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和以水袋與扣具立足台灣

圖、文◎陳柏如


←何國平董事長對於研發樂此不疲

本有意前往越南設廠的山和企業,成立於1978年,主要以生產自行車用各式袋子、水袋、扣具、車籃等產品 行銷全球,做事一向步步為營的何國平董事長表示,經過一番審慎評估之後,山和 決定放棄越南投資計畫,目前尚不考慮外移設廠,先朝積極耕耘研發與專利,部份 產品找大陸台商代工的模式發展。

專注研發 多元發展 貼近使用者需求

問到山和企業能夠根留台灣的利基與優勢,何國平董事長表示,早 在1989年他就前往大陸考察當地投資環境,當時由於沒有適當的外派 管理人才,加上本身走精緻多樣少量的產品定位,因此決定留在台 灣,專注研發與銷售。何國平董事長說,當時未外移,現在要去就更 沒有優勢了,大陸競爭太激烈,再去也只是跟著拼價、自相殘殺,沒 有意義。

山和雖然規模不大,員工不到30名,但卻是一家年年都有賺錢的公 司,目前年營業額約1.2億。山和近年來積極投資開發許多快拆扣 具,並擁有自己的專利,才能不斷延續企業根留台灣的生命力。能 有創新靈感源源不絕,出國參展觀摩、不斷改善精進產品的實用性, 加上敏銳的觀察力以及貼近消費者需求的貼心設計,讓山和的產品倍受客戶的信賴與肯 定。除了扣具與快拆,山和亦研發具自我特色與專利的水袋,主要銷售歐洲為主, 透過客戶嚴厲的測試,讓山和不斷有精益求精的空間。山和的水袋除了在Outdoor有 不錯的銷路,甚至還銷售給新加坡國防部使用。柳條車籃加快拆扣具以及後貨架上 袋則是山和目前主推的新產品。

為了提升競爭力,山和亦積極開發自行車以外的產品線,如功能性背包等,以 善用本身的資源與設備。「留在台灣,不常常動腦,不時時推陳出新,就只好等著 被淘汰!」何國平董事長如是說。

走精緻化產品線的山和,十分重視產品的品質與耐用性,因此對於用料品質非 常堅持,對外包的品質更是絲毫不馬虎。說到兩岸分工,山和初期會先找大陸業者 代工,之後考慮入股,慢慢往大陸前進。

何國平董事長說,世界天天在變,企業必須要靈活因應,而持續開發更實用、更 方便的好產品,是山和永不變的承諾。

有快拆設計的貨架上袋

有扣具設計的柳條車籃在歐洲與日本很受歡迎!

山和的車把扣具專利產品實用又簡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