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吳裕堯
大陸有多少自行車展覽會?粗略計算,9月至12月初有8個展會,東西南北中遍及8省。如果依國際慣 例以季節區分,大陸「秋季展」的起始為9月3日到6日的「廣東國際自行車、電動車及 零配件進出口展覽會」。 廣州展今年是第一屆,總參展商有97家,台商佔十分之 一強,有保安的捷佳自行車、肯旺(克佳)、興達(協達)、 旭東機械、寧波安拓、昆山阿米巴、富淇科技、愛德利科技 及美商賽特萊特等。 展會增生整合 廠商比較選擇 2002年春季還陸續有天津展及上海展。時機壞、展會多,展商比較心理特別重,實 際效益成了最優先的衡量基準。 那麼多展會有必要嗎?秋季是傳統的展會旺季,台商分 身乏術;成熟消費市場如德國一地的自行車展就擺不平,也困擾廠 商。可以肯定的是,大陸的自行車展也必將經歷一番自然競爭或人力 整合,以各自適存的方式繼續,或剩餘必要數目。 國際展會上,台商們也是擇其要者而從之,大陸展的密 集度如此,台商也沒有必要八千里路雲和月地奔波。 自行車產地即便幅員廣闊、產量龐巨如大陸,台商以粗略的華南、華東、華北各一 展會的地域概念,做為合理化的解釋,有失焦點。 而事實上,不論有沒有參加廣州展的廠商,大部分不受 大陸展會密集所困擾的,都有自己的一套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參展及觀察分析市 場策略,跳脫地域框架,看透問題本質,但究竟適合整車廠 或零件廠,各有看法。 大陸展會以國際展、交易會定名及定位,卻同時有著這 兩種雙重性格。台商參展的商務目的及目標是國際客戶、大 陸自行車廠及零件業者,或者是內銷市場,多半藉由彼此交 換意見,和詢問參展及後續情況的經驗而判斷。否則被展會 累壞了,生意也事倍功半,甚至賠了夫人又折兵。同時,這 也是布局的積極態度,而非由「時間解決一切」,展會自動 競爭淘汰。 就自行車產量劃分展會存在必要性,似乎是地域觀點所 立足,南北比鄰的江、浙兩地,浙江2002年產出565萬輛,看似台日商湧入的「新 興」地江蘇,展會都已辦了20屆以上。首屆展會代表華北地 區的天津是台商較為陌生,較未開發的區塊,眾多的組車廠,形成了廣大市場的形象。 廣州產量多,出口多,又位處華南,但歷年辦展都不涉 成功,台商因而多半看展而未參展,觀望、觀察展會及市場 氣候。民間重新辦展,企圖心強,知名度尚未建立,又和Eurobike撞期,雖仍舊冷清,但 已跨出重要的一步。 大陸參展及商業布局的不同策略 不管展會的外部條件及環境如何,總是有廠商可以有收 穫,而非只能待水到渠成,生意自動上門。保安自行車今年 五月起正式開始內銷品牌Top Image的推動,並且訓練了一批車隊於上海展表演、巡迴至東 北都有不錯的回響。 此番來廣東打知名度,成為廣州展最大展位,因為有一 定名氣,當地有線電視及報紙媒體的採訪報導,形成極佳的 宣傳效果,許多車店慕名而來。 廣州又名羊城,倒是本地代表性車廠五羊自行車,這類 有國營性質的廠商在大陸都普遍遇到瓶頸及危機。五羊展出 採用台商零組件的車子,另外就是電動自行車。 整車展商尚包括哈雷自行車及鴻業自行車。哈雷是台商 肯通的內銷品牌,走的是另一種本土化的策略,幹部、零配 件的本土化,車型本土化,但保有西化的高檔性能,吸引不 少年輕族群。 大陸展會電動車、電動自行車佔有相當比例反映了這項
產業的流行性。大陸的電動自行車起步甚早,但近年,有關
城市禁摩托車、汰減燃油助力車及改善空污等政策的付諸實
施,電動自行車成為熱門產業,未來性產業,即便全球市場由狂熱到平寂,在這裡可不
一樣。
流行商品在產地的跟進風 不過,進步較快的是電動滑板車。外型上及設計上,避 震、轉彎側向傾斜等等,都甚為仔細。業者認為香港的電機 系統強,內地企業則在電池上力求突破,製造中國的鎳氫電 池、鋰電池、燃料電池。也有更多廠商想投入這片場域,而 他們尋求的是台商於電控系統,甚至馬達上的合作機會。 愛德利科技是唯一的相關台商,展位還頗為熱絡,他們 的變頻馬達、驅動器控制器運用於電動機車、自行車及輪椅 等都相當實用,因品質、技術和穩定度而區隔、突顯。 而前來廣州展的國外Buyer的印度、拉丁語系國家、東南亞,外商於香港、 深圳的代表處,前者多半相著電動滑板車,一家一家地詢價 比價。 不過電動自行車性能待突破全球皆然,另一個問題是「克隆」現象。這個大陸流行 語即複製人的Clone,意謂著產品外型上的大同小異,甚至 模仿、侵犯智財權。 另一方面,專業及非專業的廠家紛紛與流行性產品沾邊,一池水就快速乾涸枯竭, 沒有聚集經濟、規模經濟效果,反而加速市場飽和,加速價格破壞,及產品生命周期的 萎縮。最先顯現的是,製造標準和要求的無知和忽略,致品 質搖搖欲墜。浙江永康市這個中國「五金之鄉」,幾乎家家 做滑板車,戶戶造小車,更別談跳跳棒之類許多自行車廠轉 而製造的運動器材。 不怕沒人跟進,也無法抗拒。「克隆」的繁衍複製,非 但不是進步的推力,還會形同智財權的挪用。競業的阿米巴 品牌建立有成,也在大陸專賣店舖點行銷,卻於上海展期間,發現代理商請人私製阿米 巴產品販售,因此親自參展,親自重訪新代理商。除了金錢 往來,商業上的誠信,也是台商遇到的問題。 主辦單位富洋展覽也納悶廣州為何沒有一個國際自行車 展,積極、考察及觀摩之後,於上海展期間決定搞廣州展, 準備時間倉促,所以也自承不滿意,但要繼續努力。展會期 間邀請領導幹部前來看望自行車業的現況,加以重視,明年 觀察、學習台北展的整個運作,以營造一個沒有門檻的民營展覽,面向國際的出口展, 他們跨出第一步,明年日期訂於同一時間、同一地點(9/3-9/6)。 周邊設施完工,更好的環境配套之外,是一個商業氣氛 的真正實踐,對於買主、展商及各方面都沒有障礙的環境。 做為首屆展覽,廣州展仍舊有許多門檻必須除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