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款後避震器測試 |
全避震車想要跑得更快,還要翻越樹根盤結的林道、洗衣板狀的小徑,最關鍵的角色就是後避震器。我們嚴格測試14款產品,並區隔出鋼簧式及氣壓式後避震,在騎乘樂趣及避震舒適感上的高下之別。
圖、文◎編譯小組
測試的關鍵項目 |

1. 內建長度
2. 內建寬度前/後
3. 避震衝程
4. 螺栓直徑:5或2公厘。 |
第一名!你的對手臉上洋溢著嘲笑的神情,太令人火大了。這等羞辱,尤其是車手在下坡道途中稍不留
神就被超越,或者自己的車架明明比別人好時,特別難受。
一般人通常自我安慰:「很好,不過下一個坡道我會讓你們好看」。
但想想看:在下一個樹根盤結的林道上又遇上另一個全
避震車手,人家的車就是能肆無忌憚地跨越過任何障礙物-
而你的「賤駒」每次遇上較大的樹根,你就得乖乖地下馬牽
車,以前在避震器的調校上下過的苦功:檢查彈簧硬度、改
變彈力、調整負向衝程,似乎都白學了。
話雖如此,調來調去,避震系統沒辦法讓車架更穩定,
而且震動回擊的程度似乎更大了,這就是有負向拉伸刻度的
後避震器典型例子。
任何車架最重要的除了要能吸收各種衝擊力,更要能將
之化解掉,也就是說,避震器必須要迅速吸震,而釋震也要
快。另外,吸震釋震也應該和個人騎乘風格及節奏相配合。
有許多較舊式的避震器-尤其是已組裝在物美價廉新車款上的那些產品-通常都沒有配備拉伸刻度。避震器都已有
固定的原廠調校設定。
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考慮添購較高級的避震器,顯著提升車架性能。比如喜好長途越野的馬拉松車迷,固然認同全避
震車的價值,但在重量方面卻仍然毫無妥協的餘地,因此較
輕量的氣壓式避震器相當合適,再考慮碰上長距離的柏油路段,避震器可不可以鎖死,
以便飆飆速度。
自由騎型的車迷,則會希望買衝程長一點的後避震,讓後三角又多增幾公分的避震空間,以便好好撒野。
可列入比較的車架 |
測試車款為 Ghost FSP Two;連桿比例1:2.5/避震器165公厘。如為具有類似規格的車款,您可將實地測試的調校數值列為後三角調校的起始值。 |
30名 |
年份 |
連桿比 |
特色 |
Alutech |
1998 |
2.5 |
|
American Eagle |
1998 |
2.6 |
|
Be One Hyper-Serie |
|
2.2 |
彈簧強度/氣壓都以偏軟為佳 |
Bergamont Rockadict |
|
2.5 |
|
Bergwerk |
1999 |
2.4 |
|
Centurion No Pogo |
97/98 |
2.5 |
彈簧長度170公厘 |
Diamondback |
1998 |
|
2.5 |
Focus Super Bud |
1999 |
2.4 |
彈簧長度171公厘 |
Ghost |
98/99 |
2.5 |
(2000年出廠的配有FSP One及FSP Two) |
HiTec Equipe FS |
|
2-3.3 |
控桿比例可調校 |
Hot Chili X-Rage |
95/96 |
2.25 |
彈簧強度/氣壓都以偏軟為佳 |
Juchem |
|
2.7 |
彈簧/氣壓都要偏硬,無外置式油槽及氣槽 |
Kona |
|
2.5 |
|
Mongoose NX 8.2 |
1999 |
2.5 |
|
Rocky Mountain Element |
|
2.3 |
只有避震器,無外置式平衡槽 |
Rotwild RCC |
02 |
2.6 |
|
Votec |
99/00 |
2.2 |
彈簧強度/氣壓都以偏軟為佳 |
Winora Hai Bike |
|
2.5 |
|
和車架配不配有關係
有力的論點 |
鋼簧及氣壓後避震特性比一比,以下論點具有關鍵佐證效果。 |
氣壓避震器 |
鋼簧式避震器 |
+ |
低重量 |
+ |
線性彈力曲線 |
+ |
可做彈性調適;做調校時只需要一個幫浦 |
+ |
細膩的敏銳度,即便是極小衝擊也能快速反應 |
+ |
由於直徑較粗,故抗扭曲剛性佳 |
+ |
液壓油流失時也能繼續騎行 |
- |
大多有較高的初始扭力矩 |
- |
較重 |
- |
氣壓漏光,通常就不能再騎用了 |
- |
如果調校不適合,就得另換彈簧。 |
和避震前叉不同,永遠記得:後避震器是車架的一部分,
兩者是一體的,因此,購買同時必須考量幾項要點:
1.
避震器本身具有相當尺寸的安裝長度,車架的幾何結構也依
此而設計。所以,換了較短的後避震,座墊位置相對降低了,坐姿角度會
變得較平緩,也削減了腳部的活動空間。長行程後避震則會
產生相反的效果。特別留意車架幾何和騎姿的變化,以及避
震器長度足夠的伸縮空間。
2.
相同結構長度的不同避震器,不代表有同樣的避震行程(見附表);行程的長短也
和後避震與後三角轉臂的相對位置有關。究竟全避震車的衝
程是否能用這類方法加大,仍須視不同的車架而定。
精巧的細部結構 |
 |
1.調校輔助設計
一枚小橡膠環可輔助負向衝程的調校,並持續指示已用掉的衝程數值。 |
 |
2.空氣調節設備
避震器作動時會變熱,液壓油會跟著變稀,吸震效果便會改變。而
DNM SIX RC選配的冷卻環應可加強散熱效果。 |
 |
3.保命裝置
可選配的活動球形支桿似乎與German不很搭配,不過卻能提供
必要時的車架彈性。如此一來,密封墊片的缺失也將成為歷史。 |
 |
4.流暢性
Shock Works NL內建的小儲槽安置在滾輪軸承上旋轉。可提升後三角的靈敏度,也可防止避震器的垂直
扭曲。 |
 |
5.耐候性
避震器經常會附著後輪捲起的污物。German的A.A.R.C.設計有小
型橡膠護套,來保護活塞桿及主要密封墊片。 |
3.
車架上的避震器固定座及連桿,寬度規格不一。後避震兩端的寬度差異也大,一定
要用游標尺仔細的量過,讓鋁接軸符合正確寬度,光是用墊
片塞縫就太馬虎了。轉軸心的螺栓也有6及8公厘兩種直徑。中間千萬不可有任何螺
紋!否則在避震作動時會吃進軟鋁固定接頭中。
4.
買彈簧式避震器前,應先弄清後三角轉臂的比例及自己的體重,以設定彈簧硬度的
原始值。不過這似乎沒有通用的數值,這次測試顯示不同的
車款,彈簧硬度也由500至750磅/吋不等。野外試騎中,80
公斤的車手的考驗下,各家產品都還能過關。這其中,彈簧
元件較大的誤差和不同的長度都是原因所在。
相較之下,長彈簧大避震衝程的後避震器感覺上比較軟,如
Peak Spice的產品,因為它可以將力道分散於較長的距離上。
選購時,不妨向店主說明自己的車款及出廠年份。某些
廠商的暢銷車款早已有了專門調校的避震器,給的資訊愈多,買到的避震器就會更令您
滿意。
壓縮 拉伸 快而不晃
可調校的拉伸刻度的後避震值得考慮,影響重大的釋震
速度才能滿足各種情況的需求。
許多高級避震器還配備有可調校的壓縮刻度設計。這與
彈簧的彈力無關;只是會抑制吸震的速度,以防止行程突破
底限而失效。不過裝了它,車手會因此而感受到避震器的敏銳
度稍差,可用的避震衝程也會減損一些。
更佳的作動或許可以透過合適的彈簧,來避免避震器破
功。一般的野外騎乘不須要用到壓縮吸震筒,反而是遇到長而平
滑的坡道或柏油路時,如果避震器的晃動嚴重,我們可以旋緊壓
縮刻度使干擾減至最小。Fox及Helix兩款受測產品一撥控桿就可
以鎖定避震器,遇到緊急狀況時,這種方式當然是最快的。
鋼簧優還是氣壓好?
氣壓式避震器的最大優點在於重量輕,平均重量幾乎只
有鋼簧元件的一半多一些。不過空氣並不算是最理想的避震
媒介,氣壓式避震剛開始時作動很容易,之後很快變得作動
困難,直到幾乎完全不行。由曲線可以看出,氣壓避震器在
避震衝程的前半段,車手可說是悠遊在一個極柔軟的區域,
但在接下來的後半段吸震區就迅速硬化。而且實驗室測得的
理想氣壓值,到了實地測試卻不適用。
實驗室內模擬車手的靜態重量,輕易求得8 bar壓力的最佳負向行程。同樣數值來到野外,卻產生明顯晃動甚或偶而也
有水平下墜的情況。必然得提高避震器的敏銳度以因應了。
目前高價位的氣壓後避震負向氣壓槽,可以重新拉攏避
震器,藉此改善敏銳度。
SID及DNM AD-25 AR兩款產品的第二氣壓槽,由分離式氣嘴來打氣,讓車手隨時掌
握不同情況下的氣壓大小。
至於其他受測產品則可自動調整內部的部分負向氣壓。
Shock Works靠避震器外殼上的大型轉環來分配氣壓,不過,它和
DNM等兩款產品的分離式氣壓槽卻無法改善其敏銳度。
然而這次測試中,只有SID後避震表現出氣壓技術的優點,以及鋼簧避震器做不到
的靈活作動。
如果車迷不怕長期調校的麻煩,也偏好氣壓式避震器的
特性,就可以因此而減輕愛車幾公克的重量。最大的缺點是,萬一氣壓式避震內的空氣
漏失的話,接下來的行程似乎就不太樂觀了。
相形之下,鋼簧避震器即使液壓油漏了,也不會使避震
作用立即陷入絕境,而且如果彈簧與車手的體重能配合的話,便可立刻展現其騎行樂
趣。整體而言,鋼簧避震的反應敏銳度、線性的避震衝程及
絕不會中途失效、罷工的安全性都比氣壓式穩定。很顯然的,體重較重的車手,選擇鋼
簧產品比較好。不過氣壓式產品的操控比較簡單。
至於大家常抱怨的,立姿騎行時氣壓避震元件特有的搖
晃現象,我們認為純屬習慣問題。不論是鋼簧式或氣壓式避
震器,只要調校妥當,避震功能就毋須擔心。而且,遇上試
車道的爬坡路段,也不影響後輪的循跡性。如果真的受不了
上坡時的上下搖晃,就該選擇有壓縮刻度調校甚至可鎖死的
後避震器。 ■
後三角有多長的避震行程? |
同樣的內部長度並不代表有相同的避震行程!其決定因素在於活塞栓的最大行程,差異
則源於後三角的連桿比例。這次受測的產品,避震行程的差異最大可達15.6公厘!在測試車上
(連桿比2.5)所測得的避震行程差異幾可達40公厘。
至於要換裝比一般量產型避震器擁有更長行程的產品,車迷們檢測是否能夠有足夠的腳
部活動空間:不足30公分(移動時須達踏板軸中央)的就不適用。 |
藍字-避震行程 紅字-活塞栓的最大行程 |
測試方法 |
測試設備:以相當於10公分高障礙物的衝擊,模擬路況測試
及跳躍。先量測了避震器的性能及重要的拉伸刻度的調校範
圍(見線圖1及2)。透過接下來要測試的彈簧曲線(線圖3)
可看出敏銳度、硬度及避震的漸進狀況。在整個測試結尾時,避震器必須在一條障礙道
上展現它們的功能。 |
線圖1:藍色曲線顯示了避震器受到單一衝擊時,其開放的拉伸刻度
吸震筒的回應狀況。紅色曲線:拉伸刻度的最大閉鎖情況。線形愈平
坦,調校空間愈大。 |
線圖2:圖中每組避震器都必須能達到最佳調校的拉伸刻度:一次再
震盪就能止住衝擊力道。在實驗室測試/拉伸刻度條件下可獲得最佳調
校。 |
線圖3:彈簧曲線(藍色)顯示了敏銳度及避震的過程。附有負向氣槽
的氣壓元件可由紅線看出,敏銳度是否有所改善。 |
14款氣壓及鋼簧避震器評比
CANE CREEK AD-10 |
經銷商:Sport Import*
價格:665馬克
重量:251公克**
作動原理:氣壓彈簧/氣壓吸震筒
調校方式:拉伸刻度、壓縮刻度
鎖定裝置:無
長度:全部(因個別款式而異)
衝程:37.4公厘(bike雜誌測值)
特點:附服務及調校說明書,可自力完成。 |
實驗室測試 規格:1公厘
氣壓:主氣槽12巴,拉伸刻度:未達到最佳擺盪比例。
■氣動方式幾乎無法達到有效的拉伸刻度吸震筒,負向避震衝程(SAG)無
法調校至最佳狀態。元件與理想氣壓的差距太大,經常穿幫。 |
實地測試(車手:80公斤)
氣壓:主氣壓槽12巴;建議:拉伸刻度再多轉3至5圈(由6.5起)
■極為平坦的彈力曲線確認其在野地的表現:氣壓必須調很高,否則避震
器只有在後三分之一部分才能作動。敏銳度甚差。 |
 |
結論:AD-10給人頗為分歧的印象:雖擁有討喜的輕量及易於維修
的結構,但表現卻不佳。 |
DNM ST-8 RC |
經銷商:DNM Europa*
價格:343.60馬克
重量:340公克**
作動原理:氣壓彈簧/油壓吸震筒
調校方式:拉伸刻度
鎖定裝置:無
長度:160/170/180/190/200/210公厘
衝程:28.1公厘(bike雜誌測值)
特點:分離式負向氣壓槽 |
實驗室測試 規格:7公厘
650磅/吋
應力:無拉伸刻度:正17格時達最佳吸震性(由27格起)。
■流暢的吸震性能,拉伸吸震筒的調校空間大。轉動方向+拉伸刻度時吸
震功能較差! |
實地測試(車手:80公斤)
彈簧:650磅/吋。應力:無。
建議:拉伸刻度達正20格時最佳。
■是極靈巧的避震器,具有超細膩的敏銳度。車迷可以很快地找到調校要
訣並完全掌握車架特性。不過調節鈕不很順暢。 |
 |
結論:盡情投入並用心感受吧!騎用這款DNM,車迷一開始即可
立刻察覺避震器的作動,即使是快速的小衝擊也掌握得到。外觀
的完工品質是瑕疵。 |
DNM AO-25 AR |
經銷商:DNM Europa*
鎖定裝置:無
價格:343.60馬克
重量:340公克**
作動原理:氣壓彈簧/油壓吸震筒
調校方式:拉伸刻度
長度:160/170/180/190/200/210公厘
衝程:28.1公厘(bike雜誌測值)
特點:分離式負向氣壓槽 |
實驗室測試 規格:4公厘
氣壓:主氣壓槽7.5巴/負向槽15巴。拉伸刻度:最佳吸震性能,位於正15
格(由20格開始)。
■即使以全開的吸震筒運作,也只能再作動兩次,顯示其吸震功能很容易
過載。轉動方向+吸震功能也較差! |
實地測試(車手:80公斤)
氣壓:主氣槽11巴/負向氣槽15巴。建議:拉伸刻度達正16格時最佳。
■實驗室內測得的壓力值,在野地實測時必會提高,因為衝程於避震元件
常會穿幫,表現普通的敏銳度也會受影響。 |
 |
結論:衝程及敏銳度均不佳。負向氣壓槽也無法提升靈敏度。只
適合較不需要長衝程的越野選手。 |
FOX FLOAT RC |
經銷商:Shock Therapy*
價格:889馬克
重量:247公克**
作動原理:氣壓彈簧/油壓-氮氣吸震筒
調校方式:拉伸刻度
鎖定裝置:有,控桿控制。
長度:165公厘
衝程:38.4公厘(bike雜誌測值)
特點:自動調校負向氣壓槽;R系列無鎖定裝置售 價675馬克。 |
實驗室測試 規格:8公厘
應力:主氣壓槽7巴;拉伸刻度:正25格達最佳吸震性能(由37格起)。
■無吸震筒時吸震功能佳。再吸震的測值顯示出較高的基本吸震能力。具
有較大且實用的拉伸刻度調校空間。 |
實地測試(車手:80公斤)
氣壓:主氣壓槽10巴;建議:拉伸刻度調至正25格。
■實驗室所測得的壓力值,野地實測時必會提高。雖然如此,其敏銳度仍
佳,即使是快速衝擊也可掌握良好。位置不夠顯眼的拉伸刻度調節輪可再
調整得更流暢些。 |
 |
結論:稱得上是受測產品中的勞斯萊斯級避震,各方面均可圈可
點,出色的騎乘性能,一流的加工品質,也很容易調校。其快速
鎖死避震用的控桿更適合賽車手選用。 |
GERMAN A.A.R.C. |
經銷商:German: A.*
價格:648馬克
重量:227公克**
作動原理:氣壓彈簧/油壓式吸震筒
調校方式:拉伸刻度
鎖定裝置:無
長度:165/170/175公厘
衝程:37.2公厘(bike雜誌測值)
特點:自動調校負向氣壓槽,球形連桿可供選購 (31.9馬克)。 |
實驗室測試 規格:7公厘
彈簧:120公厘(684磅/吋),應力:無。拉伸刻度:正3.5轉時為最佳避震
性能(由6轉開始)。
■無吸震筒時有協調順暢的避震性能,拉伸刻度吸震筒擁有調校空間
大。調節輪頗輕巧,可惜無分格。 |
實地測試(車手:80公斤)
彈簧:120公厘(684磅/吋)。
應力:0至1.5轉。建議:拉伸刻度調至正3.5轉最佳。
■實驗室測得的最佳拉伸刻度調校值也可立即適用於試車道。只有在高速
時,作動才有些遲鈍。簡易的調校功能會引誘人去親自試試。 |
 |
結論:球形連桿及一體式活塞桿護套使A.R.C.成為馬拉松及全能型
車手的最佳夥伴。功能及價格都具優勢。 |
GERMAN: A. AIR FORCE |
經銷商:German: At*
價格:428馬克
重量:500公克**
作動原理:鋼簧/油壓吸震筒
調校方式:拉伸刻度
鎖定裝置:無
長度:165/170/175公厘
衝程:36.7公厘(bike雜誌測值)
特點:球形連桿可供選購(31.90馬克) |
實驗室測試 規格:7公厘
氣壓:主氣壓槽10巴;拉伸刻度:正1.4轉時達最佳吸震性能(由4轉開
始)。
■無吸震筒時擁有協調且極流暢的吸震性能。極大的拉伸刻度調校空間。
但由主氣壓槽調整至負向氣壓槽的過程頗為費事。 |
實地測試(車手:80公斤)
氣壓:主氣壓槽10至11巴。建議:拉伸刻度於正1.5轉時最佳。
■如果調校良好,Air Force的敏銳度極佳,作動也穩定。即使是小型的快速衝擊也能吸釋。不過沒有分格的拉
伸刻度輪會讓人搞不清刻度。 |
 |
結論:調校時要有耐心。但如調校良好,就會有頂級的功能表
現。故障預防:這款精密產品可防止氣閥漏氣。重量創紀錄! |
ONSPORT HELIX PRO |
經銷商:Hajo*
價格:719馬克
重量:485公克**
作動原理:鋼簧,氣壓支援/油壓式吸震筒
調校方式:拉伸刻度
鎖定裝置:有,控桿控制
長度:135/146/157/160/166/171/184/200公厘
衝程:37.5公厘(bike雜誌測值)
特點:氣壓槽可提升其漸進性 |
實驗室測試 規格:7公厘
彈簧:500磅/吋;氣壓:120 psi/8巴;應力:無;拉伸刻度:刻度全開時有最佳吸震性能。
■上述吸震性能顯示其很容易穿幫。拉伸刻度的調校空間有限,不過尚可
應付實際需要。 |
實地測試(車手:80公斤)
彈簧:500磅/吋;氣壓:120 psi/8巴;應力:無;建議:拉伸刻度全開。
■和實驗室相比,野地的表現略顯遲鈍。尤其在高速車道上,無法完全掌
握住衝擊的抑制。除此之外,敏銳度及吸震性均佳。 |
 |
結論:Helix Pro成功結合了彈簧及氣壓功能。大尺寸的鋁製活塞將重量壓低在500公克以下,對剛性也有正面助益。鎖定控桿則應可
再便捷些。 |
PEAK SPICE RC |
經銷商:Shock Therapy*
價格:389馬克
重量:552公克**
作動原理:鋼簧/油壓-氮氣吸震筒
調校方式:拉伸刻度、壓縮刻度
鎖定裝置:壓縮刻度操控
長度:165/190公厘
衝程:43.7公厘(bike雜誌測值)
特點:可至Shock Therapy以工具進行調校 |
實驗室測試 規格:9公厘
彈簧:550磅/吋。應力:無;拉伸刻度:在正14格時有最佳吸震性能(由
19格開始)。
■吸震器全開時性能均衡流暢,在野地時將之閉鎖,則可有極靈敏的作
動。拉伸刻度有極大的調校空間。 |
實地測試(車手:80公斤)
彈簧:550磅/吋;應力:正2轉時。建議:正17格時有最佳拉伸刻度。
■可快速充分吸震。甚長的避震衝程也頗夠用,要到最未段時才出現漸進
特性。不過在快速衝擊時,敏銳度可再提升些。 |
 |
結論:受不了漫長調校工作的車友,就該選用Peak這種鋼簧產
品,只要安裝、調校拉伸刻度就可上路了。Spice RC有頂級加工品質與功能,以及低廉的售價。 |
PEAK ASR-01 |
經銷商:Shock Therapy*
價格:389馬克
重量:302公克**
作動原理:氣壓彈簧/油壓-氮氣吸震筒
調校方式:拉伸刻度
鎖定裝置:無
長度:165公厘
衝程:35.2公厘(bike雜誌測值)
特點:自動調校逆向彈簧,經由氣壓與彈力器結
合。 |
實驗室測試 規格:7公厘
氣壓:主氣壓槽7巴;拉伸刻度:正16格時有最佳吸震性能(由27格開
始)。
■由較高的基本吸震刻度,可導引至全開狀態。不過作動略嫌遲緩。拉伸
刻度的可調校空間甚大。 |
實地測試(車手:80公斤)
氣壓:主氣壓槽11巴;建議:拉伸刻度調至正19格。
■實驗室測得的壓力,在野地必然會提高,否則避震器在中段部分就會出
現功能大幅衰減情況。極快速衝擊出現時,反應太慢。拉伸刻度頗為 |
 |
結論:Peak氣壓避震器在後三角部位的表現平平。在高速領域無
法完全掌握衝擊。加工品質佳,價格低廉。 |
RACE-TECHRT-3 |
經銷商:Race-Tech, Stevens*
價格:649馬克
重量:678公克**
作動原理:鋼簧/油壓-氮氣吸震筒
調校方式:拉伸刻度、壓縮刻度
鎖定裝置:無
長度:135至240,因人而異。
衝程:36.4公厘(bike雜誌測值)
特點:可至Race-Tech以工具調校。 |
實驗室測試 規格:7公厘
彈簧:650磅/吋;應力:無;拉伸刻度:正1.3轉時有最佳吸震性能(由1.
75轉開始)。
■吸震筒開啟時,避震器頗為緊繃,但也靈敏。拉伸刻度的調校空間頗實
用。不過,以旋轉調控的機制,作動卻頗困難。 |
實地測試(車手:80公斤)
彈簧:650磅/吋;應力:無。建議:拉伸刻度應調至正1轉。
■繃緊的實驗室測試感(陡峭的曲線)在野地實測時也出現了,避震器反應
細密,但只侷限於較小的範圍內。壓縮刻度作用不大。 |
 |
結論:Race-Tech並非浪得虛名:相對較小的晃動,即使壓縮刻度
未做調校,也很能吸引那些不需要太多避震衝程的車手。 |
ROCK SHOX PRO DELUXE |
經銷商:Sport Import*
價格:799馬克
重量:512公克**
作動原理:鋼簧/油壓-氮氣吸震筒
調校方式:拉伸刻度、壓縮刻度
鎖定裝置:可透過壓縮刻度鎖定。
長度:152/165/190公厘
衝程:34.6公厘(bike雜誌測值)
特點:Deluxe有可調式拉伸刻度供選購(399馬克)。 |
實驗室測試 規格:8公厘
彈簧:600磅/吋;應力:無;拉伸刻度:在正18格時有最佳的吸震性能
(由33格開始)。
■吸震筒全開時協調且流暢的吸震性能,作動頗為靈敏。在實用範圍內的
吸震速度可加以調整。 |
實地測試(車手:80公斤)
彈簧:600磅/吋。應力:無;建議:應將拉伸刻度調至正23格。
■作動反應迅速,吸震效果佳。其鋼簧可在甚廣的範圍內以線性方式作
動,稍後才出現漸進流程。車迷可迅速找出合適的調校方式。 |
 |
結論:鋼簧避震器就應有以下功能:順暢、反應快且避震衝程能
充分利用。Rock Shox Pro Deluxe在各方面的表現均頗稱職。 |
SHOCK WORKS NB-SERIES |
經銷商:Toxoholics*
價格:618馬克
重量:574公克**
作動原理:鋼簧/油壓-氮氣吸震筒
調校方式:拉伸刻度、壓縮刻度
鎖定裝置:以壓縮刻度控制,有類似效果。
長度:140/150/165/175/185/190/200/216公厘
衝程:40.4公厘(bike雜誌測值)
特點:滾輪軸承 |
實驗室測試 規格:8公厘
彈簧:750磅/吋。應力:無;拉伸刻度:在正8格時可達最佳吸震性能(由
13格開始)。
■超流暢。協調的震動角度創造極靈敏的作動功能。拉伸刻度只有一定範
圍內可供調校。 |
實地測試(車手:80公斤)
彈簧:750磅/吋。應力:無。建議:應將拉伸刻度調至正7格。
■Shock Works可輕鬆地為車架帶來安適感。線性作動的避震衝程可獲得
充分利用,即使在高速時,吸震筒也不致超負荷,並能令人滿意地快速反應。 |
 |
結論:在功能及加工品質方面,Shock
Works都名列前茅。略長於40公厘的衝程也頗能吸引自由騎車迷。智慧型滾輪軸承也是優點。 |
ROCK SHOX SID |
經銷商:Sport Import*
價格:799馬克
重量:269公克**
作動原理:氣壓彈簧/油壓-氮氣吸震筒
調校方式:拉伸刻度
鎖定裝置:無
長度:152/165/190公厘
衝程:37.9公厘(bike雜誌測值)
特點:OEM版無可調拉伸刻度,另有控桿鎖定版。 |
實驗室測試 規格:7公厘
氣壓:主氣壓槽9巴/逆向氣壓槽10巴;拉伸刻度:正40格時擁有最佳吸
震性能(由42格開始)。
■吸震筒全開時,靈敏程度幾乎相當於順暢的鋼簧產品。拉伸刻度的可調
校空間甚大。不過正常性能出現的時間較晚。 |
實地測試(車手:80公斤)
氣壓:主氣壓槽11巴/逆向氣壓槽10巴;建議:正39格時拉伸刻度最佳。
■Rock Shox SID是這次受測最靈敏的氣壓式避震器。極細緻的路面不平
也足以使其作動。透過兩個分離氣壓槽控制的調校很合邏輯,但卻有些費
時。 |
 |
結論:SID可說是氣壓避震器的典範。Rock
Shox已成功地利用負向氣壓槽實質上降低了密封墊片的摩擦,因此造就了超佳的敏銳
度。 |
SHOCK WORKS AT-SERIES |
經銷商:Toxoholics* 價格:539馬克
重量:496公克** 作動原理:氣壓彈簧/油壓-氮氣吸震筒
調校方式:拉伸刻度、壓縮刻度
鎖定裝置:以壓縮刻度控制,有類似效果。
長度:140/150/165/175/185/200公厘
衝程:37.2公厘(bike雜誌測值)
特點:負向彈簧 |
實驗室測試 規格:7公厘
氣壓:主氣壓槽6.5巴/負向彈簧偏軟;拉伸刻度:在正9格時可獲得接近
最佳的吸震性能(由18格開始)。
■吸震筒全開時,AT避震器給人甚為順暢的印象。不過拉伸刻度的調整空
間太小。吸震功能常有餘裕。 |
實地測試(車手:80公斤)
氣壓:主氣壓槽7至8巴/負向彈簧偏軟;建議:將拉伸刻度調至正4格。
■野地騎用時,一開始即出現的衝力令人印象深刻,之後即迅速變硬。避
震衝程並未充分利用。拉伸刻度並未能使車架穩定。 |
 |
結論:AT系列在實驗室的優異靈敏表現並未能在野地實測時保
持。較短衝程的設計遇到較大衝擊時快速變硬。對氣壓式設計而
言,重量實在太重了。 |
摘譯自德國bike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