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積實力的久輪

圖、文◎林長緯


久輪負責人劉浚清先生

在材質上努力翻新的久輪夾器

質向來是產品行銷的關鍵,同時也是市場分級的依據,隨著台灣自行車市場的萎靡,這方面的考量顯得日 漸重要,為了維持自身的競爭力,許多廠商都努力追求國際級的品質認證。

新廠新氣象

已有26年經營歷史的久輪,在負責人劉浚清先生的努力下,主要生產制動系統 組件,包括以鐵質、鋁合金、Alloy等材質製造一般自行車剎車把手、 v型夾器,以至於目前投入研製的電動車專用斷電剎車把與汽車排檔頭。去年,劉先生在位於茄 苳路的1200坪土地上建立新廠,佔地約400坪,並於12月22日遷入,偌大的廠房全然 一派新氣象。

蓄積實力以待傳承

遷廠雖然只是順勢而為,但是在談到未來計劃時,劉先生倒是頗有想法。他先 是提到自己的獨子劉凱銘,言談中為他在服役期間因表現優異獲頒表揚獎狀一事感 到驕傲,之後更對他有心接手父業而表露欣慰之意。劉先生表示, 長期以來,久輪因為沒有外國語言人才作為基礎,無法直接與國外客戶進 行溝通,所以從未參加大型自行車相關展會;現在他將兒子送 往美國加州攻讀語言學科,期待他能在學成歸國後,成為久輪 的新支柱。

在等待傳承的這段期間,劉先生並不會選擇閒逸以待,日前他得知 ISO認證目前已允許以單品與單一生產線申請,因此他將以此為目標積極發展,並努力開拓直 接外銷客源,為企業永續的發展鋪路。

「台勞」悲 「台流」更悲

大陸環境瞬息萬變,劉先生表示,他多次從友人口中得知,許多變賣身家的台 商到大陸發展小企業都不順遂,資產盡沒後,在無顏見江東父老的心理因素,與無 力再起東山、無處依附的交迫情況下,索性在大陸當起外籍流浪漢,民間普遍稱之 為「台流」,目前在大陸遭逢如此處境的人已不在少數,其中稍具能力的人則當起 「台勞」,過著月領台幣2~3千元的艱困生活,有鑑於此一情景,劉先生還是決定留 在台灣發展。儘管近期原物料漲價,久輪大量使用的鐵材價格居高不下,但為了企 業的社會責任與下一代的未來著想,他還是會繼續堅持、努力打拼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