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陳柏如
低 迷多年的自行車輪胎市場,今年以來卻是一反耶誕節後即步入淡季的清閒狀況,年初以來訂單量明顯增溫, 包括建大、正新、華豐等自行車胎生產廠商,均明顯感受到景氣回春氣息。輪胎市場景氣好轉-業績翻揚 建大董事長楊銀明指出,由於今年業績明顯翻揚,前二月集團海內外營收11億 2千萬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2%,比公司原訂進度目標超前7%,其中以昆山廠獲利 貢獻最大,截至目前為止,3、4月份訂單需求仍然殷切,整體景氣比業界原預期 為佳。本月以來,建大海內外包括員林、莿桐、大陸深圳、昆山以及越南五座工廠, 連星期假日均全能加班趕工,這種產業榮景是近幾年相當少見的情形。以現有產銷 量推估,三月份集團海內外營收鐵定超過六億元,甚至有機會達到6億2千萬元, 創下單月歷史新高。 為因應下游客戶訂單需求,建大現有產能已經略有不足,楊銀明董事長目前亦 親赴日本採購輪胎生產設備,計劃再進一步擴增包括台灣廠在內的輪胎產能。 對於今年景氣好轉,楊銀明認為,前兩、三年全球自行車產業景氣不振,主要 是通路廠均處於消化庫存階段。事實上,去年七、八兩月份,在國外庫存已大致消 化後,當時需求已有回升跡象。不料突然發生911事件,所有買主在無法評估後續 可能影響下,多暫停進貨,使訂單回升情形突然消失,但隨後發現911影響程度未 如預期嚴重,反手又開始追加訂單,才會造就最近這一波景氣大幅走高。 建大預估今年集團營收以70億元為目標,高於去年的62億3千5百萬元,成長 約10%。 Cooper策略聯盟如虎添翼 一向以製造小胎著名的建大公司,自從去年底上海廠的輻射層鋼絲轎車胎正式 投產以後,規模日益壯大,營業額節節上午。根據建大公司副董事長楊啟仁指出, 該公司的鋼絲轎車胎在美國第二大輪胎公司Cooper的技術投注,加上本土技術人員 全力配合之下,開發進展速度極快。預計在明年底就能達到第一期設廠產能規則的 年產140萬條的目標,其中除部份供應Cooper公司,作為其代工品牌外,逾半數 的產品均以建大品牌「KENDA」行銷全球。建大今年已經提列鉅額廣告預算,加強市 場行銷,以期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 在大陸市場方面,建大也積極在沿海各重要城市建立行銷據點。在良好的品質 保證、制度推動之下,建大輪胎銷售數量正穩定上升之中。目前建大品質在大陸的 口碑甚佳,不論是輪胎的動靜平衡性、舒適性以及耐磨耗方面均深獲消費者的肯定。 而在建大公司營業額中佔重要地位的自行車胎(40%-45% )方面,除了日產15萬條的產能居全球領先生產規模之外,這 幾年更致力於品質、設計、創新以助形象的提升。重量只有 340克的越野登山賽車胎仍然保持全球最輕量的登山車胎美譽, 並廣為世界級賽車手喜愛及採用。 John Tomac為建大輪胎代言 最近建大更重金簽下美國著名的前世界冠軍越野登山賽車手 John Tomac為其產品代言人,期能貼切道出建大產品在自行車業界的份量,建大希望其產品能在質與 量上均能居全球第一,展現旺盛的企圖心。 張宏德副總經理表示,「追求產銷平衡」與「強化研發實力」是企業不斷成長 的兩大動力,也是建大不斷努力的方向,更是建立品牌形象的基本功。透過不斷接 觸市場,即時掌握資訊與變化,而迅速反應在管理與經營策略上,可提高企業的機 動性與決策力。 在研發上,建大內部細分為基礎研究(善用外部資源,從市場面思考著眼)、 一般性開發以及依客戶需求研發等部門,張宏德說,唯有不斷研發設計、改良配方、 貼近消費者需求,企業才能一直有新產品推出市面,為品牌注入新活力。 在輪胎產品的趨勢方面,張宏德指出,在轎車胎方面,防爆胎是一大趨勢, 是今年新車款的主要特色之一。自行車胎方面,還是以輕量化、耐磨、耐穿刺的訴 求不斷精進。談到輕量化車胎,Kenda早在6、7年前就看到這個趨勢而最先開始 主打輕量化的品牌形象,如今談到輕量化車胎,建大幾乎成為代名詞。今年,建大 推出的Kalinete K925輕量化高級跑車胎,採特殊膠料配方,具極佳的抓地性與耐磨性, 不但成為Giant A.R.T亞洲職業隊指定專用,且獲選手一致好評。另一個自行車胎趨勢 便是無內胎車胎,建大亦不落人後,但無內胎車胎在普及化上仍有瓶頸待突破。 重品牌行銷與通路的建立 面對產品差異化愈來愈小的窘境,張宏德表示,只有靠品牌行銷、通路、效益 與研發,才能在市場上勝出。作行銷必須先將本身紮根的工作做好,從管理、企劃、 產品設計到品質都必須按步就班,最後再針對各市場不同的文化與消費習慣去強調 包裝自己的風格與品牌形象,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談到通路的建立,張宏德表示,從中國大陸市場著手會比較駕輕就熟,但風險 要小心評估、謹慎拿捏。比較起來,在大陸成功的機會會比在其他市場大,重點是 要愈早卡位勝算愈大,而且產品品質一定要顧好,才能建立口碑。 比較10年前與現在的環境,張宏德對於「產能擴充太快」以及「產品差異化愈 來愈少」感受良多。未來,除了掌握通路、仰賴品牌知名度,如何與眾不同更是大家 要努力思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