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短一天,人潮不減! 

2002美Interbike展熱鬧滾滾

圖、文◎編輯部


Outdoor Demo一向是店老闆的最愛,也是大品牌作宣傳的最佳時機。

太平洋展出ZEM四輪休閒車

利奇展出整合式剎車燈組I-Pad,強調只需更換剎車膠便 可相容於各式V剎,有助提升騎乘安全。

Raleigh UK總經理Mervyn Jones對今年的秀展很滿意。

今年Pacific Cycle挾旗下幾大知名品牌Schwinn、GT、Mongoose等盛大聯合展出。

加拿大Norco總裁(左二)表示,今年美國展展氣熱絡許多,右二為鋐光林文華董事長。

2002年的Interbike展於10 月6日至8日在拉斯維加斯的Sands Expo展出,今年Interbike展會擺脫去年911的陰影,呈現熱鬧滾滾的氣象,展前一天 在鄰近的 Blue Diamond舉行的試騎活動更吸引大批dealer前來體驗各大品牌登山車及公路 車等新品,獲得不錯的成效。

參觀人潮熱絡

據大會統計,Interbike展第一天就吸引了約22000人前 往參觀,今年的展會共有1000多個參展攤位,及來自4500家 經銷商及代理商的買家,據統計,最後一天的人潮依舊不減。除了絡驛不絕的人潮,參 展廠商也認為今年展會效果確實不錯,Specialized市場經理 Kristi J. Valentine表示,他們的攤位從早到晚都十分熱絡,2 HipBikes總裁 Ron Wilkerson則表示,會場中的BMX專區擴大了預期的效果。

展場內可見在碳纖維材質普及化後,朝向局部的精緻化,打造質感、功能性佳的自 行車,而特殊的BMX、斜躺車、海灘車較以往增加,登山車則在走下坡,各大廠無不推 出新品吸引買家的目光。

大會在10月5日安排整天的戶外試乘活動Outdoor Demo,吸引了4000名參觀者試乘各大品牌的登山車及公路車,其中以 美國當地的經銷代理商居多。由於會館內靜態的展覽縮短為三天,方便許 多參觀者,開展第一天 (10/6、週日)的參觀人數打破了以往17000至 18000名參觀者的記錄。而超過1000家的參展廠商,也讓邁入第 21個年頭的 Inetrbike秀展繼續保持其世界最大的自行車展的頭銜。

BMX成長 折疊車有增加的趨勢

與過往幾年相比較,今年的Inetrbike展會顯得更加忙 碌,至於去年受到911攻擊以及Schwinn/GT 事件而衰退的現象, 今年則完全沒有痕跡,部份參展及參觀者普遍認為今年的Inetrbike 展會可算是近年來人氣最旺的展會。

在產品方面,BMX市場的逐步成長讓BMX在展會中也設有專區, BMX產品方面變化不大,但新品牌及配件引進的流行風潮,將使 BMX在美國市場穩固佔有一席之地。在登山車方面,Forx與 Specialized所合作開 發的Epic車款,其後避震器Brain以簧片自動控制鎖定或作動,成為 XC全避震車 中最突出的設計。而Fox Forx也將相當技術應用至其最新的XC F80避震前叉,可自動感應地形而鎖定及作動。Freeride及 Downhill的全避震登山車方面,Giant、Trek 、Cannondale及KHS各家大廠都以原結構推出更精緻的升級版車款, Giant推出一款全新的VT系列,也有改良的健身車。GT則推出 i-Drive Ⅱ,以更輕量的結構達到同樣的效果。折疊車則是另一個話題,今年展出的折疊車 也較往年成長。

在公路車方面,隨著管材製造商將碳纖維管材普及化之 後,各大 廠均推出頂級的碳纖維車款,可說是爭奇鬥豔。作為品牌行銷主要領導地位的美 國市場,無論在公路車、登山車、BMX,或是在新材質、新 結構的應用上,在展會中均秀出了最新的設計。

後避震器與碟剎更上層樓

零件方面,以避震系統的演進最搶眼,Progressive第五元素(5th Element)、Manitou Swinger Spv、Fox的Brain以及F80 × Terralogic都非常具指標性意義。碟剎則是另一項逐漸普及化的產 品,在輕量化方面也不斷突破,Shimano Magura、Formula的碟剎都充分顯示出碟剎不但在性能有較佳的表現,重量上 也可達V剎的水準。

去年美國自行車的總銷售量約1900多萬輛,其中1600多 萬輛為進口,舒適車與跑車有明顯的成長。據Bicycle Retailer雜誌的統計,可發現美國今年上半年(1-6月)的自行車進口量 較2001年增加不少,其中以20吋車成長幅度最大,整體市場銷售也有成長,預料全年度 的銷售應較2001年提升。

2003年的Interbike展日期為10/12-10/14。

同業交流、互通有無。左起:暐峰董事長黃文鏜、元渝董事長許 榮裕、隴億黃金華經理。

祥力三兄弟同心協力打造屬於Cionlli的座墊王國,左起:李政 佑(上海廠)、李政道(深圳廠)、李政達(順德廠)。

鋐光董事長林文華(左)球藝佳,中為敏德董事長萬榮魁。

重研發的環瑋以歐洲為主要市場,在其深圳廠投產後,亦積極開 拓美國市場,圖右為陳欽嬌經理。

Interbike是北美與中南美最重要的自行車展,右為仰吉吉公司 林仰哲董事長與其中南美客戶,左為群軒公司徐志成經理。

左為元毅許桂松董事長,右為Raleigh美國運動器材部總裁Bill Austin

TBEA台灣區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總幹事劉錦泉推動會務十分 積極、也勤於跑展會為會員廠服務。

KMC鏈條能在全球佔有近七成的市場,人才濟濟加上精準的 運籌規劃是其主因。圖為許瑞林經理與吳幸娟副理伉儷。

勤豐鋁業每年於美國展前一天都會舉行勤豐盃高爾夫球聯誼 賽,促進同業交流與情誼,業界同好參與踴躍。

六哥雖朝多元化發展,仍專注本業且努力開拓客源,圖為陳正和 副總。

瑞振近年來非常積極致力於產品研發與自有品牌的塑造與行銷,右後為許國忠董事長。

美利達曾崧柱總經理(右)表示,美利達美國市場的行銷主力放在Specialized品牌上。

RaceFace的新款龍頭Deus

3T配合Cipollini車隊配色所塗裝的龍頭

Reynolds另一款Cirro的爬陂輪組前480公克,後695公克。

HED的新款公路輪組

Cinelli的XLR8R公路車架

Pearl Izumi頂級的登山車鞋,造型比公路車更為粗獷

Cannondale以Gemini車款結構為下坡賽選手Cedric Gracia打造的下坡車

Colnago自製的碳纖維齒盤以及新款C40 HP設計的下叉

Ritchey首次出現的碳纖維把手。

Cipollini在環義大賽序幕賽中的豹紋計時賽車

Pinarello的計時車,塗裝極具速度感

台灣少見的DMT車鞋,頗具造型

Northwave最新款的公路車鞋,採用GMX的旋鈕固定

Fizik展出的鱗皮座墊

Klein 的Q Pro Carbon也跟上彩繪風

OAKLEY的新眼鏡

RockShox的U-Turn後避震器

Basso的全碳纖維公路車,質感細膩

ITM的Uniko採用側鎖的把手固定方式。

U-Turn可調行程的原理,剖開給你看。

Marin的輕量全避震車使用Quad的後結構

ITM的Uniko龍頭鎖入把手於側邊

NIKE的登山車鞋

Jamis的XLT2避震結構與K2類似

Pinarello的Dogma標榜為世界首台鎂合金加碳纖維,但美利達德國版的 909公路車已捷足先登

Dahon的Zero G折疊登山車

 

Ironhorse的DS車款相當粗獷,搭配OnePointFive的1.5 吋頭管。

Ritchey也推出公路的碳纖維前叉

Duro的BMX無內胎

AVID的鋼管增加剎車剛性。

亞獵士開始量產的鋁合金碟剎片,外型更細緻

Kenda的KOZMIK LITE2登山車外胎,重量僅390公克

MAXXIS的Xenith Un Categorie是公路競賽胎,胎重210公克可耐130psi

FSA也推出座墊,並且由Selle Italia及Selle San Marco代為操刀製作

Manitou的氣壓後避震。

 

Eddy Merckx的黑金配色也似曾相識

Tioga以中國功夫及日本風的方式展示,螢幕還上演著精武門

Time推出的千禧年全纖維前叉

Campagnolo的碳纖維系列被歸類於一個特別櫥窗

KHS特硬的4130材質作成的後叉

Answer的全罩式安全帽

De Rosa的Planet配色清爽

Willer的全碳纖維車款

Rolf Prima的Carbon輪組,前14後16根鋼絲,整組重量為1100克

FSA的碳纖維座管

 

Thomson新款的座管實測為146公克

最輕的CaneCreek後避震器內部

Giant TCR也推出後叉碳纖維的組合材質車架。台灣地區稱為TCR Triple

Trek的下坡車款Diesel

Intense的M1採用1.5吋頭管新規格,是否看來更粗壯?

Shimano的車鞋展示,可挑選適合自己的尺寸試穿

Ritchey的鋼管車架前後三角具有快速分解功能,易於攜帶

CrossMax也為Cannondale推出左撇子專用版

GSR也展出內藏後避震彈性體的車款,清爽的車型是否會成為新流行?

Marin的公路車完全義大利風格

可運用滑軌將整車移至後方裝載的車頂架。

Thule在現場以舊車搭配其車頂架

Schwinn以浮動式五通所設計的Delta 88 造型特別的迷你電動車。

HPL讓轉點內藏彈性體,僅有清爽的連桿結構。

K2在2003年款的Razorback搭配Fox Float APS後避震器,可鎖定也可調整。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