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吳振標
新世紀充滿希望與挑戰,第十九屆江蘇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及零部件交易會,於 2001年10月27日正式展開,為期3天,因應綠色環保概念成為新時代的主旋律, 及電動自行車業的發展迅速,使這次的交易會形勢大好,展 會的精心策劃,顯示蘇交會推廣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不遺餘 力。 蘇交會有別於上海、天津等以展示商品為主的展會,其 重點在於產品的交易功能,因此吸引中國各大廠家及各路買 主齊聚一堂,目前以內銷交易為主,據主辦單位指出,交易 會原先以江蘇省配套為主,`95年開始轉變成全國配套交易,規模逐年增加, 1999年計有170個攤位,2000年258個攤位,今年則以倍數成長,總數 有522個攤位,僅次於上海展。展覽面積1萬5千多平方米,展示廳分 A、B、C、D四館,其中A館為電動自行車展廳,今年參展企業多至 400多家,參觀人數達50000人左右,炒得會場熱鬧滾滾。 以「人文、自然、和諧、發展」為主題 科技發展與人文一向不容易取得平衡點,目前各國在經 濟發展的過程,不像過去汲營快速的成長,反而有計劃地調 和經濟科技與人文自然之間的和諧,蘇交會便以「人文、自 然、和諧、發展」為展會主題,蘇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展現深 邃悠遠文化氣息,融現代和傳統於一體,在這樣的人文環境中,展現自行車的風采。 在全世界省思科技與環境價值時,蘇交會倡導使用環保 工具代步、運動、休閒、娛樂,展現自行車的科技成果,促進自行車產業的發展。此次 高質量的展覽會正是這一主體的表現,由參展廠商的踴躍程 度反映自行車工業在新世紀的方向,不再只注重整體技術提 升,而能和人文、自然調和。 電動自行車倍受矚目 大陸官方為解決環境問題,紛在大城市制定禁止燃油車行駛的法令,無污染建設將 成為各地主要的施政方向,各大城市空氣污染將加強管理, 有效替代燃油汽車的綠色交通工具,如電動自行車、電力助 動車成長疾馳迅速成為新寵。 2001年上半年大陸電動車廠家生產數量突破20萬輛,政 府當局推廣環保意識,發展國家開發零污染的車輛,消除城 市廢氣、噪音的污染,電動車1~9月比去年增長117%,產量 約27.5萬輛,大陸境內生產電動車約180家,零件廠為120~130 家,總計有300家左右,以江蘇、廣東為重點地區,其中江蘇電動車業計有 80家,佔全國45%。 電動自行車、電動助動車,高性能電池等和環保沾邊的工業項目,在展會上頗受矚 目,除了減少外在的污染外,電動車使用的能源效率高,可 綜合各種不同能源,也是其優勢之一。 藉營銷、開發擴展市場 中國每年約有15個自行車區域展會,以上海為首,今年蘇州展人聲鼎沸,晉升為第 二,加上天津、杭州展是為中國四大展會,以服務、行銷、 品牌、形象打造整體市場競爭的潛力。中國自行車協會副理 事長兼江蘇省自行車協會理事長陸金龍,剖析自行車發展現 況,認為開發與營銷兼顧是成長的重要因素。 陸理事長表示,自行車是值得投入的行業,依每年的展 會看來,產品開發似乎無窮盡,不斷地成長,雖然以營銷利益為生存條件,但仍要注意 人文自然的和諧,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以電動車發展的兩 大方法為例,一是市場自發調度,一是政府部門輔導。政府 重視生活水平及環保、推廣電動車,各廠尋求技術上的突破,求佔市場一席之地,雖然 經市場機制的調節淘汰後,將只剩下30~50家組車廠,不過 在發展過程中,電動自行車市場仍是一塊絕佳的大餅。 廣大的市場與低廉的勞力成本是大陸投資自行車業的兩大優勢,高檔車購買群應鎖 定中學生及高中生,大學生與成人比較節省,若能掌握消費 群而行銷目標車款,獲利一定能成長許多。 蘇交會規模日益擴大,本屆參展人數更顯繁盛,主辦單
位除了營造良好的展會環境,更提供食宿等完善安排與服務,讓參展商更能專注地參展
作生意。今年展會三日的成交金額約30億元人民幣,交易會
內容並由保守型轉向開放型,唯今年國外的買主明顯減少,
主要仍以內銷交易為主,蘇交會現階段的目標在於與國際市
場接軌,朝國際化目標邁進。
大陸廠商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