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加入WTO後海關新規定
|
順應中國加入WTO國際組織,為了適應電子產業全球發貨、快速通關的要求,針對久為台外商詬病的海關問題,中國大陸各城市最近掀起一股改革海關通關的熱潮,包括廣東、上海、蘇州等台資企業集中的城市,甚至位於東北的大連也都競相增加這項軟體服務,期望藉此吸引全球外資的大手筆投資。
一、實施新進出口貨物審價完稅辦法
中國大陸海關從2002年1月1日起,實施新的審定進出口貨物完稅價格辦法,遵循客規、公平、統一的估價原則,依據新辦法審定進出口貨物的完稅價格。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由海關以該貨物的成交價格為基礎審查確定,並應當包括貨物運抵中國境內輸入地點起卸前的運輸及其相關費用、保險費。
出口貨物的完稅價格由海關以該貨物向境外銷售的成交價格為基礎審查確定,並應包括貨物運至中國境內輸出地點裝載的運輸及其相關費用、保險費,但其中包含的出口關稅稅額,應當扣除。
新辦法規定,進出口貨物的收發貨人,應當向中國海關如實申報進出口貨物的成交價格,提供包括發票、合同、裝箱清單及其他證明申報價格真實完整的單證、書面資料和電子資料。海關認為必要時,進出口貨物的收發貨人,還應當向海關補充申報反映買賣雙方關係和交易活動的情況,以及其他與成交價格相關的資料。
二、實行電子報關
中國大陸海關現正推行一連串的改革,包括建立現代海關制度、通關作業改革和快速通關改革,希望在2003年前建成現代通關模式,並在2010年前,與全球先進地區海關做法按軌,實行全面性無紙化報關,建設電子海關。
中國大陸海關已推出中國電子口岸系統,由國家電訊公網將資料存於公共資料中心,企業可上網辦理出口退稅、報關等手續。同時,該電子系統連接稅務、工商、公安、交通、海關、銀行等內部網,進行跨部門交叉稽查。變成中央資料後,企業再不必繁複地向不同部門遞交資料。
此外,海關已推行多種通關便捷服務,包括提前報關、聯網報關、快速轉關、上門驗放、加急通關和擔保驗放等,而快速通關的主要措施又包括:一次時間。其中,通關系統H2000已與口岸電子執法系統結合,逐步實現電子口岸的長遠目標。做法是集中資料方式,實現全面聯網操作、資訊共同、底帳核查,改進資訊流轉方式,減少不必要人為干預,提高通關效率。
三、加工貿易保稅作業餘料管理新措施
外商投資企業可在大陸從事加工貿易業務,此處所指的加工貿易包括進料加工、來料加工(來料加工裝配)、出料加工及補償貿易等四種類型。凡是從事加工貿易的外商投資企業,都應按有關規定,辦理加工貿易合同登記備案手續,並在指定的中國銀行開設加工貿易銀行保證金台帳。
關於規範加工貿易保稅進口料件,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邊角料、節餘料件、殘次品、副產品和受災保稅貨物的內銷審批和海關監管,中國大陸於2001年9月13日實施「關於加工貿易邊角料、節餘料件、殘次品、副產品和受災保稅貨的管理辦法」,明訂加工貿易企業申請內銷節餘料件或內銷用節餘料件生產的製成品,按下列情況辦理:
(一)餘料件金額占該加工貿易合同下,實際進口料件總額3%以內(含3%)、且總值在人民幣1萬元(含1萬元)以下的,外經貿主管部門免於審批,直接報主管海關核准,由海關對節餘料件按規定,計徵稅款和緩稅利息後予核銷。屬進口許可證管理的,免領進口許可證。
(二)料件金額占該加工貿易合同項下,實際進口料件總額3%以上,或總值在人民幣1萬元以上的,由省級外經貿主管部門,按有關內銷審批規定審批,海關憑《加工貿易保稅進口料件內銷批准證》,對合同內銷的全部節餘料件,按規定計徵稅款和緩稅利息。其中,節餘料件屬進口許可證管理的,企業還要按規定向海關提出有關進口許可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