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行銷
近採訪業界許多廠商,大家不約而同地感嘆著微利時代的來臨,以及利潤壓縮的危機。的確,微利是所有企業都必須正視與面對的共同課題,因應微利時,企業必須徹底調整公司的體質,從企業內部的流程改造、降低製造成本、研發創新產品、強化行銷團隊、追求差異化定位、開拓直接通路、傾聽客戶的需求等方面著手,努力擠出所有可能的利潤空間,就如同擰濕毛巾的精神一樣,才能再創企業的新競爭力。
  面對市場廝殺愈激烈,很多廠商以為,只要跟著拼價降價,就能保住市場,但價格是沒有底限的,賠錢的生意更是撐不久!微利時代,大家要拼的是如何為產品創造更大的附加價值與消費者認同感。大家應該努力找出消費者的真正需求,例如紅透半邊天的蕃茄汁,以強調茄紅素的健康訴求,引爆消費者內心的潛在需求與共鳴;NOKIA手機結合遊戲與影音等功能,以『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為訴求,成功擄獲青少年的心;再看看汽車廣告,打的是幸福家庭牌,以營造幸福溫馨的親子關係與安全感,來牽動消費者購車的慾望與感動。自行車也一樣,可以走生活化的訴求,來打動人心。總之,產品是死的,研發與行銷包裝卻可以畫龍點晴,賦予他們生命與活力!
  產品人人會做,但是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卻可能有天壤之別。次好的產品,可能因為創意出眾的行銷規劃,充分發揮產品優勢,進而創造廣大的商機並打響知名度;然而好產品,也可能因為不夠精準的行銷及定位策略,而打不到目標顧客。所以有好的產品,也要有精確的定位。
  由於網際網路的崛起,現代人隨時都遭受大量廣告訊息的疲勞轟炸,因此,行銷的重點已不再是追求大量的曝光與強力的宣傳。而必須想辦法和別人不一樣,創造專屬於自己的利基點。現代社會面臨過多的資訊壓力,已超過人們注意力的負荷,引發了『注意力匱乏』的問題,使得傳統的行銷概念面臨了嚴重的考驗。國際知名行銷大師薩斯高登在最新的著作<<創意行銷>>(Purple Cow)中,便提出了新一波行銷革命的兩大趨勢:1.拋開主流市場,創造新需求;2.抓住少數關鍵的注意力。的確,只有創造新的市場、新的需求,才能吸引消費者有限的注意力。在業界,我們只看到少數業者正往這個方面努力,衷心期待有更多人加入創新與追求差異化的行列。
  台灣有句諺語說:『種菜袂賺錢,賣菜才會賺大錢』。寶成是台灣OEM的最佳代表,縱使產量居全球之冠,績效出色,但賺的都是辛苦錢。品牌是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產,目前全球最值錢的品牌首推可口可樂,光是無形的品牌就達台幣2.5兆元。品牌是企業永續經營的最大價值,面對二十一世紀的市場,唯有擁有卓越品牌,以及研發設計實力的公司,才能生存。
  微利時代,企業在全球化競爭賽局中的勝出關鍵,在於『創造產品附加價值』,以及針對產業的特質『有效掌握中國市場的利基』。
套句NOKIA的廣告詞與大家共勉:『成功,來自創新的思維與傑出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