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美利達集團董事長曾鼎煌創立了美利達企業,隔年七月,美利達以57名的員工 陣容開始營運。經過30個年頭,曾董事長以卓越的眼光、獨到的經營方式與對品質的堅 持,胼手胝足的將美利達擴展為今日擁有近1千9百名員工,年產130萬輛自行車的國 際化企業。主要產品除了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外,鎂合金自行車已量產且成功銷售歐 洲,美利達亦投入高科技鎂合金電腦機殼壓鑄製造,朝多元化邁進。始終執著「品質第 一」、「服務第一」的美利達,致力於高品質產品的開發與全球行銷,展望未來,更計 劃將自我品牌佔有率提升至65%,繼續深耕全球自行車市場,並與鎂合金高科技產品互 補,創造出無限競爭力、永續經營。 圖、文◎陳柏如 ![]() ←美利達集團董事長曾鼎煌深謀遠慮、穩健踏實 自創品牌+購併品牌 為人OEM作嫁十多年後,為提高企業形象、有效掌握通路,美利達於 1988年致力於自創品牌Merida的推廣與行銷,由於在挪威初試啼聲獲得 不錯的成效,之後便開啟了美利達的歐洲品牌之路。如今, Merida品牌能在自行車歷史悠久的歐洲成功出擊並佔有一席 之地(年銷售25-30萬輛),是讓曾鼎煌董事長最感到得意的一 項成就。去年,成功投資美國知名大品牌的Specialized,則 是美利達直接有效掌握美國主要通路的一項大躍進!之後美 利達又與德國大品牌Centurion策略聯盟共組行銷公司,美利 達在歐美的行銷通路佈局於焉完整。 自行車業的領航者 從1980年啟用台灣自行車業第一座自動倉儲設備,1992
年榮獲證管會核准成為自行車業第一家股票上市公司,1997
年成功研發全球首創的TIG鋁合金車架焊接技術,且於同年成功研發電動車及鎂合
金跑車,獲得全球自行車界一致好評。1998年美利達更跨入
高科技產業,成立鎂合金事業部,生產鎂合金電腦機殼,並
運用高科技的鎂合金技術以提升並運用於鎂合金自行車的研
發。2001年美利達又推出全球首創低槓桿比的高靈敏避震系
統LRS,倍受矚目。多項「第一」的創舉,讓美利達成為自
行車業中的領航者。
大陸採雙品牌行銷策略 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有效整合資源,美利達集團於1990 年7月在中國深圳設立第一個海外生產基地,由集團總經理 曾崧柱擔任董事長統籌一切,主要生產一般自行車及零配件 等。美利達目前已於中國成立18家分公司負責內銷拓展,總 部設在上海,曾崧柱總經理表示,美利達在大陸內銷採雙品 牌的定位策略,美利達品牌定價500-1500人民幣;汎達品牌 則為300-500人民幣。 今年,美利達大陸廠的產量目標為80萬輛,內銷方面, 汎達品牌以當地代工為主,預計今年會有大幅度的成長。落 實兩岸分工、相輔相成,美利達台灣總公司以生產鋁合金自 行車、電動自行車及鎂合金電腦機殼壓鑄為主,今年的產量 為50萬輛。美利達台灣廠與大陸廠各司其職,依照市場環境 有不同的屬性與分工,使集團經濟效益達到最淋漓盡致的發 揮。 最大挫折:被Schwinn/GT倒 談到這三十年來美利達遇到最挫折的事,曾董事長不假 思索的表示,與Schwinn/GT合作了一二十年了,還是被倒帳,讓美利達損失慘重,最讓 人感到挫折!還好最後有拿回20%,也大大強化了美利達在 危機管理與客戶債信管理上的嚴謹度。 克紹箕裘 合作無間 正式進入美利達超過14個年頭的曾崧柱總經理,從高中開始便必須常常到工廠打工 幫忙出貨,父親的辛苦與壓力都看在眼裡的他,為了能分擔 父親的壓力與重擔並儘早進入狀況,曾崧柱在退伍後便放棄 出國唸書而直接進到公司磨練,如今,具國際觀與宏觀視野的曾崧柱不但是曾董事長最 得力的拍檔,也為美利達長期以來嚴謹的日式管理風格注入 一些富彈性的美式作風與觀念。 一路走來,曾崧柱最感到安慰的是看著美利達從家族企 業演變成上市公司,然後成為跨國經營的國際化企業。曾崧 柱說,美利達仍有很多進步與學習的空間,巨大一直是我們 可敬的競爭對手,如果市場上沒有競爭,就太孤單也不會進 步了。 至於內部管理上的調整,曾崧柱總經理表示,早在五、 六年前就已看到台灣在生產成本結構上的變化,因此當時美 利達便斷然將運作20多年的鐵質車架生產線停掉,改由大陸 回銷,如今證明當時的決策正確無誤。 各司其職 重溝通與尊重 談到父子共事的相處之道,曾崧柱表示,摩擦與爭執一定會存在,但是兩個人必須 要有共識,以公司整體利益為考量,雙方都要學習調整。大 體來說,曾董事長主要負責一切對外事務以及多角化投資、 技術研發與財務資源的調度。曾崧柱則專司生產製造、市場 行銷、接單報價、人事佈局以及大陸市場。兩人各司其職, 相互尊重、勤於溝通。 打造自行車就是台灣的形象 展望未來,同時執掌台灣自行車輸出公會(TBEA)理事長 的曾鼎煌董事長表示,台灣勢必朝精緻化、多元化及高單價 的多種少量模式發展,才有生存空間。雖然台灣的經營環境 愈來愈艱苦,但不是去大陸就穩贏,現在大陸市場也很競爭,預料十家去大陸的廠商將 有四家必須打道回府!反觀台灣在快速開發與靈活彈性,加 上長年的國際貿易與行銷經驗,只要持續創新、升級、推出差異化產品,台灣依舊有很 大的發展空間。創新價值、領導流行、將自行車打造為台灣 的代名詞(Bicycle is Taiwan),是大家必須共同努力的方針。 結合傳統與高科技多元發展 至於前瞻美利達的未來,曾鼎煌董事長指出,在自行車傳統產業領域,美利達除 積極研發創新外,早已著手進行生產流程改造MPS(Merida Production System),以達快速反應市場需求的目的。為因應未來市場發展,美利達的目標 包括: 1. 繼續深耕國內外市場及大陸市場,兩岸分工生產中高價位車系,產品線以 OBM(自創品牌)佔65%,ODM(與客戶共同開發,代工生產)佔 35%為努力目標。 2. 導入高科技、應用新材料及新技術,研發製造高附加價值產品。 (如電動自行車、輕量化鎂合金車架) 3. 以自行車應用鎂合金的製造技術,延伸產品線,擴廠生產『鎂合金電腦機殼』, 以實際行動跨足高科技產業,最終投資可達年產250萬套之 規模,在該產業中將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4. 多元化的投資;以高科技產業之軟、硬體及相關服務業為投資對象。 5. 配合現代化企業經營趨勢,結合傳統產業及高科技產業,平衡發展創造企業經營 效益,做為永續經營之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