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如何創新價值、領導流行?

2002台北國際自行車展

圖、文◎陳柏如


入第15屆的台北國際自行車展於4/11-4/14在世貿展開,今年共有611家參展廠商 (台灣490家、海外121家),共展出1747個攤位,今年報名參展廠商家數比去年 減少8家,但使用攤位數反而比去年略增,今年由於展覽場 地空間仍不敷國內外參展商使用,因此尚有60多家廠商未能 爭取到展出攤位。

開幕典禮於二館舉行,剪綵貴賓左起:巨大劉金標董事長、美利達 曾鼎煌董事長、貿協許嘉棟董事長、日本自行車協會野島喜三會 長。 貿協展覽業務處朱明道處長表示,未來將積極拓展更多展出空間以容 納更多參展商。
自行車創新獎於台北展中頒獎,鼓舞更多業者投入研發創新的行列。

用3N創新價格、領導流行

為了使展覽更國際化,產品區分更清楚,今年大會特將 世貿二館規劃為海外參展廠商專用館,雖然有專車接駁,國 外廠商仍有被「發放邊疆」的感覺,許多國外參展商抱怨連 連,大家還是希望回到一館,只是一館胃納有限,明年換誰 去二館?如何炒熱二館的氣氛?考驗主辦單位的智慧。

隨著滑板車及電動滑板車退燒,今年的主題圍繞3N(新 材質、新功能、新用途),期以「創新價值、領導流行」, 來與急起直追的大陸自行車作區隔,並使台灣成為領導流行 的自行車研發重鎮。唯有強調3N,鼓勵台灣的業者導入高科 技,研發高附加價值產品,朝中高級品的開發路線前進,致 力於自我品牌的建立與推廣,台灣才能擴大與大陸的差別、 拉開IBD與Mass的距離,並確保領導世界潮流的地位。

展氣與買氣差強人意

據許多參展商表示,今年的展會明顯冷清許多,國外客 戶與買主的到訪率較去年相比平均減少兩成以上,不少中南 美的買主甚至只選擇到上海展參觀。但台北展在全球自行車 界仍舊舉足輕重,大陸在技術與品質方面仍有一大段落差, 因此如何營造差異化、如何不斷有創新產品推出、如何留住 買主的腳步並進一步鞏固台北展的地位,在在考驗大家在創 新上的努力。

據主辦單位統計,今年的車展共吸引20,762的參觀人潮,其中國外採購買主佔 2736位,以亞洲居冠,其次為歐洲、北美洲、中南美洲、大洋 洲、中東、非洲;排名前5名的買主分別來自美國、日本、 德國、香港及澳洲。


Shimano是二館的主秀,CEO島野喜三與島野容三社長對自行 車的發展期許很深,因而不斷致力提升自行車的價值與實用性。

SRAM購併Rock Shox後,產品線更完備。SRAM總裁(左二)在展會上說明了SRAM的整合架構與團隊,以及未來的規劃與展 望。右一:行銷副總裁Mike Mercuri,右二:產品開發副總Frederick Day,左一:北美銷售經理John Nedau。

Brian Montgomery表示,歐洲今年的天氣好很多,自行車的需求也有所提升,相信今年自行車市場會有所成長。Brian表示在 二館還好,但不若一館熱鬧。

Cycleurope集團總裁Salvatore Grimaldi(右)表示,Cycleurope年組車140萬輛,在法、義、 瑞典、丹麥共有4個廠,主要零件除車架自製,大多由台灣與大陸進口。左為其子Toni Grimaldi(Cycleurope董事長)。

信隆今年推出MTB用Max air系列新避震前叉,結合油壓與氣壓,強調輕量化。

Raleigh新經營團隊宴請供應商並感謝他們一年來的信任與充份配合。

焦點:折疊車、電動車、避震系統設計、碳纖零件

今年會場上真正創新的產品並不多見,取代去年的電動 滑板車,今年折疊車成了會場上的主角之一,不少廠商紛紛 推出折疊車,五花八門的折疊車比外觀、比功能、比巧思(本期有專題報導);電動自 行車也不少,如:見發的EZ go輕鬆騎採皮帶傳動、造型新潮。而自行車研發中心推出的 類似Segway智慧型電動滑板車的改良式智慧車備受矚目。

由於全避震車已成為市場主流,各大廠無不在後避震系 統的設計與避震原理上下工夫、彼此較勁!除了巨大表現優異的 NRS系統每年推陳出新,今年美利達推出的LRS避震系統亦令人驚艷、獲得極佳 的口碑。台灣穗高展出的超輕的Scandium合金流線跑車,只 有6.8公斤,而其三鐵車也僅8.1公斤,皆令人讚嘆。而三捷 輪展出的Xtension全地形車在避震結構與性能以及價格方面 也有優異表現。

手工彩繪車架令人驚艷

零件方面,除了材質上的突破與創新,成功減輕重量且 兼顧強度,精湛的車架彩繪則是會場上更引人注目的焦點, 順捷今年的展品就以精緻的彩繪車身為訴求特色,十分成功。過去,台灣在車架的手工 彩繪技術一向很弱,如今的表現似乎已不再讓義大利專美於 前了。避震前叉在功能性上的不斷提升,一直是每年自行車 展上的焦點要角,今年亦不例外,除了國外大品牌之外,台 灣的前叉製造商也不甘示弱! 達建主打的避震前叉強調下坡賽系列的強度;SR Suntour推出的避震前叉具有可調整車架角度鎖定功能;克佳也推出具有類 似功能、並具完整線控功能的避震前叉。

值得驕傲的是,今年,台灣在碳纖維跑車車架與零件的 設計與技術上成熟許多,在價格上也普及不少,讓許多國外 買主與媒體印象深刻。輕量化始終是零件不斷向上提升的目 標,除了不斷運用材質去突破,可以發現,台灣的零件在品質、外觀設計與技術上也不 斷地在提升。


SKS銷售總經理Darko Pavlovic表演SKS新產品CO2迷你打氣筒如何在3秒內迅速充氣完畢。SKS表示,非 常不滿意二館,希望明年能移回一館展出,若繼續在二館,將考慮不再參展。

順捷今年展出不少手工彩繪車架皆出自新成立的柏玄龍公司王 佳龍總經理之手(左),右為順捷公司董事長周丁才。

正新自前往大陸設廠後,多年耕耘,已成為大陸數一數二的知名品牌,圖為廈門廠董事長陳秀雄。

今年接單暢旺、景氣佳

全球自行車產業景氣露出復甦的跡象,巨大、美利達及 愛地雅等多家自行車廠都聲稱今年接單滿載,巨大今年全球 產銷量可達四百五十萬輛;美利達台灣及大陸深圳兩廠外銷 量各五十萬輛、大陸內銷為三十萬輛;愛地雅大陸廠今年生 產六十一萬多輛、台灣廠則為十一萬餘輛。

身兼台灣區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的美利達董事 長曾鼎煌與巨大董事長劉金標均指出,經歷去年全球不景氣 調節產銷量、GT/Schwinn破產倒閉而造就其他競爭廠牌商機 後,歐美自行車庫存已消化的差不多,而進入正常供應,加 上今年天候良好、雨天減少,到戶外活動騎車的意願顯著增 加,相信有助於提升自行車的需求,而今年台灣各自行車廠 接單也明顯增加。 劉金標表示,台灣自行車廠家大多將中低價位自行車移到大陸生產, 台灣只生產高附加價值或創新技術的產品,因而今年自行車 出口數量將會低於去年四百七十九萬餘輛水準,可能只有四 百五十萬輛水準,但平均單價應該會有所提升。

Scandium管材是未來主流

太平洋公司林正義董事長亦指出,今年的台北展一掃去 年的陰霾,沒有大廠財務危機或倒閉欠帳的風聲鶴唳,壞天 氣與口蹄疫也成為過去,所以今年的景氣應該很不錯。然而 會場上卻未看到真正創新的產品,不禁令人擔憂。儘管如此,今年的跑車車架、彩繪、 大齒盤曲柄組、花鼓與其他CNC零件的高品質水準卻十分令人印象深刻。不少廠商展出 Scandium管材的車架,相信Scandium將成為未來車架、前 叉、輪圈等產品的主流管材。


天津自行車協會與天津企業亦來台參觀、觀摩台北展。左一為富士 達總經理劉潔,富士達今年可望接到Pacific訂單。中為中國自行車 協會秘書長郭海燕。

浙江省自行車協會來台參訪並參觀台北展,左為浙江自行車協會理事長張順榮、右為陳建龍副理事長。

大紅燈籠高高掛!看得出來這個攤位賣什麼碗糕嗎?這可是 一家眼鏡廠商-Prosun呢!夠勁爆吧!

跌破眼鏡的報價

價格,是今年台北展上的熱門話題,沒有真正具差異化 的產品,只能在價格上作文章、分高下。甚至有展商直接在車子上掛出超低價格吸引買 主!據了解,會場上報價甚至出現不少令人跌破眼鏡的價格:大陸製的鐵質噴漆車架 FOB至歐洲只要4塊美金;而鋁合金車架(不含前叉)只要6.5塊美金! 甚至鋁合金前避震登山車(配Shimano變速器)的FOB China只要US$32.99。然而這些都還是檯面上看得到的,檯面下的價格可 能低得更離譜。不少廠商也反應,大陸廠商急起直追,亦積 極衝外銷搶單,所以在價格上壓的很低,一輛鐵質車架的登 山車整車報價16塊美金已不是新聞。如今,台商不但要面對 大陸台商間的競爭,還要招架大陸廠的低價競爭,如何跳脫 拼價競爭的漩渦、朝「價值」競爭努力,恐怕才是台商未來 唯一的優勢。

展會上,Shimano總裁島野喜三暢談全球自行車的現況 與前瞻、日本PSC安全制度以及他個人的夢想。島野喜三表 示,供過於求的大環境,讓自行車陷入價格競爭的惡性循環,由於缺乏產品差異性,面 對Mass市場的蠶食鯨吞與價量優勢,也讓IBD市場面臨極大 的危機。因此島野喜三呼籲大家應團結、策略聯盟,共同朝高附 加價值、高品質、高技術的安全產品與創新研發邁進,以保衛 IBD市場不墜,才能真正提升自行車的社會地位與價值。

僧多粥少的展位有解!

談到台北展的瓶頸,最大的窘境還是在於展覽場地不足,多年來為業者抱怨不已, 現在雖有二館補強,但仍嫌不足,且有一小段距離。貿協朱 明道處長表示,貿協已努力在突破,最立竿見影的方法便是 規劃利用一館二樓,將可多增加280個攤位,這是最快且最 容易的解套方法。更進一步,貿協希望能將一館與二館中間 的停車場租用下來作為三館,如此一來,三個館可作空橋連 接,將可增加可觀的攤位數。但這塊停車場屬於台北市政府 所有,所以目前正在與其協商中,貿協表示,成功的機率很 大,若可行,三層樓的新世貿三館可望於一年半後完工啟用。而南港新展館若一切運作 順利,亦可望於2007年落成啟用。

明年台北展展期為:3/29-4/1。 ■

整車櫥窗


已被卜威購併的美國名牌Mountain Cycle

Da Bomb一體成型雙碟DS車

新品牌Xtension酷似Intense卻技高一籌的下坡車設計倍受矚目!

太平洋展出今年代表作-ZEM新四輪雙人座休旅車

順捷展出充滿原住民特色的彩繪車架

Wheeler延續藍色系列推出彩繪美麗的前避震車

MT Racing配色大膽活潑的全避震車很亮眼

↑→ 見發的EZgo助動車為今年的新生力軍,車架由太宇製造,其特色在 於獨創的輪圈皮帶傳動系統

耀輪自有品牌ITEK的全避震全地形車(All Around),其後避行程可調,配Hutchinson無內胎車胎、碳纖座桿。

Fastrax的雙生車款JBC Pro下坡車DH 9,有9吋後避震行程、後變前端轉點採加大培林、頭管角度可調整。

Giant的NRS系統Trekking車架式十足又耐操!


順捷展出24吋跑車充滿原住民彩繪風!


美利達鎂合金跑車M909僅重8.5公斤,在歐洲測試結果相當優異。


Fastrax的Track-SC鈧合金場地車重8.1公斤!


ITEK碳纖維一體成型Trekking車


這款蔣光燦教練自創品牌的CKT場地計時賽用車美不勝收,其後鉤瓜為可換式設計。


此款平把跑車Green Arrow不但車把、座墊可靈活調整,彎彎的前叉設計亦是一絕!


美利達的Freeway舒適車採LRS後避震系統


張勝凱教練自創的CSK品牌跑車不管在彩繪與頭管的設計都獨樹一格、質感也直追義大利。


穗高的RSC 700C跑車採SC Lite Scandium合金車架,全車僅僅6.8公斤重!

自行車研發中心展出類似「薑」設計的人工智慧型電動車

自行車研發中心展出類似「薑」設計的人工智慧型電動車

來自澳洲的新五輪另類趣味車Street Surfer

 

零配件櫥窗


順捷的宗教彩繪風車架與前叉為會場上焦點!


卜威自創的Kinesium車架,在輕量與剛性上都有不錯的表現


金日昇擅長於一體成型鋁合金車架


Trigon的車架採用接管碳纖維,後叉皆為碳纖維外觀凹凸有緻,非常有質感與美感。


金享推出可調式座桿,調整只需撥轉車把上的把桿。


Alex的輪組也作輪圈切削以降低重量。


VP推出新1.5吋規格的車頭碗


維格展出鎂合金壓鑄的輪椅用輪圈

六毅推出的新六活塞碟剎品牌Navigator


Outback的車把用置物袋


利奇的碟剎加上ABS安全操控系統


來自英國的QUAD採獨家的花型碟盤設計以因應碟車面積的變化,可創造ABS的效果!


華豐新推出的跑車胎


KMC的X魔力酷鏈條(Kool Chain)


協展推出鎂合金輕量輪圈DM 30

Mozo的Vertigo倒置式前叉設計以視覺滿足平價市場。

A-Pro新推出的X Fusion系列避震前叉很有看頭!

Pazzaz的碳纖維DS用避震前叉重2.1公斤,行程125mm。

信隆的Max 3.0一體成型鎂合金外管前叉重1.5公斤。

DNM的避震前叉亦具可調的固定行程位置,以撥桿控制,圖中的鈕可自由調整行程

Logan 26吋鋁合金DH前叉


美而光新舒適座墊

成功推出一系列輕量化的EXP美麗座墊,只有120公克!

日馳的2002款M20系列

SR Suntour的新頂級行程可調式前叉XC Pro,可由剎車把操控行程。

彰虹的國劇臉譜車鈴很有中國味!


FSA的碳纖維齒盤組為法國職業隊Bunjour所採用


維豪自創品牌Pazzaz以碳纖維零件見長,如大齒盤、前叉、座桿、豎管等。

開發的XAN系列可調式氣壓避震器


自行車防鎖死剎車系統ABS


裕盛以滾柱培林減少頭碗與隱藏式頭碗的磨擦!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