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框框
 

經前所未見的市場低迷後,大多數企業仍持觀望態度,大家都戰戰兢兢、不敢大膽邁開步伐,在行銷、展會與廣 告方面也變得保守許多。事實上,就算是最艱困的景氣寒冬,總還是會有成長的機會。 市場有沒有商機,完全取決於自身有多大的意願與能力進行調整與行銷,以度過景氣衰 退期。其實,開拓商機沒啥要訣,唯有不斷積極曝光、曝光、再曝光。

新時代應有新思維,時時掌握趨勢脈動與需求,才能與時俱進,不被時代淘汰。而 不想被時代淘汰的首要之務,就是必須順應時勢改變觀念與想法。以前認為對的事,現 在不一定正確,以前行得通的策略與管理模式,如今也不一定適用。企業必須要有改變 的魄力與勇氣,時時作調整,才有進步的契機。企業更需積極培養國際觀與國際化人才, 才能與國際接軌。

誠如巨大董事長劉金標所言,光是把東西外銷到別國不叫全球化,到大陸設廠也不 叫全球化,要能夠真正整合運用不同國家的資源來發展的企業,才叫做全球化。

在標榜「全球化」、「科技化」和「自由化」的競爭體制下,變化速度之快,常常 讓人來不及反應,因為每個企業都必須站在相同的立足點上和其他的競爭者較勁。如果 你還為自身擁有一些優勢而感到沾沾自喜,那是很危險的,因為在你自滿的同時,別人 的腳步已經很快地趕過你了。唯有不斷創造本身的優勢,才能延續企業的活力。根據施 振榮的「微笑曲線」,最有競爭力的產業,其核心能力是落在 「創意」與「行銷」兩端的產業,而研發與行銷正是台灣自行車業承先啟 後的關鍵。

行銷大師科特勒指出:現今遇到最大的經濟問題,便是全球大部分產業都面臨了產 能過剩的窘境。由於供過於求,造成過多的商品搶破頭要爭取有限顧客的青睞。同時再 加上全球化、資訊科技、網際網路所帶來的市場變化與革命性衝擊,企業更需要對本身 與市場的定位做出更明確的調整。面對停滯不前的經濟,企業除了要充分國際化,還必 須具備全新的行銷觀念、創新能力和應變能力,並且要讓行銷在企業的策略和組織中成 為領導的力量,這是現階段企業轉型的首要任務,而且這次的轉型,也將決定企業在新 經濟與全球化競爭中的命運。

巨大羅祥安曾說,「轉型」是指更精緻、更有價值的經營模式,因此企業要有自己的 特色,要做到差異化經營才能生存。若要拼量、拼價格、拼成本,台灣是拼不過大陸的; 但台灣廠商可往品質、服務、創新研發、差異化行銷與策略聯盟的方向努力,只有「差 異化」才能跳脫價格戰並拉開與對手的差距。

不景氣時,大家不該被動地等待景氣回升。有時,成長看似悲觀,其實只是我們還 沒發覺機會。台灣自行車業正站在新世紀發展的十字路口,改變是一種風險,每一次改 變,都是賭注,所以在決定前進的方向之際,一定要先深思熟慮後再邁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