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五月份由零開始,發展到現在歷經近八個月的時間,睿益從OEM做 到現在的自力研發,一路走來,擺脫為人作嫁的低階生產方式,逐漸做出了 自己的信譽與標準,在人人喊冷的景氣中,儼然成為自行車業的新典範。 圖◎賴協志、文◎林長緯
負責人柯賢淦先生表示,睿益是由二家貿易公司與一家熱處理工廠所組成,因為之前適逢廣毅(被承攬的熱 處理工廠,原本為一些大廠商進行焊接加工)負責人想要退出這個行業,而他與友 人則希望成立自己的工廠以配合原有客源,並在品質控管與流程配合各方面達到平衡, 所以才決定將廣毅承購下來改組為睿益。 生產流程整合 產品講求獨特性 睿益擁有整套的熱處理機具,可進行鋁合金6系列與7系列( 74、75、76)的加工。此外,睿益也有自己的焊接、研發部門,目前正努力朝 ODM發展,逐漸脫離OEM的範疇,客戶反應普遍不錯。柯先生 表示,睿益的經營理念是幫助客戶建立其產品獨特性,從基礎構思到進一步的製圖、 打樣,逐步接近客戶的要求,這種全套服務的作法對那些開發不強的小廠牌幫助極 大,因為睿益讓他們找到了能夠依靠的對象。不過柯先生強調他們對訂貨量並不求 多,所設計的車架也不會同時賣給兩家客戶;就算客戶要求同類型的車架,睿益還 是會在局部進行修改,或者在確定兩家客戶的需求沒有衝突之後,才將同類型設計品售出。 順應本土產製高級品趨勢 睿益始終努力朝具特殊功能的高級車發展,包括下坡車、雙人下坡競 速用車、表演車、攀岩車(19吋、22吋)、多人協力車都是他們所保持 的利基。不僅如此,睿益日前更投入可拆卸協力車的研發,方便車友將車架分離拆 解為二段或三段,為台灣眾多使用轎車的自行車同好免去加設攜車架的麻煩與遭竊 的隱憂,成品將會在今年的臺北展公開亮相。柯先生表示,因為睿益的訂單來源多 為歐洲小品牌,少量多樣的訂單在台灣密集生產較有利;加上台灣目前較有競爭力 的中高級品有95%都是在本地產製,配合睿益於此一層級發展的既定走向,留在台 灣是必然的結果。綜觀美國與部份歐洲國家,其自行車自製率逐年下降,不過其本 土製品都保持在中高價位,這就是當地廠商們因應不景氣的作法,十分值得台商借 鏡,在大陸低單價自行車的壓迫之下,台灣只有往高處走才有生存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