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第六屆的環蘭卡威賽,不論聲勢及陣勢皆勝昔年,去年 這項賽事的UCI級數尚在2.4級,今年晉級為2.3。不僅如此,參賽選手陣容亦見堅強,超級強 隊Mapei和Mercury間的戰火更令人看得如痴如醉。請看以下報導! 文◎李孔熙 新世紀的環蘭卡威賽與2000 年的不同之處,除了級數的提昇外,賽程也略有改變。今年的舉辦時間比去年晚 了將近兩週,從2月6日開始至18日結束。在時間上剛好居中於歐洲賽季之始及各職 業隊春訓營之末,這正好是讓凍了一個冬季的職業選手出來伸展手腳的好機會;再 加上優渥的獎金,因此吸引了相當多的歐洲職業隊參賽。 40萬美元總獎金 世界第四大 說到獎金,這可是環蘭卡威不得不提的特色,該賽獎金總額高達 40萬美金,光就這點而言,就足以排在歐洲三大環繞賽之後,成為名列世界第四大的環繞賽。顯 然馬來西亞的自行車組織與民間企業有相當好的共識和配合,才能辦出如此享譽國 際的世界級大賽。順便一提,馬來西亞新建不久的賽車場也成為世界盃一級方程式 F1大賽中的一站,顯示馬來西亞政府對歐洲的高級運動有相當的熱忱及投資,也因 此知名度在國際間水漲船高。 比賽的天數上並沒有改變,但因為級數的提昇,得以在賽程中間加上一天的休 息日,讓選手在高強度的賽程中有喘息的機會。原本的開幕站( Prologue),改稱為第零站(Stage 0),成績不列入總合計算;而去年第一站的9公里個人計時賽改到第 10站,且改為距離較長的26.6公里個人計時賽,這讓個人計時賽的結果在總合成績 的計算中更具決定性。 總合距離為1900公里,硬是比去年足足多了300公里。 歐洲鐵騎長驅直入 亞洲兵團勢單力薄 來看看今年的參賽陣容!除了馬來西亞電訊隊,馬來西亞國家隊,南非隊,印 尼隊,大陸國家隊,日本國家隊這六隊外,其餘的18隊都是歐美隊伍。其中的一級職 業隊包括Mapei、Mercury、CSC World online、CA、Saeco。二級的有AG2R、Cantina Tollo、Mobilvetta、Bonjour、Selle-Italia、Alexia Alluminio、Saturn等等。一隊七人,共24隊。 Mapei隊由Paolo Bettini和`99年總冠軍Paolo Lanfranchi領軍,Bettini在2000年中拿下Liege-Bastongne 單日賽冠軍,聲勢如日中天,Mapei也理所當然是眾人焦點。藍色軍 團的頭號敵人正是去年拿下個人總冠軍的隊伍Mercury。Mercury 在新的世紀搖身一變,成為一級強隊。挾此聲勢,自然不會 放過任何獲勝的機會。 其他名將還有去年總合一二的Chris Honor、Julio Perez和亞洲第一的黃金寶。阿寶兄雖然在賽季初傳出與Selle-Italia 簽約的消息,但是後來還是被香港政府強力「慰留」,希望他能再替香港拿一面亞運金牌, 所以他再度回到業餘。因此這次仍同往年,代表馬來西亞電訊明星隊出賽。 開幕站 象徵性的熱身站,為的是決定黃衫由誰開始穿。一個半小時內答案就揭曉了, Paolo Lanfranchi在領先集團內率先得點。33歲了,仍然寶刀未老。 第1~第6站 綠波盪漾 第一週的賽程,路線大多平坦無坡,從馬國西邊沿海岸線往東邊方向進行。通 常沒有坡段的賽站就意味著要靠最後衝刺定勝負。第一站中只見 Mercury綠衫軍團爭先恐後,Jans Koerts搶下該站中三個,也是全部的中途搶分點,隊友Gordon Fraser則在終線前脫穎而出,率先壓線,Koerts緊跟在後。 Mercury在第一站後就包辦了單站及總合的前兩名,十足的下馬威。本站 中有一小插曲,有一隻牛跑到路中央,也來看比賽;殊不知自己已造成眾選手的困 擾,一位中國選手不幸受到波及,進了醫院。 第二站,長226公里的路線中有兩段主要爬坡。分別長 22.5公里(爬昇600m),及24.9公里(爬昇1000m)。雖然 這些坡段中都有領先集團形成,但是每當爬坡一結束,脫逃的飛鳥都被集團以近 60公里的高速吞沒。最後義大利選手Enrico Degano(Panaria)終線前奮力一衝,把Jans Koerts硬是擠到第二。 三到六站都是平路,清一色以集團衝線結束。第三站中, Mapei隊的Paolo Bettini反咬Mercury一口,搶下一勝。第四站,Jans Koerts回敬對手,除了單站冠軍外,更創下了職業自行車賽史上最快單站速度, 平均高達51.95 km/hr,把前年超級瑪俐在環法賽中和Wust在環西賽中的記錄一併刷 新了。綠色和藍色之間的戰火越燒越烈。 第五站,又是高速。241公里的距離以49km/hr的均速結束,Enrico Degano接續第二站的勝利後再享榮耀,Henk Vogels(Mercury)及Paolo Bettini(Mapei)分踞二三。黃衫仍在Jans Koerts身上,不只是這樣,他老兄第六站又再度率先壓線,簡直所向 披靡,如入無人之境。在第一週的賽事中,Jans Koerts和他的綠衫軍完全統治了整個比賽。 第一週之中,成績最佳的亞洲選手為日本隊的Makoto Iijima(飯島誠)。 第7~第12站 藍色反撲 經過一天的休息日,選手們也得以稍微放鬆,以準備接下來排山倒海而來的山 坡賽段。在第二週中的第8及第9站,是最困難也最具決定性的賽站;相關的競賽 報導媒體不斷以「邪惡的」、「兇猛的」等字眼來形容這兩站 中的山坡。第八站中近80公里的連續爬坡,長度在世界比賽 中屬一屬二,而第九站中的坡又以陡峭著稱,Julio Perez去年在此一戰成名。 OK,去年的明星選手Ivan Quaranta總算在第七站中扳回一城,在集團衝刺中搶得頭彩, 但Jans Koerts仍然像揮之不去的夢魘,緊緊地黏在Quaranta後面,第二個進 入終點,Koerts已經連穿7天的黃衫了。 第八站中,局勢丕變。平路型選手熬不過地心引力的試煉,兵疲馬困。唯有 Paolo Bettini一枝獨秀,歐洲單日賽冠軍的實力到現在才真正展現出來。他連同隊友 Paolo Lanfranchi一起率先登上山頂,Lanfranchi拿下單站冠軍,Bettini則擄獲黃 衫。在第一週大出風頭的選手,包括Jans Koerts、Ivan Quaranta、Gordan Fraser、Enrico Degano等人,全部都落後十幾分鐘以上。去年總合一二名的 Chris Honor及Julio Perez也都表現不佳,成績皆落後超過十分鐘。 不過Mercury中人才濟濟,倒了Koerts 和Fraser,還有Chris Wherry。他以和第一名相同的時間完成本站。總合成績一下子 躍昇到第四。 至此我們可透過Bettini這種全方位的實力,來了解真正的歐洲賽季,那些選手 的強度到底高到何種境界。本站Bettini、Lanfranchi及Wherry 等人的平均時速高達40km/hr,匪夷所思!!! 黃金寶在這站中落後33秒,名列第16,在亞洲選手排名中不論單站或是總合
都是第一,相當不錯。
絕命第九站 第九站的距離雖然比第八站短,但是難度更高。在這站結束後,竟有 10個人未能完賽,另有18人在時間門檻之外完賽,被迫取消資格。其中包括搶分王 Jans Koerts和隊友Gordon Fraser。而Enrico Degano和Ivan Quaranta也都不能倖免。此外Alexia隊一下子折損5名選手, Gerolsteiner隊4名,Mercury和Collstrop都是3名,對一隊 7人的車隊來說,損失慘重。 本站的第一人仍是Lanfranchi,他在三小時半內騎完本站,均速為 37.6。Bettini僅落後他一分半鐘,名列第三。第二名是Panaria 隊的Paolo Bertoglio,落後49秒。 照Lanfranchi完賽的時間來算,本站的門檻是112%,意即在 Lanfranchi完賽後,慢25分鐘以上到達終點的選手,都算超時。 而騎完的18名選手中,有17名的時間都是113.4%,約落後28 分鐘。這樣些微的落差一下子剪除了那麼多選手,還包括身穿衝 刺衫的Koerts,這樣的結果自然引起各車隊與大會之間的爭執。選手們認為,是因 為今年的選手素質更高了,所以第一名的成績比以往快了許 多,也因此時間門檻相對縮短。這麼一來,因為選手們共同的努力,而得到 被除名的下場,顯然令人憤憤不平。不過大會仍堅持鐵腕作風,硬是 依照白紙黑字的規定,把這些選手除名。這樣的判決,不禁令人替這些選手惋惜。最後的十一和十 二站雖然都是平路,但再也看不到這些衝刺名將的美技了。 黃金寶本站落後7分多,名列24。去年的登山王Perez有點離譜,落後二十幾 分,名次要用倒數的。 總成績排名幾乎成形了,Lanfranchi和Bettini分占一二,就剩個人計時賽所造成的 影響了。 在第十站,26.6公里的ITT中,澳洲計時賽冠軍Nathan O'Neill出線,以高達49.5的均速獲勝。計時賽對總成績前兩名的 選手沒有影響,不過Mercury的Chris Wheery因此爬上第三名,總算在頒獎台占有一席之地。 十一及十二站都是平路,這種路線雖然已經改變不了大局,但是 Bettini的鬥志似乎無窮無盡,在十一站又率先衝線,再獲一勝。這種同時兼顧爬坡及衝刺的選手, 實在非常驚人。十二站繞圈賽則由Cantina Tollo隊的Federico Colonna獲勝。 後記 馬來西亞環蘭卡威的水準一年比一年高,也因為主辦單位的用心,吸引了越來
越多高水準的選手參賽,不管對主辦單位或是參加隊伍,都是相得益彰的雙贏局面。
自行車運動也因為這樣的良性循環,在馬來西亞得以快速的推廣發展。這是在亞洲
地區的運動競賽中,相當值得參考的榜樣與借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