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紳以多元化創新局

文◎林長緯


樣的路,有人走得跌跌撞撞,有人卻走得穩健妥當,甚至還能在 步履之間開創新局,另闢康莊大道。就像三年前成立的喬紳股份有限公司,儘管面 對一片不景氣,仍舊毅然崛起,找到屬於自己的經營方向。

←喬紳董事長陳青樹先生

轉投資與策略聯盟

近年來,在大陸廉價勞工和以量抑價的猛烈攻勢下,台灣的中低級自行車製造 業者已經到了無立錐之地的窘局,喬紳的董事長陳青樹先生大膽預料:台灣該類型 產業將在這一、二年之內完全匿跡。

或許在聽完陳董事長的說法之後,各位讀者都會和筆者有相同的疑問:既然大 陸在各方面佔盡了優勢,那為何絲毫不見喬紳有到對岸投資的動作呢?陳先生表示, 若以同樣的商品分別在台灣和大陸生產,或許大陸佔有低成本及低售價之優勢,但 是經過全盤計算後發現,在大陸生產所得的投資報酬率反而比台灣來的低。簡單地 說,從台灣到大陸,也不過就是轉戰異地罷了;與其選擇外移到對岸,一切從頭開 始,還不如留在台灣,把已經成就的部份繼續擴充,所得到的回饋還更可觀。

對於眼前的自行車市場,陳先生表示台灣只能朝向技術性與研發方向 發展。因應這樣的局勢,以生產花鼓為主的喬紳,開始進行一連串的革 新:首先,將三年來所生產的中低階商品逐次淘汰,轉而開發具有新功能、新 造型的High-end零件,向瑞士的DT SWISS看齊,並以超越該品牌為理想,以打入另一片利潤更高,客源也更穩定的市場。

此外,針對廠房中雜亂無序的工作流程與生產線,喬紳計畫要一一進行合理化、 專精化-目前喬紳已在彰化縣和美另外添購一處佔地1500多坪的新土地,預定在明 年將生產工作移至該處,透過重新規劃所有的生產流程,以期製造出真正具備國際 水準的新單品。

不僅如此,陳董事長認為一味閉門造車只會讓台灣本地的自行車業者無法繼續生存 下去,因此喬紳打出策略聯盟,與自行車同業-盈集(以製造機械式碟剎為主,喬紳佔 其股份65%)和另一家快拆廠商,以相互支援的方式,將彼此的生產與技術緊密結合, 一同面對自行車業越來越激烈的戰況。

未來,喬紳不打算前往大陸投產,因為他們相信在自我的堅持下,台灣能夠在 世界的大舞台上站穩腳步,甚至在不久的將來達到領導趨勢的地位。 

喬紳的鈦合金卡式套筒,加上碳纖維花鼓中管,總重僅有260g。

雙頭單速套筒,適用於BMX,以方便替換為設計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