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報導業界大小事這麼多年,礙於商業機密、商業往來關係、或擔心樹大招風等諸多考量,受訪者每每總是語多保留、避重就輕。為了讓業界有進步的動力,我們渴望聽到業者最真實的心聲以及最慷慨、不藏私的經驗分享,讓業界真正的問題可以浮上檯面,大家才能正視並對症下藥。因此,本期開始我們開闢了『業界論壇』這個單元,希望敢說話、有熱情、有抱負的業界先進勇於投稿、拋磚引玉,您可以匿名跟業界分享看法;您也可以理性批評、表達不滿。總之,希望大家能知無不言,為業界多盡一分心力。

整理◎編輯部


天心工作團隊在努力打拼之餘,也不忘騎單車解壓,圖為大夥挑戰七彩湖後留影。

我們今天訪問到TH Industries(天心,以下簡稱TH)江承勳總經理(以下簡稱Douglas),天心工業近十年來異軍突起,進步非常快速,知名度與口碑也扶搖直上,其碳纖曲柄與座桿在今年環法賽中更是大放異彩。有鑑於天心旗下的品牌在市場上已逐漸形成國際知名品牌,而在這些大家看得到的榮景背後,他是如何耕耘的付出?如何帶領整個團隊不分國別,朝共同願景攜手同心、勇敢的邁進?希望透過訪談與諸多希望有所突破的業者分享這難得的經驗,相信對大家會有所助益。

Q:您接手天心迄今幾年了?當時幾歲?
Douglas:自1992年開始,迄今已12年,當時的我才27歲。

Q:大家都知道天心工業在這幾年內創造了FSA等知名品牌,且成功打響知名度與口碑,去年又買下了Triathlon aerobar領域的名牌VisionTech,同時又創立了RPM品牌,請問你在品牌方面的策略是什麼?

Douglas:以自行車零件而言,一個品牌,不太適合有太多種不同類別的產品,因為那會容易『失焦』,雖然仍有可能突破,但現今市場上有太多極具Power或潛力的 Player(其他名牌),想蛻變成另一個Campagnolo或Shimano,已比以前來得更困難。因此,游擊隊不能與龐大的軍隊直接硬碰硬,而必須採小而美、小精的經營,這樣品牌才都能清楚具有各自的特色與定位,才能繼續厚植競爭力,並設法避開大軍隊的威脅,取得一塊的生存之地。

Q:不過,在這20年來,市場上諸多品牌此消彼長,能夠存在至今的並不多,真正有實力的卻又更少,能不能聽聽你的看法?
Douglas:我的一點經驗,還不到20年,說的話或許份量還不夠,但我願僅就我一點小小的心得與大家分享,業界諸多先進有經驗及成就的比比皆是,今天容我夜郎自大一下。大家都知道維持一個品牌最基本的是要有產品當後盾,而說到產品就關係到研發的能力,在台灣,普遍大家研發能力都很強,不在話下,但在外觀的設計上,似乎少了那一點什麼!我這裡要強調的就是美感,美工方面的人文素養可能是台灣產業界急待加強的。
  提到人文素養,便想到台灣自行車文化,我很高興看到巨大、美利達在對於台灣騎乘風氣的提倡方面一直不遺餘力,才使得騎自行車運動及休閒的人口不斷成長中,畢竟台灣自行車界在國際市場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若國內愛好自行車的人口也能如國外一樣,總是令人欣慰的。說到自行車文化,我在此還要對輪彥公司在這方面的耕耘表達敬意,你們非常有心的投入,而單車誌也是兩岸唯一的消費性雜誌。你們的勇氣令人感佩,談到自行車市場快訊這本刊物,我最喜歡閱讀翻譯的報導,畢竟讀中文比讀英文容易多了。

Q:據了解,貴公司的研發團隊極強,而且人數亦不少,目前共有多少成員?組織如何?您如何帶領他們?這可能是一個較敏感的問題,希望你能慷慨地與我們分享。

Douglas:我們目前國內外的RD部門工程師共超過20位,其中細分成Design(設計)、Engineering(工程)、CCD(Communication & CAD)及 Sample  Team(物化及量產之準備),各組別之間的串聯及整合是重要的,很幸運地承蒙老天的眷顧,我很幸運的有兩之得力的主管幫我整合,加上很有才華的Team member們。專案管理(Project Management)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同時正在進行很多開發案時,這項工作的落實會影響全局。說實在的,我們也還在摸索,聽說PDM很有幫助,我們正努力收集及學習當中,我也儘可能求大家將相關的流程及經驗一一記錄下來。之前與Mavic的合作經驗讓我們印象很深刻,過程中Mavic的人員巨細靡遺的一一拍照、記錄,這使得他們不管拿到哪一家代工或轉到哪一個國家製造,都能很快進入量產,同時,若要培育新人亦能有效地幫助上線,這可能是所謂的『知識管理』吧。對工廠而言,研發是一項投資,而完成後到量產時,又是一個陣痛期的開始,若能在Engineering的階段,便讓製造生產及品保部門的成員參予,這也許可減低量產時的陣痛,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協同開發』吧。

Q:網羅及培養研發人員不容易,要成功領導一群有才華的成員比帶一般員工困難,談談你是如何帶領他們?

Douglas:應該說是他們帶領我比較多吧!我們的團隊與其他公司都一樣有自己的願景,大家都基於對自行車的熱情而積極地朝共同的願景努力不懈,這個原動力是發自全公司上上下下員工的內心,這形成的力量便是共識,有了共識就比較沒什麼大問題。另外,也許可以強調的是『Team Work』的精神,要儘量避免形成英雄王義,一件Project的成功絕非一個人的力量可以包辦的,而是一群人通力合作與付出的結果,可能的話,激發大家對於這種力量感到快樂且懂得珍惜是必要的。

Q:貴公司在行銷方面著墨甚深,能不能談談您如何規劃及執行的?

Douglas:這讓我想起慘淡的過去,可說是初生之犢的『憨膽』,卻也是初始的原動力,我想首先是必須遇到對的人,我有幸地遇到Doug(美國公司負責人)及Claudio(義大利公司負責人)這兩位大將,可能他們被我的熱情及憨膽感動吧,而願意加入我們的團隊。努力建立起自己的行銷管道,對於各國代理商的管理亦要持續下斷合作,變成夥伴可能是一個重點吧。

Q:為什麼您要自創品牌?

Douglas:若撇開OE市場下談,在IBD市場中很多晶牌絕大多數是外國人的天下,來自台灣人一手建立的品牌並不多,Giant、Topeak是令人景仰及驕傲的。如果將利潤分成行銷、研發、製造及管理四部份的話,OEM與ODM代工則只能賺到後面兩者的利潤,但那是有限的,製造成本降不下來就只有外栘一途。管理利潤有如電梯一般,到了最底層就再也下不去了。而國外的品牌,他們賺的是較佳的前面兩者,因為他們有很強的設計能力及握在手上的行銷管道,並且他們可以不必背負著一個製造工廠的壓力。反之,如果自己不僅擁有製造實力(工廠),又有行銷能力的話,那是最完整的架構,我想自創品牌的決心便是在這個邏輯下產生的。

Q:很多業界年輕的一輩將您當作典範,您有什麼建議與他們分享?

Douglas:哦!真是不敢當!當初我也是不斷的請教業界先進,從中得到不少啟發,才能有今天的一點小小成績,這都要感謝他們的牽成,其中尤以黃文炳先生對我的啟發最大!近幾年,可以請教的對象比以前多了,前輩都下吝給我很寶貴的建議,這些業界先進對於後進的提攜,讓我十分感激。所以我也很願意將我的經驗與年輕一輩分享。不過天心旗下的品牌都尚未臻成熟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奮鬥,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我想,多向前輩請益應該是必要的。

Q:對於自行車業在台灣的未來,您有什麼預測?

Douglas:台灣的自行車界很像義大利,充滿生命力,因此,不容易變成像今天的日本。
但再進一步分析比較,台灣的型態似乎又與義大利稍有不同,未來台灣可能會形成二種 趨勢:一是很多小而美、小而精的經營型態零件製造業正不斷地興起中,他們會不斷地發芽茁壯,他們也許有自己的品牌,但未必有工廠:另一種則是『純代工』的型態,不打品牌、不做Sales,靠自己工廠先進的製造能力及品質管理能力,成為各大品牌的靠山,他們非常的謙沖低調,下廣告、不參展,亦有可能連一塊招牌都沒有,但卻是世界眾多名牌背後的『藏鏡人』。若這兩者又能互相合作,我想未來自行車零件業在台灣可能就是中小企業打拼精神的再昇華,將以更棒的狀態呈現。但我在此須提醒業者的是,請儘可能不要仿冒別人的品牌,畢竟要建立一個品牌不容易,尤其是台灣人的品牌,我希望台灣人下要仿自己台灣人辛苦建立的品牌,因為互相傷害到最後,最樂的還是國外業者。