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剎拆裝要方

任何天候、任何狀況下都能有犀利的剎車功能-這是碟式剎車應有的能耐。不過只有經 過完美的調校後,碟剎才能充分展現其潛力。

圖、文◎編譯小組


1a國際標準:注意!以下有兩項量測標準:1999年版及2000 年版。根據這兩項標準,前輪及後輪固定座的孔距都是51公厘。 只不過依據標準2000,剎碟會後縮至較靠近車架的位置。

1b應經常量測以下距離:連桿內側(後叉端及前叉)至剎碟內緣 距離。標準1999為:前碟13公厘/後碟16公厘。標準2000:前 碟10.4公厘/後碟15.3公厘。在購買剎車及花鼓時,請注意相關 的相容性。

3調整距離:假如剎車塊離碟剎太遠,剎車時示範產品Magura Louise會劇烈地抽動。調整的方法是先將兩片剎車塊都旋到咬住碟剎後,再略 微回旋至碟剎可自由轉動為止。至於有全自動磨耗調校設計的Magura Gustav M及步驟2b中的Hayes Full Hydraulic則不在此列。

2a+b鞍座位置:這個部位只要十分之一公厘便可決定是否能 有磨耗均勻的剎碟。第一步:車輪必須安裝至內伸部位的槽 口處。這時候有些剎碟仍無法在縫隙中自由作動,必須調整, Magura和Coda就附加了薄環墊,以便於規正側向的鞍座位置(圖 2a)。有時甚至連漆層或塗裝的厚薄都扮演著關鍵角色。扭緊快拆或鞍座螺絲也可極微量地壓迫部件以調整 彼此的相對位置。Hayes的系統多了個固定座,我們建議: 先鬆開上面的兩顆螺絲,接著緊緊按住剎車,同時將螺絲再 行扭緊。鎖緊過程中,鞍座就會自動移位到正確位置(圖2b)。

4a+b洩氣:全液壓式碟剎碰上前面提及的抽動現象,尤其是連續 急速剎車時,壓點會一直向外移動,經常會造成系統內空氣的替換。但這種情形只有在剎車碟 或按壓力道到達極限後,剎車桿仍明顯拉緊時才會出現。發生 洩氣現象時,有兩點應特別注意:剎車桿的位置必須在整個系 統的最上方點。此外,最好多壓入些油液,確保多餘的空氣能 排乾淨(圖4b)。

剎車液
液壓式碟剎有兩種不同的油液,將剎車力道由控桿傳導 至鞍座:1.剎車液2.液壓油。這二種油既不可混用,原本使用液壓油的剎車也不可改 用剎車液(或相反)!因此剎車系統裝卸前須先弄清楚,何種油液須配合何種剎車!

如有尖銳雜音該怎麼辦?

可惜即使是碟式剎車也無法避免尖銳的雜音,尤其是在 潮溼路面上。雜音的源頭可能是偏薄的碟剎及刻花的鞍座, 都遠比結實強固的機車或汽車用碟剎更容易造成自發性共振。部分原因也可能是管壁較 薄的鋁質車架或前叉套,但確切因素仍未有定論。消音技巧 如下:
剎車塊表面磨粗(圖5a)。
在後剎車塊的背面打上一層薄銅油膏,有時可防止抖動傳導 到鞍座處。不要笨到把銅油膏塗在剎車塊的  
    接觸面!滑不溜丟 的,還剎什麼車?(圖5b)。

固定座的塗層上加上微量的彈 性漆層可能有助益於躍行。如要清除漆層,只能用小銼刀小心為 之,以免
    破壞其表面的平滑(圖5c)。

用純酒精清潔剎車碟。
鎖固螺絲下方置入一個比螺絲 頭部大一些的墊片。
如果各種方法都行不通,那就 要更換剎車塊了。

職業車手的建議
切勿從卸下的車輪上拉出液壓式碟剎。因為像 Hayes、Gustav M或Hope等自助改裝的剎車,一旦拆下
    碟剎,車輪便裝不上了。必須費力地互相 擠壓剎車塊才裝得回去。負載的防護措施可參考圖6a。

以後必須養成使用所謂的Torx 內六角螺絲的習慣(圖6b)。只有這種平坦的螺絲頭,才有可能依照
    標準 2000的規格,將剎碟裝在某些車架上,而且它的多層式齒圈幾乎 可以完全排除一般螺絲牙磨損
    後的「空轉」現象。(編按: 以上介紹的碟剎詳細資料,可參考本刊69期P.37-P.42) 

摘譯自德國bike雜誌1999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