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亞以造車精神打造電動車

 

圖、文◎編輯部


吉亞的研發團隊:左一蕭春喜,專責資料整理;左二總經理林大海主導開發計 劃;右二工程師蔡明聰,機電整合技術的討論夥伴;右一吉碩總經理徐錦文。

因E.V.G的E-bike而踏入電動自行車領域。

 

E-bike的控制器與偵測電力控制車把為吉亞研發設計。

 

動自行車最重要的是「電」還是「自行車」?`98年吉亞電子因緣際會走入電動自行車領域,夙夜匪懈的開 發研究中,不僅讓吉亞的三人研發小組深得工作樂趣的箇中滋味,產品連年獲選自 行車創新獎的殊榮,更是實際的回饋。

由防盜器到控制器

說起這個「緣」,吉亞電子總經理林大海笑著說,都是因為「防盜器」。原來 2年前,美國E.V.G.老闆艾科卡經由產品型錄,請吉亞寄一組防盜器的樣品過去,樣 品到了美國,對方按照詳細的組裝說明書組裝,還是組不出來,最後只好花機票食 宿費用請林大海跑一趟。到了美國C-TECH公司林大海嚇了一跳,E.V.G.花了幾百萬 美金研發,預計該年9月推出的E-bike電動自行車,竟然只有車架和馬達,以及一張 電路圖,他的直覺反應是電和自行車合得起來嗎?電動自行車應該不是這樣簡單吧? 對方卻公司反問他:可以順便幫我們做控制器嗎?

電動擺在自行車之前

回國後,林大海立即著手搜集資料,到光華商場尋遍所有馬達控制器的產品、 找程式、設計圖樣,兩週內做出14個樣品寄往美國,測試後對方滿意極了,也確定 了往後吉亞和E.V.G.合作的關係,該年的12月E-bike上市,控制器、可偵測電力的 車把就是吉亞研發設計的。`98年底,吉亞電子正式從車錶之外,再專心投入做控 制器,並且認真思考「電動」和「自行車」的關係,林大海認為自行車已經是成熟的 產品,台灣的自行車與加工體系更已十分健全,但電動應該擺在電動自行車產品 之前,以解決是現行電動自行車的最大問題:電子和機械整合迴路的協調性 。

打造法拉利級的電動車

目前吉亞電子主要的業務在開發電動自行車產品所需的全套系統整合,包括電 池、馬達、馬達驅動系統,一旦克服整合問題,電動車的應用就變得十分容易,一 般的自行車廠也可以輕易生產電動自行車,一反自行車加裝馬達就是電動自行車的草 率作法。繼去年的「電動自行車防水剎車開關」入選創新獎之後,今年吉亞的方程 式2000電動車再度入選。愛車如命的林大海表示,方程式的外型、結構全部自行設 計開發,曾受邀到義大利法拉利工廠參觀的林大海說,方程式2000的造車精神與流 程監控就是以製造法拉利的熱情而做的,他忘情的說,深切感動著整個城市的人因 為法拉利車廠的存在而驕傲,整個廠的員工也因為在法拉利工作而驕傲,工作態度 是認真而愉快的,方程式2000的研發過程就是如此。他設定的目標是性能好、安全, 還有漂亮,因此,方程式2000不僅得獎,通過CNS、CE認證,由於夜燈、剎車燈、 尾燈、方向燈、喇叭、折疊機構、速度等種種安全機制皆符合日本的規定,成為台 灣產品唯一可在日本像機車一樣掛牌上路的電動車。

雖然研發小組只有3人,但研發設計的流程可一點都不馬虎,和國外合作的經 驗以及生產力中心的指導,吉亞開發的產品在設計之初就一併考量了產品上線製造、 品管、組裝量產、維修的80%細節,譬如內部線路可能導致組裝人員裝 錯,因此特別設計了線路的顏色、長短的區別,以便組裝人員輕易辨別。 研發設計同時考慮品質工程,使得新產品可以很快上線、量產,步入生產正軌。這 個過程很耗心力,難怪林大海說自己比別人多8個小時,但由無到有的創造過程的 成就感,讓他的工作就是他的休閒。

安全可靠 保障市場需求面

對於電動自行車的市場面,林大海認為第一階段是要讓電動車成為消費者心中 安全可靠的產品,消費者樂意使用,擴大需求量後,才會進一步關心如何取得更為 合理的能源,就像汽車普及化了,大家才開使比較哪種車較省油;電動車也一樣, 當大家不再把它當休閒工具而實際成為交通工具後,才會想要花更多的錢買更有效 能的電池,他預測鉛酸電池還是主流,當務之急,還是電動車的可靠、穩定、安全。

繼控制迴路、剎車開關、成車加速器、方向燈等產品,接下來吉亞將推出自 動變速馬達,此項由吉亞設計開發,委託東元製造的專利產品,功效大、安裝簡易, 而且成本低,據說新系統加鎳氫電池的成本只要3500元!另外,吉亞也推出電動三 輪車,全車保固(包括馬達)三年,馬力強、操控容易且安全,為解決三輪車 的剎車問題,吉亞發明了兩邊剎兩輪的同步剎車器,專利申請中。

吉亞電子成立18年,吉碩車業為其關係企業,成立7年,前者專責電子、 控制器、馬達的研發,吉碩產品則為踏步機、運動器材與電動 車。 

吉亞甫上市的電動三輪車,馬達效能高,操控容易。

為克服三輪車剎車安全問題,吉亞發明了同步剎車器,專利申請中。

三輪車跑得快!吉亞電動三輪車飆起來也蠻過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