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盈進、圖◎陳柏如


盟(KMC)公司是台灣自行車業者最早前進大陸設廠的代表性廠商之一,從1989年在深圳落戶設廠至今,累積了許多寶貴的大陸投資與工廠管理的經驗,之後又陸續在深圳、太倉、蘇州設立工廠。今年,KMC又將戰線拉到天津,在天津設立了桂盟全球第九個生產據點。目前桂盟全球員工3800多人,工廠總面積42萬餘平方米,鏈條年產能可達1.23億條,去年桂盟集團年產8千多萬條鏈條,佔全球市場的70%,年營收30億台幣。

KMC全球佔有率70%

  『串聯你我、傳動世界』是桂盟的企業理念,桂盟雖然在全球市場擁有70%的佔有率,但KMC的鏈條絕不是全世界最便宜的,甚至都比同業貴,這就是KMC不斷致力創造的產品價值。例如大家都很
熟悉的YKK鏈條,它的市場佔有率很高,也被大多數人所採用,但它的價格卻不便宜,大家想過其中的原由嗎?品質穩定加上品牌形象,誰說只有低價才能擁有較高的佔有率!在經營領域方面,桂盟集團為自己找了四個標竿企業作為不斷精進的學習對象,在行銷與研發方面,KMC以全球知名的Shimano公司為師;在生產管理方面,則推崇日本Toyota的系統;在營運管理方面,巨大(Giant)則是KMC不斷學習的目標。

大陸只是全世界的一部份

  雖然KMC在大陸大力投資設廠,但我堅信,台灣是一個有價值的產地商標,大家要有這樣的認知,中國大陸不是全世界,只是全世界的一部份,企業要全球化,就必須整合各地的資源,做最有效的運用。台灣雖然沒有量產的製造優勢,但台灣累積了幾十年寶貴的技術與行銷經驗,這是大陸學不來的,所以我要再次強調,台灣絕對是一個有價值的產地商標。
  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一下大陸自行車市場現況,由1996~2002年大陸整車生產及出口統計圖(見表一)可看出,
大陸的產量逐年成長,出口量更是突飛猛進。1996年大陸自行車產量為3360萬輛,出口總數為1200萬輛:到了2002年,總產量已達6700萬輛,出口也突破4500萬輛(67.8%),內銷佔2159萬輛(32.2%)。
  在出口市場分析方面,從2002年的統計數字分析,大陸最主要的外銷區域分別為:美國(39.3%)、亞洲及其他(32%)、日本(14.2%)、歐洲(8.3%)以及中南美(6.2%)。

三大戰區:華北、華東、華南

  中國自行車可分為三個主要的群聚區塊,即華北、華東、華南。2002年華北地區自行車總產量為2028萬輛,KMC華北地區的銷量為770萬輛,佔有率達38%;華東地區去年總產量2980萬輛,KMC的銷售量為2263萬輛,佔有率達76%;2002年廣東省總產量1597萬輛,KMC的銷售量高達1558萬輛,佔有率為97%。在供應對象方面,KMC的鏈條有58%供應給當地台商為主、32%給大陸廠商、10%給外資廠。
  歸納KMC在大陸的經營策略與投資心得,我在此提供以下七點供大家參考:

KMC七大教戰守則

1向市場靠攏

  48小時交貨(Just in Time)。就近市場快速配送、本土化的服務以及沒有距離的溝通,企業經營才能可長可久。

2產品差異分工

  業者必須根據本身需求與競爭優勢作不同的定位,才能讓各廠之間有效分工。資源整合、以創造最大的效益。以KMC為例,我們華北與華東生產基地以COMS作為定位,即成本導向的製造系統。以求製造出全球可接受的價格成本,滿足大多數市場需求。華南主要以外銷為主,因此以QOMS與FOMS為定位,即品質導向的製造系統以及彈性導向的製造系統,主要針對高價位的產品以及急單。

3注重新產品的研發

  KMC非常注重產品研發,以不斷推出新產品刺激市場需求。在市場行銷規劃方面,KMC將市場依產品別細分為許多不同的領域,企圖在每個領域都必須做到No.1。

4品質穩定

  品質是企業最重要的口碑,全球佔有率最高的產品,通常都不是最便宜的,但絕對是品質最穩定可靠的。

5與世界品牌同步

  由於選配的主導權在買主,規格都是國外買主開的,因此KMC多從買主下手,培養長期配合的互信關係。藉由幾十年在國外累積的品質、品牌與企業形象,KMC將這些經驗與優勢移植到大陸市場,一直以來都堅持現金交易,也大力行銷宣傳品牌,並採由城市推向鄉村的策略。

6第二品牌

  面對貧富懸殊如此大的大陸市場,只有一個品牌、一個定位,是無法滿足整個市場的需求,因此第二品牌的推廣很重要。像美利達、捷安特相繼在大陸市場推出第二品牌,皆有不錯的戰績與市場接受度,就是最佳的例子。

7找人幫你扛風險

  到大陸投資,收款風險一直為人詬病,為了降低風險,找當地代理或經銷商來扛,會是比較保險的作法,再者,由大陸人直接與大陸人溝通、作公關,『以夷製夷』,絕對是比較聰明的作法。再者,與同業間保持良好的互動或和諧關係,對企業的發展與營運順利也很重要。

表一

1996~2002大陸整車出口及產量統計

  總產量 出口量
1996 3360萬台 1200萬台
1997 3000萬台 1000萬台
1998 3380萬台 1100萬台
1999 4270萬台 2200萬台
2000 5220萬台 3300萬台
2001 5200萬台 3500萬台
2002 6720萬台 4560萬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