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的盛宴-Interbike

圖、文◎陳柏如、吳裕堯


台灣館今年氣勢磅礡,令許多國外業者都印象深刻。

Interbike大會行銷經理Lance Camisasca(左二)與會計經理John Pavlat(左三)對今年台灣館的造型稱讚有佳!

使已進入秋季展的末尾,Interbike仍然像是趕赴一場沙漠裡的春天繁花盛宴!今年的攤 位數再創高峰,多達2975個參展攤位,來自全球940家廠商,在這個商業綠洲裡展現2001年新產品,生機處處,新鮮十足,不少 台商也「生意」盎然。展會上最大的話題除了紅透各大展會的滑板車,就屬Mongoose和Roadmaster到底會被誰買下?因此會場上謠言滿天飛。

今年Interbike大會在展館做了基本的分區,同時規劃出新品區、BMX區等劃分,以求更方便參觀者的導覽,在展期的決定上, 也以問卷調查的統計數據,得出最符合Dealer、參展商、經銷商等多面效益的時間。

正新的攤位雄偉氣派

巨大今年的家很原野粗獷!

建大的L3R低滾阻超輕輪胎Kozmik Lite由395g成功推進至345g,並為追求超輕的各大頂級車款所選用。右為建大美國分公 司楊啟仁副總,左為張宏德協理。

利奇林阿平董事長已經好久沒到Interbike,為重振利奇的佳績,並一掃之前的陰霾,利奇在Interbike 辦了早餐會,林董事長並親自作了一番演說。

紅遍全球的滑板車傳奇

在Wheelgoods車種中,滑板車是今年美國市場最叱吒風雲的金母雞,一般推測今年的銷售量在200萬台~500萬台之間,須視聖誕節的銷售成績而定。預估今年滑板車至少 可締造2億美金以上的銷售佳績,撇開產品的壽命與市場狂熱何時降溫不談,滑板車可稱得上是今年業界的一大奇蹟產 品,也為不少利潤大滑的廠家賺進驚人的意外之財!

美國滑板車以Huffy賣得最好,據Ellen Johnson表示,Huffy從年初至今銷出超過100萬台的滑板車,皆為久鼎製造,售價為US$89-99。業界人士評估滑板車的銷售波峰在聖誕節前,節日一過可能就是 直線下滑的開始,僅存一些有品牌與多功能的滑板車。而Magura也順勢推出滑板車用的迷你前後碟剎,在會場上很出風頭。

  Magura為滑板車開發了小碟剎,目錄裡是找不到的。圖中的滑板車即為Huffy大賣的 micro,網上訂貨免費送貨到府。

主流趨勢車種-Comfort車

近年在美國市場成長最多的車種非「Comfort」車莫屬,據美國自行車協會預估,Comfort車今年在dealer通路的銷售將成長15%以上,而2001年則可望成長25%以 上。Comfort車儼然成為2001年的趨勢主流車種。

Comfort車的定義雖各家說法不同,甚至Bike E也宣稱自家的斜躺車為Comfort車,但皆以追求更舒適、挺直座姿的騎乘感為訴求,而各大廠也不約而同看好這塊潛力無窮的 利基市場,並推出多款Comfort車種較勁。目前市場上的Comfort車以700C(GT、Trek、Giant)與26吋登山車(KHS、Diamondback、Raleigh)為主要車款,而前避 震甚至高檔的全避震登山車也慢慢跨入Comfort車市場,相信幾年內,全避震車將主宰Comfort車市場。

至於零件方面,除了零件業龍頭Shimano也瞄準這塊Comfort大餅而推出不少Com fort車用的零件外,柔軟寬大的座墊、較平的車把手、較短的豎管與上管、避震座桿、照明設備、車鈴、後視鏡等都是 Comfort車的基本配備,而SRAM的SmartBar也已被廣泛採用於Comfort車款上(如:Raeigh與Trek等)。

SRAM的智慧型車把Smartbar設計引領潮流,賣相更是一流!左 起SRAM總裁StanleyDay、經銷副總裁Mike Mercuri、亞洲區總經理Hank高。

世同6年前併購美國Haro,之後辛苦經營,如今已成功轉虧為盈 並成為BMX市場的龍頭老大!是台商購併國外品牌並經營成功的 範例。左為世同楊瑞祥董事長、右為Haro董事長JimFord。

聯程KHS謝文秀總經理與自行車感情深厚

巨大的行銷企劃與執行高手黃金嬋(右)今年暑假(6、7、 8月)企劃了捷安特台灣經銷商的「全避震車銷售競賽」以 強化全避震車的內銷形象,優勝的前30名經銷商,巨大招待他們到Interbike觀摩看展並安排參觀國外知名大廠與自行 車店。巨大首創結合教育與經驗交流的互動雙贏行銷手法值 得提倡與學習。左為巨大美國公司行銷經理JanWillem。

BMX鎖定新新人類

BMX自行車在極限運動的成功之後閃光熠熠,根據AmericanSports Data的調查,1999年有373萬人在玩BMX,是第一年進入排行榜(第六 名)。有47%的人認為未來一年會有更多人參與,另有32%認為參與率至少持平。當 年ESPN要推動XGame的新概念時還遭不少懷疑,而後見之明是這種個人化的運動,相對 於籃球、棒球等團體遊戲,參與率和歡迎度持續增加。

所以將美國市場的消費族群分門別類,嬰兒潮世代是E-bike與Comfort車種瞄準之 處,新世代(X、Y世代)則是個性化運動如BMX、Freestyle與Downhill、登山車 的目標群。

除Interbike大會規劃的BMX專區外,各大車廠無不秀出新款 BMX,車種也已經細分有場地競速、土坡飛躍、地板花式等功能不同的樣式。 青少年於街頭賽場上耍酷,應強烈衝擊的劇烈騎乘模式,多 半以鉻鉬鋼的粗獷車架、豎管前叉為主,而競速車款則已採 用6061和7075鋁合金車架。

這些BMX廠家也都贊助選手組成車隊,所以都有選手設計簽名版及車隊版車種。台 灣雖然還沒有騎乘風氣,但廠商則從衣服、帽子等裝備上下 手,寬鬆的裝扮是為明證。

值得欣慰的是,BMX上的剎車、培林、輪圈多半是台商的傑作,車子的說明也都秀 出台商的品牌和商標,足見在這個看似自由實則品牌立足困 難的市場,台灣產品一樣出頭天。

等待阿姆斯壯的救贖,跑車市場略有起色,環法二連冠,讓展出的跑車多於去年,也大大刺激於跑車市場的買氣。

自行車賽事和活動仍以BMX和登山車較熱門,自行車道的闢建、向政府遊說贊助 和自行車道網路政策護航的成功都是助力,花樣沒啥翻新, 但避震上都下功夫。

無內胎、避震鎖死、鎂合金當道

零件方面,無內胎車胎、避震鎖死裝置、鎂合金產品都是會場上的焦點。Mavic 今年又推出3款無內胎輪組:Crossmax碟剎用、Crossroc UST(線拉式與碟剎用),Continental、IRC、Geax、Hutchinson、Maxxis、Michelin、 Specialized等大廠也都有產品問市。其他像Bontrager、 Rolf、Ritchey、WildernessTrail Bikes也都積極研發無內胎車胎。

避震前叉以RockShox的黃金傳奇-Psylo最受矚目!Rock Shox與MOZO這兩家是比較早以氣壓避震主導的前叉廠,而今各家廠商多半都有氣 壓前叉新品問世。

顏色上Psylo的金色外表不是特立獨行,反而出現金色 豎管、車頭碗做搭配,而追隨者是金屬原色和銀亮如不銹鋼 般的前叉,見於Marzocchi的Bomber,即便是藍、紅底色也都有亮光外層。

Campy的金屬系車服可不是來自涉谷、新宿辣妹眼影的靈感、 IMac透明色系的流行還在持續,21世紀太空時代能玩的就是金屬感、科技感 的色調了。

今年台灣館氣勢磅礡的裝潢加上清新色調與透視效果,連國外業者眼睛都為之一亮,印象深刻,亦為一大進步。

流行的,是怎麼看都順眼!

繁花盛開是生意氣氛的比喻,也在說明材質、種類、型式、功能上的多樣化。現在 國外提到台灣自行車業已是言必稱鎂合金了,而他們自己呢?不但也有鎂合金產品,而 且許多都已經裝於2001年的成車新品上了,沒有人只抱著技術宣示的概念,而是積極的 活應用,常見的有豎管、輪圈、曲柄、剎車把和夾器及前叉外管等。

或許這裡面有品牌力量稱腰,但Easton的Mg 60豎管、Avid和Koski的剎車及夾器、Vuelta及Grimecan Bassano的輪圈、K2的踏板、RadiusRa16剎車器、HIT Flatbed的DH腳踏、日馳的M30變速器等等都不只是出現在目錄上,商品化步伐可不比 台灣慢!

碳纖維和鈦合金是打著美國製造旗號的廠家,創造高單價商品的最愛,如 Easton的碳纖車手把、座桿及前叉、Cannondale的碳纖版Lefty 前叉、Woundup的前叉及車管等,大廠的車隊車更不在話下。鈦合金多半用於車架及前 叉,如ibis、mongoose、Merlin、LeMond,也見用於軸心和叉端。

幾乎全美的dealer都會集中到Interbike這個年度盛會, 仔細聆聽各家新品的解說,參與教人如何做一個更好的Retailer 的研討會,會場大門閉鎖的清晨,一樓的會議室內早已擠滿了聽研討會的人們。

不過有不少零售商們認真的吸收資訊之後,產品的取得卻是極大的挫折,因為大通路商、大廠的產品來到專賣店、零售商手中,貴得嚇人,連賣得出去的自信心都沒了,來拉斯維加斯做了一大堆功課反而得到理論和實務的矛盾。

他們太喜歡台灣產品了,功能、品質好,材質多樣且價格合理,可是買不到!也有的表達了和台灣廠商連繫後語言及溝通上的沒交集。這是否提示了一個可行的門徑:從通路的舖建上著手,集合小需求為大需求,既避免個別接觸上的困擾又能贏得商機?生意當然不如揣想般的簡單,但許多通路商的商品也的的確確都是台灣產品,歐美皆然。

關閉美國廠改以進口為主並碰上滑板車大賣的Huffy今年成績還不錯,Ellen Johuson表示Huffy去年賣了450萬台,今年會成長。Huffy墨西哥廠年產50萬輛,進口則 以自大陸為主(70%~80%),銷售通路Mass佔80%。

Derby美國總裁BruceH.Bossidy對Comfort車深具信心。

Dave老兄的trikke三輪滑板車無須腳蹬,藉由身軀的扭動車子就可前進,全身都可到健身效 果,大輪胎也適用於off-road騎乘。

登山車教父GaryFisher儼然成為自行車產業的明星人物,更是自家車的最佳代言人。

Raleigh美國總裁WilliamW.Austin(中)的兒子Bill Austin(右)目前負責利奇美國分公司的行銷業務。左為利奇新生代的優秀人才王大立。

日馳研發腳步快速,今年亦推出鎂合金產品。

照過來!照過來!看到牆上那張黑人美女的海報沒?裏面強調的就 是KMC今年特別為美國BMX車開發的鏈條Kool Chain。曲線平滑與鏈片較厚的造型使此鏈條更耐摔!已廣獲各大廠採用。

Shimano前總裁島野敬三由於在登山車零組件的貢獻及自行車活動推動、贊助的熱衷,獲 選入2000年登山車名人堂,其夫人(右)遠從日本前來代為接受他無法親自收受的榮耀。

今年銷售與進口雙雙成長

美國`99年自行車的銷售量為1747萬餘輛,比`98年成長10%,基於成本考量,許 多大廠紛紛關閉工廠,改以自亞洲進口為主,使得美國的自 行車進口量年年高昇。今年四月底GT也宣佈自6月底起停產,可預見美國今年的進口量 又要成長。據美國自行車協會預估,今年美國的自行車銷售 量可望較去年成長3.5%,達到1,810萬輛(尚不包括滑板車及其他Wheelgoods)。其中 登山車仍是市場上不敗的領導車種,以全避震車成長最多; Comfort車、跑車皆有成長;BMX與Freestyle呈現微幅穩定成長。

目標客戶群-嬰兒潮世代

美國自行車產業開始注意到Baby Boomers(嬰兒潮世代)的消費實力與重要性,所謂Baby Boomers指的是在1946年~1964年出生的人口,目前市場約有7550萬人,其 中男性佔3730萬人,女性佔3800萬餘人。這也說明Comfort車為何會大行其道,而E- bike也逐漸起飛成長。此外,市場上女性產品也逐漸抬頭, 愈來愈多的車款與零配件皆為女性車友量身打造,顯示女性 消費族群不容忽視。

據BPSA表示,美國IBD今年第一季的銷售成績成長7.2%,其中以跑車較去年同 期成長39%居冠,看來阿姆斯壯功不可沒!20吋Juvenile 車成長11.7%,24吋Juvenile成長6.3%,Cross bike也成長8.2%,MTB則小幅成長2.4%,多歸功於26吋的Comfort車。 總體而言,存貨皆有下降的現況。而第一季IBD的零配件銷 售也較去年同期成長2.7%,以避震前叉成長最多(33%)、安全帽22%、攜車 架13%、輪胎7.2%、車輪5.9%,拖車則衰退25%、鎖衰退7%。

賭場、秀場也是商場。Tioga的攤位上的轉盤、女郎和新品的呈現,充分展現了拉斯維加斯 的多重性格。

六哥大陸深圳新廠位於松崗,佔地4千多坪,預計下個月 投產,初期月產能200萬組。左起六哥陳正和副總經理、六哥陳正忠總經理、精展江乃文總經理。

化沙漠為綠洲、處處商機!

Las Vegas每間飯店的風格與外觀都有自己的主題與特色,飯店內一樓則清一色都是 Casino,排排坐的吃角子老虎,清脆悅耳的掉錢聲總是此起彼落,令人興奮;相較於 SandExpo展場內,一格一格、一排一排的攤位,各據一方,卻並不是每一家都嘩啦啦 地財源滾滾來。

歐洲展會態勢暗淡,但台灣出口到歐洲的量成長;美國展會就像沙漠陽光般的明亮,台灣的輸出卻大幅縮減。沒有慎選展會、沒有更好的行銷策略、沒有更長遠的經營哲學,生意就像只進不出的吃角子老虎,被取代或從根腐蝕。

而拉斯維加斯處於沙漠深處,卻成了商業的夢工廠,自行車展的綠洲,年年吸引更多人來到這個不毛之地。這很像台商從無到有的發跡過程。然而來自傳統產業的殘喘、兩年內自行車業何去何從?狄更斯的話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就像拉斯維加斯是最繁華的城鎮,也是最偏僻的沙漠。

LeavingLas Vegas!老外在展會閉幕後,帶著笑容重覆唸著。不像同名電影中的尼可 拉斯凱吉伴著灌完伏特加後的憂鬱眼神,油門踩到底奔馳於 天色漸亮的拉斯維加斯沙漠。台商們在這一季的歐美展會都 或多或少地做到了生意,歡喜收割!何況是在沙漠裡收割。 只是要如何在內外環境快速變化中讓收割之路走得下去,就 有賴業界的團結與默契。■

還不會走路的小朋友盯著看的正是Haro的2001年Mirra系列BMX。鏈條和大齒盤移到左側的Left side drive(LSD)設計,當然也可以依個人騎乘風格自行左右轉換。

 

K2重量輕、軸距長的7075鋁合金競速車款,鏤空花鼓緣也十分 少見。

Diamondback的土坡飛躍用BMX。

GT為街頭和地板花式玩家設計的BMX。

Redline的車手簽名版競速車。

連BMX的後叉端的鏈條鬆緊調節器都有不花樣。
GT的地板花式車出現一款塑料輪圈。  

 

目前專心做車架而不組車的Softride的Rocket TT車架主體為鋁合金,避震「座桿」有碳纖和鋁合金兩種。

 
Trek總是有郵政車隊做活廣告,碳纖維打造、阿姆斯壯環法驗證 的車隊版公路車(左圖)及流體力學設計個人計時賽車架(上圖)。

ibis的鈦合金手工車silk Ti,彈性體提供1.75吋行程的Softtail車架,為的是無轉點的全避震效 果及Hardtail的騎乘風格,扁平下叉上下擺震容易,卻強化了左右搖晃的穩固性。

KONA Stab Primo採用的Marzocchi第一支反向前叉WC Shiver,這支2001年新品已出現在不少DH車上了,Mavic的 新款無內胎輪組亦然。

Jamis的一體成型碳纖車el diable,裝配了Psylo Race前叉、Mavic的CrossMax無內胎輪組和Hayes油壓碟剎,重量級身價, 不到12公斤。

Gary Fisher的2001車款搭配了Bontrager的零組件,包括其無內胎輪組;而剎車正是Avid的鎂合金V剎。

加拿大的手工車Rocky Mountain RM9的後三角足足有9吋行程,前叉也是Shiver,DH車迷難以抗拒的車款,如果他有 4650美金的話。


Litespeed的鈦合金三鐵車



Merlin鈦合金車也採Softtail設計,而兄弟廠Quintana Roo則只展出鈦合金三鐵用車。

Mongoose只提供跑車及Hardtail鈦車架,由消費者自己選配零 組件。

Shimano的comfort biking概念裡的平手把跑車,為此Shimano也開發出一系列平手把用組件。只是其攤位的超厚超軟地氈,是否 也在傳達:一踏入Shimano的世界,隨即能感受到Comfort!


LeMond的鈦合金跑車配備Dura-ace組件,還有前環法賽名將的設計背書。



美國的Cruiser車就像歐洲流行的Trekking,而Diamondback的 islander又表現出這種車子在美國人心目中的面貌:就像凱迪拉 克大車一樣,復古、晶亮、拉風且少不了裝飾。

Derby也趕潮行推出電動滑板車,在後輪上加裝了類似ETC express的傳動系統。零售價US$500。Derby亦展出配備SRAM 的Smart Bar的Sport Comfort車SC400,售價US$929。

裝配了Bikit電動車套件的另類三輪滑板車。據USA Today的說法,電動化的滑板車更形便捷,是目前業者積極動腦筋的方向。

Stratos的superstar前叉有8吋長行程,號稱是市面上第一支開放式全油壓的up-side- down前叉。

RockShox的2001前叉們猶如神話裡的薛西弗斯,不停地重覆考驗著,每支前叉都開 了小窗口,避震原件作動方式清晰可見。藍為SID雙邊氣壓式、白色為Psylo的彈簧 式、金為Psylo左氣壓右彈簧式、黑為Judy的雙氣壓前叉。

RockShox的Boxxer 7吋長行程油壓前叉,研究者的T恤正好是傳言中的自行車概念原創人達文西。

Marzocchi的2001版Z字輩前叉M型叉橋為鎂合金材質。

碳纖版的Cannondale Lefty單臂前叉「剖」析。叉端改為鈦合金省了90公克,內管刻槽防止左右旋轉,上還覆一層針 狀培林讓上下作動更順暢,處處巧思。

碳纖Lerty內的氣/油壓damper稱為E.L.O:只須按手把下的電子鈕就可瞬間鎖固前 叉避震。

Easton的EC 90碳纖前叉也拿歐洲和台灣的產品為比較,335克的重量最輕,還保證 40萬次使用壽命不疲乏。圖中顯示MIT前叉只堪用4萬次。

Wound Up的碳纖前叉,強調百分百的純正美國血統和完工品質,舒適度和爬坡、衝刺 性能表現則稱領先其他美製及法製同類前叉。

Titec的兩款鎂合金bar ends已非新品,2001產品線反為鈦、鋁合金及碳纖材質的車手 把、座管等為主。

Tioga的Factory泥除採用抗衝擊的尼龍材質,其可調式固定裝置(即左圖)可適用於任何前 叉。

Selle Royal旗下的座墊仍主推凝膠的好處,小鋼珠落於凝膠圓境只彈跳一下的吸震性,辦公椅讓 人感受gel完全包覆、均分重量和壓力的舒適。

來自日本Sugino的鍜造鎂合金曲柄說是世界第一把,今年幾乎 各大展會都現身,包括台北展。

Easton 2001年主打的碳纖產品還有車手把和座管,其兩款Mg 60鎂合金豎管則見用於不少新車上,並且已在修補新場上舖貨販售。

Magura的FIRM-tech剎車直接裝在Quake前叉後側,還加了快拆設計,除了減重至 272公克,剎車力道因此增強,裝置也更便利。

ITM的the STEM也是鎂合金材質,僅重95公克,還特別配一個鎂合金車頭碗上蓋。

Ortlieb的新背包完全防水,透明後罩供使用者依心情、喜好置入不同圖案或顏色,人 體功學背帶和通風軟背墊,前後及側邊都有反光材質。台灣明年才買得到。

向麻木的屁屁說再見!the SEAT以防止性無能、舒適健康和後部的專利反光片為特色,座墊下尚有掛物鉤設計!此座墊為維樂所製造。

外型美、功能表現佳的Race Face碳纖曲柄,入選雜誌調查的消費者最喜歡買的產品前10 名。

ITM的2001年組件實為CNC鍜造的Millennium及Martis。

Trico的新款Split-Rail分離式座墊強調可調整改變座墊幾何且只有320公克!

Magura兩對活塞式的全油壓碟剎Gustav M,有自動磨耗調校。而前叉同樣跟進氣壓式熱潮。

Specialized的Body geometry座墊通過八項專利,其他的產品如車鞋也都以人體功學為號召。可見大 家老早都在求舒適,只是Shimano口號明講罷了!

 

美國Pacific Cycle跟華慶買不少自行車,大夥對Brunswick出售兩大自行車品牌 的話題也十分關注。右起:艾木百士許振林董事長、威輪(華慶)董事長陳薰、 Pacific Cycle USA採購經理許淑觀、華慶業務陳秋伶、祥力李政道協理。

堅持走高檔、高品牌形象的凱特不斷研發創新。冷繼智(左)董事長善研發與技術,業務經理郝傑仁(右)對行銷很在行。

福隆自行研發氣壓棒並積極參展。右起謝茂盛副總、陳信憲副董事長賢伉儷。

展會是業者間最佳的碰頭交流場合!右起彥豪業務經理粘錫泓、曄欣李玉 女、曄欣賴祐禧董事長、彥豪陳永煌總經理、彥豪行銷經理Robert Hornsey。

金享亦趕上滑板車這股熱潮,主銷歐洲,估計今年大概賣了30萬 台!右起林國樑協理、劉坤良特助、陳潮湖董事長、業務欒雅 倫、許惠琦。

成光的電動滑板車與酷背包人氣很旺!攤位總是擠得水洩不通。

野寶位於深圳觀瀾的新廠已落成並完成遷廠,佔地4.9萬平方米 的新廠美侖美奐,圖為野寶林春山董事長與游麗玉賢伉儷。

TBEA與公會在Interbike上很用心Promote台灣精品與創新產 品。左二為TBEA陳貴新總幹事,左一為TBEA趙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