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曾聖恩


青會第156次常會於7月4日假亞獵士公司舉行,本次會議由亞獵士董事長陳朝穎擔任主席。會議一開始,由陳朝穎董事長介紹亞獵士科技的過去、現在以及願景。

朝多元發展且準備上市的亞獵士科技

  亞獵士於1991年底成立,'92年投入生產鋁台金輪圈,'93年成功開發雙層輪圈,'95年成功研發不鏽鋼雞眼,往
後數年不斷地自我提升技術、研發創新,並積極投資新設備。2002年為朝產品多元化發展,引進3C高科技材料廠所需設備,並開始生產相關電子產品機構零配件、行動電話機殼、筆記電腦機殼等等。此外,亞獵士亦準備投入航太材料認證的推動。2003年正式更名為亞獵士科技,3C材料廠也開始量產。這些年來亞獵士陸續取得ISO 9001及14000的認證,除了代表公司在管理方而達到國際化的水準,更顯示公司對環保資源方面的重視。
  亞獵士近日完工的視訊會議中心設備極佳、環境優美,受到業界的讚許,陳董事長說,利用地下室所建構的會議中心,在炎熱的夏季可以省下不少電費,卻又不失涼爽,咖啡廳與電影院級的視訊廳設備也讓員工感到相當貼心與滿意”陳董事長說。給員工更舒適的工作環境是應該的,亞獵士這些年的成長也是因為有一群-起奮鬥十多年的同仁所拼出來的,如此深厚的革命情感才能造就今天的亞獵士科技。
  展望未來,亞獵士除了積極地開創更多元的產品,像投入建構材科產品實驗室以及引進大型設備,也投入生產價格比傳統鐵製品便宜且環保的鋁台金路燈柱,和汽車鋁合金輪圈。體認企業發展並非人所能達成,亞獵士已經開始為公司股票上市做準備,期望有更多人才加入公司,朝永續經營耕耘。

>>加強品牌與通路的掌握度

  本次中心議題為『歐盟對兩岸傾銷案決策對業界影響之探討』,祥力公司李清松董事長表示,歐盟若果真取消兩岸傾銷稅後,台商應該思考如何穩固客源與優勢,且必須加強建立產品通路,例如與原有歐洲品牌通路商的合作,或是自行建立通路。因為把兩岸競爭壓低損失的獲利提前運用在通路的建立以及掌握,要比無限
制的低價競爭來得踏實且長久。

>>危機也是轉機 製程改善第一

  鋐光林文華董事長表示,我們在台灣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也見到了許多成果,這些都說明我們一直是腳踏實地得工作,並沒有任何投機的作法,因此,面對歐盟可能對兩岸傾銷做出決定,相信台灣廠商們早已經找好自己的戰略位置以及作戰方式。
  我們可以看到現在A-Team所做的TPS製造流程改善成果一直浮現,例如維樂今年初開始進行改善,就成功讓庫存堆科積壓的成本減少至最低,相對地增加了更多的資金運作,也減少了人力管理搬運,這樣的成效相信很多老闆們做夢都會笑。雖然面對大陸廠商的價格戰,以及重金挖角動作,我們卻可以用效率以及完善的成
本控制,加上優越的產品品質取得市場上的勝利!
  所以大家根本無需太過擔憂這些歐盟傾銷案的結果,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的輔導與推動絕對有助於提昇工廠的管理效能,建議大家應該嘗試改善現有作業狀況,以提高效率增加競爭力。
  元毅許桂松董事長指出,歐盟若是取消對大陸的反傾銷案,首當其衝的不是只有在歐洲的整車廠,台灣整車廠未來在價格方面也難以取勝大陸,站在我們的立場,大家當然希望能夠延長此一反傾銷政策,讓台商在這段期間能保有短期獲利空間!
  建大董事長楊銀明表示,這次的意見交流與討論十分踴躍,我們從歐洲本地得知消息指出,此決策案歐盟內部還存在很多爭議,在歐洲展覽時我也特別對此問題詢問過當地媒體朋友,多數都認為歐盟會延長此一傾銷案做成決議,但是我們台商多數已經有全球佈局以及在大陸設廠或越南設廠的前置工作,就算是撤消大陸的
傾銷案,這反而讓設廠大陸的台商獲得商機。但是留在台灣的工廠就必須要轉型,像是台灣建大在台灣以生產高級品為主,利潤成長卻比大陸廠要來得好!明顯區隔兩岸產品方面,廠商各有各的方法。以建大為例,我們就以自己本身的技術本業為主擴展相關產品,讓產品更多樣、品質更好。推動更有效率的生產管理與流程
改善,相信應當能夠抵抗市場的變化!

>>不要貿然到東歐投資設廠

  祥力公司李清松董事長指出,針對是否為了因應市場開放以及成本考量,而前往工資較低的東歐地區設廠投資這個問題,大家要先了解東歐國家全年的假期長達四個月,換算起來,成本上並不比其他地方工資低,且資源方面要整合也較不容易。由此可見,未來的世界工廠會是在大陸,而這個趨勢將不會改變,留在台灣的廠商必須自我提升強化生產效率,才能迎戰隨時可能開放的歐洲市場所帶來的衝擊。其實自行車業的競爭,說是兩岸爭取外貿市場的角力戰一點也都不為過,但我們期望台商們不只是要贏得市場,更重要的是如何不
斷自我提升,因為真正的勝利屬於智者,而不是莽夫。
  近來一些歐洲品牌紛紛開始與台灣或是大陸生產製造商有密切的往來,反觀這樣的狀況可知,歐洲品牌商已經意識到開放市場後所帶來的危機將會影響到其深植多年的品牌市場,且擔心其優勢將被較為低價的台灣大陸進口品牌取代,反而覺得合作才有利於保有現有品牌的優勢。
  這樣的趨勢也給台灣大陸廠商另一個思考空間,辛苦耕耘新品牌進軍歐洲或是借助原本歐洲品牌穩定獲利呢?畢竟歐洲市場並不像美國或其他市場,只是一昧低價競爭搶單!歐洲更注重的是品牌、品質與交期。

>>歐盟是否參考加拿大政策?

  敏翔萬榮魁董事長亦表示,針對這次歐盟即將重新調查兩岸自行車傾銷一事,最終會做出怎樣的判決,我們必須密切注意,本身已積弱不振且競爭力不足的歐盟廠商,擺蕩於矛盾的開放以及自我保護的策略下,如何權衡?不到最後沒有人知道!我們回頭反觀有類似情況的加拿大,其不同點在於加拿大自行車組車廠的體
質比歐盟廠商來得穩固,而加拿大政府採取有條件的開放策略,只對於低於100美元的自行車才課徵反傾銷稅,而超過此一價格的車輛則予以開放。此政策在加拿大實行後成效相當良好,有鑑於此,由意見分歧的歐洲各個國家組成的歐盟會不會也採用類似加拿大的模式?也值得業界注意!

>>總結

  面對開放後的歐盟市場,廠商內部應做的調整:

第一點:轉型、多樣化產品

  會中敏翔董事長萬榮魁提到,該公司力求轉型,並增加生產直排輪,這個在大陸並不生產的產品。事實證明不一樣的產品的確比自行車有更好的獲利條件,也容易生產,所以當自行車業走到十字路口時,思考一下,
轉個彎,也許會更好。

第二點:產品的精緻化、高級化

  精進技術,開發新技專利,區隔低價商品市場,像是亞獵士從技術本位出發,從單層輪圈到雙層輪圈,到現在的高級輪組化產品,以及新材料運用,都是區隔對手產品的良好策略!

第三點:生產管理的持續改善

  會中大家都有體會,現在每個人的公司與工廠部不斷的壯大,以往並不注意生產管理方面的工作,產生了物料堆積、人力浪費、空間的浪費,這些都是有形的浪費,而我們發現國際化的廠商都是標榜有完善的生產管理制度,以及不斷的改進、取得認證,進而取信客戶,這些都將帶來更多無形的收穫。大家要有體認,沒
有任何一件工作可以做到無懈可擊,所以持續的改善就是生產管理最重要的觀念。

對外的調整:

  應當思考並調整以往代工為人作嫁的模式,轉移部份營利投資自我品牌以及形象,實在刻不容緩,這要比一味的擴充量產設備更具意義,像是會中佳承公司就提到了建立自我品牌後帶來的優勢,因此面對歐盟開放市場後,對於有品牌的廠商影響相對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