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台灣的窗,迎向世界的光

加入WTO後的新挑戰

引頸期盼了12年,台灣終於在今年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第144個會 員。這是台灣人歷史性的一刻!加入WTO後,海峽兩岸邁入新階段經濟發展的里 程碑,對各自的產業與市場以及兩岸間的互動更是新挑戰。

文◎陳柏如


四屆 WTO部長會議繼中國大陸在11/10晚間正式獲准成為 WTO會員後,11/11晚間完成採認台灣成為第144個會員國入會案。 台灣在完成採認程序,緊接著還需要立法院通過入會相關法 案,才能簽署入會議定書,並咨請總統完成批准程序,再由 行政部門代表我方簽署,送WTO秘書處存放第三十日起自動成為WTO正式會員。

調整產業結構以因應入會衝擊

這是台灣從1990年1月1日以「台灣澎湖金門馬祖個別關稅領域」申請加入GATT, 1995年WTO成立改申請加入WTO,多次地談判商議換來的成果。入會等於開啟重返國際 經貿組織的大道,台灣在WTO的簡稱將為「中華台北」。

身為全球第十四大貿易國,台灣加入 WTO後,在關稅降低及貿易自由化的影響下,內外銷市場將擴大,但各 產業仍需時間調整產銷結構,如化工、化纖、電子業等,因 各國關稅降低及市場擴大,為最直接受惠的產業,而對農業 的衝擊最大,金融、汽車、食品等內需產業也將受影響。目 前台灣經濟同時遭遇短期景氣衰退及中長期泡沫經濟調整與 結構轉型的雙重困難,如何因應加入WTO可能導致國內經濟問題擴大的新衝擊,是當務 之急。

自行車被控傾銷能否改善?

台灣自行車業長期以出口為導向,屬完全競爭的產業, 市場遍佈全球,往往無關稅或政策保護,加入WTO後,大家都期待原本被控傾銷的現象 可望獲得改善。

據美國自行車資深顧問Jay Townley表示,即使現在大陸與台灣已成為WTO會員,EU仍將繼續對大陸與台灣的自 行車實施反傾銷懲罰。不可否認,將來「反傾銷」會是WTO致力取消的關鍵議題,但 目前美國、歐盟與WTO其他會員國仍可繼續採用「反傾銷稅」來保護境內較無競爭力的 產業。因此Jay認為短期內EU不會放寬對大陸與台灣整車的 反傾銷調查,但必須視WTO何時將針對修改或排除反傾銷的議題進行討論而定。

荷蘭Bike Europe雜誌總編輯Jack亦指出,歐盟課徵兩岸整車反傾銷稅與台灣和大陸是 否加入WTO並無關聯,所以未來歐盟將不會取消對兩岸的反傾銷稅。德國Saz bike雜誌執行編輯Markus也持同樣的看法,他表示,EU進行傾銷調 查的對象跟其是否為WTO會員國並無關聯,Shimano就是最好的例子,雖然日本亦是 WTO會員國之一,但傾銷調查一旦屬實,Shimeno仍然逃不過反傾銷稅的懲罰。歐洲是一 個保護主義很重的經濟區,試想一旦取消對大陸的傾銷控訴,將對歐盟內的組車廠造成 多大的生存威脅與影響。然而,歐盟內仍有不同的聲音,認為中國加入WTO後,反傾 銷稅的貿易障礙將會瓦解。

加入WTO的效益與衝擊

WTO的基本理念在於創造一個自由、公平的國際貿易環境,使資源依照永續發展的 原則,作最佳的使用以提升生活水準,其基本理念與規範準 則:不歧視原則、漸進式開放市場、對關稅與非關稅措施予 以約束、促進公平競爭及鼓勵發展與經濟轉型。

首先,在WTO規範的架構下,各國經貿的糾紛得以獲合理的調節。第二,開放市場 後,貿易量增加,在提升生產力及競爭力後,個人所得可望 增加。第三,貿易刺激經濟成長及增加就業,在外資自由地 投資後,會帶來新的就業機會。第四,促進國內傳統產業的升級、改善企業體質,提升 國際競爭力,並能提供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第五,台灣一 旦承諾遵守WTO的規範,在政策的制定下會採行較均衡的貿易政策。

根據WTO入會規則,會員國須降低關稅開放市場,由於政府在關稅及非關稅可運用 的空間變小,衝擊台灣企業,促使產業結構再調整。開放市 場後,外資將可自由地進駐,跨國大企業所吸收市場上的利 多,低價傾銷策略,預估要掀起一場價格競爭風波,國內生 產商將有難以生存的危機感,市場供需將會有新變化產生。

入會後對勞動力的衝擊不容輕忽,行政會農委會表示,加入 WTO後的三年內,將有4.6萬農民受衝擊,台灣必須發展精緻農業、觀光農業 才能應付。在開放市場後,國內許多就業機會,如律師、會 計師等職業,將會面臨必須與外人同時競爭的可能性,失業 人口如沒有適當的政策因應,將會快速地上升。

WTO下的兩岸關係

目前擔任世界銀行、IMF、OECD經濟諮詢的黃益平博士表示,兩岸三地因經濟 落差而形成當今的合作模式,在新經濟中,會因競爭優勢的 重點不同,而出現新的分工架構,台灣可能因擁有技術要素 而略佔上風,且能透過開發能力聯合大陸、香港的生產線。 對台灣來說,資本比較充裕,有籌碼可以進行投資。而香港 方面,則是現成的國際中心與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業。三者相 互合作的可能性還是很大,只要不發生政治上大的動盪,或 政策上的限制,大中華經濟圈的趨勢是很明顯。

中國加入WTO對經濟建設帶來機遇,但也帶來挑戰。兩岸加入WTO後,結束了50 年來無法直接貿易的限制,台灣也鬆綁了戒急用忍的政策, 強調「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未來兩岸將直接貿易,赴大陸投資者愈見增多,也會 逐步開放自大陸輸入產品的種類,目前15%的兩岸貿易依存 度也將因此大幅上升。

對台商而言,加入WTO後將會放寬大陸投資產業及產品項目、資金限制、設立風險 管理機制,加上廣大市場的開放,台商投資的意願相對地增 高。但大陸加入WTO機遇與挑戰並存,外國投資人將大舉進入大陸市場,台商將面對更 多的競爭對手。

台灣在加入WTO後,除了可以享受入會之後的優惠和權益,產業也須有與世界競爭 的準備。初期絕對會有不小的衝擊與陣痛期,但台灣出口產 業佔國內生產毛額的40%,長期來看應該有助整個產業的發 展,而台灣的土雞也絕不輸美國進口的火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