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車外一章-恆加

文◎吳裕堯


恆加的「滑板車」,現在的車款看得到它的影子

恆加七年前的車子已經全避震化

我們家小孩幼稚園就騎機車上學了!」近20年前,恆加金屬總經理周家慶給孩子做的「玩具」,造就了滑板車一段不 為人知的外傳。

恆加是割草機引擎製造廠,周家慶喜歡摸東弄西的,做車子給小孩玩,周家小 孩就這麼拉風地上下課。

原型車就很現代化

當時的毛胚車牽出來,現在的動力滑板車所具備的精巧設計、特色,竟然在這 輛「古董」上都看得到:可折疊手把,當時還沒有快拆束子,用的是夾式機構;而 車把收折後,直接勾在踏板後部的鐵勾上,成了手提把;避震裝置也運用上了,小前 叉是大前叉鋸短的;充氣胎;摩擦輪胎式後傳動,不用時一按就彈開,變回靠腳滑 的滑板車。

當時對這東西產生興趣的是國外的飛行俱樂部。偌大的機場,從停 車場到停機坪,就騎著小滑板車去,收折好帶上飛機上青天,十分方便。

為了在台灣介紹它,得起個名字才好,告訴別人「我們有做滑 板車」,人家是一頭霧水,聽都沒聽過,更別說看了。恆加還當真做過沒動 力的一般滑板車。前幾代引擎動力滑板車時,還沒有人做腳踏板,不是真的鋸了滑 板來用,就是裁木板了。第二代車子腳踏板改良了,靠前輪處向上微翹,針對動力 向前的慣性,板面也貼有防滑磨砂紙。

泛黃的《貿易快訊》是民國82年的,恆加登了廣告,報紙也有工商介紹,它就 叫「滑板車」,產品圖旁隱約看到「Slipper Motorcycle」字樣,「滑」摩托車!它有座墊,「台灣消費者就是要舒服地坐著,外 國人卻不要座墊」,周總說。於是恆加開發了可拆式座墊。

「產品應該是站在消費者、使用者的立場來做的」,不斷地改良研發,所以即 便是古董車子,卻有著今天的動力滑板車的「標準配備」。周家慶說,產品要安全、 好用、方便,而且用得久,用得愉快,品質一定要好,「充氣胎絕對不可換成PU 輪」,它遇到石頭或崎嶇地形時,軟而有彈性,可以輕鬆地壓過去,硬PU輪則是推 著石頭一起滑動,太危險了。

廣告裡車子的訂價9900元,多年以後價格仍然不變,儘管車子不知做了第幾代, 恆加也從引擎做到了燃油滑板車、自行車,甚至電動滑板車和折疊自行車了。

產品製造及價格都要有標準

這樣的訂價自有周總的一套「合理價格、健康市場」理論。不止是做產品,「訂 價格也應該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不能貪高,消費者負擔得起,買得愉快,製造 商、經銷商也都有著合理的利潤空間就夠了。

這名業界老兵看到了一窩蜂的產品滲透、價格破壞、市場飽和乃至崩潰。他說, 賤價求售後的價格落差,讓真的想買的消費者,反而有如退流行才跟進的落伍者, 既不受尊重,甚至有受騙的感覺。

「產品上的每一項零件都有製造標準的」,熱潮來時,傢俱廠、運動器材商以 及其他非專業的人都搶著做,品質既不穩定,隨著價格的跌跌不休,羊毛出在羊身 上,次級零件的使用就增加了。產品的生命週期如何長、市場體質如何健康?

尤其是本業都停頓了,一頭栽入的業者,就好比檳榔價格好,整片山都改種檳 榔,市場壞了,最糟的是土石流來了,連根基都無法挽救。

市場好時,恆加沒有跟著瘋狂生產,退燒了,也不受影響。價格維持不變,實 實在在地做,33.6CC引擎最合適,就是不可換個CC數少的、便宜的。不斷地開發, 原本也是自行車門外漢的恆加,自己設計車架還拿專利,引擎本業仍在,卻永遠走 在前端,找新路,範圍廣了,走得長久,樂趣也得到了滿足。

「這是最後一台了!」周家慶向太太保證的這句話,20年來從未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