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吳裕堯
九一一是緊急電話號碼,台灣是一一九。但現在九一一是一個符碼,等同於 恐怖攻擊、紐約受難日,全球經濟傷口上撒鹽,以及自行車業因之 受牽連。 美國路上跑的車子,天線掛著小星條旗;旅館外牆懸著大星 條旗;戶外電子廣告螢幕打出星條旗及God Bless America天祐美國字樣;Interbike展館內更有人在你的衣服上黏星條旗花樣 的貼紙。 Interbike就在這樣的氛圍,摻雜著景氣低迷,加上美 國大車廠及通路間變化等的百味雜陳中展開。大會統計有9300多海內外buyer出席。 部分台商因戰雲密布而抽掉Interbike行程,但去除了這 個層次的「九一一」,自行車業內有更多九一一。消費市場 和供應產地都存在著自相殘殺的商業恐怖行動,以及應對全 球自行車Oversupply,市場法則反噬,個別企業自己的九一 一在哪裡?會不會引爆? 兩大專賣市場指標數據 一、NBDA追蹤比較上半年零售通路的車種銷售情形:
*資料來源:Retail Data Capture Program,NBDA 二、BPSA會員上半年到貨統計(單位:輛)
Schwinn、GT、Derby Schwinn/GT的事件落幕了,還是正要開始? 由於Pacific買下Schwinn/GT的日期太接近Interbike,只 好在威尼斯飯店租用會議室展示2002車款,並在隔壁闢室和 經銷車店面對面。 Pacific總裁Chris Hornung及董事長Byron Smith親自於一場場的說明會,表述Schwinn要做為Mass市場「 High End中的High End」,以及GT專賣、量販雙通路並行,而不危害專賣商利益的作法。 自1977年Pacific成立,即開始在韓國、馬來西亞、大 陸、台灣等地採購自行車,因此有些國內業者對於這位在Schwinn/GT 拍賣才較常現身於媒體的大鬍子總裁相當熟悉。董事長Byron 早先待過Schwinn,後來在Brunswick,隨著Mongoose而來到 Pacific。 Pacific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自行車供應商,Target、 Sears及Toys R Us的車都來自Pacific;旗下品牌包括Pacific、Roadmaster 、Mongoose Pro、Schwinn、GT等。而一定要拿下Schwinn/GT,則著眼於 主要對手Huffy和自己的勢力消長。 品牌重建後,Riteway已不復存在,整體車款更壓縮到 25款,80%訂價在$200美元到$500美元間。Pacific經市場分 析後訂下策略,痛苦地割捨,以獲利為主標。經營團隊重整,回到 Pacific總部,只留兩間發貨倉庫。 為保證聖誕節前產品供應流的通暢穩定,Pacific談妥了 6家台商大陸廠供貨。Chris認為藉由經營效率和低成本買進,可以回饋給賣商更高的利 潤。 Chris相當開誠布公,「frankly」老實說,幾乎成了口 頭禪。而與會的經銷商、店老闆也都很尖銳地提問,最多的 是「品質」、「品保」的問題。對於新Schwinn/GT反應是多元 的,死忠者十分傷心,有的認為Pacific提出了明確可行的方 案,而更多人則認為不該太倚賴或死守一個品牌。 美國的Retailer社群對於大車廠、大零件廠冠冕堂皇的 話,有或多或少的信心危機。所以,Pacific仍為要轉賣GT 的謠言所擾,Pacific的資金來源Wind Point Partner的態度也是一大變數。 不論是不是受Schwinn/GT牽連的台商,原本有一部分人希望 Huffy得手,以免形成單一主宰的獨大態勢。之後Huffy尋求購買 Derby USA的機會,最終也告吹。 Pacific為維繫Schwinn、GT的重新起步,勢必而事實也 是尋求供應面的台商支持,有人認為這是一種騎虎難下的選 擇,因為Pacific剛砸下8600萬美元,現在採購、付款條件必 然嚴苛,況且Pacific為了給予Dealer銷售利潤,除了節省成 本、增加效率,開源節流的最大方向還是在採購上。Schwinn 、GT的新路前途未卜,資金的回收、獲利與否都是疑問。 Derby方面則由英國的Alan Finden-Crofts及美國的Bill Austin、Tom Curran買下全球營運,著手重整先從名字改回Raleigh起。 Interbike展館因Schwinn/GT事件,如同車廠品牌的角力場。 事件發生,Trek及Giant等大廠即動員,接觸並準備接 手Schwinn/GT的專賣商。Interbike展館內,Haro、Jamis、 Fuji及Iron Horse等廠牌的產品線、車種都更為全面且完整,企圖在自行車行銷網的 震盪整合中,攫取更多商機。 不過,吸引Dealer的不僅是品牌魅力,或單純的更全面 的產線供應,還包括供貨速度,產品好不好賣,買進賣出的利潤空間有多大,及其他相 關的配套服務。 美國業界分析,近年來成功的車廠品牌,成功的核心都 回歸到每年不斷有新產品-高品質、新技術的產品,持續製 造賣點及吸引消費者,以及創造公司的動態活力。 今年車廠們拉攏Dealer的方式力求四平八穩的產線,反 而不似過去以新產品為重心,讓新產品的光芒失色,展會本 身冷清,並失去進步多元的色彩。 尋找登山車的接棒者 業界殷切期盼繼承登山車大流行的車種,但答案依舊不 明。 Bigger Travel,Bigger Fun。以最激烈的撞擊和玩 法,挑戰速度和高度落差的極限,從Big hit到溫哥華的North Shore登山車,如來自加拿大的Kona及Race Face,所代表的意義是自行車的可能和精彩,腎上腺素過度分泌份子以身試 法,啟發更多功能及技術突破以及趣味性,反饋給自行車世 界。 Trek重返Downhill車界,發表新下坡車架,同門師兄弟 Gary Fisher有個同一個模子的產品,簡單粗獷;Intense和Santa Cruz共同採用VPP專利後三角,而Cannondale裝兩支後避震器,各自獨力作動,是複雜 系統的代表。簡單和複雜,都在解決全避震車的兩難:吸震 及踩踏前進效率。 後避震器的突破 因此NRS、四連桿、高低轉點等各種後三角系統,搞得車架結構極其複 雜。如此一來,車子看來很狂野,各家車廠都為自己的後三角 取個美名,藉此增加賣點,實際功能表現,卻仍懸而未決。 有人主張,自行車已玩不出花樣,未來在零件。撇開車架,轉而改良後避震器的廠 家們也要揚棄LockOut這種只能二選一,或還要勞駕手調的 設計,該是「自動調校」的時刻了。 非電子感應控制。如裝在Intense等車子上開始試用的「第五元素」( 5th Element)後避震器,由避震器內的油閥控制壓液油的流向和流量,產生自動 壓縮回彈的效果。相類似的是Foes「Curnutt」後避震器 。 而Specialized Enduro上的Fox「I Tch」整合行程調校技術,則是可以調整氣室的氣體量,產生改變行程而不改變車 架角度的效果;Romic避震器的雙內管設計,外部力道作用 於小內管中浮球的上下浮動,控制油液流量,進而產生不同 行程,力道大到一定程度,塞住小內管,形同鎖死。 車種越界 統計數據上,Comfort舒適車銷售成長,今年各家車廠 也都準備了,展場人員淘淘不絕地向Dealer介紹。人口結構、年齡結構使然,還是反映 了舒適車的真正需求? 平把手跑車由Shimano大力鼓吹,跑車本質、登山車騎 姿,少一點騎車苦痛,多累積些里程。但再怎樣看,平手把 跑車、舒適車、Hybrid、Cyclecross都很像,既跨越車種類別,也橫跨騎乘風格及 地形。 「只是零件換一換而已」,有人這麼說。但真的有人就這樣幹: Cannondale的JekyII Badboy真的成了「雙面人」;American Bicycle Group的Merlin Newsboy亦然,同一輛車可在都市裝跑車胎通勤、飆速,假日換上登山車胎 越野玩樂去。姑且稱之為「多功能車」,因為他們似乎找到 了一種比較有趣的詮釋方式。 而WSD(Woman Specific Design)討好女性消費者,不過是小尺碼車架。 BMX 極限運動已經成功,極限運動公園在美國如同早期棒球 場般重要,Interbike展場內有BMX專區,塗鴉、吵雜的音樂 和影帶,獨立小廠各自有各自的調調。 專區之外,大廠牌們X Games的流行,加以Schwinn/GT的風雨飄搖,紛紛重新評估 BMX市場。GT原本極具代表性,現在以BMX起家的Haro則趁機坐大, Redline的銷售也嘗甜頭。 根據BMX Business News調查,89%車店都會來Interbike,而最想參觀的BMX廠牌為 Haro,其次為Specialized,GT排第九順位。 不過Schwinn正式成為Mass量販市場車,GT則IBD專賣市場及 Mass都涉足,專賣商最擔心的就是童車及20吋以下車種的銷售崩盤: 原本就已鬥不過Mass,而長期失去市場大餅,現在恐怕更不 樂觀。 大流行車種仍有可能出現嗎?或者該尋找New Niche,新的市場可能? 然而「創新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聰明如孔 明,就是出不了歧山。Interbike新產品區內的廠商,有多少隔 年就扶正到一般產品區,何況一般產品區的廠商卻也來來去 去。 策略性的創新,探尋市場真正需要的產品,是沒有金錢 和時間可浪費的時刻裡的新路。 另一方面,長期扮演製造角色,台商深受終端市場客戶 波及和左右,急欲擺脫這道詛咒。建立自有品牌,燒錢也不 一定點得亮,台商走遍國際展會,因區塊劃分慣例,老是看 到製造供應面的兩大勢力台灣和義大利間的明暗較勁。 義大利的工藝傳統,自有品牌的基礎及產品、展位的設計、美感的風靡,台灣則在人 情味及溫馨上取勝。 台商急切地想在展館外部形象上相比,更重要的實質展會內容:產品的創新、功能、精緻度,才是真正的提昇。 2002年,Interbike展期為10月6日至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