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一日中國電信無預警片面宣佈調漲八至十倍長途電話落地接續費,引發台、港、澳業界與消費者的不滿。此一違反 商業常理的行為,發生在中共官方國營事業-中國電信身上,不禁讓人為在大陸投資已逾千 億的台商企業捏把冷汗。 代工形態事業在大陸投資過剩、過密集,自行車產業就是最好的寫照之一,台商大規模 在中國佈局,已造成產能過剩,陷入買方殺價的市場中。每次遇到美國大廠下單就會造成多 家代工台商以幾近成本的價格自相殺價競爭,讓美國買主充分獲利。台灣業者為了搶大客 戶,總抱持著「就算不賺錢,但為了增加市佔率逼退對手,也願意接單。」而反之如果得罪 了大客戶,那就別想混了,廠房設備都投資那麼多了,難道拿來關蚊子嗎?在經濟持續低迷 迴盪、消費萎縮的經濟局勢中,如此微薄毛利根本不敷負擔企業鉅額投資所需的利息與成本 支出,時間一久,免不了面臨營運危機。 台灣自行車在多項產品上的產量都位居全球No.1,但是這些廠商有沒有Margin Power利潤權力呢?有沒有辦法決定自己產品的合理價格、維持應有的毛利率,然後為企業賺取適當 的盈利呢?想想很悲情,當台灣自行車產業這幾十年來東征西討,擴廠、擴廠、再擴廠之 際,好不容易爬到了No.1的地位,可是在商場上還是沒有足夠的Power,一旦遇到景氣下滑 也只有降價、殺價的命運。未來,自有品牌與通路絕對是自行車業掌握Margin Power最重要的關鍵,也只有能掌握Margin Power的企業才能永續經營。 自從大陸成為世界工廠之後,產品的出廠成本就便宜到令人難以想像,在這種環境之 下,產品價格正走入兩極化的極端發展。據統計,一線的高檔品牌精品都能維持兩位數以上 的業績成長,但二線品牌產品的銷售狀況就很不理想。最近日 本很流行「百圓商品」、台灣也很流行「十元商品」,消費者總是邊買 還邊懷疑:「真的還假的?紙粘的也不止這個價錢!」我總也會想,這一定是「台灣的經營 管理能力加上大陸廠製造」,才能把產品做得又好又超級便宜,這是No.1,可是沒有Margin Power。 兩岸分工、追求最大管理綜效,已是中大型企業追求最佳經營績效的運籌模式。台商能 在這波大陸開放中獨領風騷,是因為跟全球各大廠合作多年,長期累積的友好關係與配合默 契,使台商站到一個特殊的位置,成為連結全球各大廠與中國大陸的關鍵仲介角色,但這樣 的優勢還能維持多久?大家必須有心理準備。 「走到森林深處,眼前有兩條路,一條人聲喧譁,一條人跡罕至。我選擇人跡罕至的 路。」美國詩人弗洛斯特的這首詩,已經被廣泛引用甚至到了陳腔濫調的地步。但是,歷 經台商海外設廠最高潮,以及景氣最谷底的三溫暖洗鍊,相信很多廠商一定會有很深的感 觸。這幾期陸續採訪許許多多未外移的廠商之後,不難發現,當初多數廠商都受限於規模、 人才、資金、抑或產品與市場定位而決定根留台灣,如今相信如果有人問他們過去幾年所做 過最得意的決定是什麼?他們一定會說,最得意的決定其實是「沒有做過的事情」,那就是 他們當時並沒有像許多廠商一樣,在大陸投資熱潮時,一窩蜂爭相前往大陸或東南亞投資設 廠,而造成今天企業沈重的負擔。 然而,在喧囂的時候,要做出冷靜的決策,選擇一條人跡罕見的路,並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