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阮素琴
多年來,台灣廠商前進大陸投產,在選定設廠地點時,多半著眼於交通便利性,一方面節省集散成本,另一方面則希望行銷網絡能隨之快速鋪展。也因為這 種對交通的依附性,台灣廠商多半集中在沿海地區,如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省份,其中的大型都市更是優先 選擇。因為台商普遍於此間營生,所以對於鄰近同業的動向勢必得多加留意,相關資訊的取得,當地展會是極重要 的管道。 「蘇常熟,天下足」,身為大陸米倉的江蘇省,因為地處長江出海口,向來被視為經貿重鎮,對於想要搶攻大 陸內銷市場的廠商,這裡可說是重要戰略要點。對於自行車 業而言,江蘇也是炙手可熱的設廠福地,單看昆山與太倉陸 渡鎮,自行車業者如雨後春筍般群聚於此,實在不難看出這 裡對自行車業的助益與重要性。 新理念 新產品 新生活 江蘇自行車業發展的重要指標-中國江蘇自行車、電動 自行車及零部件交易會,向來選在蘇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 行,但於2002年10月27日至29日登場的第20屆蘇交會卻移師 南京國際展覽中心,共展出面積達二萬多平方米,計有800 多個攤位、500多家企業參展,規模之大可算是一次新的突破,似乎也同時強烈宣告著 江蘇自行車業的發展又上了一層樓。 比諸逐步發展為國際性展會的上海、天津展,這次的蘇 交會較傾向於全國性的展會。三天的展會中,總計參觀、洽 談業務人數超過六萬人,人氣頗旺,盛況遠超過歷屆蘇交會。 江蘇省自行車協會理事長陸金龍先生表示,未來三到五年,蘇交會將會持續在南京國 際展覽中心設展,因為這裡的硬體設備先進,且停車場相當 寬敞,足以容納日漸增大的展出需求。 本屆蘇交會的展出主題是「新理念、新產品、新生活」,所推行的產品以創造美 好生活為宗旨,提倡親近自然,如佔總攤位數近六成的電動自行車, 便是符合此一訴求的重點商品,同時也是展會上最受多方矚目的焦點。隨著電 動自行車技術日趨成熟,電動自行車如今越來越被消費者認 同,此次展會中,比較全面地展示了大陸電動自行車產品中 的技術層面,就所推出的電動自行車樣式與功能看來,變得 更多樣,也更深入消費群的需求。 根據與會人士的意見,大家都普遍看好大陸未來的電動
自行車發展,因為以一般大陸民眾的消費能力看來,介於機
車與自行車之間的電動自行車是相當好的過渡性產品,既不
用負擔機車等級的昂貴價格,還能同時擁有替代性的綠色動
力,對於長期以自行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大陸百姓而言,電
動自行車勢必會在本世紀全面取代人力自行車。另一方面,
因為美利達在天津等地發動價格策略,以平均零售價300元
人民幣以下的自行車打入市場,大幅掀起了自行車業的競爭態勢,不論是台商或當地企
業,很多製造商都強烈感受到這股震撼和壓力,所以電動自
行車才有此強勁的看漲局面。
主要電動自行車品牌概況 本次展會的重心幾乎全都落在電動自行車上,許多較具 知名度的品牌也都在此積極秀出其特色與優勢。早先在大陸 的電動車市場中,「大陸鴿」一直穩居極大的市場佔有率, 但在開放相關產業後,目前領有牌照的廠商至少有40家,其 中較具規模者包括小羚羊、千鶴、菲利普、綠源與貝克等。 根據調查,現在市面上的電動自行車品質參差不齊,一般以 1200元人民幣以下的電動自行車為劣質品,尤有甚者更賣到 二百多元人民幣,若論到品質較穩定的層級,則平均要價人 民幣2000到2500元,這個價位目前也頗被消費者接受。 這次展會中,大陸鴿仍是極重要的電動自行車業主角, 今年他們試圖在開發應用上做文章,如大動力超小型電動輪 轂就以電機扭矩大、爬坡動力強勁、重量輕,以及比原有無 刷低速電機減輕了近一半重量、噪音低和使用壽命大幅度提高等特點,頗受參觀者好 評。 至於蘇州小羚羊這次展出的騰羚公主流線型輕質車殼色 彩鮮麗高雅,大功率超載新型電機輪轂,爬坡性能不俗,高 質量碟剎系統幾近無聲,多功能儀表造型別緻,同樣受到參 觀人潮的讚賞。 浙江嵊州無限能源生產的鋰離子電池採用了先進的電池 材料和生產工藝,電池內配置了過充、過放、過熱、過流及 多重短路保護電路,與電動自行車搭配後,整車重量不到19kg ,在展會中極受關注。 廣州萬易通能源科技蘇州城市動力顯然是衝著普通電動 自行車因搭載電池偏重而來的,因為鋰電池成本過高,售價普遍偏貴,要不然一般的電 池只要三百人民幣;現階段除非廠商指定,要不然都用一般 的鉛酸電池,而城市動力所使用的鑷氫電池價格較鋰電池為 低,效能則比鉛酸電池強,勢必成為使用鉛酸電池電動自行 車的重量級殺手。另外,丹陽車圈也因為負責人的觀念新穎,經營得法,目前車圈的月 產量達到110萬,近期更投入幅條的生產,朝向多元化發展。 其它的參展廠商還包括:無錫川村、常州綠霸、南京金 城、常州長豐等,眾多攤位所展出的電動自行車也都有十分 亮眼的表現。另外還有許多電池製造商,如:天能、華富、 華燕等,也都各自打出自己的賣點吸引商家,展會中更提出 將電池的三保期延長等配套做法以吸引顧客。 台灣,你的定位在哪裏? 近年來隨著台灣廠商、日商紛紛在大陸設廠,買主也投 向中國懷抱,中國已成為全球自行車最主要的生產供應中心。受到全球景氣重挫及國際 自行車大廠紛傳財務危機影響,台灣去年自行車產值退居全球第三( 2001年自行車總產量475萬台,總產值為四百億元,較前年度衰退 32%)、出口值居第二、傳動系統出口值居第三,各項排名均落於中國 大陸之後,拱手讓出自行車輸出王國寶座。 不過,大陸政府對於發展電動自行車的態度目前尚未明 朗,就早年的政策看來,整體是以促進該行業的發展為主要 方向,在北京將於2006年禁行電動自行車的政策出台後,大 陸電動自行車業的發展開始產生波動,雖然因為該項法令並 未依足立法程序而充滿爭議,現階段各界仍積極與大陸中央 政府磋商中,但電動自行車在大陸的或興或衰,這項政令確 立與否勢必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大陸中央若正面提助電動自行車業,勢必會造就一段長 時間的榮景。隨著電動自行車在大陸的成長,消費者可能注 意到的層面也將會隨之擴張,所以相關產業未來可能要發展 的重點將不再侷限於研製新品,維修服務的提供、價格與品質的配合以及電容器的輕量 化和續航力等各方面都將是優勝劣敗的關鍵,值得相關業者 投注心力。 相較於台灣自行車產業的衰退,大陸自行車產品的水準
逐漸在提升,這真的值得台灣自行車製造商深自惕厲,或許
是該升級轉型、構思新做法的時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