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陳柏如、整理◎徐錦淳
天津為大陸四個直轄市之一,人口超過1千萬人,平均人民所得8000多人民幣,主要的工業有高科 技、電子通訊產業,世界500大的企業有20家在天津設廠,如Motorola、韓國 三星等,此外,天津亦是大陸自行車工業重鎮,不同於上海、深圳等地多 以外資企業為主、以出口為導向;天津則多靠當地人摸索起家,主要以內 銷為主。天津的民營自行車業佔了62%,展現充沛的競爭活力。 說到吃,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最具代表性,小寶粟子、耳朵眼炸糕、 貓不吃餃子也是著名的小吃。喜歡藝品的人,可別錯過古文化街,順便買個「泥人 張」回來作紀念。 天津車佔大陸內銷市場近1/2強 天津自行車市場的年需求量約30萬輛,整個大陸的內銷市場天津車約1000 萬輛,佔了約一半的量,在大陸的內銷市場上有很重要的地位,成都人騎的幾乎都是 天津車,其他則銷往東北、華北、西北為主,佔了70%,南方市場為 30%。去年的上海國際自行車展,天津展團即佔了1/5。 天津自行車行業協會在理事長蕭慶源的領導下,逐漸凸顯天津在大陸自行車業 的重要地位,第一屆的中國北方國際自行車、助力車及零部件展示交易會才剛熱熱 鬧鬧結束,充分展現行業協會塑造產業正面形象,協助會員拓展國際市場的用心和 決心。目前天津的自行車相關企業有580家,其中組車廠340 家(含純組配及自製前叉、車架廠),以及300多家零件廠,自 行車品牌530個,主要通路是以大經營商包銷或直銷為主,平均單 價約300多人民幣。`99年天津產量為1100萬輛,2000年約1200 萬輛,出口質量也不斷提昇,`99年出口量只有15萬輛,2000 年已增加至63萬輛。目前天津領有出口證的自行車廠有13家。 提升質量、加強發展電動自行車 根據蕭慶源理事長的分析,天津自行車業近年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 段,90年代以前由國營企業為主體,當時的飛鴿、紅旗等四大企業年產量 可達600萬輛,以普遍的26”單色車為主要產品,到90年初期,民營企 業開始起步,產品也逐漸多元化,山地車(登山車)就是由民營企業開始 推出的,並由天津興起,逐漸影響到其他地區。到了`94年天津自行車業 進入膨脹時期,短期間冒出許多大大小小的廠商,質量水平因此大受影 響,經過`97、`98年的震盪後,產生優勝劣敗的情況,各企業自發、自 覺,提升內部,質量水平普遍提高,因此產生了幾個天津地區的大品牌, 如:富士達、健牌、賽克、博馬等,而國營體系的飛鴿也於這個時期改制,建了新 廠房、添加新設備,這是天津自行車的質量提升期,現通過 ISO認證的天津廠商已有10家。 蕭理事長並進一步指出,藉由這股質量提升的力量,讓優秀的企業產品帶動市 場,讓名牌帶動非名牌,使天津車更為進步出色,而天津展的經驗、技術交流,相 信會帶來相當大的助益。這兩年電動自行車崛起,2000年天津就有 3萬輛電動車的產量,天津自行車協會為加強整合提昇電動車產業資源與品質,在 2000年年底,成立電動車專業委會員。當地除金輪、富士達、科林等大企業自己搞出口,一般皆透 過出口貿易公司,因為自己出口的話,辦退稅很慢,要等很久,會有資金積壓問題, 乾脆找出口貿易公司做。 目前天津自行車業面臨最大的瓶頸為是零配件配套不足、補給線長、成本較高, 進而影響出口與交期等問題,許多組車廠使用台資零件的比例逐漸提高,卻苦於要 千里迢迢從上海地區,甚至深圳地區運過來。在天津自行車行業協會的協助以及天 津自行車業的積極奮進之下,天津車正蓄勢待發,搶攻21世紀的全球自行車市場。
1. 富士達 以自行車起家的富士達成立於1992年7月,整個集團共有8個廠,天津公司佔地 面積800畝,主要分為摩托車、自行車與摩托車發電機三大 部門,員工3600多人,2000年營業額9億多人民幣。自行車部門約1000 人左右,產銷系統獨立運作,走中、高檔市場,年產量由`9 2年的20萬輛,到2000年已達近70萬輛,2001年的目標希望衝上100萬輛; 2000年出口量為15萬輛,主要為日本、韓國市場,日本市場並有少量打自有品牌 “Battle”。富士達於2000年元月通過法國BVQI公司的ISO 9001國際認證。 為做到全球市場一體化,富士達劉潔總經理認為公司應發展適合自己的管理模 式,提昇管理水平,對於市場的需求、洞察力、思考、技術等綜合核心能力的人才 培養十分重要,企業經營者的思維、活力,更是決定性的關鍵,因為「企業想要做多 大,就能做多大!」富士達的策略是不僅要大,還要大而強,取得健康、良性的循 環。 富士達的內銷透過連鎖與專賣店通路,平均單價500人民幣以下, 70%~80%使用台商零件,90%採用正新輪胎,去年投資1千多萬在更新設備上,烤漆增加 2大生產線,焊接設備採用日本、台灣產品,為能承接國際大批訂單的需求,並同時滿 足國內市場,富士達將採物流配送、現場管理的方式管控倉儲。此外,大陸的電動 車在剛起步階段,市場尚不成熟,年銷售約18萬輛,目前較著名的有三大家:大陸 鴿、小羚羊以及伊萊達,富士達也計劃加入這個市場。 對於美國市場的經營,劉潔認為仍不太適合,原因是尚不具備規模,資金還不
夠(須放帳),另外就是美國的價格壓得很低,所以要做OEM
還需有一個過程,對品質的要求要更進一步。富士達今年也開
始嘗試鋁合金車架和避震前叉的生產。有投資才有得,加強品質,品牌才會提昇,
消費者要的就是品牌、價格與服務,富士達致力耕耘客戶對品牌的忠
誠度,建立企業無形的資產。
2. 中國飛鴿 走過半個世紀,飛鴿牌自行車可說是中國最早且家喻戶曉的自行車品牌之一, 與鳳凰、永久並稱三大名牌。飛鴿公司前身為1936年由日本昌和工廠,出品鐵錨牌 自行車,國民政府時期則出品中字牌自行車,年產約100至200輛,被戲稱為阿斯匹 靈車,騎後會出汗治感冒的禮拜車,到50年代,由天津第一任市長改名飛鴿牌,象 徵和平、吉祥,反應中國人祈求和平的心聲。 飛鴿公司在鼎盛時期年產銷規模達360萬輛,到90年代, 國外合資企業、國內民營企業進入,打破三大名牌一統天下的局面,使得 北飛鴿和南鳳凰、永久同樣面臨企業不得不轉型的困境,市場經濟群雄 逐鹿、魚目混珠,依照消費層次劃分中、高、低檔次,有50% 都屬低檔車,飛鴿經此衝擊後,反思體制、生產模式及技術裝配都有需要調整的地方, 才能適應市場經濟面,而到處充斥的假冒偽劣的產品,也會打擊企業的信譽。 `98年開始,飛鴿開始改制,實行三方認股,並在市政府 的支持下,甩掉原有的債權、債務重新出發,經過一年半的運 作後,事實證明重組的決策正確,給了公司很大重振雄風的空 間,往後的發展策略是轉化觀念、轉變機制,搶市場、增效益,實施 二次創業,2000年飛鴿生產60幾萬輛車,產量成長達90%,營業額 亦成長78%,出口10餘萬輛,並將內銷市場擴大至西藏的拉薩,最大 的改變是消費者對飛鴿車的評價增高,2000年在天津賓館舉行的新品訂貨說明會, 有業界800餘人到場。 飛鴿車的定位在中、高檔,員工500多人,新增7000平方米廠房,主要以出口 車的生產為主,內銷批發車平均單價270人民幣,專賣店則400人民幣,內銷以價 格保護品牌,並加大打假力度(打冒牌車),採總經銷、直銷及專賣店制,並積 極投入廣告宣傳,規劃CIS企業識別系統,統一全國設計,同一地區只授權一家,初 期不求量、不盲目擴充、力求穩定恢復,在管理面上則加強質量管理與研發,減少 國有制,鼓勵員工認股。飛鴿現已有300多種車種,2000年通過ISO 9001品保認證,並要求零件協力廠也要通過ISO 9000,否則不續約,預計2001年的生產量為80萬輛,內銷量可達60萬至70萬輛,電動自行 車的月產目標為200多輛,零售價2500~2600人民幣。 在國際市場上,飛鴿的主要出口市場為東南亞、中東、日本、非洲、
南美,車種以淑女、公主、山地(登山)、傳統、輕便車為主,積極參加
交易會,開發品牌,目前正與日本丸石洽談,參與品質管理,丸石可能授
權飛鴿在大陸賣丸石的車。另外,今年也將和北韓三千浬合作。飛鴿沙雲
澍總經理認為,勞動密集產業在中國最有優勢,自行車的市場很大,也具有潛力,
天津地處北方輻輳中心,便利出口,下一步天津應該致力於零件品質的提昇。沙總
經理信心滿滿說,事在人為,只要市場定位明確、品管嚴格,3年內飛鴿年產量可
達100萬輛,架叉、烤漆皆自行處理,擴大出口日本市場也不成問題。
3. 金輪 天津金輪自行車集團為國家級的企業集團,於`87年起步,成為天津第一家架 叉製造廠,`88年生產無接頭架叉,`89年生產細管MTB,`90年生產粗管MTB,在 `91年時,產量大增,為吉港、富士達等大企業供貨,受台灣企業的啟發,採集團分 工化發展,以降低成本、控制質量。`97年曾組團到順流參觀,現已發展為旗下擁有 4家公司的集團企業,分別為金輪華夏公司、金輪信德車業、金輪艾奇自行車、金 輪機械製造,資產額為9千多萬人民幣,自行車部門員工2200人,主要生產整車、 架叉。內銷70%、外銷30%。 金輪的內銷品牌有雲豹、全仁、艾奇等,2000年生產270萬套架叉,組車近40
萬輛,營業額1.6億人民幣,出口20多個國家,30萬套架叉,出口金額700萬美
金。旗下的信德車業以MTB、折疊車為主要外銷產品,銷至韓國、南美洲、美國、
東歐、土耳其和義大利等國家,內銷則在上海、廣州、天津、徐州、北京、瀋陽、
哈爾濱、江浙等城市,定位在中、高檔。金輪採用不少台資的零件,整廠設備也購
自台灣與日本。從農村企業發展至現今的現代化集團企業,並造就當地就業機會,
金輪在創新與積極實幹的腳步從未歇息。金輪計劃今年在硬體設備上投資2000萬
元,信德也會在昆山設車架廠,積極朝向更專業、專精的企業發展。
4. 吉港 吉港於1992年成立,是香港吉港獨資的自行車廠,2000年組 裝40萬輛,外銷佔25萬輛,內銷15萬輛,100%外銷日本市場,其 中,15%自有品牌,85%為OEM,以Oshima、Marushi與Saitico三家為 主,出口單價為43~52美金,預計今年做Oshima的車佔50%為高檔車,零件 以日資、台資佔70%。吉港出口日本的量佔天津出口日本總量的一半以上。 吉港的內銷品牌為「黑馬」,採分區代理商制,山東、河南、山西、華北、內
蒙、江蘇、浙江是主要市場,北方受季節影響銷路的情況嚴重,
王總經理表示,東北有5個月冰凍期,所以東北、內蒙地區在6、7、
8、9四個月的銷售佔全年80%。吉港內銷定位在單價480人民幣以上。吉港的內部管理完善,早
在`97年即通過ISO
9001,主要生產的車種是CTB、MTB和電動車。
5. 科林 科林集團為專業從事自行車製造的大型合資企業,組建於1994年,旗下有天津市 科達車料製品廠、天津市金馬烤漆廠、天津市大港自行車配 料廠等,以自行車品牌「賽克」內銷,2000年產量30萬輛,以輕便車 為主,外銷佔4萬輛,預計2001年組車45萬輛,內銷30萬輛、外銷15萬輛,總經理 王潤東表示,今年2、3月出口東南亞、東歐、韓國等地已達每月1萬輛。 內銷的銷售點現有100多個,直接二級代理20個,平均出廠單價為260元人民 幣,由於2年前採低價競爭,現主打品牌策略,因此正力行統一價格,主要的內銷 市場過去是北方河北、山東、內蒙等地,`99年開始打江浙市場,目前江蘇市場較好, 北車南賣比較困難,過去被南車壟斷,譬如「常州車」鳳凰、永久;上海斯波茲曼、 捷安特。現在江蘇一帶,天津車已逐漸超越南車,而現在的消費者比過去重視品質, 為了提高質量,科林主要零件多用台資企業的(30%以上),尤其輪胎方面80%皆 用正新、建大、伊諾華的產品。在車種色系方面,原先流行深色系,去年開始向西 方靠攏,改成色調較明快的色系。 外銷的主要市場,日本以輕便車、折疊車為主,東南亞與東歐則以山地車為主,
台灣也有進口內銷,科林也與台灣的貿易商合作外銷事務。王總經理指出科林的短
期目標是穩定內銷、積極外銷、提昇管理,2年中已順利完成ISO 9000認證與ISO
9002,今年將以管理為重點,儘快縮短管理差距,長期目標則是積極擴大規模、開
發歐、美、中南美市場,並於3年內達到80萬輛年產量。
6. 新時代車業 中日合資的新時代自行車,位於天津東麗區,擁有佔地28畝的新廠,2月底投 產,建地7000多平方米,投資金額1千萬人民幣,員工580名,主要生產各類中、 高檔登山車、輕便車、折疊車、休閒車、童車等,目標年產能60萬輛。 2000年新時代的產量為20多萬輛,其中外銷佔25%,以日本為主;內銷通過全 國經銷商代理,另天津、廣州設銷售分公司,平均單價為230元人民幣,車種顏色 以淺色為主,尤以銀白色為主流。新建工廠規劃一應俱全,包括生產部門,技術部、 資管部銷售、採購等,耗資420萬人民幣引進全套的日本靜電、噴漆設備,其他前 叉、車架、氬焊、銅焊等設備,則向國里、旭東購買。 新時代車業董事長吳勤良表示,新時代以國際市場為目
標,積極致力開發新產品,零件的配合是個重要的問題,目前出口產
品有70%採用台商、日商的零件,內銷則台商、大陸貨各佔一半,
向台商採購的零件主要以傳動、制動、車把、剎車、輪胎、車圈
等為主,由於江蘇、深圳配套補給線長,對交貨期的影響大,非常歡迎台資零件廠
到天津設廠,天津造車的成本低,極具競爭優勢,但氣候的關係,冬天要提供3-4
個月的暖氣,夏天要提供冷氣。
7. 捷安達 致力於企業人才的培訓與企業文化的培養,捷安達短短4、5年,由2人的自行 車專賣店到現在年產30萬輛車、著名品牌「世佳」的天津自行車大廠,捷安達董事 長王磊表示,捷安達無論在品牌或規模上都以前三名為目標。 目前捷安達100%內銷,以加盟連鎖店方式銷售,有200家連鎖店,預計2年內達 到500家,定位在中、高檔車,平均單價350~500人民幣,並計劃逐步擴展外銷,預 計2001年生產50萬輛自行車。捷安達對品質的要求十分嚴格,除了投資100畝地, 以專業組車廠模式,垂直整合車架、前叉等零件生產,並更新生產 設備、廠房,採用國里、旭東機械,35m的生產線工作效率高,80% 用台商零件,並成立天津第一家人才培訓中心,邀請日本專家來上 課,按日本淑女車的標準生產,採線上管理,在配備檔次上皆名列前 茅,對於員工的品質要求極為嚴格,只能容許犯二次錯,零件採配送中心 管理,零件廠必須有質量保證。 王董事長鼓勵台商到天津設廠,縮短零配件交貨距離與時間,以降低
成本,提高品質與利潤。
8. 達美車業 1990年成立的達美,以「健牌strong」打出名號,資本額300萬港幣,員工200 人,產能可達30萬輛,實際年組車10萬輛,主要產品為淑女車、單速車。實施代 理商制,平均單價為270~280人民幣(捷安特的車約400RMB),車架自 製,以鋼材為主,零件有40%為台商產品,其餘為大陸貨,去年營業額 達3千多萬人民幣。 通過ISO 9001認證的達美,過去政策以價格為主,現在則以品牌形象與品質為 主。除代理商制度外,健牌也在天津的家樂福(天津現已有3家)、超市銷售,成 績很好,有時一個月可賣到4千輛,在車種顏色方面,天津地區的strong以深色受 消費者肯定,外地則以淡色和金屬色為主。 健牌的電動車的產製起步早,採鉛酸電池,續航力為40~50公里,市價
2300~2600人民幣。
9. 羅德盛達 羅德盛達在大陸的內銷品牌為雷納克,成立於`93年,生產整車、金屬塗裝
以及車架。羅德盛達的經營策略在於堅持全面質量管理,穩定發展,著重資金回籠,
雷納克的定位在高檔車,市場零售價在300~500元。車種以山地
車、單速車、加重車等,其中有60%採用台商零件,車架烤漆自
己來,2000年羅德盛達的年產量為20萬輛,其中內銷13萬輛,外銷7萬。
主要出口地區為印尼、非洲、南美洲、中東等。崔總經理表
示,出口日本不好做!最令人擔心的是索賠問題,加上最近
不少非自行車業的日本人到天津來詢價買車,只重價格,且價格低得不像話。
10. 博馬車業 天津博馬車業`95年成立,初為組裝廠,以生產成車為主,`96年開始生產架 叉,`97年建立烤漆廠,`98年購新地24000平方米,工廠遷至北辰區,增設新的先進 組裝線、烤漆線與焊接設備,至今業務推展順利,產品品質亦積極提昇,員工380 人,`99年產量近28萬輛,年產值8000多萬元,2000年則生產20萬輛,主要原因為 以提高值為主,向中、高檔自行車發展。亦幫鳳凰代工12萬支架叉。 博馬在2000年通過ISO 9000質量體系認證,之後又通過英國AJA ISO
9001認證,業務主要分四個部份,架叉主要出口東歐、土耳其;烤漆原料採用台灣華陽和日本小
島的材料,為斯波茲曼、中廣等大廠做配套,電動車的部份年產
1000多輛,自行車整車少部份出口美國、日本、韓國、西歐等地,40%的零
件採購自台商,今年預計在出口業績上多加強。
11. 健王 ←健王董事長李立群 健王車業成立於1997年6月,經過三年半的艱困創業,特別是這兩年自行車業 的利潤開始走下坡,健王走得特別戰戰兢兢,積極開發產品,為拓展國際市場,在 質量上也特別要求,不僅已通過ISO 9002認證,健王董事長李立群表示,2001年預計可通過ISO 9000認證,以及其他英、日、美等國的品質認證。 健王在西青區投資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辦公室面積 500平方米的新廠,增設新的機械設備,採有台灣、日本氣 動、美國POMA的組裝機械,加強電腦化,以便利管理客戶資料,舉例來 說,內銷訂單要求較為複雜,僅200輛車的訂單,顏色就要 25種,車型8~10種,有了電腦管理,輕鬆解決客戶建檔的困難。目前健王員工 120多人,2000年組車15.6萬輛,預計2001年組20萬輛。 在電動自行車方面,健王的投入比天津其他同業早,彪牌電動 車2000年共銷售5400輛,定價在1980至2980人民幣之間,採用鉛 酸電池,市場雖然剛起步,但已經有很好的開始。 12. 匯力 ←匯力肖杰總經理 匯力自行車業是`95年成立與加拿大合資的中型企業,年產量 18萬輛,近3、4年來成長快速,去年成長30%,主要的策略 有二,其一為犧牲利潤,搶佔市場,為達到市場的佔有率,匯力壓 低獲利,爭取銷量,因此,市場成長很快。另外則是靠多品牌的策 略,天津匯力打的內銷品牌為「匯飛」、「唯捷通」,以輕便車 為主;`97年另成立的廣州科力自行車廠,以生產毛胚車架為主,打的品牌為「科 力」,以MTB為主。天津匯力的匯飛牌靠的是為名牌OEM,再跟進市場,以達到名 牌開路、自有品牌跟進的策略。 廣州科力有員工300多人,科力以外銷為主,去年出口達 200萬美金,以Cr-Mo避震車架為主。而天津匯力總員工150人, 產品100%內銷,以輕便車為主,平均出廠價為人民幣209元,尚分有地區價、地價 等不同價格區分,零件採購自台商佔30%,高價位車則50%~100% 購自台商。目前匯力擴建4000平方米的總裝廠,總廠房面積近 8千平方米,投資自台灣引進的總裝設備,擁有70m的組裝線,預計今年完 成25~30萬輛直銷。 肖杰總經理認為,西安是重要市場,為西北戰略要點,對品質、要求、價格、 利潤都比較好,匯力於西安設分公司,月銷量可達1000輛,年銷 2萬輛,仍有開發空間。大陸自行車的銷售旺季是在7、8、 9月,以及農曆元月十五後的兩週,以4、5月最淡。另外,肖總也表示,河南、河 北的自行車銷售情況也很好,值得好好經營,在出口方面則需要台資零件支持,建 議台商到天津設發貨倉庫、甚至設廠。 13. 賜來福 天津賜來福於3年前正式成立,擁有2個廠房,面積都有3千平方米,員工160 人,年產車架、前叉60萬套,主要材質為鐵、鋼、鋁合金,產品規格由16”~27”七 個系列,100多個種類,主要以公主車、淑女車的用量最大,產品為大陸知名廠商 配套,出口量佔近50%。 14. 奧聖 天津奧聖是王慶坨鎮起步較早的企業,成立於`95年,以「津來鴿」品牌內銷大 陸,廠房面積3000平方米,員工150人,生產20幾種車種,價位在150~400元人民 幣之間。 奧聖銷售部經理曹式強指出,奧聖的營業策略是「以銷定場」即按市場需求定 價,並採取1個省、1 個代理商的銷售方式,行銷大陸20幾個城市。預計明年上半 年通過外銷出口認證。 15. 皇富車料 皇富是台資企業,1995年成立,佔地5千多平方米,員工200人, 主要生產鋁合金避震前叉3~4萬套,車把產量25萬套,其他還有加工設 備、電爐、電鍍等,以往皆以外銷為主,去年開始內銷。佔 50%。 皇富車料王慶城總經理表示,天津投資的優點是人員穩定,起伏小、難事少、競爭
小,但零配件、原材料供應不足。雖然王慶坨鎮的低檔車對天津車的品質影響很大,
但基本上天津已跳開低檔朝中檔車生產,太低價的車不用來天津,已經買不到了,
但中高檔車還是要努力推銷才行。目前皇富的材料95%在當地購,鐵管則是購自銘
珠。
16. 華特鎖業 天津華特鎖業自`91年開始生產華特牌車鎖,工廠佔地 13600平方米,建地6000多平方米,員工228人,主要生產自行車 叉鎖、機車關節鎖、馬蹄形鎖、纜鎖等,年產量100萬組,年產值 1100萬人民幣,50%內銷,主要供應捷安特以及在各大連鎖超市與專賣店零售; 50%出口,與日本的Miyata宮田、三陽為長期合作夥伴,此 外也外銷義大利、德國等地。 華特鎖業王樹林總經理表示,華特特重售後服務與交貨期,並在
管理上不斷降低成本回饋客戶。自行車鎖業在大陸北方較少,南方的廣東、溫州等地較多,競爭
也較激烈,但加入WTO後,北方也會逐漸發展。
17. 振東塗料 ←振東塗料總經理張雲波 天津振東塗料專業生產自行車、摩托車、汽車等機電產品用漆,所生 產的氨基、硝基、醇酸、聚氨脂雙組份、環氧等幾大系列產品已達到上千 種花色的規模,公司員工100多人,去年年產2000噸塗料,產品銷售至天津、北 京、河北、廣東、遼寧、上海、山東及黑龍江等地。並通過ISO 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 天津自行車市場潛力很大,當地組車廠的品質與技術提昇腳步快,對台資企業 的零件依賴度也愈來愈高,台商繼皇富、正新之後,鋐光也進駐天津設廠。 提醒業者在評估設廠前一定要謹慎,天津位處北方,冬嚴寒、夏酷熱,因此夏 天必須提供3個月的冷氣、冬天必須提供3、4個月暖氣,成本可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