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胎講究輕、快、安全
內胎防爆性能比一比 |
 |
哪種材質的內胎最防爆又兼顧輕量與低滾動阻力?
哪款內胎最物美價廉?如何預防爆胎?
就讓本文帶你一起去瞧瞧8款內胎的測試評比,看看到底鹿死誰手!
圖、文◎編譯小組

|

|
正新Butyl材質超輕內胎:最輕巧的內胎,雖然在速度上無
法最快,但卻可使爆胎率降到最低。 |
Hutchinson的Downhill內胎:不論Butyl或Naturkautschuk材質(圖
示),測試結果皆顯示具有很強的滾動阻力之缺點。 |
目前在Schwalbe公司擔任內、外胎研發工程師的車手Markkus
Hacgmeyer,在`94年就曾有過爆胎的慘痛經驗,那時比賽就在他的家鄉舉行,
身為德國冠軍決賽中呼聲最高的車手,眼看就要在江東父老面前加速衝刺拿
下冠軍時,一根樹枝刺破他的內胎,就這樣白白將寶座拱手讓人。這次慘痛
經驗讓他覺得沒有什麼比爆胎保護措施更為重要。Hachmeyer
得意地推薦Schwalbe公司所研發出來的Double-Defense外胎(雙重防護外胎)。
他表示:「如果外胎結構優良,則不論遭到刺穿或磨損,比任何最厚的
Downhill用內胎都有效。」其他像Specialized的Armadillo款
,也提供「防彈型」的安全輪胎。
廠商/型號 |
材質 |
價格 |
重量 |
汽門嘴 |
允許胎寬 |
Conti Latex MTB |
Latex |
26馬克 |
137g |
SV(at) |
1.9-2.3吋 |
Michelin Aircomp |
Latex |
28馬克 |
127g |
AV/SV |
1.75-2.1吋 |
Kenda MTB |
Butyl Standard |
6馬克 |
158g |
AV/SV/DV |
1.5-2.125吋 |
Ritchey Superlight |
Butyl Standard |
20馬克 |
131g |
SVwithAV-Adapter |
1.9-2.1吋 |
Schwalbe XXLight |
Butyl(superlight) |
20馬克 |
96g |
AV/SV(at) |
1.75-2.1吋 |
MaxxisFly-weight |
Butyl(superlight) |
24馬克 |
96g |
SV |
1.9-2.125吋 |
Hutchinson Descente |
Kautschuk(heavy) |
20馬克 |
321g |
AV/SV |
1.75-2.1吋 |
Tioga Concept |
Butyl(heavy) |
13馬克 |
224g |
AV/SV |
1.6-2.125吋 |
註:AV=Auto-/Schrader汽門嘴;SV=Sclaverand/Presta汽門嘴;(at)表可更換式;DV=Dunlop汽門嘴。 |
防爆胎令人敬而遠之
既然如此,為何早不有人採用呢?為何Schwalbe自己車隊中的越
野車手們也還一致選用輕巧型車胎呢?「自行車選手們是最崇拜輕量的一
群人,」Hachmeyer根據自己的經驗表示,「而這情況恐怕永遠也不會
改變。」沒錯,一對雙重防護內胎比輕巧型胎多重130g。問題是,這多出
來的些微重量並非其唯一缺點,其明顯的滾動阻力才是它的致命傷,也正因
為如此而讓選手們雖明知其有爆胎保護措施,卻仍然望之卻步。事實上,只
有自由騎車友或登山越野者,還有那些每天騎車上學通勤者,才會青睞
Double Defense外胎。
在本次測試中,Latex材質的內胎因其非常好的延展性及彈性,在測試中
拔得頭籌。此外,引人注目的尚有:Latex內胎的滾動阻力很小,甚至將在此
方面的佼佼者:Butyl材質擠下排行榜,更甭提其他品牌的輪胎了(請看附
表)。
彩色橡膠輪胎在測試中有著明顯缺點,像Latex內胎因其材質為多孔狀,
因此比起一般黑色胎,其消氣情形快約6倍,幾乎每兩天就得打一次氣。還
有它的熱敏感度實在不適合具有多重剎車系統的高熱度輪圈使用。此外,
Latex一出問題,就災情慘重:萬一被刺破,其裂縫會很長往往導致氣全漏
光,此時,除了更換一條昂貴的新內胎外,別無他法。
Butyl內胎在測試中亦發現被輪圈撞擊壓迫時也有小洞,但無裂
縫。這些小洞可用防止爆胎的補胎劑予以補修,且無任何漏氣之虞。
Mountain BIKE雜誌也曾利用針板將一根4.5mm粗的針順利拔掉。即使會使每個輪
胎各增加125g之重量,其滾動阻力依然不變。
還有其他防止爆胎的方法嗎?自行車店售有一種所謂防爆胎膠帶,
它主要貼在輪胎內部。選手們最好離它們遠一點:我們拿了市面上兩款
產品,經測試之後,各會增加車胎約60%的滾動阻力。Downhill用的
內胎雖然厚重,但有助在高滾動阻力中剎車,除此之外,比一條普通的
Butyl內胎好不到哪裡去。
結論:何種自行車騎士會選擇何種材質呢?競賽車手多選擇輕巧且跑得
更快的輪胎搭配Latex材質內胎。因為它們在出發前,可很快充足氣,
享受極速快感之餘,又無須擔心刺穿狀況。至於長途旅行與越野車手則
多選擇2.0吋以上具較佳防刺穿性能的外胎來搭配160公克以下的
Butyl內胎。較物美價廉的選擇為Kenda的內胎,因為它善跑,不易
漏氣且耐熱。至於自由騎與通勤車友則多偏好具較佳防爆胎性能的
Schwalbes出產之Double Defense Pneus外胎,來搭配
Butyl材質內胎。

|

|

|
Continental的Latex材質內胎:具最佳防刺穿性能,且
具最低滾動阻力性能,但其彩色內胎則易受環境影響。 |
無與抗衡的建大內胎:建大的Butyl材質內胎只賣6馬克(折合台幣90元),是在
可接受的重量條件下,具最佳防爆胎性能者,名副其實的物美價廉! |
Slime的補胎劑可使Butyl及Latex材質的內胎在防爆性能上改善不少。
但防爆胎膠帶還是少用為妙,因為它會造成極端滾動不良。 |
內胎測試:不同內胎材質比較
耐穿刺測試 |
內胎穿刺測試 |
滾動阻力 |
|
|
|
較厚的內胎並無較佳的防壓迫破洞品質,結果相反。Kenda內胎的效果最好。由灰色獲得最
高防爆胎措施的評價中,可以明顯看出,輪胎結構事實上關係著刺穿的嚴重程度。 |
這裡的刺穿測試係利用一根刺針,自一小洞刺進樣品輪胎內胎之內。刺得愈深,刺針才變
形,而後才刺進內胎時,表示其內胎愈容易抵擋刺穿發生。結果,Latex內胎因具有極佳的
延展彈性,遠遠勝過 Butyl內胎。 |
車胎愈細則速度愈快速。測試結果顯示:Latex內胎跑起來比Butyl最好的內胎還輕快25%,
但其特別防爆胎輪胎(灰色)卻得到相反結果。此型輪胎與輕巧型比起來,彷彿背了一個
重達5公斤的背包,跑在7%的斜坡上。 |
註:黃色-Latex材質、紅色-超輕的Butyl材質、綠色-標準Butyl材質、藍色-下坡車用內胎、灰色-外胎搭配Latex內胎的組合。 |
預防爆胎九大守則
1.輪胎拔前端應磨圓,且愈薄愈佳。如果可行,儘可能用手安裝。裝內胎前,記得要先打
些氣進去!
2.內胎愈輕巧,愈害怕擦傷。因此安裝內胎時,務必注意細節部分的乾淨問題!Latex對
油、脂肪、甚至光以及臭氧皆很敏感。因此須將其包裝好,且絕不可用沾有油質的手去觸摸
或上螺絲!
3.平滑的輪圈可延長內胎壽命,其中包括輪圈材質(硬塑膠或纖維材質)務必精良,寬度要
搭配適當,且定時檢查其狀況!
4.輪圈必須選用合適的氣門嘴孔,內胎自輪圈脫落,才無割傷之虞。內胎應軟軟地裝上去。
之後則隨時噴些Kalkum粉末(Latex材質內胎一定得噴!),空氣略打足些,再以手將汽門嘴
鎖緊些即可!
5.輪圈輻條太長亦會造成爆胎。如為新輪胎,最好偶爾檢查一下輪圈的狀況!
6.打氣程度須視輪寬、騎者重量、路面狀況及騎乘方式而定。如為新型內外胎合併者,在做
登山、越野或馬拉松騎乘之前,一定要先試用看看!
7.快速補胎亦會加速內胎老化。比賽後,須卸下內胎,馬上用補胎劑予以補強!
8.座墊下之預備內胎須注意不要碰到尖銳物品或工具!
9.萬一內胎被刺穿,立即找出外胎上破洞所在的穿刺物,以免繼續造成傷害!
摘譯自德國Mountain Bike雜誌2000年7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