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屆江蘇自行車、助力車零部件交易會

圖、文◎馬成明


 

1999年10月才完工的江蘇蘇州最好的展館為展會增色不少

展會主辦單位負責人,江蘇自行車集團公司總經理、江蘇自行車 協會理事長陸金龍。

2000年10月28-30日在蘇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第十 八屆中國江蘇自行車、助力自行車零部件交易會,開幕式有 中國自行車協會、江蘇省相關領導及台資各地協會代表一同 出席。

今年的展覽總面積約4752㎡,實際展出面積約2160㎡,參展企業在170家左右, 展出攤位258個;其中江蘇企業103家,攤位132個;浙江企業40家,攤位64個;上海 企業8家,攤位8個;河北企業5家,攤位6個;天津企業4家,攤位5個;廣東企業2 家,攤位2個;其他地區企業16家,攤位16個。主要展出自行車、助力車通用零 配件與電動車專用配件。

外地企業參展劇增達40%

本次展會除水平、檔次均有大幅度提高,參展範圍擴大,不僅局 限于江蘇地區,江蘇以外地區參展企業大額加入,是本屆展會展出面積進一步擴大 的重要原因之一。自上屆起組委會已有意擴大外地招展,至 本屆外地參展企業劇增,佔40%左右。體現了一個原為地方協會辦的地區展,隨著知名 度、水準與實際效果不斷上升而吸引更多廠商參加,也展現 了主辦單位更開闊的眼界和胸懷,向大流通、大發展的趨勢 邁進。

為進一步了解江蘇的自行車產業現況,以及對這次展會的看法,筆者特別訪問了江 蘇省自行車公司總經理兼江蘇

省自行車協會理事長陸金龍。

江蘇自行車業排名第三位

自行車行業以往格局是以上海、天津、浙江、江蘇、廣東為排列順序,由於江蘇接 受上海鳳凰、永久輻射打下了江蘇零配件基地的基礎。以往 深圳中華等合資企業曾吸引了大批臺灣零配件企業在深圳、廣 東一帶設廠,但目前台商已開始發覺江蘇比深圳更具優勢、發展 前景更為廣闊,因此將生產重心北移,在昆山、太倉等地設立第 二分廠。

江蘇自行車行業目前排在全國第三位。整車企業380家,零配件企業410家,江蘇 省自行車行業協會會員單位220家。1999年至2000年,太倉、陸渡又有新增台資企業約 20家,整車與零配件企業兼有。2001年3月,還將有20家左右加入。

台資、日資企業不斷卡位

整車方面主要以台資、日資、合資企業為主:1999年見誠生產200萬輛、永祺出 產150萬輛、宏邦出產50萬輛;2000年預訂出產整車850萬輛,出口500萬輛,以上企 業以OEM生產為主。Giant 200萬輛、Brigestone 50萬輛、Active 15萬輛、NISHIKI 15萬輛,好孩子集團2000年預計生產400萬輛,其中向歐美市場輸出100萬輛,全年出 口總量在180萬輛左右。

江蘇零件企業基礎良好,台資、日資企業較多,如Shimano就計劃將日本本廠 50%停產,將設備運至昆山生產。

總體而言,2002年預計江蘇自行車行業可攀至全國第一位置,出口整車800萬輛, 總產量1300-1500萬輛,而常州個體整車企業數量及產量尚 不好統計,預計300萬輛左右。

江蘇展會規模大於以往

本屆展會的展出面積、參展企業數量、攤位數及參觀人數均超過歷屆。本屆展會共 設攤位258個,超過以往水平。開幕式第一天約到會6000-7000人,第二天到會人 數約在4000-5000人,第三天到會人數約在2000人左右,到會代表總人數在10000人以 上。需方代表,大致由會議統一包下2家飯店進行安排。還 在周圍5個以上飯店,安排了相當數量的零配件企業代表。 目前大會還是習慣於由主辦單位安排食宿,但部分客戶已開 始根據自己實際需求自行安排。今後將向組織國際化標準展會安排方面逐步轉型。

參觀工作做得較細,在展會招展招商工作中,發出邀請函數千份,最後導致許多客 戶反映實際成交效果強於上海展。有關觀眾登記是否到位的 問題,陸總回答:因為各種客觀條件限制,如參觀人員素質、展館條件、工作人員數量 等,該項工作仍有待加強,在未來1-2年或3-5年的時間裏,隨著展會的發展,主辦單 位將自己建設一個好的門禁系統。

本展特色以配件為主,全國各地各行業都在搞會議經濟、展覽經濟,因為中自協每 年主辦中國國際自行車展,各地都開始辦整車零件展,顯得 有些亂。

國外客戶對中國展會看法:不整齊偏多。據陸金龍總經理了解:除原來中國第11 屆國際自行車展、第21屆浙江展、第18屆江蘇展外,其他省級展會走零配件路線不與 中國自行車協會衝突,並將展會時間分上半年下半年錯開辦。

中國有利基成為全球製造中心

隨著中國及江蘇行業今後的發展,將會形成這種格局,即:中國將成為整車、零 配件製造中心,數量上、質量上、價格上已被大眾接受,世 界生產中心已向中國轉移。

相對於行業內前五年的沈悶,從目前發展規律看,預計2001年 發展會達到近幾年頂峰,2002年國際自行車生產都非常有利於中 國自行車行業的發展。中國加入WTO後,將鼓勵大量出口。

合作合資、境外企業的進入從長遠上看是有利中國行業發展,促使了國內競爭加 劇,今後發展趨勢將是優勝劣汰,需再經過磨合期。陸總個 人思路如下:

江蘇國有自行車企業目前狀況及今後發展:國有企業,要改變類似金獅集團的原 有弊端不可能,要走老路反而會步向死亡,很多企業都有存 在這樣問題;上市公司逐步轉換,自行車今後將以品牌為主。

陸總就獨資、合資企業進軍大陸情況談對自行車行業的影響和個人觀點:

國營企業百病叢生

台資企業同大陸競爭,國家希望國有企業退出。國家已列出260-270行業,放開不 再介入扶植的行業中自行車業已列其中,市場份額將重組和 重新瓜分,台資、日資企業將會湧向大陸生產。自行車企業 投資始於深圳,如以中華自行車為中心建立了深圳、龍華兩 個台資基地。隨著台灣Giant建廠,又形成第二台資基地, 國內自行車製造同行要想佔有一席之地,企業就要國際化,思路方式國際化。而 隨著外資企業的進入,先進經驗大量引入,國內同仁發展方向,不再以大批 量而以多樣及個性化做為發展方向。但是,原有國企的缺點暴露無疑、弊端 加大,品種單一、大批量、成本低等優點逐漸成了缺點暴露出來,在競爭中不 斷處於劣勢。

目前,應以平和心態對待現實、歡迎問題出現,而問題出現促使兼併破產、倒閉、 重組,儘管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這是新事物必須經歷的 過程。

在協會工作方面,國外以日本在行業協會方面最為出色,二戰後政府改革,將行業 管理交給協會,日本各行業協會有6萬個,分工很細。

國際化分工、整合資源

行業協會在中國原為政府附屬機關,隨中國體制改革會逐漸脫離 政府部門,初期身兼兩職,今後將以單一服務為主要特點的管 理,作為存在與發展的基礎。要向服務狀態逐漸推動。如何處 理其中的轉變應回到市場角度。這麼多的企業倒閉和轉產,在這個過程 中如何找到自身的位置做好定位?首先應樹立搞好服務的思 路。具體方式有很多,從本地特點出發,找到立足點,才有 可能符合需要、得到認同。在反復探討、諮詢意見的過程中,今後發展還可大些,發揮 市場國際化分工扮演不同角色,必須同其他相關企業、出口國外市場進行廣泛瞭解溝通 和市場探討。為企業境內外辦廠,不僅是自行車有關企業有 局限性,像一個醫生一樣,為企業提供診斷咨詢。

江蘇協會從業務上要接受中自協指導,從其他方面要接受當地有關政府的指導,隨 時要做調整。人員與行業保持密切聯繫形成一體。陸總感覺 協會原來的工作卓有成效,現在的工作是做好總結,探討如 何創新,希望服務的對象認可,每次都力圖盡善盡美。本屆江蘇展會比前十七屆有許多 更新改進,但仍存在問題,十九屆時預計改進後規模水平將 大有提高,明年將超過今年。

電動自行車商機不可失!

電動助力自行車目前的發展狀況與未來展望:

電動助力自行車在大陸很被認可,因為它可以改變汽機油污染,今後無污染建設將 成為各地政府主要政績,各大城市空氣污染將加大治理,這 就為電動助力自行車發展開闢一條新路。

江蘇是全國最早也是最大的電動助力自行車生產地,江蘇目前產量佔全國1/3,統 計範圍內大致8萬輛。但今後發展過程中不能過於樂觀,技 術上比前幾年有很大進步,在長距離行駛、性能、技術成熟 度尚無法與汽油助力車相比,全國有約100家電動助力自行 車整車企業,形成自行車系列的一個品種,全國分佈處於小 而散的局面,分配不太合理。相當於產品發展初期,這些問 題解決應靠市場,政府運用方法加以控制。

陸總個人認為:近期爭取不下來,明年上半年,政府改革理順完成各項工作後,才 有可能涉及此項。各主管部門,如公安部、技術監督局、機械局、輕工局、自行車協會 等,政府頒布的政策,制定自己的辦法,發揮作用,目前政 府能力達不到,影響不到,但我們已提過建議,隨時間推移 可能會發生變化。

加強業界互動與服務

台資企業在昆山有一個類似聯誼會的組織,在太倉、陸渡是由民間自發方式,江蘇 自行車協會同台資捷安特、旭東、永祺正在接觸,2001年3、4月均將成為協會會員, 目前台資獨資企業入會較少。我們希望吸收台資企業入會。

對於協會今後的工作方向,陸總指出,江蘇自行車協會的宗旨是:服務、推薦、引 導,舉辦展會。
 

台商齊聚蘇州,左起:廈門正新國內部課長邱庭堯(左一)、華慶陳薰董事長(左 二),祥力李政道協理(右二)

天津的整車知名大廠,達美自行車公司張柏華總經理也到會看行情

江蘇的大齒盤公司-森威集團是國際大型企業,生產飛輪40多年, 主要產品有自行車飛輪、撥鏈器、汽車冷精鍛件,通過ISO 9001。

江蘇興化鏈輪曲柄月產能可達45萬組大齒盤曲柄,為全 國最大,凱特與其策略合資在泰州購地設廠,生產與行銷由凱特主導。

台資正新在大陸大展手腳,由北向南:天津-昆山-廈門,全面占領。

本次展會剪彩之後,人潮湧動,據稱:邀約至會場客戶為10000人左右。

更多的非自行車行業,互涉足自行車為電助力配件。(圖為杭州中泰電機)

中國車都之鄉-九龍鎮。圖為泰州市增華車件製造公司

天能電池

朝陽車胎

 

浙江甌海自行車鎖

桂林電器科學研究所、桂林凱杰印刷電機公司

赫海集團、泰州市自行車零配件四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