就轉虧為盈。

科隆展能否和教堂般一樣歷久彌堅?

 

據上的分析,2000科隆展人潮確如台商所言所感地下降了!今年的參觀人數有來自77個國家23,400人,而德國以外 的訪客有5800人次。對照去年的41000總人次,8000名外來訪客,總體上掉了 17600人次。展出面積66000平方米仍舊大,人氣指數明顯下滑。

人氣下滑 trade-only新嘗試

參展商結構上,38國732家廠商,台商(含代理)就有 179家(173/6),大陸廠商,兩岸就佔了總參展商的三分之一 強,而且是外國參展商數目(483家)的一半。義大利、印度和荷蘭是外商 的三至五名,德國廠商則有243家參展。

心理的感受而言,台商總是不得不回想到IFMA的Good-old-days :過去和機車展合併時連開數館的豪氣盛景和人潮洶湧,而今光采褪色。從玄 妙的「氣」論析,不怎麼樂觀。

不過IFMA首度嘗試trade-only,不再開放消費者於最後一天入場, 同時展期也挪為星期一閉幕,以配合荷比盧及法國周邊國家的專賣店周一公休的習慣。

IFMA依舊是個歐洲展會的典型,超過30年的辦展經驗,軟硬體和周邊交通的配套完 善,但展會的紛擾轉嫁給參展商更多困擾,單單德國就有福吉沙芬、法蘭克福、科隆甚至慕 尼黑,加上其他國家的展會,秋季展期間,大部分台商只有兵分多路。在這些地點上走動, 不是玩大富翁般的兒戲,單靠機會和命運,更須精打細算。

氣勢上的薄弱,有的台商認為IFMA的品質也下降,連鎖在櫃子內的樣品都會遺失。

大會調查訪客的職務代表性發現決策層級幹部仍是主力,而 Dealer其實佔了六成左右。台商認為,在歐洲市場耕耘多年和客戶建 立了穩固的關係,展會是彼此間年度Meeting、交流時間,不會因展會的外部因素 而終止。但新客戶的確是較難得。不過既是trade-only就要讓真正的buyer入場,而非周日 充斥的消費者。

識途老馬們也不只是展會上演一齣好戲或靜待客戶上門,展前的拜訪、展後的再確認 這麼的拉長戰線的積極,並不是一般廠商或新參展者所負擔得起,或必循的策略。

Shimano用功能及科技定義舒適

縱使Shimano坐鎮第12館,而且今年在德國只擇一個參, 往後成為慣例,人潮匯聚之處還是13館。老科隆們分析,13 館是大車廠的集中區,而且Shimano的新品不多,Comfort 新概念還不見得有效應,是為主因。不過Di2 Digital Integrated Intelligence的電腦控管自行車操作及行車狀況的概念,這種高科技的舒適著實迷人。

德國主要採購集團ZEG、VELORING、BICO強強滾,是13 館的吸票機,因為85%的德國專賣店由此三強把持,手下握有龐大的 Dealer會員組織,他們每年現身科隆,等於是鐵票區。可是德國採購集 團密閉式的攤位設計,有點關起門來做生意的味道。也透露出歐洲市場的保護主義甚至 排外性為何如此濃厚。

登山車零件應用於Trekking車

所以會場上最常見的仍是Trekking、City和荷蘭車、顏色的暗沈,他們說想想賓士 車的顏色的單調就知道了。據統計,荷蘭銷售出的自行車有八成都是單一顏色的車子, 而且藍色佔了40%,比例逐年增加,二三名則是綠及黑色。舒適度上的講究,典型的 Trekking會有可調豎管、避震前叉甚至後避震,厚而軟的座墊甚至避震座桿,通常也會 有燈具和打氣筒,不過不算是標準配備,由消費者自行取捨。

就此延伸出的周邊產品可是非常豐富,而且設計精巧、實用和方便性為考量。

最值得注意的是安全性的再追求。燈具的應用已成趨勢,反光素材普遍用於背包、 車服、頭盔,還有一點台商注意到了:碟剎慢慢地架上了T rekking車。

登山車仍受歡迎,而且原來的專屬配備如前叉、後避震及碟剎都逐漸運用於trekking 車上,以求取舒適。

德國是台灣輸歐最大國,`99年1-5月有308662輛,成長約 42%,是近4700萬美元的市場,其次是荷蘭、英國、比利時及瑞典。 而歐洲媒體說今年天氣怪,北歐冷颼颼,南歐熱呼呼導致銷售不佳,詢問主要車廠都得 到否定的答案,倒是經濟景氣和失業率讓消費者出手轉趨保守是事實。德國兩輪車工業 協會的統計展現樂觀面,今年前5個月德國賣出283萬輛車,成長11.7%,而且專賣店的銷 售也成長4%左右。

不過台灣人在評估島上哪個城市較健康,歐洲國家對自行車使用都很健康,百年發 展自行車的製造史,重傳統和原則、市場保護主義和品牌忠誠度,這些都已環環相扣。 因此,7500萬輛自行車的使用量,市場飽和、量的變動不會太劇烈,除非是外部因素使然, 如滑板車的熱潮,但沒有侵蝕到自行車的銷售;還有就是反傾銷!會場中的整車多半都採 用台商產品,以豎管、車把、座桿、齒盤等最常見,整車廠也不諱言連車架也是。無怪乎傾 銷案對許多廠商而言會是一場災難!

至於電動自行車方面從會場上或街上即景都看不出有任何流行的蛛絲馬跡。但系統上 YAMAHA佔有率是大幅領先,Sanyo也是較常為歐洲車廠採用之一。 SRAM的SPARC以其不用改變一般自行車設計的方便性,幾乎每一家 電動車廠都開始試用。

由於採用日本系統,所以鎳鎘電池仍舊普通,但第二順位反而是鎳氫,新款電動車的 車型也都傾客於類似登山車外觀。

Extra Energy今年在展會舉辦test it試騎活動,提供實乘經驗和比較機會,也指陳1999年全球有 42萬輛的市場。德國的ZIV集團也宣稱今年賣個25000輛沒問題。但這是長期的戰 爭,形勢也慢慢撥雲見日,畢竟電動車沒有滑板車一炮而紅的性格。

大陸展團盛大 積極延伸觸角

除了展會本身的氣勢走向,台商在乎的還有大陸展團。去年的 IFMA只有20幾家,因為主要選擇米蘭展,今年的62家,令許多台 商眉頭深鎖。中國自行車協會人員說,目前也是在找和評估好展會,而出版品也在準備中, 只是考量產品的成熟度,時機還未周到。

台商的競爭壓力因此加深,有些反映大陸的貿易商積極 接洽台商,尋求做生意的可能。台商認為不必藉由這個管道 建立通路,反而因多和國外的經銷商師法並建立關係,因為他們和市場的關係和了解度,才 是真正能突破保護主義的途徑。

科隆展顯得暮氣沈沈,展會也試圖做些改變,明年展期訂於 9月14-17日,主題為趨勢、商業和娛樂。儘管今年的改變成效不甚明 顯,展會間的競爭和談結果無人知曉,但各憑本事做生意,就像參展廠商一樣。但台商們對 於會自挖牆角的展會和策略的反感,在市場景氣、經營的內部政策環境和外在威脅及展會施 加的困擾下,一再地放大。 

美利達的Maglight參加奧運去了,其德國代理也看奧運去了,參觀者還是來看 Maglight和其他車款。

榮輪業的SR Suntour鎂合金前叉用於Trekking車十分受歡迎,大齒盤亦然。 碟剎也開始發燒。

桂盟把海灘移到攤位上。縱使你的車子丟棄在海邊,鹽份、風吹日照加速銹 蝕,Stainless鏈條光亮如新。

名威陳俊生董事長(右)及荷蘭Dutch Bicycle Group宴請中外客戶

元渝在IFMA也收到不少成果。左二為許榮裕總經理及夫人,最左為肯城實業郭勝芳 董事長。

常昌林義雄董事長及其公子林士逸。常昌攤位始終熱鬧,產品多元和廣泛,正合科隆 展的商業屬性。

Technology by Alex。亞獵士的A-Class輪組產品秋季展開始亮相。

瑞振的可調、快拆泥除及架子,顏色、造型不禁叫人聯 想到FLINGER商標,和那隻變色龍,功能外型巧妙處,未來也可加掛水壺。 MIT的MIT(Magic Incredible Tail)產品。

佳承提供完整的剎車產品套餐

 

弘家以穩定的腳步慢慢打開海外市場,3D浮動設計碟剎適合任何車架,不會影響和碟盤的咬合,給 消費者安全、給組裝者方便。圖為訪客試用情形。

只要氣壓棒放進去,你就得到一支氣壓前叉,福隆侯尊仁(右)示範解說。卡匣的方便在於廠商組 裝,消費者修補或DIY改造都變容易了,目前也有滑板車用!

登山車在德國仍熱門,百爾斯展出單臂後三角登山車架,也正是潮流之所趨。

京永歐洲廠負責人Jon Edwards說 Exodus自有品牌自行車,各式車種都有,藉展會的反應結果,供應最符合市場需求 的產品。

Access to Assess!訪客詢問雅瑟斯產品

 

騰輝王智慧總經理(左)說,台灣廠瘦身之後仍有生產,而且任何企業者會有低調只是 早晚和大小之別。而國外的看法認為台灣零件廠在新政府和傳統產業的震盪,不會只有 個案。

義大利Aprilia的Enjoy坐鎮於ZEG集團門口

Thun的energybike採用的是日本Sanyo的系統。

Sanyo的電動車花鼓

Lafree現在於車手把中間都多了一個騎乘模式的顯示器,兩輛prototype車延伸了Lafree的產品及價格層 級。

瑞士的VELOCITY電動車採用皮帶傳動,今年的進步是換了透明護罩

電動自行車百態。Kynast的電動Trekking,用的也是YAMAHA的系統

SPARTA採用的也是YAMAHA的系統。鎳氫車款DM2749,比一款Comfort trekking車來得便宜!

YAMAHA的EASY電動自行車及兩組電動自行車系統,佔領許多歐洲電動自行車系統市場

SHIMANO專區

Extra Energy的電動自行車test it 活動進駐各展會,架出車道並有路況模擬。此彪形大漢試騎City Test第1名的萊電車。

環法賽登山王Santiago Botero賽戰驗證的WH-7700碳纖輪圈。

入門級新品C050。檔速表重新設計外,旋轉式變速手把有大小兩個圓周,手大手小都適用。

Comfort概念代表性新產品NEXAVE C9000前變速(剝鏈器)長得不太一樣,如果設計借用了大齒 盤轉動的力量於變速、引介全油壓碟剎、V剎力道調節器內鏈於Lever(黑色處) 花鼓的凸緣不見了、直線移動的後變,藉一個滾珠軸承滑輪減少導線的磨擦力。

沒有說明的Di2後SHOCK。

 

Deore XT登山車油壓碟剎。兩兩相對的活塞大小規格各一,以求剎車塊 和碟盤接觸面更大。

 

定義Shimano Comfort bike的概念車Di2,採用全系列NEXAVE組件,車子每一個部位的狀況資訊都會 傳送到車把上的小PC。

Deore的雙活塞油壓碟剎,另有機械式

 

BASSANO號稱是世界最大碟剎製造商,汽、機車都有。自行車還有System機械式(前排左黑色者)、機械/油壓式 拉動油壓活塞方式以及藍色的雙活塞油壓。

外國產品

義大利BASSANO Grimeca的四活塞全油壓碟剎和Shimano的似曾相似,也許你可瞧瞧嬉皮車「勁」之類機車上的碟剎,而得到其進化來源。值得注意 的還有輪圈AERO 3 TUBLESS,是鎂合金無內胎車胎用的輪圈。

Schurmann的碳纖/鋁合金雙材質MTB輪圈4CROSS

 

Rigida除了tubeless輪圈,同樣以Safty line為號召

Vuelta的Airline輪圈有一專利刻痕,刻痕塗色,顏色不見了,表示輪圈也磨得 該換了。安全線已是歐洲輪圈必備條件。

Trekking車

Trekking的碟剎風!如WINORA的這款車,這種鋁材質的車,價格多半介 於2600-3000DM之間。前叉不就是Sun Tour的T9。

Trekking車上調節車架角度的關節

典型City車,深藍色調正是調查中最受歡迎的車色。

Trekking車上調節車架角度的關節

零配件

跟隨時代潮流。車用旅行袋在歐洲較風行,前帶總有個遮雨布,貨架袋的塑 膠扣牢靠卻好拆卸,當然手機人手一支的今天,ABUS自然也加於其上囉!

We need something new!Profi AG也有其他頭盔廠一樣講究通風、堅固材質、舒適的產品,但他請我開閃光燈享用這個大餐,Safty Helmet反光材質,白天夜晚安全加倍。常見於背包、車胎的反光材質反映安全性的受重視。

SKS的泥除以絆帶固定,牢靠、簡單同時有快拆的異曲同工,高低可調,PET材 質,流行的Carbon花色。

 

前座寶寶手、臉、腳都不用擔心迎風沙,擋風鏡Amazone將童椅整合在同一 固定座上了。

靠背可調傾斜度,高度也可調整,KETTLER的產品巧妙之處還有椅子和貨架的固定方式。

前有扶手,腳踏處可調高低、舒適的墊子、靠背可調傾斜度,高度也可調整,KETTLER 的產品巧妙之處還有其椅子和貨架的固定方式。

延伸產品的使用領域。Sigma Sports的車錶用在直排輪上,同樣於輪上牽引了感應器。

滑板車

Kynast也做滑板車(誰沒做?),而且當場販售。設計揉合東西方款式,藍色 那三輪車驅動車把,同時也帶動後輪轉動,迴轉半徑超小。

Point的帥氣男孩滑著掛有卡哇伊車籃的JDRazor巡迴於展館發 宣傳卡,之後小朋友們也或牽或滑。Razor在美在德都是青少 年的滑板車同義詞。

滑板車創始製造廠之一的K2,產品看起來像三葉蟲,無手把有握球,前輪 打斜角如運動輪椅,強化木質踏板取其彈性,是酷哥們的最愛。今年K2預 估可賣12萬台。

摩登原始人,19世紀的自行車

 

花絮

美語洗車場叫Car Wash。德國佬來個BIKE wash,因為機器大。PLATZ公司只帶來「洗」的部分,否則車子經4道步驟出來早已吹乾。

科隆最好的設計!歐吉桑自信地說。一般自行車換上他設計的可上下移動的車把和曲柄相連,手 腳並用,全身訓練。針對歐洲的天氣而來。

虛擬賽車手,生活無處不自行車。場景換到INTERBIKE, 老美聰明得多了,室內訓練器連上電腦,加上個前驅輪轉座,訓練也玩Game,還可上網路,管他外面狂風暴雨,大 家各自在家裡就可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