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鳳岐
2002年景氣持續不佳,全球自行車銷售情況幾為低價車所壟斷。台灣自行車出口重鎮歐洲,在2002年下半年起受到歐元大幅升值的激勵,一反上半年疲軟的走勢,開始積極出貨,並在全球自行車市場中有很好的斬獲。儘管大陸的自行車在全球貿易量中擁有60%市占率,但是台灣自行車成功地升級為中高價位的供應者,並在產品市場中扮演主導者角色,不僅普獲國際市場的認同,也為台灣產品精良與優質的形象屢建奇功。
貿協杜塞道夫台貿中心表示,德國自行車銷售市場在最近三年有很大的變化,而且逐年遞降,最主要的原因為大環境的景氣不佳,2002上半年德自行車銷售數量僅300萬台。
依據德國兩輪車製造公會(ZIV)所公佈的最新資料顯示,德國自行車銷售情況自2001年起開始大幅衰退,與2001年相較,2002年不僅銷售未見起色,上半年還繼續以5.3%的幅度在衰退當中,特別是在2002年的第一季,德國自行車銷售衰退現象特別明顯,按照ZIV的解釋,這和2002年第一季適值歐元現鈔開始流通時期有關,許多經銷商趁機變相加價,導致自行車消費意願的重挫。市場專家預估2002年下半年德國自行車買氣應有回籠,主要的因素在於歐元升值。
貿協杜塞道夫辦事處認為當前德國年輕人仍然熱衷於登山車款式,不過另一種以健身為訴求的Fitness-Bike也開始受到自行車族的重視。台灣自行車在德國進口市場中,數量排名僅次於波蘭,金額排名僅次於荷蘭。2002年1-11月台灣自行車輸往德國市場的數量較2001年同期增加1%,但銷售金額卻下跌6%。基本上,台灣產品在德國消費市場中地位穩固,不過近年來波蘭、越南、比利時及西班牙輸德自行車成長快速,是目前值得留意的市場變化。
2002年上半年荷蘭自行車銷售量為62.6萬台,較2001年同期衰退3.8%,不過由於銷售價格的調漲,該時段的總銷售金額反而成長1.6%。2002年下半年的統計目前還未公佈,但是由於歐元升值效應顯現,從台灣自行車在荷蘭發貨中心的出貨狀況來看,下半年的銷售表現將優於上半年。
根據荷蘭兩輪車協會(RAI)所公佈的資料,荷蘭自行車裝配的規模約在100萬台左右,荷蘭裝配量最多的是擁有110年歷史的Gazella,裝配數量為40萬台,台灣巨大公司在荷蘭的裝配量為25萬台,自行車及機車集團Accell亦具有可觀的裝配量。
當前荷蘭自行車進口數量約50萬台,2002年1-9月進口金額為8,309萬歐元,較2001年同期成長2%,不過從台灣進口的自行車金額卻降為2,209萬歐元,較2001年同期大幅減少27%,使得自行車王國的名銜首次被美國取代。
荷蘭自行車50%出口至德國,由於對德國自行車市場的高度倚賴,因此受到德國通貨緊縮和進口減少的影響,2002年荷蘭自行車出口表現也呈大幅衰退的現象。荷蘭自行車銷售旺季自每年3月開始,至5、6月為銷售頂峰,對於買主來說,傳統的下單流程通常在前一年的秋季決定次年的進貨量,因此一般大型自行車裝配廠會在秋季邀請經銷商前往車廠參觀新款展示,以便根據其意見決定次年度的進貨。
英國自行車仰賴進口,台灣自行車在英國進口市場中排名第一,並且遙遙領先其他國家。2002年1-11月台灣自行車出口到英國的金額為3,027萬英鎊,較2001年同期衰退5.88%,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大環境的不景氣。大扺來說,低價自行車在目前的英國市場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從英國自行車進口來源排名第四的突尼西亞成長44.71%,和排名第九的泰國成長348.25%可以看出。
英國自行車車種當中,以越野車的需求最為殷切,占所有自行車總銷售量的半數,其次是兒童使用的自行車。在銷售通路上,英國自行車過去多由獨立專賣店擔任主要的經銷管道,近年來則開始朝向多元趨勢,目前約有16%的自行車在玩具及運動用品零售店通路銷售。英國自行車銷售價格差異頗大,一般來說,中價位的自行車零售價約在200-300英鎊之間,低價位的自行車約在40英鎊左右,高價位的自行車則有超過1000英鎊的價位。
英國最大的自行車供應商為Universal Cycles Plc,以供應兒童自行車及專為幼童設計的pavement自行車著稱,年銷售量約58萬台。英國本身亦有知名品牌之成車供應商,但因競爭優勢不敵進口車,近年來大都放棄直接製造而轉型為組裝廠的方式銷售自有品牌。
2002年法國自行車進口值為1.68億歐元,較2001年大幅成長11.3%,進口量達184.7萬台;在零配件進口表現方面,2.14億歐元的進口值雖然頗為可觀,但與2001年相較則反而衰退了13.3%。從法國自行車進口市場變化的情況可以看出,法國消費者在2002年購置新車趨勢向上,導致維修需求減少,因此零配件需求也同步減少。
法國自行車進口來源以歐聯為主,從進口值來看,2002年法國自歐聯進口64%,從進口量來看,更高達76.4%,其中義大利為法國最大的自行車進口來源,進口值與進口量分別占36.2%和55%,台灣排名第二,進口值和進口量分別為25.8%和14.4%。從值量交叉分析得知,法國自台灣進口的自行車多屬高單價的車種。
大陸、台灣、義大利為法國自行車零配件主要供應來源,供應比例依次為21%、20%、14%,主要零配件進口項目為車架及前叉、剎車器、踏板、輪轂、輪圈等。
法國本身也生產自行車,目前年產量約為150萬輛。法國自行車出口至全球79個國家,但主要出口市場仍為歐洲,占94%以上,其中德國、義大利、比利時、西班牙占法國76%以上的出口比例。
法國自行車的銷售以成人越野車為大宗,占38.4%,其中20吋及24吋兩款越野車銷售狀況最好,占越野車銷售量的半數以上,其他銷售量排名依次為競賽自行車、兒童自行車、全路況自行車、普通自行車及一般自行車。有趣的是,法國自行車銷售成績與該年氣候狀況有關,多雨的夏天可使銷售量減少6%。
2002年預測資料顯示,義大利出口自行車132.6萬台,進口自行車42.1萬台,淨出口量為90.5萬台。2002年義大利58.25%自行車出口至法國,數量高達77.3萬台,其下依次為德國和西班牙,出口比例分別為7.4%和6.7%。
目前義大利進口自行車市場中,大陸成為義大利最大進口來源,占總進口量28.81%,法國為7.5%居次,台灣排名第三,占6.1%;但以產品單價來看,台灣自行車在義大利的平均單價為173歐元,遠高於大陸自行車17.2歐元。
義大利統計局(ISTAT)資料顯示,義大利自1993年起即超越德國,成為歐洲最大自行車生產地區,生產高峰為1994年的580萬台,近兩年以來年產輛約265萬台。
駐西班牙代表處經濟組表示,2002年西班牙經濟表現優於歐洲平均,失業率也快速地控制在相對理想的範圍內,因此使得西班牙休閒人口的比例快速上升,促成自行車的銷售有不錯的市場反應。2002年台灣輸往西班牙的自行車金額為396萬美元,較2001年同期大幅成長82.7%,鄰近的葡萄牙亦有相同的現象,自台灣進口自行車金額從2001年的53萬美元,大幅成長到2002年的112萬美元,成長比例為109%。
西班牙北部大城畢爾包自1988年起舉辦國際自行車用品雙年展,展出項目計有自行車、自行車零組件、自行車週邊產品、自行車用品製造設備等,2002年參展廠商超過200家。西班牙代表處經濟組表示,畢爾包自行車展的買主除了西班牙以外,就連鄰近的法國和葡萄牙的專業經銷商都會就近前來參觀採購,有鑑於台灣自行車在南歐地區仍有拓展空間的考量,建議業者留意相關展覽訊息。
駐奧地利代表處經濟組表示,奧地利每年銷售自行車50萬台,是歐洲自行車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奧地利自行車95%自境外進口,市場銷售主流車種為休旅型的自行車,市場佔有率為40%,其次為登山車30%。電動自行車在奧地利有極大的發展潛力,Craf Carello為主要製造商,2002年在市場賣出300台,該公司預估五年內每年銷售量將可擴增為3000台,這種自行車時速20公里,續航力可達40-60公里。2003年奧地利自行車展將於9月20-23日在薩爾茲堡舉行。
土耳其自行車進口來源主要來自大陸、台灣及義大利,但都呈衰退的局面,2002年1-9月自台灣進口金額只有4萬美元,較2001年大幅衰退61.5%,市場佔有率已微不足道。土耳其自行車進口急速減少的原因在於土耳其自行車製造及裝配工業成長,其零組件仍需仰賴進口,供應來源則以價格低廉的大陸為主,顯示土耳其自行車進口市場價格因素重於其他。
芬蘭自行車市場規模不大,但是該國人民喜歡戶外運動,因此市場具有潛力,我業者可利用大型展覽會建立與芬蘭進口商聯繫管道,應可對拓展芬蘭市場大有幫助,而芬蘭體育用品雜誌Sporttimmyja在芬蘭業界流傳甚廣,業者可多加利用。
2002年捷克自行車進口金額為2312萬美元,較2001年同期成長19.5%,其中自大陸進口1323萬美元,自台灣進口823萬美元。近年來捷克消費者在選擇登山及越野用途自行車,已越來越注重品質,而捷克本地車廠無法生產此類自行車,幾乎都是進口車的天下。
2002年美國自行車進口數量約1955萬台,金額約8.78億美元,平均單價為77.87美元,基本上,進口金額於各車種都呈兩位數字的成長,但是平均單價確呈下跌的局面。大陸和台灣分別為美國進口排名前二大的進口供應源,大陸自行車在美國市占率為78.56%,數量為1815萬台,平均單價為37.96美元,台灣自行車在美國市占率為28.33%,數量為127萬台,平均單價為135.54美元,其中,大陸自行車單價有逐年降低的趨勢,台灣自行車單價在美國則有逐年上攀的趨勢。
2002年美國自行車在大眾市場銷售各類別自行車的價位點與2001年相較,約呈10%的下跌趨勢,平均20吋自行車的到岸價格從2000年的50美元跌至2001年的45美元。自行車專賣零售業在低價位自行車市場上,平均單價卻上升。全美自行車經銷商協會指出,各類自行車的零售價格都上揚,其中以Road Bike漲幅最大,價格高達4000美元的Road Bike在某些地區極為普遍,Comfort Bike的銷售也上升。
加拿大國際貿易法庭於2002年12月9日決定繼續對台灣及大陸輸加自行車及車架課徵反傾銷稅,不過對於課徵的範圍做出修訂:直徑在16吋以上的自行車FOB價格由原先必須超過325加元,放寬為225加元以上者即可免徵反傾銷稅,而車架部分則由原先100加元降至50加元;此外,摺疊式車種已不再列入反傾銷稅課徵項目,所放寬限制之部分,稍稍有利於台灣自行車對加拿大的出口拓銷。
2002年加拿大進口自行車及相關零組件總額為2.1億美元,較2001年衰退4.08%,其中大陸及台灣仍分列前二大進口來源,市佔率分別為29.97%及22.58%。
2002年日本自行車總進口數量為832.6萬台,較2001年增加17.4%,進口金額為570.3億日圓,增加11.8%。從各別車種來看,除了登山車及迷你車進口呈現衰退以外,幼童車、學童車、輕快車、其他類(如折疊車)都呈現成長,其中尤以輕快車的需求呈大幅增加的趨勢,2002年日本輕快車進口數量為304.3萬台,較2001年成長29.4%,進口金額為190.55億日圓,成長25%,平均單價為6262日圓,較2001年略降220日圓。
日本自行車主要進口來源依次為大陸、台灣、越南,2002年日本自大陸進口自行車713.1萬台,金額為44.8億日圓,平均單價6283日圓,自台灣進口95.7萬台,94.5億日圓,平均單價9873日圓。
貿協東京台貿中心表示,日本自行車市場呈日漸萎縮的趨勢,且市場中充斥著廉價進口產品,因此建議台灣廠商以鎖定中高價位的自行車進行產品開發,特別是折疊自行車方面,在日本每年有50萬台的需求規模,以技術能力擺脫大陸自行車在市場上的糾纏。
2002年大陸出口自行車總數達4500萬台,出口金額為12億美元,與2001年相較成長30%,約占全球自行車貿易量50%。由於大陸自行車不斷削價競爭,近年來出口平均單價也持續下滑,出口平均價格由1997年的35.6美元,降至2002年的27.5美元。
以車種來看,登山車為大陸出口量最大的車種,2002年總出口1400萬台,較2001年成長22%;童車也是大陸另一項出口成長幅度較大的車種,2002年20吋以下兒童越野車較2001年成長近400萬台。從價格來看,登山車單價下降幅度頗高,主要因素在於技術成熟、生產成本降低所致。
(本文作者現任貿協商情服務處專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