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陳柏如 ![]() ←日理萬機的林阿平董事長依舊天天讀書進修,鞭策自己不 斷進步。 去年,29歲的利奇公司諸事不順,林阿平董事長說,這對利奇無疑是一大嚴厲的考驗,再再磨 練利奇的危機處理能力與韌性。 邁入30而立之年的利奇,一掃去年的陰霾,不但出了第一批 Aftermarket的訂單、推出自行車鍛造的碟剎花鼓、擴大全球服務網同時 許多訂單與合作案源源而來。利奇,正如同林阿平董事長鼻樑上 40年歷史的古董眼鏡與腰間30年歷史的古老皮帶一般,默默 耕耘、歷久彌新。 以追求創新價值為核心目標 近幾年,利奇努力不懈的塑造Promax的自有品牌形象,藉由生產技術的提升以 及追求產品的創新與附加價值,利奇陸續推出碟剎與自動變速器。林阿平表示,利 奇的研發部門有近80名研發工程師,ODM是利奇不斷轉型的方向,追求創新價值則 是利奇的核心目標。每個產業都有競爭,利奇期望在自行車業中先成為世界第二, 始終以超越Shimano自勉。 面對兩岸分工的生產模式,林阿平認為,台灣的研發與生產能力很強,成本上 卻缺乏競爭力,因此西進大陸設廠是必然的選擇,在同文同種的優勢下,若能有效 進行漸進式的垂直整合,兩邊分工以求相對的共同成長,對台灣的自行車產業才有 助益,也才能延續自行車產業的生命力。林阿平說,經營企業講求相對比較利益, 哪裏有利,就往哪裏去。競爭已經不分國界,企業一定要有國際觀。大陸每年的經 濟成長率高達7%-8%,全球500大企業中,可能400大都已進駐大陸, 13億的人口,豐富的資源,台商怎能視而不見? 速度決定一切 自己要不斷充實進步 國際分工讓世界愈來愈小,未來的企業都將是全球化企業,速度決定一切、誰 速度快、誰就能先馳得點。當不少台商憂心大陸廠商的成長速度與競爭威脅時,林 阿平不以為然,林阿平認為,只要自己一直保持領先,一直在進步,一直有新產品 出爐,何必怕人家學?更不用擔心別人同我們競爭。不斷檢視自己有沒有在成長精 進,才是最重要的! 利奇2000年台灣廠總營收為21.6億台幣,大陸英隆廠營收 10億,林阿平表示,過去兩、三年來,利奇一直在擴充、投資, 難免有陣痛期,如今穩定後,潛力十足,利奇將穩紮穩打、持續成長,著重行銷與 整合性管理。 從不借錢,也不在意外界的閒言,只知道埋首苦幹、努力打拼、行穩致遠,這 就是利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