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碟剎測試評比 |
 |
圖、文◎編譯小組
德國Archen大學的碟剎檢測方式幾乎已成為權威。bike雜誌測試小組尚未開
始在Gardasee湖畔的自行車道測試任何一款碟剎之前,Peter Van
Bommed工程教授早已在阿亨大學實驗室內,一一檢測完畢所有
2001年的新款碟剎。
測試方法是將自行車連同前輪放在一個電動滾輪上,測出剎車力道,然後利用
空氣動力來制動剎車桿的手剎力道,剎車桿的力量全記在電腦上。經過50個獨立剎
車動作之後,開始出現水平的停滯曲線。接著繼續拉手剎車,一直到某一特定剎車
所需力道為止,之後再將手剎力道歸零。此時電腦所記錄的,就是剎車力道與手的
出力的關係圖,也就是描出的曲線圖。測試小組甚至測試到600牛頓的最高剎車力
道,這是連最優秀的自行車騎士在柏油路上(乾地)亦無法達到的值。而測試台上
以相同過程但加水再進行一次模擬測試,以便求出溼地上狀況的
剎車性能。測試結果的數據以及評分與解說詳列在後。

|
曲線會說話
外行人當然看不出曲線所代表的意義,但專家們絕對可以自圖中
的曲線精確地看出每一組碟剎的特性。事實上曲線正是碟
剎與手部施力二者力道互為消長的圖。曲線一開始表示手剎力道增加,往上則表示減少。圖
在下方的水平部份代表:1.碟剎作用的程度越短越好。之後如果曲線陡昇,表示只需稍加手
力,即可到達最大的碟剎力道。2.放開碟剎之後,先會有一段遲滯的反應時間-自圖上方水
平部份可明顯看出。3.曲線所包含的面積越小,這兩種力道搭配的比例越好。圖中可以看
出剎車力不佳(灰曲線)與優良品(紅曲線)二者的差異。 |

|
手部施力50牛頓時的碟剎剎車力道比較
由圖表中可看出各款碟剎在溼地(藍色柱狀圖)與乾地(咖啡色)的剎車力道
表現。Magura的Gustav
M碟剎無論在乾地或溼地的剎車力道表現皆最突出。比起輪圈剎車系統,碟剎在溼地上的剎車性能更好,安全性也更高。 |
測試標準
安裝:部份評分標準在於碟剎是否易於安裝,
零件更換是否方便。安裝時是否需要特殊工具,以及安裝、更換的時間長短。
剎車桿:碟剎桿是否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十分
重要,此外,剎車桿的手感、長短及鬆緊度的調整方式等設計也非常重要。
剎車力道:力道愈強,分數愈高。因為碟剎
力道愈強,表示騎乘愈省力,不論是用於Cross Country、Freeride或Downhill的騎乘。
操控性:以實際騎乘感受碟剎的剎車操控性與
精準度。
穩定性能:可自實際操作中得知。觀察碟剎
是否有反應遲鈍、壓力點改變、位置不當及碟剎夾箝過熱的現象。
剎車塊磨損:檢驗測試結果可以對此方面予
以評分。以1000次的剎車循環觀察並測量剎盤的厚度,磨損情形即可得知。 |

|
碟剎作動1000次的代價
左圖可以明顯看出哪一款碟剎的剎車成本最高。每一品牌的碟剎,以如同跑
馬拉松方式,操作碟剎1000次之後,以%表示,仔細算出每一品牌的磨耗情況,再
加上零件費用,就可算出「剎車1000次的代價」。測試結果對於Avid碟剎評語頗為
負面,因為它在測試過程中是磨耗最快的一種;比較不易磨耗的是Magura的Clara
碟剎。 |
16款碟剎測試結果
BEES |

|

|
價格:643馬克
補修件價格:24馬克
重量:475公克
系統:全油壓四活塞固定式碟剎,為密封系統;無冷卻設計;剎車桿上的螺
絲,可手調整剎車塊;碟盤為鋼材(前180mm,後160mm);彈性佳;礦物
油剎車油;符合人體工學。
特點:碟剎盤只能適用於特定的BEES花鼓;可提供整組的輪組;前剎可用
160mm碟盤;10或12mm的傳導活塞;由三種不同剎車塊組成;保固期
二年。
硬體部分:沒有不穩現象,每一片碟盤都仔細地處理與安裝。剎
車把觸感舒服。握把間距可因人調整。
實際操作:前碟盤180mm,剎車力道超出所需許多,卻又可很
容易且精確的操作。在一般穩定度測試時,剎車夾箝的溫度為
120度,因為缺乏冷卻設計,碟剎易鎖死。力道無衰弱情況。
實驗室測試:實驗結果與實際操作結果相同:反應敏銳、省力、
易於操控。磨耗約在13%。 |

|
安裝 ★★★☆☆☆
剎車桿 ★★★★★☆
剎車力道 ★★★★★★
可操控性 ★★★★★☆
穩定度 ★★★★☆☆
磨耗度 ★★★★☆☆
價格功能比 ★★★★☆☆
結論:非常適合個人使用。事實上除了無冷卻設計以外,BEES
應算是沒甚麼缺點。不但完工精緻度佳,且個人操作相當順手。
只是安裝方面只能搭配BEES的花鼓。
BIKE評論:佳 |
AVID |

|

|
價格:250馬克(不含剎車桿)
補修件價格:約43馬克
重量:458公克
系統:機械式碟剎;單活塞固定式碟剎;固定座可以手
調整(利用二個旋轉鈕);鋼片(165mm)上有6個螺絲孔鎖緊;符合人體功學。
特點:可與國際標準2000型及Manitou
Postmount相容;允許安裝二套不同的剎車塊;可適用任何傳統剎
車桿。
硬體部分:為受測品中最輕的機械碟剎,完工精緻度佳。固定座可由側面安裝,易於操作。堅
固耐用,鎖螺絲處亦堅固。剎車塊易於更換。
實際操作:就純碟剎而言,Avid算是相當經得起比較的一款,而
且僅需動一、兩根指頭即可組裝,比較不清楚是其施力多寡,穩定
度不佳-相當無趣。 |
實驗室測試:

|
安裝 ★★★★★★
剎車桿 -
剎車力道 ★★★★★☆
可操控性 ★★★☆☆☆
穩定度 ★★☆☆☆☆
磨耗度 ★☆☆☆☆☆
價格功能比 ★★★★☆☆
結論:Avid剎車力道夠,安裝最容易,而且重量與價格都相當合
理。但是易於磨耗以及剎車塊不穩是其最大隱憂。
BIKE評論:可接受 |
EBERLE |

|

|
價格:699馬克
補修件價格:50馬克
重量:486公克
系統:全油壓、雙活塞固定式碟剎:密封系統,無冷卻
機制;剎車握把處可手調剎車塊位置;碟盤為鋼材(前160mm,後140mm),
6個固定鎖孔;彈性佳;矽基底油剎車油;符合人體工學。
特點:機械式碟剎的剎車力道受限於剎車座上,剎車握把處可加裝9或
10mm的活塞;由二種不同剎車塊組合而成。
硬體部分:Eberle碟剎十分堅固,剎車桿易於調整,外形普通,
混合剎車塊易於更換。
實際操作:Eberle碟剎因為受到本身機械結構的限制,因此常導
致前剎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剎車狀況,連帶判斷施力多寡的準確度也
受到影響。長期騎乘之後,力道減弱現象變得很明顯,騎起來吃
力,而且壓點一直改變,相當不舒適。
實驗室測試:凌亂曲線代表ABS系統的典型缺點:必須很用力拉
剎車桿,才能做到一般的延宕值,在溼地表現更糟糕。磨耗程度為
3%,已是最佳狀況。 |

|
安裝 ★★★☆☆☆
剎車桿 ★★★☆☆☆
剎車力道 ★★★☆☆☆
可操控性 ★★★☆☆☆
穩定度 ★★★☆☆☆
磨耗度 ★★★★★★
價格功能比 ★★☆☆☆☆
結論:因為Eberle碟剎本身剎車力道受到結構性的限制,在剎車
性能上的表現不佳。尤其碰到溼地時,碟剎很不可靠,幾乎沒有碟
剎功能。或許剎車塊的配方應加強些,會改善一點。
BIKE評論:可接受 |
FORMULA B4 |

|

|
價格:400馬克
補修件價格:40馬克
重量:364公克
系統:全油壓雙活塞固定式碟剎,為開放性系統,具冷
卻設計,可自動調整剎車塊;鋼材(前160mm,後140mm),6個固定鎖
孔;塑膠材質;DOT4剎車油;金屬陶瓷合金剎車塊。
特點:也相容於Manitou Postmount;前剎盤可稍為加大(185mm)。
硬體部分:設計精良,搭配小巧的金色夾箝。剎車握把完工精緻度佳,碟盤設計十分高雅,使
Formula
B4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剎車握把的設計也考慮到手小的人,任何人操作起來都很順手。尤其令人訝異的是其碟片不太容易磨耗。
實際操作: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剎車力道無庸置疑,相當精確。
但若長時間使用,則此一小巧玲瓏的碟剎將會昇高到160度C高
溫,相當危險。但剎車力道無衰退現象。 |
實驗室測試:

|
安裝 ★★☆☆☆☆
剎車桿 ★★★★★★
剎車力道 ★★★★★☆
可操控性 ★★★★★☆
穩定度 ★★☆☆☆☆
磨耗度 ★★★★★☆
價格功能比 ★★★★★☆
結論:只要安裝正確,Formula
B4是任何公路使用的最佳選擇,它具有精準的剎車功能,且僅重360公克,十分靈巧。但若騎士
重達80公斤以上,或喜好Freeride的車迷,則小巧的Formula
B4可能負荷不了。
BIKE評論:絕佳 |
HAYES HMX-1 |

|

|
價格:249馬克
補修件價格:49馬克
重量:525公克
系統:機械式碟剎;單活塞固定式碟剎;在固定座處可
手調剎車塊;鋼材剎盤(160mm)具有六個固定鎖孔;符合人體工學。
特點:可與國際標準型2000及Manitou
Postmount相容;其剎車塊及碟盤與Hayes
FH相同;可使用較大尺寸的碟盤(200mm);也可使用傳統的剎車握把。
硬體部分:碟片與剎車塊都是Hayes
FH的產品,只有固定座是新的。由於這款碟剎是由兩個部份組成,因此安裝容易。更換剎車塊的工作亦輕而易舉。
實際操作:與最近幾年所研發的機械式碟剎比較,特別是在操控性
方面,Hayes的碟剎明顯改善很多。但Hayes
HMX-1的反應相當遲鈍,反而叫人懷念油壓系統那種很清楚的壓點。
實驗室測試:當手力道在20N時,曲線會忽然陡升起來,表示壓
點渾沌不明,碟剎無法快速反應打開。但其溼地的剎車表現不錯,
剎車塊磨耗為9%,尚在允許的範圍內。 |

|
安裝 ★★★★★☆
剎車桿 -
剎車力道 ★★★☆☆☆
可操控性 ★★★☆☆☆
穩定度 ★★★★☆☆
磨耗度 ★★★★★☆
價格功能比 ★★☆☆☆☆
結論:騎士若非選擇機械式碟剎不可,則必需仔細考慮一下Hayes
HMX-1。它沒有Avid碟剎那般銳利的剎車力道,因此對於新手而
言,操控比較好上手。價位250馬克,雖然不含剎車握把,但仍
可接受。
BIKE評論:可接受 |
HAYES FH |

|

|
價格:498馬克
補修件價格:49馬克
重量:430公克
系統:全油壓雙活塞固定式碟剎;為開放性系統,且在
碟剎握把處有散熱設計;可自動調整的剎車塊;鋼材(160mm)且六個固定鎖
孔;塑膠材質;DOT4剎車油;符合人體工學。
特點:可與國際標準2000型及Manitou
Postmount相容;可使用較大的碟盤(200mm)。
硬體部分:事實上此款Hayes
FH與去年完全相同,甚至連顏色都沒改變。也就是說:握把舒適,易於調整。固定式碟剎由兩部份組成,因此更易於安裝,
也適合較大型的碟盤。
實際操作:一般車手、騎士都太清楚Hayes
FH。因此大家都會認為對這款碟剎要求高一些,或認定其剎車力道很強或用力量應很精
準等,都視為理所當然。此款碟剎最穩定狀況在90度C,但如果
溫度超過300度C時,其剎車塊的功能反應會有衰退現象。
實驗室測試:如果將Hayes視為一服裝模特兒,則其曲線為90-
60-90。就所有碟剎而言,此款碟剎所呈現在紙上的曲線是最理想
的。剎車塊磨耗在10%。 |

|
安裝 ★★★★★☆
剎車桿 ★★★★★★
剎車力道 ★★★★★★
可操控性 ★★★★★★
穩定度 ★★★★★☆
磨耗度 ★★★★★☆
價格功能比 ★★★★★☆
結論:Hayes
FH為最早被使用的碟剎,但絕不是老舊型。在標準場地測試時,其160mm碟片為最優良的全方位款式。即使碟盤較
大,它的功能一樣令人滿意。
BIKE評論:極優良 |
HOPE DH4 |

|

|
價格:699馬克
補修件價格:60馬克
重量:503公克
系統:全油壓四活塞固定式碟剎;開放系統且具冷卻設
計,自動調整墊片;鋼材(前185mm,後165mm)具有六個固定鎖孔;塑膠材
質;DOT5.1剎車油;符合人體工學。
特點:亦適合Manitou
Postmount;碟盤可適用到205mm;每套碟剎固定器上有四片各自獨立的剎車
塊。
硬體部分:若想擁有較穩定的剎車性能,需考慮用較大的碟盤。其
每一零件製作相當精良,只是安裝稍嫌不便。剎車把為可調整型且
握把舒適。
實際操作:DH4雖然粗壯,但卻不耐久操。碟剎反應有些延宕,
因此影響其穩定性能。但卻耐熱,高達300度C時,仍無衰退現
象。剎車用力量多寡很好拿捏。
實驗室測試:為一款一點都不會引起轟動的碟剎系統。雖然不差,
但也沒好到令人驚艷。磨耗在5%,也是其缺點之一。 |

|
安裝 ★★★★☆☆
剎車桿 ★★★★★★
剎車力道 ★★★★★☆
可操控性 ★★★★★★
穩定度 ★★★★☆☆
磨耗度 ★★★★★★
價格功能比 ★★★☆☆☆
結論:DH4仍不失為一款良好的碟剎系統,只是功能沒有其外表
那麼優秀而已。在本測試中,此款碟剎與另一款Downhill用的
Magura Gustav M碟剎可說難分軒輊。
BIKE評論:佳 |
HOPE XC4 |

|

|
價格:619馬克
補修件價格:41馬克
重量:434公克
系統:全油壓四活塞的固定式碟剎;為封閉系統,無散
熱裝置;可在剎車握把處以手調整剎車塊(利用旋轉鈕);鋼材(前面150mm,
後面130mm)且具六個固定鎖孔;塑膠材質;DOT5.1剎車油;符合人
體工學。
特點:亦適合Manitou Postmount、碟盤可大至205mm。
硬體部分:可適用到小至150mm直徑的碟盤。一般車手並不怎麼
看好XC4這款。碟盤固定座與握把的金屬部份加工品質不錯。剎
車桿握起來相當舒適,可調整,也易於安裝。
實際操作:雖然廠方堅稱XC4為越野用碟剎,但應設計更精良些
才行。操控力道佳,但如長時間操作也會有問題:壓點會跑到外
面,之後碟剎隨時可能鎖死。有明顯衰退現象。
實驗室測試:曲線平緩,直到人為用力較強之後,才會出現正常的
延宕值出來。其磨耗率為10%,是一個正常現象。 |

|
安裝 ★★★★☆☆
剎車桿 ★★★★★★
剎車力道 ★★★☆☆☆
可操控性 ★★★★★☆
穩定度 ★★☆☆☆☆
磨耗度 ★★★★★☆
價格功能比 ★★★☆☆☆
結論:採用150mm的前碟讓XC4的性能表現較弱,縱使長時間
操作也不見改善多少。對於體重在75公斤的騎士,倒是相當適合
用此款碟剎。如車手想一馬當先,最好將前碟盤改大一些。
BIKE評論:佳 |
MAGURA CLARA |

|

|
價格:299馬克
補修件價格:35馬克
重量:451公克
系統:全油壓雙活塞固定式碟剎;開放系統,具散熱功
能;剎車塊自動調整;鋼材剎盤(160mm)具六個固定鎖孔;塑膠材質;礦油剎車
油。符合人體工學。
特點:前碟剎可相容Manitou Postmount;密閉性保固五年。
硬體部分:Magura
Clara與前年的Louise相當類似。缺點是握把間距無法調整,握起來不怎麼舒適,但易於安裝及更換剎車塊。
實際操作:在任一個測試條件中雖不突出,但這也僅就剎車功能來
評估,其剎車力道很強,而且很容易精準操控,因此又提供了不少
安全性能。只有當承受到極大負荷,才會出現衰退現象,否則大多
情況下都提供頗佳的剎車功能。
實驗室測試:其Clara的曲線事實上沒有甚麼好特別挑剔的。圖中
兩條靠得很近的曲線充分證明了Clara碟剎的品質與優異性能。其
磨耗率僅為4%。 |

|
安裝 ★★★★☆☆
剎車桿 ★★★☆☆☆
剎車力道 ★★★★★★
可操控性 ★★★★★★
穩定度 ★★★★★☆
磨耗度 ★★★★★★
價格功能比 ★★★★★☆
結論:何必多花100馬克買Louise型號呢?新款Clara事實上功
能已夠完美,又能自動調整剎車塊。唯一受人詬病的也許是剎車把
無法調整。不論登山或自由騎,此款碟剎皆合宜。
BIKE評論:極佳 |
MAGURA GUSTAV M |

|

|
價格:449馬克
補修件價格:40馬克
重量:557公克
系統:全油壓雙活塞浮動式碟剎;開放系統具散熱功能;自動調整剎車塊;鋼材
(前190mm,後160mm)具六個固定鎖孔;塑膠材質;礦油剎車油。符合人體
工學。
特點:浮動式固定座的特點就是讓剎車塊保持穩定的磨
損;由二套不同的剎車塊組成:耐久(較不磨耗)且性能表現佳(最大功能);密
閉性能保固五年。
硬體部分:剎車座體積龐大,需要較大口徑的碟剎。新款的剎車把
握起來感覺不錯,也可調整,但完工精緻度有點與價格不合。
實際操作:車手可隨心所欲,就算是最陡峭的山路也難不倒
Gustav
M。事實上,只稍略動小指頭,就可以把剎車控制的很好。力量強大,而且易於操控,唯一麻煩是碟盤的磨耗,因為它會
持續發生。
實驗室測試:曲線圖已把Gustav
M的優點解釋得很清楚:符合任何超高要求且力量飽滿。磨耗率13%為正常值。 |

|
安裝 ★★★☆☆☆
剎車桿 ★★★★★☆
剎車力道 ★★★★★★
可操控性 ★★★★★★
穩定度 ★★★★★★
磨耗度 ★★★★☆☆
價格功能比 ★★★★★★
結論:如船錨一般,沒有一款碟剎可做到如此的延宕值。不論車手
體型多重,強大的剎車力量都足以應付任何極端狀況。只是浮動式
固定座會使剎車塊不斷磨耗,下坡時叫人心痛。
BIKE評論:超優良 |
MAGURA JULIE |

|

|
價格:199馬克
補修件價格:35馬克
重量:496公克
系統:全油壓雙活塞固定式碟剎;開放性系統具散熱裝
置;自動調整剎車塊;鋼材(前180mm,後160mm)具六個固定鎖孔;塑膠材
質;礦油剎車油;符合人體工學。
特點:前固定座亦相容Manitou
Postmount,與Magura的飛輪剎車性能很接近;閉密性能的保固為五
年。
硬體部分:Julie與Magura
HS-33幾乎有著相同的功能。其優點是價格公道,零件取得容易,亦易於修理、保養。
實際操作:Julie雖非最強壯的一款,卻不會給人力道不足的感
覺;耐久性極佳、操控性不錯,但剎車桿不太順手。
實驗室測試:曲線表現如同一款成熟的碟剎,沒有負面的大缺失。
磨耗率為7%,在正常範圍內。 |

|
安裝 ★★★★☆☆
剎車桿 ★★☆☆☆☆
剎車力道 ★★★★☆☆
可操控性 ★★★★★☆
穩定度 ★★★★★★
磨耗度 ★★★★★☆
價格功能比 ★★★★★★
結論:Julie的缺點只有不符合人體功學且無法調整的剎車把桿。
是一款物美價廉的碟剎,只花199馬克,就有剎車力道不受氣候
影響、操控性準確、固定佳且剎車塊可自動固定的碟剎。
BIKE評論:極佳 |
MAGURA LOUISE |

|

|
價格:399馬克
補修件價格:35馬克
重量:397公克
系統:全油壓單活塞固定式碟剎;開放系統具散熱裝置;需手動調整剎車塊;鋼
材(160mm)具六個固定鎖孔;塑膠材質;礦油剎車油。符合人體工學。
特點:前夾箝相容Manitou
Postmount;由二套不同的剎車塊組成:耐用(不易磨耗)以及性能優
異;封閉性能保固5年。
硬體部分:2001年真正新款的Louise事實上只有剎車桿的部份稍有修改。它略輕一些,但
握在手上感覺不錯。較麻煩是剎車塊只能用手調整,這一個缺失其
他款已改進了一大步。安裝及更換剎車塊的工作都相當容易。
實際操作:新款碟剎與去年的型式並無明顯區別;一直都相當強壯
有力,力量拿捏易於掌控,且穩定性能佳。
實驗室測試:曲線明顯指出這是一款很強而有力的碟剎。急劇陡昇
且迅速打開,只有在溼地上略有一些不順。磨耗率為6%。 |

|
安裝 ★★★★☆☆
剎車桿 ★★★★★☆
剎車力道 ★★★★★★
可操控性 ★★★★★★
穩定度 ★★★★★☆
磨耗度 ★★★★★☆
價格功能比 ★★★★☆☆
結論:Magura最搶手之處在於其剎車力道強,而且操控性也都一
直設計得很理想,幾乎市場上無出其右。只是如果花了400馬
克,卻還必須用手動調整剎車塊,著實令人有些沮喪。
BIKE評論:極佳 |
SHIMANO DEORE HYDRAULIC |

|

|
價格:380馬克
補修件價格:44馬克
重量:488公克
系統:全油壓雙活塞固定式碟剎;開放系統具散熱功能;自動調整剎車塊;鋼材
(160mm)具六個固定鎖孔;塑膠材質;礦油剎車油;金屬合金剎車塊。
特點:適合各式剎車塊。
硬體部分:Deore與其他典型Shimano碟剎的品質一樣:設計精美,表面處理與
加工完美而精湛的科技產品。剎車握把觸感很好,且 易於調整。
實際操作:操控性極佳、剎車把符合人體功學,碟盤雖小但固定性
佳,在100度C的最高溫下夾箝仍低於剎車油的沸點下。
實驗室測試:實驗室內的測試皆很理想,人體工學設計的剎車桿成
功為效能加分。金屬合金材質的剎車塊磨耗率卻高達20%。 |

|
安裝 ★★★★☆☆
剎車桿 ★★★★★★
剎車力道 ★★★★★☆
可操控性 ★★★★★★
穩定度 ★★★★★★
磨耗度 ★★★☆☆☆
價格功能比 ★★★★★☆
結論:Shimano的Deore油壓碟剎在性能表現方面十分理想且剎
車桿的設計完美,操控性與穩定度極佳。
BIKE評論:極佳 |
SHIMANO DEORE MECHANIC |

|

|
價格:150馬克
補修件價格:27馬克
重量:592公克
系統:機械式碟剎;單活塞固定式;須手動調整剎車塊;鋼材(160mm)具六個
固定鎖孔;金屬合金材質的剎車塊。
特點:採用與油壓式碟剎Deore相同的碟盤;可選用有機的剎車塊;相容所有傳
統的剎車桿。
硬體部分:Deore機械式碟剎加工處理品質不錯;只是操作起來有些笨重。因為碟
剎由二部份組成,因此安裝相當容易,雖然得用螺絲鎖上,但很簡
易。
實際操作:測試中,碟剎作動有些弱,因此不算很突出的產品!也
感覺不到其碟盤的力量。操控性不佳。在穩定性能測試中,此款碟
剎有很明顯的衰退現象。令人焦躁的還有磨擦聲響,其原因來自於
不同厚度的碟盤。
實驗室測試:上升曲線勉強,且上方水平曲線很長,這些曲線顯示
此款機械式碟剎的缺點。剎車塊磨耗率22%-太多了! |

|
安裝 ★★★★★☆
剎車桿 -
剎車力道 ★★☆☆☆☆
可操控性 ★☆☆☆☆☆
穩定度 ★★★☆☆☆
磨耗度 ★★☆☆☆☆
價格功能比 ★★☆☆☆☆
結論:這款機械式碟剎雖然亦名為Deore,但與其同名的油壓式
碟剎相比起來可說是有天壤之別。就是與其他同屬機械式的碟剎一
比,表現也是差強人意。
BIKE評論:有待改進 |
SHIMANO XT |

|

|
價格:415馬克
補修件價格:47馬克
重量:445公克
系統:全油壓四活塞固定式碟剎;開放性系統,具散熱
功能;自動調整剎車塊;鋼材(160mm)具六個固定鎖孔;鋼材彈性佳;礦油剎車
油;金屬合金剎車塊。
特點:可選用另一款較符合人體工學的剎車塊;鋼材一
旦延展,不能再回縮,50公分以上可提供每段10公分長。
硬體部分:它的可調整剎車把永遠是所有競爭產品中的佼佼者,四活塞碟剎設計也沒啥問題好
挑剔。如果說更換剎車塊的工作有點囉唆,也只有認了。
實際操作:日本人就是注意完美性。當然XT碟片也是如此。剎車
功能非常優秀,動一動指頭即可。因具有四活塞科技,因此施力精
準。耐熱穩定性高達270度C,但夾箝卻仍只有100度C,實在
沒甚麼好挑剔。
實驗室測試:實驗測試由完美的曲線表現印證試騎的優異結果。磨
耗率為7%。 |

|
安裝 ★★★★☆☆
剎車桿 ★★★★★★
剎車力道 ★★★★★★
可操控性 ★★★★★★
穩定度 ★★★★★★
磨耗度 ★★★★★☆
價格功能比 ★★★★★☆
結論:沒有一款碟剎能像Shimano
XT那般擁有精準施力。XT碟剎的優點:剎車力道強、穩定性高、加工完美、獨特剎車把桿。
唯一缺點就是磨擦的聲音很大。
BIKE評論:超優良 |
TEKTRO GEMINI |

|

|
價格:349馬克
補修件價格:35馬克
重量:508公克
系統:全油壓雙活塞固定碟剎;封閉系統;無散熱裝置;需手動調整剎車塊;鋼
材(165mm)具六個固定鎖孔,塑膠材質;礦油剎車油;符合人體工學。
特點:可與國際標準型及Manitou Postmount相容。
硬體部分:剎車桿可媲美著名的Coda碟剎。事實上,這二款碟剎都是出自同一所
工廠製造。只是Tektro
Gemini的夾箝外觀看起來沒有Coda高雅,但安裝卻容易得多。
實際操作:Tektro是所有碟剎中較弱的一款,這不表示剎車桿非粗
壯有力不可,但堅固些總是較好。Gemini的操控性能佳。長時期
負荷之後,壓點會往外跑,這時剎車桿的手感不太舒服,只能用小
指去碰,但剎車不會鎖死,也沒有衰退現象。
實驗室測試:溼地的反應不甚理想,但其他測試值表現都還可以。
剎車1000次之後的磨耗為5%。 |

|
安裝 ★★★★★☆
剎車桿 ★★★☆☆☆
剎車力道 ★★★★☆☆
可操控性 ★★★★★☆
穩定度 ★★★★☆☆
磨耗度 ★★★★★☆
價格功能比 ★★★☆☆☆
結論:為何不試試Tektro的Gemini?Gemini雖無Gustav
M那般強壯,沒有Shimano產品那般優雅、美觀,但在市場上仍不失
為受歡迎的一款碟剎。
BIKE評論:佳 |
摘譯自德國bike雜誌2001年2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