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鼎煌:推動3N刻不容緩

 

多年來擁有「自行車王國」美譽的台灣,隨著台商紛紛到大陸設廠投資,加上買主 也不斷轉單至大陸採購,台灣一直以來扮演全球自行車主要生產基地的角色再度受 到很大的考驗與挑戰。台灣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TBEA)理事長曾鼎煌(美利 達董事長)認為,台灣唯有認清自己的利基與定位,積極推動自行車業的3N運動 -新材料(New material)、新功能(New function)、新用途(New use),台灣自行車業才能以創意與研發實力精益求精、屹立不搖。

圖、文◎編輯部


問:台灣自行車業兩岸分工日益明顯,兩岸該如何定位,台 灣才有生存空間?

曾理事長:台灣自行車產業擁有最堅強的研發技術與發展 High-end車與零件的實力,開發新產品的速度更是全球首屈 一指。台灣擁有領導全球自行車創新發展與產品化的優勢與 實力是不爭的事實。為延續台灣自行車業的競爭力,兩岸分 工是不得不的發展,未來台灣須朝中、高級產品發展,致力 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大陸則以量產低、中價位車為主。公會與研發中心積極推動業 界的3N運動,期讓自行車的根能留在台灣,並協助產業永續創新。

問:3N運動的內涵與訴求?

曾理事長:台灣必須首先認清自身在全球所佔的地位和 所引起的作用。

公會與自行車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合作,推動「三新(3N) 」來發展自行車產業,計畫在台北國際自行車展造勢,讓國外買主深刻體認我們 的經營理念和企圖心。

推動「新材料、新功能、新用途」,主要是希望充實提 升研發、設計、製造階段的實力和內涵,進而確保技術優勢,並能有效支援及滿足產業 需要。

這項計劃就是要讓傳統車種以高科技作法來提升附加價 值,包括機電整合、輕量化及高品質、IT(資訊科技)技術 的產品。

新材料方面經鎂合金、鋁合金、鈦合金的評估導入,鎂 合金壓鑄材料製成結構件等;新功能包括自動變速、電子化 避震系統、智慧型人機介面、優質的碟剎、虛擬實境等。至 於新用途,如電動車、電動輪椅、代步車、折疊車、跑步機、電動滑板車、高爾夫球車 等都具潛力,並朝更小、更輕、更便於攜帶的方向發展。

問:全球自行車的變化?

曾理事長:從全球大環境來看,各國普遍採取徵收反傾銷 稅等保護政策。這完全是全球供過於求所導致競爭激烈的產 物。現在,美國已放棄國內生產,轉向台灣及中國大陸尋求 OEM生產基地。對這一變化,當務之急是要尋找有效對策。 廉價產品、量販產品的訂單大量湧向大陸,台灣則專事生產 中、高檔產品,這一趨勢日漸鮮明,也是美國、日本等先進 國家的共同傾向。台灣產量減少,但並未導致銷售金額降低。今後發展的方向將是高附 加價值、高性能、多功能的高單價產品。

問:全球經濟不景氣、網路泡沫化,知名大廠相繼裁員,加 上台灣經濟亦衰退低迷,對自行車的影響如何?

曾理事長:台灣的自行車90%以上外銷全球,內銷部份少之 又少,受國內景氣影響不大。加上外銷全球各地,市場分散,亦能有效分攤風險,且自 行車又屬於低價位的產品,因此整體而言,受不景氣波及不 大,甚至有些市場像歐洲仍呈現成長。

問:台灣在電動自行車與鎂合金產品現階段的發展如何?

曾理事長:電動自行車與鎂合金產品是提升台灣自行車業競 爭力的兩大利基產品。工業局、自行車公會與研發中心成立「電動自行車技術發展策略 聯盟」,希望透過聯盟組織的運作,整合電動自行車上、下 游廠商,致力突破電池技術,拓展國內、外市場。目前,燃 料電池已接近可使用階段,材料所亦開發出10Ah雛型鋰離子 電池,重2.8公斤,在E-bike發展上都是一大突破。

自行車的材質由鋼到鋁、鈦,然後是碳纖維,不斷推陳 出新,如今業界亦致力於鎂合金的研發,這兩年也有不錯的 成績,業者也不斷突破鎂材質在設計與表面處理上的瓶頸。 相信今年的台北展,會有更多的鎂合金產品亮相,足以向全 球買主展示台灣在技術與研發上的實力。

問:美利達公司去年的整體表現與今年的目標?

曾理事長:2000年美利達台灣廠生產56萬輛自行車,較`99 年成長7.6%,總營收達38.4億台幣,較`99年成長了17.4%。 預計今年台灣廠的自行車產量為58萬輛,營收目標為36.5億台幣,鎂鑄件的營業目標為 6.5億台幣。台灣廠以維持產量、提升單價與產值為目標。 大陸廠去年生產60萬輛自行車,總營收約16億台幣,今年目標產量70萬輛,目標營 收23億台幣。美利達今年的總營收目標訂為66億台幣。

問:美利達今年的新車種?

曾理事長:今年台北展,美利達的主力新車款為鎂合金登山 車、鎂合金跑車、鎂合金輕量化折疊車與自動變速城市車。 美利達的新車款皆依3N的精神所開發,讓自行車與生活的互動更緊密是美利達自行車的 訴求。

問:美利達的行銷策略?

曾理事長:標榜健康、向上、環保、人性的美利達品牌,近 年來的口號是「Bike to Nature」(回歸自然),與全球綠色主張相結合;為順應未來市場趨 勢與需要,美利達將在下一階段推出新的口號「Break Your Limits」(突破極限)。

美利達公司在市場競爭中訂有定位策略,一是「產品人 性化」,二是「品牌形象化」,三是「通路精緻化」,四是「價格平實化」,五是 「促銷活動化」。

在通路政策上,美利達採自有通路與客戶通路並行。自 有通路方面,美利達以自行設立公司,或以合資,或以代理 商等方式執行,例如在歐洲及日本,就以此方式舖設通路; 在客戶通路方面,則以OEM代工品牌為主,此方式多用於美 國市場。目前美利達在歐洲有四家合資公司、20家代理商, 全球經銷據點約3,000家。

問:美利達未來的展望?

曾理事長:未來,美利達台灣廠仍以研發製造高檔全避震 車、電動自行車、鎂合金車以及鎂合金機殼為主,美利達興 建中的研發大樓佔地2千平方米,將於今年夏天完工,美利 達希望能將研發的根留在台灣。至於低價車以及較成熟的車種,將不斷移至大陸廠生 產,以維持本身的競爭力。

問:對業界的建言?

曾理事長:面對競爭惡劣的不健康市場,廠商必須以更具彈 性的應變力作調整,健全的財務與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刻不容 緩。再者,等待美國自行車產業的整合與重新洗牌之際,台 灣的自行車業更需要團結、需要整合,才能更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